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舊識到訪,細說緣由
字數:332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策馬戰秦川 !
這麽一番話聽下來,秦桑與蕭何兩人已是大致知道了朱奉安所處的境地。妙雲當初在宮中無論做了什麽,應當對這個弟弟都是隻字未提的。
朱奉安隻以為,是姐姐在梁妃娘娘宮中服侍得當,才為他求得了這麽一個入營當差的機會。
【華陰城中】
自打接到探報稱南淵大軍並未退出秦川,而是停在了永壽,應清便將一大半人馬調到了距離永壽最近的華陰城中,駐守了下來。
前幾日收到京中回複,恒王已是下令秦桑幾人率京城周邊守軍趕赴華陰,要將南淵大軍徹底擊退。
他一麵等著秦桑的到來,一麵在華陰城中謀劃,要如何去打這永壽。
這一日,他正在府中用沙盤研究布陣方略,卻是有一人匆匆前來告知,府外有一位公子求見。
“何人?”應清看向來人,定睛問道。
那人搖了搖頭回道:“他未曾細說,隻言是公子您的舊相識。”
應清微微皺眉,很是疑惑,片刻,他點了點頭:“那先請他進來吧。”
那人應下,回身便往府門外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一個年輕的公子走了回來。應清衝他點了點頭,他便轉身退出了屋中。
應清看向眼前那位“公子”,先是微微一愣,定了定神看了許久,忽然輕聲笑了起來。
“你怎麽打扮成這副模樣?”
應清笑著起身,走到那“公子”跟前,停下了腳步。
那“公子”也是微微一笑,卸下身上背著的行囊,繞過應清走了兩步,到案幾邊將行囊放下,坐在了案幾旁:“我還以為,你會認不出我呢。”
應清無奈的搖了搖頭,也回身過去,將案上沙盤搬到一旁,坐了下來。
“你怎麽跟到華陰來了?”
他伸手倒了杯茶遞過去,看著眼前扮作男裝的秋戈,笑問道。
秋戈甜甜一笑,接過茶盞放下,抬起頭來:“其實我這一路都跟著呢,隻是怕打攪你們作戰,便也沒去找你們。”
說完,她又轉了轉眼睛嗔怪道:“何況,我也不知你們待不待見我,若是不待見,我豈不是自討沒趣?”
應清看了看府門的方向,笑道:“也就是小九出了府,他要是在這,可得樂壞了。”
秋戈笑眯著眼睛,低頭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和身旁的行囊:“這幾身男裝還是當年隨父親行走江湖時留下的,我想著既是四處奔走,換個裝束也能方便些。”
應清順著她的手指看了看她的行囊,苦笑搖了搖頭道:“你們二人不僅年歲生辰皆是相同,竟連扮男裝的模樣也格外的相像。”
秋戈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擦了擦嘴道:“那是自然,我們可是自打在娘胎裏就義結金蘭了的。”
她放下杯子,抬頭繼續說道:“我這次來,也不單單是為了見你們,上次我交給你的包裹,你可還帶著?”
應清點了點頭,指了指屋外道:“就在我房中,可需要我現在去取?”
“不急,”秋戈擺了擺手:“過幾日等姐姐來了你再給我吧,本想著若是我不來,就都交給你了,可我既然來了,姐姐的事,還是我來辦更為妥當些。”
應清又是點了點頭,微微笑道:“也好,那些事情,我終究沒有你了解的清楚,有你在,再好不過了。”
秋戈所說的山中,便是華陰城東麵的那座武陰山,山中有著大片的竹林鬆海,各種奇石異獸,加上翻騰的雲海迷霧,被讚為人間仙境。
華陰這座城名字的來由,也便是它東側武陰山與西側承華嶺的合稱。
“對了,”秋戈仿佛忽然想起了什麽,疑惑的問道:“我一直都不是很明白,當時在祁水,你是怎麽找到尋音閣來的?”
應清聞言,微微笑了笑:“這可就說來話長了。”
秋戈見他仿佛並不是故弄玄虛,眨了眨眼笑道:“洗耳恭聽。”
應清無意隱瞞,便絮絮將他找到了尋音閣的原因告訴了秋戈。
這原因,還要從鳳岐山中說起。
當年,應清從師父雲牙子口中得知了秦桑的身世。在秦桑下山之後,雲牙子便令他也隨秦桑下山,助其成事。
就在他下山前,雲牙子提到了當年秦路將軍在前朝被責罰一事。雲牙子一直沒有想通,做事一向恪守本分的秦將軍,當年為何會在祁水城中犯下那樣的過錯。
於是,他便囑咐應清,若是有朝一日到了祁水,不妨四處打探打探,那城中是否有人知道當年的事情。所以,應清初到祁水,便一刻也未停的找尋著線索。在幫助城中百姓修葺屋宅的過程中,他的確聽聞了一些有關前朝的故事,那些故事都與城中的那處鍾樓有關,而那故事中唯一還能找到的人,便是城西
寺廟裏的住持。
應清找到了寺廟,也找到了那位住持,在住持的口中,得知了事情完整的經過。也正是因為住持的指引,知道了當年的那個書生,便是城中尋音閣如今的閣主。
他本打算先去尋音閣看看,可因著廟中也有不少房屋需要修葺,便讓蕭何先回了城,卻沒想到,蕭何剛回城,就帶著秦桑去了一趟尋音閣。
那晚秦桑將她在尋音閣的見聞,還有蕭何在鍾樓上說的故事都告訴了應清。聽完後,應清心中總覺得有些奇怪。蕭何的所作所為太過巧合,巧合到讓應清覺得,幾乎算得上蹊蹺。
於是當晚,他便連夜去了尋音閣,找到了秋遠塵。
起初,應清與秋遠塵之間,彼此都有些試探。來來回回說了許久,才發覺原來兩人對秦桑的身世都十分的清楚,便也不再故意周旋。那時,秋遠塵才知道,原來秦桑這些年都是在鳳岐山上,還有這麽一位師兄。而也是在那時,應清才知道,原來秋遠塵與秦桑的父親秦路之間的交集,還遠不止他所了解的那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