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濕 悼亡
字數:170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按此調《譜))、《律》不載,疑亦自度曲。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1,剪刀聲、猶共銀釷2。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3,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我為神傷4。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注解】
1扶病:帶病行動。
2銀杠:銀白色的燈盞、燭台。
3玉鈞斜:古代著名遊宴地。在江蘇江都,傳說是隋煬帝埋葬宮人的地方,後泛指葬宮人處。
4幽泉:指陰間地府,借指死者。
【典評】
在多數點評“納蘭詞”的文獻中,一般都認為這首詞是納蘭所有悼亡之作的第—首,作於盧氏亡去世半月之後,那麽,這種觀點是對還是錯呢?
從“憑伊慰我”到“盡意淒涼”束,按根據字麵解釋,納蘭的確是悼念一個人,這幾句大概意思是說,我需要你的安慰,你怎麽能忍心把我忘記呢!你離去半月以來我帶著愁病的身軀,如同你在時那樣西窗剪燭。我生來就不膽大,害怕獨守空房,到現在卻隻有梨樹花影伴隨著我,淒清冷靜。這幾句表現了納蘭對這個人的摯愛以及對其濃烈的懷念之情,而且從“半月前頭扶病”這句中,我們好像能認定納蘭悼念的人正是盧氏。
然而下片一開始,納蘭就化用了“玉鉤斜”這個典故,也正是這個典故使我們生出種種懷疑,乃至於可以推斷出納蘭在詞中悼念的並非亡妻盧氏。
“玉鉤斜”在江蘇揚州,相傳煬帝死後,肖皇後和宮人用床板做了口小棺材,將其草草埋葬,宮中的宮女大多數被亂軍所殺,也有少數為隋煬帝殉情自殺,這些死亡的宮女就被草草埋葬在蜀岡的斜坡之上,當時的人們就把這裏叫“宮人斜”。到了唐憲宗元仁年間,李夷簡奉旨鎮守揚州,有一次在這裏賞月,發現新月如玉鉤,便在此建築了一座為“玉鉤”的亭子,此後,“宮人斜”便改稱為“玉鉤斜”。
有人人為“玉鉤斜”是盧氏墓穴所在地,但據史料記載,盧氏去世後曾在什刹海附近的龍華寺停柩,直到一年後才被安葬在京西納蘭家的祖塋中,假如納蘭在這首詞裏悼的是盧氏,在此用“玉鉤斜”的典故明顯有失水準。
隨後,納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一般消受,蔓草殘陽”的悲涼景象,但是,納蘭的父親乃一代權相,他不可能讓自己的兒媳和隋煬帝時的那些宮女一樣,忍受著“蔓草斜陽”的淒涼。因此我們可以推斷,納蘭在這裏悼念的並非盧氏,而是一位和那些葬身“玉鉤斜”的宮女有著差不多經曆的女子。而且納蘭說的是“咫尺玉鉤斜路”,“玉鉤斜”位於江蘇揚州,跟身處京城的納蘭並不是“咫尺天涯”,因此作者在此並非在表達時空觀念上的感受,而是心理上的感覺,而能夠使納蘭產生這種感歎的,大概就隻有那位少年時和納蘭相愛,最後被迫進入皇宮當宮女,並且已消逝在深宮的表妹了。
在這首詞中,我們完全不能感受納蘭之前那種從容舒緩的節奏,沒有緣分的舊日戀人現在天人相隔,納蘭那顆破碎的心也就開始飄遊於現實之中,從此沒有了歸宿,永遠不能再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