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背叛的下場

字數:497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禦寵小蠻妃 !
    第213章:背叛的下場
    不管李連喜如何求饒,鳳玉溪都沒有要放過他的意思,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背叛了主子的奴才,是要得到什麽樣的下場。
    李連喜畢竟隻是個太監,就算旁人可憐也好,幸災樂禍也罷,始終不會有人真正地去替他說句話,而那些侍衛早已經被鳳玉溪逼迫著不得不做,因此將李連喜拖入暗室,按照鳳玉溪教給他們的方法去做。
    可憐暗室裏麵傳來一陣陣的慘叫聲和求饒聲,甚至還有撕碎衣料的聲音,過了很久,就連求饒的聲音都沒有了,幾個衣冠不整的侍衛出來,拖著的卻隻是一具屍體。
    可憐的李連喜,就這樣成為了皇室鬥爭的工具,不過一直到死他都不會後悔揭發了鳳玉溪,這也算是他這卑微的一生中做得最驚天動地的大事。
    事情的發展有些出乎皇後娘娘的意料之外,一連幾日過去了,皇帝非但沒有消氣的跡象,甚至還傳旨讓鳳玉溪禁足在東宮,再也不許鳳玉溪上朝。
    就算從前鳳玉溪如何糊塗,也始終沒有過禁足的先例,如今鳳玉溪再也不能插手朝政,實在讓皇後娘娘著急得很,紅袖再也拉不住自家主子,隻能任由皇後娘娘去了皇帝的寢宮。
    卻不料常如昔正在伺候著,抬眼見了皇後娘娘的時候,常如昔做足了姿態,“嬪妾見過皇後娘娘!”
    皇後娘娘從鼻子裏擠出個單音節來,從前的時候可沒見常如昔這樣乖巧過,可見是在皇上的麵前撐場子了。
    畢竟也都是在後宮裏麵混得風生水起的,皇後娘娘是國母,自然不能失了禮儀,拜見了皇帝之後,又讓常如昔起身,示意常如昔先去外間等著,誰料常如昔竟好像看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一般,竟是黏在皇帝的身邊不起身。
    皇後娘娘氣極,卻偏偏無法發作,這是皇帝的寢宮,想來今晚是讓常如昔來侍寢,可惡的是,內務府竟然沒有記錄在冊,讓皇後娘娘以為今晚皇帝隻是一個人,否則,她也不會此時前來了。
    “皇後來朕這裏所為何事?”
    實際上皇帝也能多多少少猜到皇後娘娘的心事,隻不過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這次廢了太子,對她的打擊實在不小,可是皇帝一直狠心沒有去皇後娘娘的寢宮,就是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也正是這僅存的一點愧疚,才讓皇帝對皇後娘娘的態度比較容忍,可他是天子,如此良宵美景被皇後娘娘打擾,他的心裏麵也並不痛快。
    “想來臣妾來的不是時候,過陣子臣妾再來請安吧。”
    當著常如昔的麵,皇後娘娘實在是不好說出口,畢竟自己兒子辦的是件醜事,後宮裏麵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盡管如此,皇後娘娘還是不想當著外人的麵議論自家的長短。
    常如昔在後宮的時日已然不短,和皇後娘娘卻也並沒有多大的衝突,常如昔是個聰明的女人,知道皇後娘娘雖然不受寵,卻是太子和八皇子之母,是惹不得的存在,不過她仗著榮寵,也不必去討好這個女人,因此,兩人一直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在皇帝的心裏麵,常如昔可不是外人,畢竟他和皇後娘娘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且他認為,若是常如昔在此,皇後提出的要求必然不會太過分。
    “無妨,有話直說。”
    既然皇帝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地步,皇後娘娘心裏麵又實在著急,因為若是鳳玉溪一直被禁足在東宮,那麽過不了多久皇帝就會忘記他這個兒子的存在,等到新冊立了太子,那麽一切事情都為時尚晚了。
    “皇上,玉溪此次犯錯雖然嚴重,但是他已經知道悔改了,還請皇上給他一個機會,畢竟,他是您的嫡長子啊!”
    大禦從來都是立長,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使鳳玉溪才能平庸,皇帝也是一忍再忍,如果不是因為在朝堂之上鬧出醜聞,讓皇帝本人都下不來台,皇帝也沒想過要真的廢黜了太子。
    隻是天子一言九鼎,他都已經頒布了聖旨,要如何才能撤消旨意?原本以為皇後會如前幾日一般識得大體,不提及此事,沒想到她還是忍不住了。
    “此事的確是玉溪做得不妥,朕也讓他閉門思過了,隻是玉溪無德,實在難擔大任,皇後不會以為,現在的玉溪還可以做太子吧?”
    皇後娘娘的淚珠從眼角滾落,皇上這樣說,是將鳳玉溪的後路都堵死了,難道她的兒子就再也不能成為太子了嗎?
    隻是鳳玉溪到底是嫡長子,皇帝歎了一口氣,“如今將玉溪貶黜也隻是權宜之計,否則此事已經鬧到朝堂上,讓朕如何收場?皇後若是真的想要讓玉溪再成為太子,且好生管教他吧,若是再出了岔子,朕也保不了他了!”
    “多謝皇上隆恩!”
