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字數:205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荒雞再咽天難曉1,星榆落盡秋將老2。氈幕繞牛羊3,敲冰飲酪漿4。
山程兼水宿,漏點清鉦續5。正足夢回時,擁衾無限思6。
【注解】
1荒雞:古時,認為雞在三更前啼叫乃惡聲,甚為不祥。故荒雞鳴叫則戰亂叢生。
2星榆:這裏指白色的榆樹。
3氈幕:就是用氈做的帳幕。
4酪漿:酷是指牛羊等動物的乳汁;漿是指酒類等液體。合稱為奶酒。
5鉦:古代一種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一般用來作行軍或歌舞時用來指揮行動的樂器。
6擁衾:衾是衣被,擁衾就是抱著被子。
【典評】
“邊塞”在詩詞史中除了指地域,更多的是通個這個特定的名詞來表達內心的情感。納蘭的這一首短小的邊塞詞,就是代表。一般來說,提到邊塞,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蒼涼與豪放。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如此。但納蘭的邊塞作品有不同的氣質,反剛健與豪邁而充滿了溫婉柔美。在情景的交融方麵,更加巧妙和平滑。沒有絲毫生澀之感。由豪邁轉向淒涼,這是角度的轉換,也是心境的提升。
《菩薩蠻》所描繪的是邊塞的生活和對家園的思念。大漠茫茫,不辨天日,而戰事又叢生。,三更天後,雞鳴開始轉向沉寂,蒙蒙的天空並沒有破曉之光,天上密布的星星也已在這晚秋時節搖落於天際,“荒雞”的鳴叫加深了人們心裏上的陰影。親人和朋友都不在身邊,這荒涼的塞外使納蘭對家人的思念更加深切。
可以想得到:這荒涼的天地,這零星分散的牧族絨氈,這四顧覓食的牛羊,這把乳漿凍結的晚秋,無不透露出曠野的蒼茫。如果去細品納蘭的詞句,總能在豪放外發現風骨,在憂傷中尋到精魂。因此,納蘭詞中的邊塞景致也為他繾綣的感情和細膩的思緒做了宏大而悠遠的背景鋪墊。
納蘭本就是一個重情的人,在詞中,他把細細密密的閨情,收攏於邊塞詞的核心裏。他是深情的詞者,也任情的文人。漫漫長夜裏,凡塵擾人於時空,昏鴉叫囂中,塵世間總有太多夜不成寐獨醒清雋的人。納蘭的生活條件是很,“這孩子什麽都有了,為何還是這麽樣的不快活?”納蘭遠離鄉,就算每日置身於奇絕的塞外風光,也難以阻隔他對故園的顧盼。
那他在顧盼什麽呢?除卻親情,便是愛情了。家中的妻子,又怎能不讓他牽掛?閃亮的星辰尤如你眼睛,深邃的蒼穹隱藏著你的麵孔,牛羊的低吟好似我們曾經的私語,路途中的幹糧又哪有你親手做的佳肴可比,漫天的風沙總也不如你香扇輕拂的溫柔。我在這裏思念著你,愛人,你可知道啊!
跋山涉水的一路,千裏萬裏的獨行,晨昏不清,時光寂靜,天地之間隻有那從漏壺滴下的水聲和軍中夜巡的擊鉦聲在斷斷續續地輕鳴,這樣空寂的夜裏,禁不住想起伊人的容姿和倚門迎接的溫婉。午夜夢中驚醒,無法再次入睡。夢雖飄渺,卻也可回味,也可聊想,也可彌補塵世的遺憾,也可安慰一顆因飄泊異域而倍感疲倦的心。
但是,如果連夢也沒有,那便更加令人憂愁傷感。邊塞之行已然淒涼,又怎堪哀怨帶來的壓抑之感。這是孤寂的夜,擁衾而眠的人,心中有無限思量。她的妝容,她的身影,她的俏笑,她的輕語,這都曾經的約定嗬,而對時間的蹂躪,總讓人身不由己。這一路上無論有再多的風景,都不能同你的容顏相比。這溫暖心靈的歸鄉之夢,又怎能不令人倍加眷戀。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這是對納蘭真實的描述。在這首詞中,一些樸實的意象被隨意地組合起來,“荒雞”、“氈幕”、“清鉦”等,它們不加雕飾,至純至性,使得這種異地風情更顯真實和自然,也為詞作增添了更多的動人之處。而詞中連帶出的身在異地的思親之情,也更加鮮明和抑鬱。蔡高曾說納蘭:“尤工寫塞外荒寒之景,殆扈從時所身曆,故言之親切如此。”
“一生恰如三月花”的納蘭,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本身就是一闋美好俊繡的詞,時光流轉,清香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