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在父母的劇本裏嗎

字數:301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拆掉思維裏的牆 !
    紫:哎,師兄啊師兄,我曾經是多麽的不想做科研。但現在看來做科研可能是最靠譜的路……人生啊真是。
    古:如果你隻是害怕,那就做科研吧。
    紫:嗬嗬,你怎麽知道我害怕?我害怕去公司。
    古:真正的職業方向是那種不顧一切都要做的事情。
    紫:你說得非常對,可是我做不了那種想讓我不顧一切要做的事,因為我沒辦法不顧一切。我本來是想要去美國讀營養學的,那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想出國,我能出國,但是我男朋友出不了國,他說如果讓他出國陪讀對他不公平,那我就太自私了。而且我爸媽不想讓我出國,尤其是我媽媽,她會太想念我。所以,我覺得人生的悲劇不是你不具備得冠軍的實力,而是你的親人根本不讓你去做運動員,所以隻能看著別人得冠軍了。
    古:到底是你覺得自己無法當冠軍,還是你覺得自己可以為了他們放棄冠軍?
    紫:有什麽區別嗎?我分不清。
    古:前麵是悲劇,後麵是喜劇。前麵是你被迫的生活,後麵是你選擇的生活,隻不過重心沒有在職業而已。
    紫:我想是前麵吧。
    古:也就是說你誰都不想得罪,所以什麽都做不了。你對所有人說yes,然後對自己說了個no。
    紫:不能用“得罪”這個詞,是我放不下。一個是我媽媽,一個是我愛人,如果沒有他們,我的人生又有什麽意義?
    古:沒有自己,你的人生有他們又有什麽意義?拿你的男朋友說吧,他都不知道自己愛的是誰,因為你也不知道。
    紫:如果我堅持我想做的事,犧牲掉的可能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如果是你,你可以放下你的老婆,也不顧及你的媽媽,然後就執意去麽?
    古:如果兩者真的完全衝突,我一定會選擇先做自己。
    恕我孤陋寡聞,沒有見識,但是我真的很少看到還有其他國家的父母像中國的父母一樣,為自己的孩子作出那麽多的犧牲,同時又給他們那麽多的要求。他們總是把自己缺失的東西強行附加到孩子身上,並從小教育他們,這就是幸福。這種故事就發生在你我身上。下麵是我的故事:由於外公的出身問題,“文革”中,我的母親從一個師大附中的優等生變成了沒有戶口的知青,被拒絕在大學之外。聽我爸爸說,“文革”後他們結婚,我媽媽什麽條件都沒有,隻有一個:讓她讀書!
    一年後她以讓人吃驚的毅力懷著我考入了電大。在生下我以後,又馬上投入下一學期的學習。不知道多少次,我在搖籃咧著嘴,憋著紅灰色的臉哭,媽媽則忍著淚水讓自己不去看我,而繼續從電視屏幕上抄下一兩個單詞。三年以後,她從電大畢業了。
    但這隻是電大啊!可以想象當年的媽媽對於身後這個不斷幹擾她看書的孩子寄予了多大的期望。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國,所以媽媽的想象也就止步於清華北大。她一定無數次地對尚在繈褓中的我說:你長大了要去讀清華北大!我則報以一個飽嗝,混然不覺。
    後來改革開放,她知道了哈佛、耶魯,想象力也進一步擴大,於是就幫我把人生目標定在了國外名校。按照她給我的規劃,最好的生活就是出國,讀到博士,然後找一個女人,生一個博士後代。為了這個夢想,媽媽存每一分錢,寧願走很遠的路也不打車,從來不在路邊喝水。
    有的時候我想,如果我是一個“乖孩子”,也許我們家裏真的會更加和睦。我會拿著這筆錢出國,然後生一個博士後。可惜我不是,我隻是我,我是一個挑戰者。我背離了父母給我規劃的讀建築工程的路線,走入了設計的路途,又從出國的路途上開小差走入了新東方,然後在新東方最好的時候出來做職業規劃。
    我無法實現我母親對我的規劃,我也無法按照她希望的時間表出國、結婚、生孩子。但是,我現在很幸福。而且,媽媽也開始幸福了。
    我們的父母很容易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把自己缺失的東西放大,強加於他們的兒女身上。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兒女占用了所有的資源,所以也應該承擔他們所有的希望。當資源付出到一定程度,這樣一場對兒女愛的綁架就開始布局——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計劃發展,我就要傷心,就要在內心壓抑偷偷飲泣。我這一輩子把你養大,現在過得這麽累,全都是因為你!
    很多父母一再告誡自己的孩子“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全部!隻要你幸福,爸爸媽媽做什麽都可以!”你覺得這是動力,還是壓力?
    這個時候兒女腦子裏麵的心智模式也被啟動了,我們從小被教育要聽話,要孝順,讓父母傷心是很罪惡的事情。這個時候叔叔伯伯鄰居大媽也以同謀者出現,他們苦口婆心:父母還不是為你好?你現在還不懂,以後你就知道啦。
    最終這場打著愛的旗號的綁架一拍即合:兒女願意為父母親放棄自己的想法,進入父母為他們準備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生活之中。這種生活,父母親在自己腦海裏麵預演多年,意淫不已,到今天終於由你來實現,他們感到無比欣慰。
    今天你到任何一家婚姻介紹所,你會發現來相親的父母親多於孩子,他們希望替子女選擇丈夫或者妻子。你到所有培訓中心,你看到的是等待的家長比孩子還要多,他們希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高考前的誌願填報,隻有27%的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報考專業,而由家長決定的超過60%。有一位接受采訪的家長對著電視鏡頭說:“我不能夠還他一個童年,如果那樣我就會欠他一個成年!”
    但這是誰要的成年?!
    這是誰要的幸福?
    父母為孩子苦心寫好一場生命的劇本,仔細打磨,多方求證,打理好所有演出成功所需的明暗規則,隻等待孩子戴著麵具,上場表演他們寫好的劇本,等待他們在看台下的掌聲。
    孩子帶著怨氣表演,最後無法掩飾內心的難過,摔麵具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