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12章

字數:638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穿越之榮華路 !
    升平六年,劉府的三房在百明苑裏守孝,如此過了又三年。
    至開平九年,才是結束了孝期。
    眨眼三年。
    這三年間,無論是北麵,又或是南麵都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於北麵而言,大秦朝廷進入了烽煙四起的時代,榮娘在遂歌大姑娘身邊也是聽了一些流言。據說,北麵如今當政的不是什麽大秦朝。而是大魏朝。
    “那些蠻子據說利害了。”
    秀娘跟榮娘講了一些聽來的小道消息。榮娘回了一句,道:“是呀,北麵的天子都換人了。想來,那大魏朝的蠻子是利害的緊。”
    北麵朝廷的江山換了主人。
    南麵的大晉朝也是不安穩。桓大將軍有滅大秦的不世之功。在前一年,升平八年時,還有流言傳聞,道桓大將軍想當新天子?
    是真是假?
    榮娘不知道。
    要說,於劉府而言,有影響的事情。便是二少爺劉之曉夭折了。
    三歲的男童,這等年紀夭折了,再是正常不過的。不過,作為劉府的家生子,榮娘還是聽了幾耳朵真正的秘聞。
    有傳言。
    說是劉大老爺怕惹上了桓大將軍的禍事,才讓二少爺染了風寒病逝的。
    這事情是真是假?
    榮娘覺得八成是假的。劉大老爺、劉大夫人膝下就兩個嫡子,哪可能舍得真是夭折一個嫡子來撇清楚和桓大將軍的關係?
    劉府不外乎,就是有一點幹係的姻親。更何況,這二少爺劉之曉年紀這般小,這訂下的親事不是還沒成婚嗎?
    “夫人、姑娘、少爺,這是一起出了孝期。”秀娘這會兒講了話,說道:“百明苑又要融入了洛都城的貴人圈子裏。這真是太好了……”
    “榮娘,咱們總算是鬆口氣,不怕容易犯了主子們的忌諱。”
    這守孝之時,忌諱特別多。
    偏偏三房的三老爺又是庶出。這在劉大老爺當家作主的劉府內,格外得注意了嫡係大房的感受。可謂處處小心,處處陪了謹慎。
    作為三房主子的三夫人劉王氏這態度得恭敬了。更何況,榮娘、秀娘這些小丫鬟了?
    “嗯,秀娘你說的是。”
    榮娘淺淺一笑,回了一句。
    在心裏頭,榮娘在盤算了,她是不是應該求了王嬤嬤,給她換個工作崗位呢?
    按說,哪怕劉三老爺不在了,這百明苑的遂歌大姑娘的貼身小丫鬟這等職位,哪也是讓仆人們向往的。
    □□娘心不在此。特別是這三年來,她用心學了做豆腐、豆幹、豆皮等等的手藝活。先後還是專門給廚房的豆腐李,送了正緊的禮物。
    雖說,沒正緊拜了豆腐李做師傅,那也是有師徒之情份在的。
    學成了正緊的手藝,榮娘又是先天的力大無窮。這等做豆腐的體力活,榮娘一個人就能幹下來。
    要說在洛都城裏謀生,還是能糊口的。畢竟,洛都城人口多,寒冬臘月裏,缺了新鮮蔬菜時,那豆腐可是一口好菜肴。
    便是平日裏,小門小戶的百姓人家招待客人時,來一盤紅燒豆腐,裏麵沾有肉沫味兒,也是使得的美味。
    當晚。
    榮娘回了下人房。
    她等著親娘趙春花歸來後,提了心底話。
    那是夕食後。
    母女談心時。
    “娘,我想跟你一起到廚房幫工。”榮娘小聲說道。
    “廚房活多累?”趙春花有些不同意。她說道:“你在大姑娘身邊能漲了見識,將來便是由得夫人做主,配一門婚事也定然是一個有前程的好兒郎。”
    得,趙春花的眼中。家生子就是一份挺體麵的好崗位、好職業。而且,還沒下崗的憂慮,更不需要再就業等等問題。子子孫孫,亦是可以繼承下去的。
    “娘。”
    榮娘臉色特慎重。
    “我一直在學了做豆腐的手藝活,李伯伯的技術精湛,娘你也是知道的?”榮娘反問了話。趙春花點頭,笑道:“是啊,你這孩子學的怎麽樣?有幾分豆腐李的本事了?”
    榮娘非常認真的說道:“娘,今個兒大姑娘用的午飯,有一道豆腐湯。”
    “那豆腐就是女兒親手磨的豆子,點的鹵汁。豆腐湯也是女兒在廚房裏親手料理出來的,大姑娘還誇了豆腐格外好吃。”榮娘表示,她的手藝活真正出師了。
    想遂歌大姑娘何等精心養出來的大家閨秀,那品了食物的味道,肯定是品一品便是知道鮮不鮮?好不好?
    趙春花聽了女兒榮娘的話,沉默了下來。
    女兒的意思,夠明白了。
    在心頭,趙春花真想歎息兩聲。她一直弄不明白,在劉府內,好吃好喝的,還有月例錢領著。多安穩的美好生活。
    為何女兒榮娘偏偏就想一門心思的贖買身契呢?
