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上元月蝕
字數:144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瑤華映闕1,烘散蓂墀雪2。比擬尋常清景別3,第一團圓時節。
影娥忽泛初弦4,分輝借與宮蓮5。七寶修成合壁6,重輪歲歲中天7。
【注解】
1瑤華:白色的花,此處指美玉。
2萁墀:長有瑞草的殿階。萁,一種有祥瑞之意的草。
3清景:清光。三國曹植《公宴》:“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晉葛洪《抱樸子·廣譬》:“三辰蔽於天,則清景暗於地。”
4影娥:即影娥池。漢代未央宮中池名,本鑿以玩月,後來指清澈的水池。《三輔黃圖》謂:“漢武帝於望鵠台西建俯月台,台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初弦:上弦月,指陰曆每月初七八的月亮。那時的月亮彎如弓弦,故得名。
5宮蓮:蓮花瓣的美稱。
6七寶:圓月的美稱,據古代民間傳說,月亮是由七寶組成的。
7重輪:月亮四周的光線經過雲層冰晶的折射後形成的光圈,古代認為是祥瑞的現象。
【典評】
盡管納蘭寫的是上元節,可他的角度卻與以往不同,他寫到了月食。這首詞用白描的手法去描寫月食的景象,前後八句,寫了月食發生的整個過程和特別的景致:上片前一句描述了月全食時所看到的景致,入蝕之月好像是散發著光彩的美玉似的,在長有瑞草的殿階上呈現出了一片潔白的景致。與往年比較,更加夢幻迷離,可謂是第一團圓之節。下片寫月亮出蝕的景象,前兩句寫月蝕漸出,如同初弦夜的景象,後兩句寫月亮回歸圓滿,清輝重新灑滿了人間。
“瑤華映闕”裏的“瑤華”是指美玉,晉葛洪在《抱樸子·助學》裏提到:“故瑤華不琢,則耀夜之景不發。”瑤華散發的光彩,無須雕飾,是一種天然的美麗,光芒持久而彌新。納蘭在此處用瑤華去形容月光,更加突出了月色的清冷,如同美玉般珍貴。
“烘散萁墀雪。”,納蘭在這首詞中用到很多典故,這一句就是一個典故。“墀”,一種長有瑞草的殿階,“萁”是一種有祥瑞之意的草。上片的意境朦朧而迷離,轉至下片則清晰有加,下片描寫了月亮出蝕的景象,令人非常震撼,好像感同身受一樣。
“影娥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這句寫月食初蝕的景象,神話和現實相融合,裏麵虛幻,時而真切,意境非常美妙。而後又描寫了月食結束後的景象,“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月食過後,清輝重新灑滿了人間,使人心中湧出一種劫後重生的欣喜。這首詞在描寫月食的過程時,令人內心跌宕起伏,實屬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