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6章

字數:630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穿越之榮華路 !
    訂閱比例未滿60%的小天使, 24小時候後, 可查看最新章節。  “趙姐姐……”劉家娘子似乎想推辭, 可又是舍不得那幾文錢。最後,在劉村頭微微點一下頭後,收下了那十二文錢。
    這一回, 榮娘和親娘趙春花一起來村上,是為了安排村上的人手送一批蔬菜水果到洛都城的劉府。
    夏季,遇了暴雨,地勢低的地受了澇。可地勢力高的蔬菜, 長勢卻是良好。
    果子,這時節就是暴雨前, 村上種的寒瓜有收獲了許多在地窖中。這時候,自然能隨著蔬菜一起運到劉府。
    劉府這等士族豪門, 那吃的、用的全是自家村子上產出的。
    按說, 這等差事專門有人來的。哪用得著榮娘和親娘趙春花?完全是趙春花為了教育女兒,專門求來的差事。
    於是。
    這幾日裏,趙春花交代了劉家娘子組織一幫婦人,把那總準備送了劉府上的蔬菜水果專門打理漂亮。應該洗洗的, 洗洗。應該晾幹的, 晾幹。
    既然要送進了洛都城, 齊整、品相等等,這些是不可少的。
    至於劉村頭, 他得協調一下, 把送了蔬菜水果的人手給安排出來。等婦人們收拾妥當, 榮娘和親娘趙春花應會隨車隊一起返回洛都城內。
    村子,並不大。
    幾十戶人家,一個土圍子裏住著。
    除了劉村關家中,稍稍能混個肚飽外。其它的人家,窮得響叮當。榮娘在跟親娘趙春花專門去逛了逛後,榮娘沉默了。
    這些人家裏,好多男童、女童,缺衣少食。
    更甚至於,家窮的,一家人就一件棉衣。冬季怎麽辦?全家人擠了家中保暖,隻待有人需要出門時,便穿了那寶貝的一件棉衣。
    村裏子,棉衣是精貴的東西。一般是一代人穿了,還留給下一代人。
    至於吃食?
    有粗糧餑餑填飽了肚子都叫一個好。
    村子上的百姓,全是一日兩餐,窮的人家一日一餐,也是常情。吃不飽,多喝涼水,就是挨餓的法子。
    在這個村上,榮娘知道了。
    為何古代早婚……
    因為,普通的百姓沒吃、沒穿,這壽命能長嗎?
    活過了五十歲的老人,曲指可數。大多數人,也許在青年之時,服徭役死了,或是服軍役死了……
    又或者某一年光景不好,餓死了。
    這還是太平盛世嗎?榮娘得知那血淋淋的真相後,隻有這麽一個想法。
    回程的途中。
    榮娘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劉府,下人房。
    在自己居的屋子裏,榮娘坐在床榻靠角落的位置。趙春花在夕陽食時,提著小籃子,回了屋內。
    “來,用飯了。”
    招呼了女兒,趙春花態度是淡然的。
    “嗯。”
    榮娘應了,爾後,下了榻。
    母女一起用了夕食。當晚,李啞婆輪值,屋中就剩下榮娘和親娘趙春花二人。
    睡了一張榻上。
    榮娘依偎在親娘的懷中,她小聲問道:“娘,你小時候就是過著村上那般樣的苦日子嗎?”哪怕是前一世,不討了爸媽的喜歡,當了留守兒童呢。
    至少,前一世的榮娘沒挨餓過。
    這一世的世界,外麵的天地,就像親娘趙春花講的,全然一片人間地獄。
    “比那還苦。”
    趙春花小聲的說了一句。
    比那還苦?
    那得成為什麽樣子?
    榮娘有些想像不能了。
    “睡吧。”趙春花安慰了女兒兩字。明個兒,母女二人都還有差事呢。是得趕緊歇息了。
    榮娘這一晚,睡得並不安穩。
    次日。
    繼續上差,到了遂歌大姑娘身邊當差。
    許是因為三夫人劉王氏膝下有子,遂歌大姑娘有了嫡親的弟弟劉之燁。整個百明苑的氣氛非常好,總之,一片的和諧。
    隻是偶爾裏,榮娘愛走神。
    在心中,榮娘並沒有放棄了,離開劉府的想法。當然,榮娘不是急性子,她在認清現實後,覺得需要更加謹慎從事。
    “掙錢、掙錢……”
    “手藝、手藝……”
    這個小農時代的封建社會,如何能安穩的掙得生活的錢財呢?
