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第172章

字數:717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穿越之榮華路 !
    訂閱比例未滿60%的小天使, 24小時候後, 可查看最新章節。  大晉朝廷南遷, 北麵的大秦朝廷崛起之時,大魏朝的國族就是大秦皇帝手下的打手,一直為大秦皇室立有汗馬功勞。不過嘛……
    一旦大秦皇室式微之時,大魏朝這等習漢文,用漢製武器的馬背民族,自然就是噬主了。
    大魏朝的國族,立國之短。這等時候,行於四方的自然是武力。
    大晉朝,在大魏朝的國族眼中,就是肥肉,而且還是一塊在嘴邊伸伸頭, 就能連皮帶骨吞進肚子裏的大肥肉。
    升平十年。
    春。
    大魏朝的國族部軍南下。大晉朝的北疆重鎮, 徐州城失守。
    過了徐州城,淮南路以北之境,全是一馬平川。所以, 大晉朝目前守住的就是淮南路的淮南水係,以及淮南路的山川要衝之地。
    大魏朝想南攻, 大晉朝想苟安。
    這等情況之下,遭災的隻是平民百姓。豪門大族早是有些風聲之時,已經南遷而走。於是, 洛都城一時之間, 人滿為患。
    黃帝陰符經曾講:天發殺機, 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在這樣一場動蕩之中。
    哪怕是生活在洛都城的榮娘和親娘趙春花母女,她們二人的生活也是被影響了。
    首先,洛都城的糧價上漲了。
    其次,租賃屋舍的價格也是上漲了。
    當然,榮娘的豆腐生意倒也是越加興隆起來。畢竟,南遷而來的,除了豪門巨戶,還有許多小富之家。至於災民什麽的?
    那些身無分文的人,早被攔在了洛都城外。
    榮娘隻在賣豆腐時,聽了一些進洛都城投靠親戚的南遷小門小戶人家,講了災民的可憐。那又如何呢?
    榮娘幫不了誰。
    榮娘目前討生活,想獨善其身,都算得勉強支持。畢竟,榮娘和親娘趙春花雖然小有積蓄,可她們母女在洛都城的生活,還是如浮萍一般。
    入夏後。
    洛都城的天氣非常熱起來。
    榮娘這晚歸來後。
    用了夕食。
    榮娘就開始泡豆子,把手頭的雜事料理好後。榮娘沐浴一回,又是洗個頭發。
    在院中納一納涼,擦幹了頭發。榮娘跟親娘趙春花也是聊起天來。
    “娘,我打算賣一陣子豆腐後,看一看光景如何?”榮娘說了這話後,又道:“要不然的話,咱們搬家南遷吧。”
    榮娘會這般講。完全是因為她探聽了一些消息。
    那些消息裏講,跟大晉朝廷打仗的北麵蠻人,都是凶惡成性的。燒、殺、搶、掠,簡直就完全是那等草原上的野蠻人作風。
    總之,大晉朝廷失陷之地,不光是富戶得遭災,百姓也是落不得一個好字的。
    特別是這時代的軍隊,常常在攻陷城池前,若遇抵抗的話,往往有屠城的習慣。
    榮娘聽到那些聽來的消息,背後冷汗就是蹭蹭的冒。
    至於榮娘為何起了想法,想搬家南下?
    那是因為大晉朝廷建立都城的地方,還在更南邊的建業城。那裏有一條天塹大江,守護了南方的土地。
    南北風土不同。
    中原大地,北人善馬,南人善舟。
    大晉朝廷南遷後,對於水師這等利器,還是打造的非常利害。至少,榮娘在遂歌大姑娘身邊時,聽過女學先生講課時,就是誇讚過大晉朝廷的水師。
    想來,能被那般誇,又是國之重器,再如何還是有些真本事的。
    “搬家?”
    趙春花聽著女兒的話後,連連搖頭。
    “榮娘,咱們哪有那般多的銀錢?”趙春花說這話時,是苦惱的。她覺得女兒許是多想了。瞧一瞧,如今的洛都城多繁華熱鬧?
    而且,洛都城又是淮南路,最是城高城堅的地方。
    這大河以北的大晉朝廷疆域,就沒有哪座城池比洛都城更加能安穩了。
    “往南邊去,一路上的花銷太大了。”趙春花連連搖頭,反駁了女兒的提議。榮娘見親娘沒同意她的話,她也不在提了。
    榮娘也就是提一嘴兒。事實上,她也是猶豫的。
    到底這時代的搬家,可不像著她的前一世那般容易。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的時代裏。搬家,特別是選距的搬家,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是路引的問題。
    其次,你得有錢,非常有錢……
    嗯,歸根結底的關鍵,就是得有錢、有錢。錢乃萬惡之源,可沒錢寸步難行。
    有了錢,其它打點打點,什麽都是好解決的。問題就在於,榮娘和親娘趙春花屬於窮人這一階層的。她們缺錢,非常的缺錢。
    升平十年。
    夏,過去了。
    秋。
    天氣本來最好的時候。
    榮娘這時候沒有賣豆腐了。她窩在了家中,跟親娘趙春花一起當了家裏蹲。
    這時候,榮娘心裏頭是非常害怕的。因為,洛都城外,那陣天的喊殺聲太嚇人了。
    洛都城,已經成為戰火燃了起來的戰場前沿之地。
    洛都城中。
    能組織的青壯年,已經被組織起來,當了護城的兵丁。大戶們也是捐錢捐物,總之,保衛自己的家園。
    “唉。”
    趙春花在歎氣。
    “早知道應該聽榮娘你的話。咱們若搬家,就不必像如今這般提心吊膽的……”趙春花後悔了。
    如今這日子過的,那叫一個讓人心驚膽顫的。
    “娘,莫擔心,莫必有事兒。”
    榮娘安慰了親娘趙春花,道:“瞧著守城這般多的人,一定能守住了洛都城的。而且,城中這般多的豪門大族在呢,一定有活路的。”
    榮娘表示。大戶們也沒逃呢。所以,肯定有活路的。
    若不然的話,那些消息靈通的大戶們,早是脫家帶口的跑路了。
    洛都城,內城。
    劉府。
    劉府最近,賓客甚多。
    來找劉大老爺的人,不出意外,全是淮南路有名的士族豪門。大家夥都是湊了一堆兒,請劉大老爺主持了給守城的官府湊了人力物力的事情。畢竟,劉大老爺是最有實力的一波人兒中,有當頭領威望的。
    這時候,肯定被推舉了出來。
    劉府。
    百明苑。
    三夫人劉王氏這時候是把一雙兒女喚到身邊。這些天裏,三夫人劉王氏也是幾多歎息。
    “娘。”
    劉遂歌已經長成了容貌絕色的小佳人。
    這會兒,劉遂歌望著親娘時,眼神裏有擔憂,她道:“那些蠻人能趕走嗎?”
