浣溪沙
字數:101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睡起惺忪強自支1,綠傾蟬鬢下簾時2。夜來愁損小腰肢3。
遠信不歸空佇望,幽期細數卻參差4。更兼何事耐尋思?
【注解】
1惺忪:形容才睡醒尚未完全清醒的狀態。
2蟬鬢:一種古代婦女的發式,蟬身黑而光潤,故稱。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瓊樹(莫瓊樹)始製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
3愁損:愁煞。
4幽期:指男女之間的幽會。細數:認真計數。參差:差池,錯誤。
【典評】
才睡醒,雙眼尚惺忪,勉強支撐起瘦弱的身子起來梳妝。一頭秀發烏黑發亮,垂下來如同瀑布。昨晚整夜悲愁,這無限的愁苦使得單薄身體更見消瘦了。許久沒有來自遠方的消息了,又是一場獨倚高樓望成空的落寞。追憶從前的約會,恍若隔世,再加上心緒不寧,回憶已經不甚分明了。這般心緒煩亂,什麽事還能使人認真思索一番呢?
在這首《浣溪沙》裏,上片中的時間轉換表現在“睡起”、“夜來”等詞語;空間的變化比較明顯,首先是睡眼惺忪,是躺在床上,接著“綠傾蟬鬢”,坐在梳妝台整理妝容,然後“遠信不歸空佇望”是在高樓臨窗處。這麽處理是否有什麽藝術效果呢?有利於渲染時間的“長”與空間的“大”,從側麵表現了感情的“閑”與“空虛”。因為這種方法比“一個時間加一個場景”的“點狀”模式更具有整體性和全麵感,可以充分地在較簡短的篇幅中表現出較深厚的詩詞蘊藉。
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傷蘋之作”,比如《納蘭性德新釋輯評》裏說的“寫女子思念丈夫的幽獨孤淒的苦況。上片寫她的形貌,下片寫她的心理。‘幽期細數卻參差’,一個細節的捕捉和捕畫,便將她思念過度而致癡的情態和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