    榮娘覺得她需要更多的觀察了這個時代,了解這個時代的一切一切。不盲目,不順從,踏踏實實的去認識它。
    升平五年,秋。
    北麵的大秦朝發生了大事情。
    榮娘哪怕年紀小,在劉府裏當差呢。她還是聽了幾耳朵。
    北方的大秦朝天子駕崩了。大晉朝,桓大將軍拜帥,將領大軍出征。這事情與劉府何關呢?那自然是關係大了。
    淮南路在大晉朝最北麵的疆域,洛都城是淮南路的中心。
    劉氏一族是這裏的地頭蛇。桓大將軍大軍過境,雙方彼此都是忌憚的。偏偏目前雙方又是合得兩利,失得兩害。
    在利益麵前,什麽都不是事兒。
    十月。
    劉府便是出了一件風風火火的大事件。
    大夫人劉閔氏所出的嫡次子劉之曉,那個剛剛出生七個月的孩子,有了一個未婚妻。劉大老爺和桓大將軍雙方換了婚書。
    劉之曉將來得迎娶了桓大將軍的嫡幼女。
    至於為何不是嫡長子劉之鋒?那是因為劉氏一族,自認為是頂級的士族豪門,對於末於士族末端的桓氏一族,稍稍覺得有點瞧不上眼。
    哪怕桓大將軍如何權傾朝野,劉大老爺也不願意桓大將軍的嫡幼女成為了劉氏一族的未來宗婦。
    次子,哪怕是嫡次子,那意義是完全不了。
    若說,這一起子事情對榮娘有什麽影響?
    這得時間到了升平六年。
    升平六年,春,三月初一日。榮娘滿了六周歲的生辰。
    入夏。
    徐州城傳來了捷報。
    桓大將軍北征大勝連連。
    偏偏就是這等喜訊之時。對於劉府的三房,愰若晴天霹靂。被桓大將軍征調到了大軍中,當了六品官的劉三老爺不幸運的病逝了。
    據仆人回報,是急病。
    軍醫治了,奈何無力回天。
    劉府,百明苑。
    三夫人劉王氏在聽到這個消息時,整個人當時就是暈厥了過去。
    等待三夫人劉王氏悠悠醒來時,她的身旁女兒劉遂歌是伏在榻邊,已經哭成了淚人兒。那在春龍節時滿了周歲的兒子劉之燁,也是跟姐姐一樣哭得一個小小淚人兒。
    兒女哭成雙。
    三夫人劉王氏更是悲從中來。
    如今劉三老爺不在了,三夫人劉王氏就是頂天的主子。這等時候,哪怕再是傷心,三夫人劉王氏也是強打起精神來。
    “嬤嬤,安排人去打探,我要知道夫君的棺槨什麽時候回洛都城?”三夫人劉王氏滿腹的傷心淚,全是化成了心頭的一口氣。
    她的兒女還小呢。
    她這個當母親的,才為兒女撐起一片天。
    “娘。”
    劉遂歌見著母親醒來,淚止住了。
    三夫人劉王氏在王嬤嬤應話後,就是伸手,給女兒擦拭了眼角的淚花。這時候,三夫人劉王氏也不要奶嬤嬤哄了兒子。
    三夫人劉王氏親自抱了兒子劉之燁在懷中,輕輕的哄著,慢慢的哄著。
    一首搖籃曲後,三少爺劉之燁就是停了哭聲。
    此時的小嬰兒眼中,全成為了專注。他盯著母親劉王氏,感受著那溫柔的感覺,似乎感覺到了溫暖。所以,他在不久後,在母親的懷中睡著了。
    “遂歌,娘往後,就隻有你和弟弟了。”三夫人劉王氏輕輕撫了女兒的小臉蛋兒,她說道:“遂歌,你和弟弟一定要相親相愛。你們是世間,最親近的姐弟……”
    “娘,爹爹不在了。我一定會照顧弟弟的。”劉遂歌說話時,總是打了哭嗝,說話兒時,有些微微的哭腔。
    “娘,你不要離開我和弟弟,我好怕,怕你也像爹爹一樣,永遠離開了……”
    聽著女兒的話。
    三夫人劉王氏擠出來一抹的笑容,回了堅定的語氣,道:“不會的,娘哪舍得。”
    沒娘的孩子,得多苦?
    三夫人劉王氏哪舍得了她的一雙兒女。更何況,夫君不在了,她才更要守護好了一雙兒女。她不能讓夫君去逝了,沒了祭祀血食的子嗣。
    遂歌,得平安長大,嫁得良人。
    之燁,也得平安長大,娶了賢妻。
    若非如此,三夫人劉王氏想,她便是死了,也是死不瞑目的。
    升平六年,初秋。劉三老爺的棺槨在仆人的護送下,終歸回了洛都城的劉府。彼時,劉府內掛了白帆。
    三房全是素服。
    榮娘是婢女,同樣是穿了素服。
    百明苑,在這個夏、秋之季,沒了歡歌笑語,全然是一片肅穆。也是在這個秋季,榮娘無意間發現了一門學得手藝的機會。
    劉遂歌大姑娘得吃素,服父孝。
    不能食葷,素食裏,也是有素雞、素鴨之類的豆製品食物。
    做豆腐、豆幹、豆皮等等,這些豆製品的食物,榮娘覺得是一門好手藝活。雖然,是辛苦的活計,可這真正是一門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