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

字數:131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一霎燈前醉不醒,恨如春夢畏分明1。澹月澹雲窗外雨,一聲聲。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又聽鷓鴣啼遍了2,短長亭。
    【注解】
    1春夢:春夜的夢。比喻轉瞬即逝的美景,也比喻不切實際的願望。
    2鷓塢:鳥名。體形與雷鳥相似而稍小,頭頂紫紅色,嘴尖,紅色,腳短,亦呈紅色。
    【典評】
    這首詞描寫了離恨之情:一豆孤燈下,一下子沉醉不醒,又害怕醉後的夢境與現實無法交融。窗外雲淡風清,細雨潤無聲。人們說如果太多情,那麽情意就會淡薄了,可如今我早已不再多情了。但是,窗外又傳來了鷓鴣的鳴聲,不知道那分別的長短亭處會不會有人駐足聆聽那悲傷的詞。這首詞寫得哀傷低沉,太過自憐自傷。納蘭自己也說“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這首詞描寫的是離情,可納蘭聲聲感歎真是多情不似無情,唯有品嚐過愛情苦楚的人,才會有這麽深的體會。
    納蘭在這首詞裏對某些詞語作了技術處理,開篇一句“一霎燈前醉不醒”好像是一組動靜交融的畫麵,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起篇這一句使整首詞都籠罩在一種醉半醒、似睡而非睡的迷離之中。
    在納蘭的離別詞裏,“淡月淡雲窗外雨”,風淡雲清,貌似朦朧迷離,就要垂淚的樣子。更把離愁寫到了極致,而前一句“恨如春夢畏分明”中那的那份悲愁無可取代。
    不想麵對現實,就要去夢中躲避,可又不能安然入眠,似醒非醒間,離情別緒就如同窗外細雨似的淅瀝不休,連綿不絕。而最後整首詞的結語“一聲聲”,“又聽鷓鴣啼遍了,短長亭”,令整首詞的風格更顯得冷清生動,分明孤寂。
    詞中的每個字眼,都如同敲打在心坎上,怪不得王國維稱讚納蘭,納蘭不但突出了“離情”之“苦”,而且寫盡了夜裏相思之恨。這首離別詞寫得非常精妙貼切。每一句都寫出了離人愁恨。盡管納蘭經常化用前人詩句,可在詞裏描述的心境與感情已作了較大改變。
    納蘭將詞意拿捏得恰到好處,他好像是位能工巧匠一般,令人無法尋找到一絲前人的影子。納蘭在填詞時總是盡力完美地去表現他的感情,將其充分地展露於世人麵前,盡管零亂,可卻始終哀傷頑豔。
    納蘭生性多情,他自然不能忍受分別之苦,因此他才更願意長醉不醒,在夢裏與愛人相聚。可是,人世間,怎麽可能沒有離別,隻好祈求時間盡力衝淡那離別後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