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說盟七問(下)

字數:6837   加入書籤

A+A-


    殿宇之內燈火通明,紅柱擎頂,上覆黑瓦,白玉鋪就的地麵上光潔亮麗,一塵不染。

    台下群臣肅立,目光皆是不約而同地匯在中央微笑的林浦身上。

    他們神色亦皆有變幻,各現不同神情。

    而這一切,被林浦盡數納入眼中。

    他上迎的目光中,燕王危坐首席,稍整王袍,正起上身,王目中滿盈興色。

    “此番應對之策。”林浦笑著拱手而揖,“乃是我王的……一個提議。”

    “提議?”燕王嘴角笑意稍攏,似有訝異問道:“不知這是何種提議呢?”

    “長陵君,二國結盟之事,的確不宜太急,”林浦微笑看向冷目旁視的長陵君,“但無論急緩都是無礙……”

    “隻是需要擇選一個恰當的時機。”

    “林相……”一直沉默的陽平君忽然開口,他目中亦是漾起詭譎之色,“既然是時機問題,敢問時間早晚,又有何等分別?”

    他踏前一步道,聲音淡漠:“這般,未免有多舉之嫌。”

    “非也。”林浦抬袖道,迎向他的目光極為的平和,“且容本相細細道來。”

    “天下之局”

    “武王究竟意欲為何?”燕王開口道。

    “嗬嗬……”林浦輕輕撫須。

    “我王希望……臨燕能廣邀天下文武英傑,舉辦一場盛大之典!”

    他不輕不重的聲音落在寂靜的大殿中,傳響了數息。

    群臣目光收凝。

    “燕王……可知其意?”他高聲而語。

    “文武盛典?”燕王目光灼如大日,“此典……”

    他微微閉目,手似是無意地撫著須髯,若有所思。

    “原來如此……”少頃,燕王睜開眼目,目露深意,“此計甚妙,武王之智,本王自愧不如。”

    台下諸臣聞言,短暫思慮數番後,多有頷首者。

    “本王尚有一問。”燕王擱在席案上的手掌無聲收緊,輕輕敲擊,“林相可否告知。”

    “王上請講,外臣定知無不答。”林浦大袖飄飄,麵上映滿深紅火光。

    燕王微定片刻,隨後目綻邃芒:“既是武王之謀,為何大武不自行舉辦,反而來求我臨燕呢?”

    “此因極易。”林浦依舊笑容可掬,不緊不慢道:“當然是由於貴國是最為的合適。”

    “不知我臨燕,是如何合適呢?”燕王笑道,“這可讓本王好是疑惑。”

    “燕王難道不知?”林浦嗬嗬笑道。

    他定下眼目,目光環視殿中眾臣:“臨燕風貌,本相雖在大武亦是如雷貫耳。”

    “臨燕多賢士,俞水少弱骨。”林浦輕聲而言,“此諺流傳諸國,縱是三尺小童亦可熟聞。”

    他向燕王拜道:“而燕王詩詞文賦冠絕天下,所穿美名更是聲鎮諸國,仕者少有不服之人……”

    “若是燕王登高一呼,在加之足夠的“契機”,想來……”他攤開雙臂,笑意吟吟,“此事,莫不是水到渠成?”

    “而此後的【效果】……亦是最好。”

    他這番言辭,不失禮數,亦是巧妙無比。

    燕王聞言眉頭稍展,但他的手掌抽回,垂放在膝蓋上,似是在不自覺間捏緊。

    “此言確是不錯,隻不過行此大典,必然有些勞民傷財,”燕王麵上的笑容稍稍收斂,皺眉道:“這恐怕……有傷民和。”

    林浦笑答道:“燕王覺得何為民和?”

    “民和……自然便是民之意願,民之安平。”燕王道。

    林浦背手笑言:“那王上覺得,此舉可會傷及民意?”

    “此舉溯其根源……乃為二國和睦,其意正在於民之安平!而此舉追其形式,乃是為會天下英雄,舉天下文武賢才,那其意……又豈不是在於民生?”

    字字鏗鏘,亦是字字震魂。

    “值此來看,此舉於國於民,皆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他猛然轉身,聲音愈發慷慨激昂,目中倍是果決自信:“那既是如此……外臣試問王上,還有何憂可?”

    “嗬嗬嗬……”言罷,他輕輕撫須,笑眼眯眯。

    “再論其它……至於傷財之說,燕王亦是大可放心。”林浦揮袖笑道,“我王話既出了口,那自然要擺出足夠的誠意。”

    “不然,豈不是顯得我大武太過小氣?哈哈哈!”他大聲一笑,笑聲亦倍是高昂。

    “貴國舉辦文武會典。”林浦將五指探出曲起,目中的熾色愈發璀璨:“我大武為彰顯赤誠之心,我王已許諾,可為貴國分擔五成。”

    燕王竟已是不知覺在王位上立起。先是微微點首,但卻又很快變為了搖頭。

    他踱於王庭,口中自語:“想要引動如此規模的的動靜,若無誘餌,怕是……”

    “這……”他亦撫須髯,飽含威嚴的王目看向庭中的那道身影。

    “燕王不必擔憂。”聽到燕王的低喃聲,林浦的聲音不急反緩,“吾王早有料到燕王必有此一問。”