    外麵討生活,哪會容易著?
    就說洛都城,這城池是繁華,人口也密集,按說好掙錢養家?事實如此嗎?
    哪有那般容易的。
    城雖大,居不易。
    她們母女真是離開了劉府,居無一屋,頭頂沒半片瓦遮了風霜雨露。一婦一女,沒個當家頂門戶的漢子,豈容易了?
    寡婦門前事非多,孤女寡母的,同樣是得小心謹慎的討日子啊。
    “娘。”
    榮娘良久後,又喚了一聲。
    今年的春,榮娘滿了九周歲。再來年,她就是滿了十周歲。
    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位少女了。
    女子十五歲及笄,榮娘自然不想真等著長大些,就像親娘趙春花講的,讓所謂的主子給配發一個丈夫?
    榮娘真不願意,她若有兒女還是為奴為仆。
    “娘,女兒有手藝,總能攢些錢財的。”榮娘依偎到了親娘趙春花的懷中。她小聲講了她的打算。
    “你瞧,咱們目前的積蓄,已經攢夠了贖回身契的銀子。”
    “哪怕再晚上一兩年出府,也是無妨的。”榮娘慢慢與親娘趙春花講了最關鍵的問題,她道:“爹最想蕭氏的兒孫繁榮興旺,女兒出去後,就做豆腐多攢錢。”
    “人市上,小童子不值錢。到時候,女兒買上一個小女婿。以後等小女婿長大了,女兒和小女婿一起留了家中,守門戶,承家業,給娘養老,給爹祭祀血食香火。”
    榮娘講這般多。
    隻有一個真正的中心思想。
    她不願意嫁人啊。
    因為她娘是寡母,她若出嫁了,她娘怎麽辦?
    基於此,榮娘覺得還是讓小女婿上門的好。瞧瞧,榮娘都打算晚婚晚育,提前掙一筆買一個小女婿的錢財。
    “你想得可真遠……”趙春花聽完女兒榮娘的話,特無語了。
    可莫名的,趙春花有些心動了。
    特別是女兒榮娘提到了,買一個小女婿,未來繼承蕭氏的家業,給夫君蕭安祭祀血食香火。若真能如此?
    哪怕去了地下,至少,趙春花覺得她對得起死去的夫君蕭安。
    “有擔當的男兒,哪個樂意當了上門女婿?”趙春花不自信。
    “再則,贅婿是最讓人瞧不起的。”趙春花有些小顧慮的說道。
    榮娘心頭有些樂了。
    因為,榮娘已經聽出來,她親娘趙春花是動搖了。
    “又沒說讓娘您未來的小女婿做了贅婿。隻要讓您未來的第二外孫繼承了蕭家的姓氏,做了您孫兒即可。”榮娘表示,她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娘,這點小要求,小女婿打小在咱家養大了,還怕講不通道理?”榮娘說得一個理直氣壯啊。
    “大不了,女兒多努力,將來多生了兒女。”
    這時代又不計劃生育嘛。
    再就是榮娘覺得一個小男童孤身到她家,天天在家多洗一洗那腦袋瓜子裏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什麽的一定可以扭一扭的。
    隻要功力深,棒子能成針。
    隻要日子久,忠犬可以馴成。
    “娘,再想想,再想想……”最終,趙春花沒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榮娘也沒催促急了。
    想一想,這般多年下來。她親娘趙春花都是心底的信念動搖了,怕啥?鋤頭揮的好,牆角肯定能挖倒。
    榮娘等得起。
    如今在劉府,拿了月例錢,也當是為出去謀生後,多存些積蓄嘛。
    升平九年。
    秋。
    劉府中秋宴飲。
    榮娘、秀娘二人跟隨在遂歌大姑娘的身後,當了背景板。
    滿場繁華,一府富貴。
    賓客與主人,似乎是一起歡聲笑語。
    樂師在演曲,舞姬在起舞。
    遂歌大姑娘這一回早早離了席,似乎有些鬱鬱之色。榮娘、秀娘見此,二人都是謹慎從事,怕哪兒出了差子,讓遂歌大姑娘的奶嬤嬤給責罰了。
    劉府。
    後院有一處蓮花湖。
    湖中央有一座小島。
    水榭之間,曲曲折折的廊道,讓岸邊的小亭,與小島上的小亭,聯在了一起。
    若是夏日來觀之,能降暑氣,能賞了萬紫千紅的荷花碧葉,接天連地,份外美麗。
    秋季來此,隻能瞧見,湖水碧綠。
    “那是三郎?”
    遂歌大姑娘剛到了蓮花湖,就是驚訝了一句。
    榮娘順著遂歌大姑娘手指方向一瞧。可不,那遠處的湖中央小島上,有一個小男童。離得遠些,看得身影模糊一二。
    可那熟悉的模樣,自然能認得出來。那是整個百明苑的寶貝疙瘩。
    三夫人劉王氏唯一的兒子,小名三郎,大名劉之燁的三房三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