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一位故人(2)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棄後重生:邪帝乖乖入局 !
    素顏遠遠站著,望著上官靖羽一身淺色的廣袖流仙裙,冷風掠過她的披肩,上頭的薔薇宛若逆風而綻,嬌豔得足以迷了雙眼。
    上官靖羽就那麽定定的站著,一直站著,直到馬車終於消失在雨幕的盡頭。
    我會等你回來。
    可是,你別讓我等得太久,我怕自己,等不了那麽久。
    “阿靖,回去吧。”素顏上前,若不是青墨的飛鴿傳書,也許她連送一程的機會都沒有。如今,也算是相送一場。
    他不知道,可是她知道他的心疼。
    上官靖羽低頭,分不清臉上的是雨還是淚,冷熱交加,泛著難忍的酸澀。她深吸一口氣,握傘的手,早已凍得發紫,鼻尖也被凍得通紅。
    哈出一口白霧,她勉強一笑,“回去。”
    素顏放了心,“對了,海潤說有要事找你,如今就在食為天。你若是心情不好,我們就先回去,凡事……”
    “去食為天吧!”上官靖羽一笑,“我不難過,他答應過,會回來。我信他,我等。”
    “好。”素顏沒有多言,便與上官靖羽驅車去了食為天。
    食為天的雅閣內,海潤與上官致遠早就等在了那裏。
    見著上官靖羽進門,上官致遠第一個站起身來,眼睛發著亮,“姐姐,你來了。”
    上官靖羽一笑,“坐吧。不知這麽急急忙忙的找我,發生了什麽事?”
    聞言,上官致遠看了海潤一眼,而後含笑望著上官靖羽。海潤道,“是這樣的,皇陵那頭耽誤了一些工期,皇上下令讓工部加緊進程。尚書大人讓我去監工,但據我所知工部的修建皇陵銀子,根本沒有到位,才會導致工期延誤。不但如此,工部尚書之子何書成,
    在玉龍山那邊仗著修陵的名義,侵占良田欺壓百姓,儼然是那裏的小霸王。可惜山高皇帝遠,此事……”
    話未完,海潤看了上官靖羽一眼,意思自然就不必多說了。
    海潤雖然是工部侍郎,可那是尚書之子,何況……海潤剛剛入職不久,想要叫板根深蒂固的尚書,可謂蚍蜉撼樹。
    “想借助丞相府的力量?”上官靖羽麵色平靜。
    海潤一笑,“是你說的,要為民請命,就不得不放下自己心裏的道德操守。”
    “可是你該明白,工部尚書不敢明目張膽的侵吞朝廷的修陵銀子,這背後必定有人。”上官靖羽不是傻子。
    “聽說尚書與太子相交甚密。”海潤道,“此事隻怕皇上也清楚,但至於為何不說,倒是匪夷所思。”
    “太子畢竟是太子,若是貪腐,也不足以廢去太子之位。”上官靖羽蹙眉,“這事怕是沒那麽簡單。”
    聞言,海潤一怔,“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積小成多,滴水穿石。”她輕歎一聲,“老子算計兒子,倒也是好看得很。”
    海潤瞬時起身,“你說皇帝有心縱然,是為了讓太子露出更大的破綻。”
    “這問心庵一事,難道還不夠清楚嗎?太子爺現在安分守己,那麽接下來,皇上就該開始收盤了吧。”上官靖羽握緊了手中的杯盞。
    上官致遠心頭微涼,“父子之間還要如此算計,真是自古無情帝王家。”“無情的,何止是帝王家。隻不過帝王家死得人多罷了!”上官靖羽抿一口香茗,“距離除夕還有一段時日,先生還有的是時間去處置。這段時間,朝中朝外必定忙碌,我爹也肯定顧不上我,若是可能,我隨
    你走一趟。”
    “你?”上官致遠瞬時起身,“不行!姐姐怎麽能去皇陵,那裏都是施工的男子,又不太安全,姐姐多有不便。”
    上官靖羽搖頭,“不知道上官家嫡女的身份,在玉龍山夠不夠分量。”
    海潤倒是平靜,“分量是夠了,就怕手段不夠。”
    “倒也是。”她笑道,“那就要看先生的,正所謂,薑還是老的辣。”
    聞言,海潤朗笑兩聲,“你這鬼丫頭。不過致遠所說,並非沒有道理,那裏確實不適合你去。”
    他不知道,沒有蕭東離的東都,她一刻都不想呆。
    府內不寧,府外難安,她有些心頭煩躁,正好借空出去走走。長在丞相府這麽多年,她基本不曾離開過東都,除了那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算了,不想了。
    上官靖羽輕歎一聲,“我是去那裏,探望一位故人。”
    “故人?”上官致遠蹙眉,“姐姐在那裏何時有了故人?”他不曾看見過上官靖羽出門,怎的在玉龍山也有故人?
    “是啊,故人。”她若是沒有記錯,自己的奶娘應該還有親人在世,“你還記得我的奶娘劉氏嗎?”
    上官致遠這才恍然大悟,“是她。記得。”
    “玉龍山是奶娘的故居,自我長大後,奶娘就回去了。如今趁著除夕將至,正好去看看她。”她清淺的吐出一口氣。
    “你這是公私兼顧啊!”海潤談笑。
    她莞爾,“自然是要公私兼顧的。因公忘私太無情;因私忘公是無德。”
    出了食為天的時候,上官致遠道,“姐姐,我與你一道回家。”
    海潤擺了擺手,顧自撐傘離開。
    外頭下著大雨,上官靖羽嬌眉微蹙,“那便同輦而回吧!”說著,與上官致遠一道上了馬車。
    上官致遠大喜,“多謝姐姐。”
    上了車,她道,“致遠在六部衙門可學得什麽?”“師父教授,委實感觸良多。”上官致遠一本正經,宛若受教的學生,畢恭畢敬的朝著上官靖羽道,“六部衙門皆資曆年長之輩,先生與我如履薄冰,生怕有失。不過這段時間,先生將六部衙門庫房裏的資料
    書籍悉數閱覽了一遍,大抵知曉了衙門內部的安排與一些早年的案件。”
    頓了頓,上官致遠好似想起了什麽,“不過,先生好似有些奇怪。”
    “奇怪什麽?”她問。“先生一直在找刑部的資料,似乎不單單隻是感興趣。”上官致遠煞有其事,“好似多年前的一樁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