    “故而,有計相獻。”林浦抬袖攤手,似作成竹之態。

    “何計?”台下的長陵君適時出言,聲音淡淡。

    “嗬嗬……”林浦幽然一笑,“此事既由我大武提,那自當由我大武為燕王負責。”

    “吾王,願以我大武“聖器”為籌。”

    他的聲音輕飄飄地落下,猶如一葉浮雲。

    “不知此餌用來拋磚引玉,可是足夠呢。”他的聲音拖的很長。

    簡單輕渺,的一句話,落在眾人的耳中卻不亞於九霄天雷穿雲裂空。

    “……何物?”群臣皆是臉色大變。

    “聖器?”燕王失聲出言,目中驟然浮現濃濃異色。

    還有驚色!

    霧氣蒸騰,一身王袍飄動,燕王足下竟是走了數個來回後,方是定步回身。

    然後看向微笑的林浦。

    “此餌確已足夠。”他緩緩點頭,隨後目光一轉,“隻不過,斷龍劍乃是大武世代相傳之寶……”

    “武王為何……”

    說到最後,他盡已浮現了不確信的神色。

    此事不是他燕王不敢想,隻是因為,聖器的意義實在太過的重要。

    重要到根本……無人會將之輕易拿出。

    他臨燕,同樣也有一道!而他燕王,當然是絕無此念。

    再退萬步,縱是身死國滅,他亦是絕不會拱手而讓。

    而武王,就真的這麽輕易?將“聖器”作為……

    林浦仿佛早知他會這般問,麵對著無數投來的懷疑目光,仍是笑意泰然,朗聲而言:“我王隻言,死物便是死物,放在那裏爛掉也別無他用,”

    “但若適當的時候,若能派上用場,取獲足夠的價值,方能顯其價值。”

    “如此,方可不負這般浩世“威名”。”

    “這般誠意,”他老目微閃熠芒,“燕王滿意可否。”

    言罷,他便轉身閉目,不再出言,似是留予燕王些思考的時間。

    燕王的呼吸逐漸粗重,

    “好。”靜默許久,燕王霍然睜眼,頭顱以一抹很輕的弧度徐徐微點。

    冕上垂下的珠簾在不斷晃動,彰顯著他此時的心境。

    “聖器為籌,武王果然是好大的手筆。”燕王正襟坐下,先前目中掠過的各式異色已被他盡數斂下,“隻是這般……想必會在天下引起頗大的震動。”

    “這樣怕是……”他蹙起眉頭。

    林浦聞言笑道:“文武盛典,當時包攬六國英傑,自然是聲勢浩大。”

    “想要借此吸引更大的目光……”林浦幽然道,“這般,難道不是上上之策?”

    “至於我王之意……這個嘛。”林浦撫須,似在思索。“外臣尚不敢妄加揣測,恐是有違。”

    燕王稍愣,隨後撫掌輕笑:“無妨,隻是如此便是一箭雙雕了。”

    他目中綻出從未有的盛光,但最深處還是保持著一絲冷靜。

    “但如此重大之事,本王還是與武王麵談為妙。”燕王閉目半刻,隨後睜目。

    “而且此事,是不是要問過……”

    他目光定住,看向林浦,意思已是不言而喻。

    “他們?”林浦笑道,“燕王何必如此束手束腳,此等盛舉乃為恢弘貴國聲名,又非戰事之爭,何必問過?”

    “林相此言有理。”燕王緩緩點頭,“如此這般,看來是本王多慮。”

    “長陵君,你看如何?”燕王目光轉向一旁沉默許久的長陵君,道。

    長陵君神色稍變,低頭沉默了幾許,最後還是沉聲拜道:“王上若心意已決,那臣等自是無有攔阻之理。”

    “諸位可還有異議?”燕王再看諸座。

    見到無人再言,燕王嘴角的笑意愈發溫和,轉目看向林浦:“既然如此,那還煩勞林相歸國後稟告武王,就說本王應了。”

    “至於擇選的日子……”他頓了片刻,“那還需商議些。”

    “此事倒還不急。”林浦目中飛過一抹流光,笑意盈盈,“王上聖言既出,那自然便是隨時可議。”

    “而王上如若再無他事,諸公亦再無他論,那外臣實宜不再叨擾,先行告辭。”

    言罷,他也不再作耽擱,繼聲道:“燕王之意,外臣定當如實轉告我王,先請告辭!”

    “林相留步。”燕王下座相迎,麵色燦如燭光:“何必如此急切,可否在我臨燕多留幾日?”

    “我臨燕南嶼風光無限。”他冕下眼目笑意蕩漾,“本王自可遣人相隨林相,於我臨安一遊。”

    林浦拜謝:“燕王美意,臣不敢不領,隻是呢……”

    他似是有些為難道:“隻是王命難違,外臣須克日歸反。”

    “倘若滯留,隻恐怕誤了兩國大事啊。”

    “哎……”燕王執過林浦的袖袍,唇邊笑意依是半分未消,“卿若執意如此,本王也不好過於強留。”

    “不過……”燭光之下,他柔和的眉間宛如醉霧氤氳,“本王也有一個提議……”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