    “大伯可是拿定了主意,咱們劉氏一族與淮南路共存亡否?”
    劉遂歌的問話,一句一句像是重錘落在了三夫人劉王氏的心頭。三夫人劉王氏摟了女兒在懷中,劉王氏說道:“遂歌,莫擔心。”
    “你不過一個未出閣的少女,家族重擔,非是你的責任。”三夫人劉王氏用一種肯定的說道:“你和你弟弟是娘的命根子,你們都得好好的,都得好好的……”
    “其它的,娘不管。娘隻要你們姐弟好好的,平平安安的長大成人。”
    對於三夫人劉王氏而言,天下如何?幹她何事?
    淮南路的安危,那是劉大老爺的責任。
    至於劉氏一族的榮耀,有劉之鋒這個嗣子承擔。
    三夫人劉王氏的眼中,她的兒女是庶房的子嗣,平平安安長大,將來成婚嫁娶,有了子孫後人,能給過逝的夫君祭祀血食,就是劉王氏心頭的執念。
    天下?
    又不是天下人的天下。
    不過,隻是司馬氏皇族的天下。
    “娘……”
    劉遂歌喚了一聲,爾後,又是住了口。
    她發現,她跟她母親劉王氏的想法不同的。在劉遂歌的身上,她最得意的莫過於她的出生,劉氏一族啊。
    在淮南路,劉氏一族的榮耀,哪一個劉氏的子嗣,都是於有榮焉。
    劉遂歌自然在意的,特別在意著劉氏的名聲與榮耀。
    隻是……
    劉遂歌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她無法去反駁了母親的一片慈愛之心。
    升平十年。
    秋。
    連連大戰後。
    至於是秋時節,大魏朝的國族退了。當然,是在淮南路的士族豪門,奉上了一些的供奉後。拿了好處,又見著冬天快要來了。
    大魏朝的國族,這才是收了馬韁,準備北歸。
    這時候,南麵的大晉朝廷的大軍,也是姍姍來遲的北上了。其時,在這之前,大晉朝廷也派了兩支軍隊北上。
    奈何實力不如人,頭前的兩支軍隊被大魏朝的國族打一個潰敗。
    這第三波的大軍前來,在大晉朝廷的宣傳裏,自然是一波的勝利。畢竟,守住了洛都城這座淮南路的富庶之城池。
    實情嘛。
    明白點的聰明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大魏朝的國族部軍自己退走了。跟大晉朝廷的軍隊利害不利害?沒一毛錢的關係。
    秋末。
    榮娘這個做小買賣的都是知道了,大晉朝廷失去了大江以北的統治土地。這一回,算是徹底的偏安南邊了。
    晚間。
    榮娘把這事兒跟親娘趙春花講了。
    “娘,如今看來,北邊的情況真不好。三少爺……”榮娘遲疑了一下後,說道:“往後,咱們隻當他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吧。咱家的情況,也養不起一個士族少爺。”
    趙春花聽了女兒的話。
    趙春花也聽懂了女兒榮娘的意思。
    那便是她們小門小戶的,劉之燁哪怕是士族子弟呢,可已經沒有歸宿,隻是浮萍。那麽,想好好活下去,不可能光憑借了昔日的長輩恩情吃白食。這得開始學著自食其力了。
    窮人孩子早當家。
    在貧窮的家庭中,不管是男是女,小小年紀是都要幹活的。
    “依你的意思。”
    趙春花同意了女兒榮娘的話,她說道:“明個兒,好好跟之燁這孩子溝通一下。往後,他就是家中的一份子。”
    “成啊,明日我與他好好講一講。”榮娘覺得這不是什麽難事兒。
    以她家的情況,都得當了勞動者,不勞動,不得食。
    次日。
    榮娘就給劉之燁,這位劉家三郎好好的上了心理輔導課。
    不外乎,鼓勵有之,威脅亦有之。
    總之,給劉之燁好好上了一堂課,告訴這個小童子,努力幹活才是利害的小男子漢。一衣一食,皆是勞動所得,沒什麽是上天掉下來的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