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送張見陽令江華①
字數:122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愁絕行人天易暮2,行向鷓鴣聲裏住3,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注解】
1江華:漢置馮乘縣,唐置江華縣,改曰雲溪,尋複故,唐初置縣在五保之地,神龍初遷於寒亭北陽華岩之江南,故名江華,在今湖南江華東南,現為瑤族自治縣。
2愁絕:悲愁欲絕。
3鷓鴣聲裏:鷓鴣聲含有不忍離別之意,同時指張見陽將要去的江華之地,地在西南方,故雲。
【典評】
這首詞是納蘭送給好友張見陽的一首送別詞。張見陽是康熙年間轟動一時的人物,和納蘭相見恨晚,引為知己。
“太虛遊刃不見紙,萬首自跋那蘭詞。交渝金石真能久,歲寒何必求三友。”可見張見陽和納蘭交情非常深厚。納蘭、張見陽與曹寅三人相交甚篤,二人十分惋惜納蘭的英年早逝。
這首詞的字裏行間都充滿了分離的愁緒,友誼不會因為空間和時間的遙遠而日漸淡漠,真正的友誼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直到人心。
友人將要去的江華,這時正是淒涼秋色當道,惹人惆悵。依依不舍,已經折斷了無數次楊柳,本來要趁著長亭離宴上的笛聲分別,可還是不忍就此分離。天空掠過幾隻征雁,就讓它們和你做伴吧。
“愁絕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無法留住那滿腔相思情,納蘭心中的悲淒,連老天都不忍再看,暮色凝重,愁壞了趕路人。“行向鷓鴣聲裏住”,所謂的“鷓鴣聲裏”,便指張見陽要去的江華,地在西南方,故雲。並且鷓鴣本身就含有不忍分別之意,為曆朝文人常用。
“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心下明白無法陪伴友人一同前往,這真是一件哀愁的事情。上片描寫了分離之苦,下片接著抒發送別之情,不忍離別,依依不舍,可總是要麵對離別,納蘭隻好化悲痛為安慰,來日方長,還有見麵時。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盡管如此,還是不舍得離去,數不清送出了多遠路程,走過了幾座亭子,仍然不願離去。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裏,終須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