    從皇帝的言語中,皇後娘娘算是聽出來了,鳳玉溪重回太子之位還是有希望的,也是,自大禦開立以來,除非嫡長子死了,或者是被關入宗人府,否則嫡長子就是太子,從來沒有改變過。
    這也是為何皇後娘娘會給予厚望到鳳玉溪的身上,隻可惜鳳玉溪始終都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就連被禁足在東宮,他也沒想著要如何奮發圖強,而是性子開始變得乖張,甚至想著要如何報複曾經背叛過他的人。
    如今鳳玉溪已經處理了李連喜,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胡景春,就是這個人首告了自己,如果不是胡景春的話,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是這個下場。
    隻是,如今的胡景春可是八皇子鳳玉朔麵前的紅人,他又是個失勢的前太子,要怎麽才能將手伸到八皇子哪裏呢?
    此刻,胡景春正在鳳玉朔的府中,在去玉龍賑災之前,鳳玉朔就曾經專門請胡景春來到自己的府上一次,而此番,兩人不過是慶功罷了。
    鳳玉溪永遠都不會想到,自己母後派給他的人,竟然早就已經是八皇子鳳玉朔的人,隻怪這對母子都眼拙,竟是看不出來胡景春早早的已經叛變,是想要混跡在其中的棋子。
    實際上胡景春也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不是因為鳳玉溪竟然真的看中了他的美貌,將他硬占為己有,也許事情不會發展到這樣不可收拾的地步。
    “胡公子,此番若不是你相助,我也不會得此成就,此番去玉龍賑災,就全權托付於你了!”
    鳳玉朔讓胡景春損失了身子,自然是要給些補償的,賑災是塊肥肉,旁人就算想得還得不到,如今鳳玉朔將這個差事給了胡景春,可見對他的看重。
    “多謝八皇子,八皇子放心,在下定當此事辦得漂漂亮亮的。”
    鳳玉朔嘴角勾起一抹笑容,胡景春的辦事能力他自然放心,而且無論是派了誰去,都會比鳳玉溪那個窩囊廢要強得多。
    果不其然,胡景春沒有辜負了鳳玉朔的囑托,將災民悉數趕回了玉龍,可憐災民們還沒有來得及告禦狀,就被囚禁了起來。
    因此,皇帝自然不會知道胡景春到底用了何種見不得人的手段,隻知道八皇子鳳玉朔大才,收拾了鳳玉溪的爛攤子,讓皇家的顏麵沒有蒙羞。
    胡景春用的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手段,先是施展一些小恩小惠,有的災民們回去了,有的則是堅持不肯走,而留下的那些人,則是通通都做了刀下亡魂。
    因為隻有死人不會說話,隻要他們都死了,那麽這場暴亂才會真正的得以終止。
    金陵總算是風平浪靜,而邊境卻是風起雲湧,三皇子寧盛霸戰死沙場,雖說皇帝並未因此感到心痛,卻認識到邊境若是不穩,那麽自己的皇位也就不會穩固。
    然而,南嶽的皇帝是個多疑的人,既然他已經對寧盛天起了疑心,那麽就斷然不會再任用他為大將,因此派了開國將軍慕容氏的後人慕容驍勇為大將,派往邊境平複戰亂。
    慕容驍勇乃是南嶽第一大將軍,據說隻要他出馬,定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周邊國家的人聽了他的名號之後都聞風而逃,之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沒有任用慕容驍勇,實在是皇帝體恤他的辛苦,如今看來,竟是不用不行了。
    顧慈自然也聽說過慕容驍勇的威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心裏麵清楚,若是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他未必是慕容驍勇的對手,但是如今情勢不同了,因為寧盛霸的戰敗,如今南嶽的兵力稍弱於大禦,此消彼長,因此兩方已然處於實力相當的局麵,就看誰能堅持得更為長久了。
    因此在邊境,大禦和南嶽的兵馬對峙,誰都不肯後退一步,卻誰也不敢冒進一步。
    慕容驍勇是個武將,但他之所以讓人聞風喪膽,是因為慕容驍勇不但武藝高超,還有著過人的智慧,熟讀兵法且運用自如,他深知顧慈並非和傳說中的一樣是個紈絝子弟,否則也不會將一向善戰的寧盛霸殺死了。
    因此,兩方一直僵持著,雖然也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爭,卻一直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而南嶽的兵力也在這段時間慢慢增長,眼看就要和大禦的兵力差不多了。
    而到了那個時候,也就是慕容驍勇率兵攻打過來的時候!
    好在蒼天有眼,此時慕容驍勇卻因為一紙詔書而回了南嶽,顧慈雖然並不知道其中原委,卻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氣,主將不在,想必剩下的這些人也隻能與他們隔著一條界碑對峙,斷然不敢輕易地攻打過來。
    慕容驍勇之所以回到南嶽,是因為南嶽的宮中內亂,寧盛玉在失去了寧盛霸這條胳膊之後方寸大亂,他知道如今是出手的最後時機,若是不能趁著皇帝心有疑慮的時候將寧盛天一舉打壓,那麽日後他將永遠沒有機會。
    因此,寧盛玉動用了慕容驍勇這顆大棋,誰都不會想到,一向不參與黨爭的慕容驍勇竟然是寧盛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