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考
字數:625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穿成反派渣爹 !
金秋十月, 氣候宜人, 天氣明朗,空氣清新, 最是適合出遊的好時節。
蘇錦樓早就打算邀請一兩位友人外出遊玩,也算是附庸風雅一回,可計劃不如變化,他心血來潮好不容易決定斯文一把,結果這計劃還沒開始就夭折了, 為何?
原因在於學政大人方世澤決定在十月初三這一天舉行歲考, 此令於九月初就發放到縣鎮府衙,官家發文告示,以便於讓外出求學遊曆的學子能夠及時趕回府城。
府學內除了新晉學子, 大部分老生都會選擇在府學裏學習三年後外出遊學。
學習最是忌諱閉門造車, 將自己困於方寸之地, 外出遊曆可以增長見聞開闊眼界,尋找誌同道合之士,彼此交流追尋真理,學問也會有所進益。
再者, 去其他州府拜訪名人雅士, 若是天道眷顧, 得遇良師,拜入某個大儒名下, 以後的前程自是不可限量。
方世澤決定在十月初三舉行歲試, 算是對諸多學子的體恤, 亦有自己的私心,如今這個氣候正適合出行,不論走水路還是走旱路,都十分便宜。
若是將歲考設在寒冬臘月,河道結冰,下雨下雪,交通不便,這樣一來許多學子根本趕不過來,隻能參加延後舉行的補考,那時臨近過年,學子們歸心似箭,哪能靜下心來全力以赴參加考試,而對於主考官來說,在寒風凜冽的冬天,一連主持兩至三次考試,亦是一種折磨。
另外,天氣嚴寒,學子們在露天考場中參加考試,十有八九會被凍病,大慶文人身體都比較瘦弱,稍有不慎小命嗚呼,主持考試的考官也會被問罪的。
方世澤此舉明麵上是為體恤學子,實際上是為拉攏人心,同時也為其自己大開方便之門。
至於是什麽方便之門,先前曾有言,太子對於涼王一直都持著輕視甚至忽視的態度,安插在涼州的探子質量參差不齊,這就使得方世澤做事束手束腳,幾次想要攪亂渾水都是無功而返,故而他想自己拉攏人才,著重培養後打入涼王陣營,從而一舉將涼王拉下馬。
正巧趕上歲考,遊學在外的學子紛紛回到府城,眾人齊聚一堂,此時正是適合物色人才,也是拉攏臨平府內名人大儒的最佳時機。
十月初一,蘇錦樓在王永風處聆聽指導,課程結束後他剛要起身告辭離開,隻聽先生漫不經心的問道,“後天就是歲考,你,可有把握?”
這裏的把握並不是說能不能過,而是在問蘇錦樓能考多少名。
蘇錦樓心下陡然一跳,歲考不同於小考,歲考是府學裏所有學子一同考試,那些資曆比他高的,學識比他強的多不勝數,他哪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名,反正名次肯定不高。
蘇錦樓小心翼翼的詢問,“先生,那個,什麽樣的算是有把握啊?”
這話就是在打探王永風的口風了,言外之意就是在問,考多少名,先生才會滿意。
王永風覷了蘇錦樓一眼,十分看不上對方那副可憐巴巴的樣子,怎麽就偏偏教了這麽個沒有上進心的小子,唉!幸虧沒被以前的那些老朋友知曉,不然準得嘲笑他。
王永風直接明言下令,“這次歲考你若是再考個倒數,我就讓小白天天盯著你上課,並且每天都得作詩。”
自從上次嘴賤惹了小白那隻小氣狗,他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複返了,每次隻要作詩不成就會被小白追,搞得他現在逃跑的能力蹭蹭蹭往上漲。
一想到小白的喜好,蘇錦樓隻覺屁股一涼,繃緊著身體斬釘截鐵的回道,“晚輩一定全力以赴,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
蘇錦樓回到學院,明顯感覺府學比之以往更顯熱鬧,路上遇見許多陌生的麵孔,這些人明顯都是以往出門遊學的學子。
有的學子在途中相互作揖問好,有的則三兩成群聚於一隅互相探討學識以及外出時的所見所聞,或者幹脆舉行一場小型詩友會,欣賞對方的詩作與墨寶。
不過這些都與蘇錦樓無關,他資曆太低,不過一新晉學子,又不是稟生,而是自費的附生,無才無名,誰會搭理他這個無名小卒呢?
文人多傲氣,文人多相輕,若沒有足夠的學識和名聲震懾他人,別人連話都不會與你多說。
蘇錦樓中途遇見了當初故意找茬將他趕出課堂的常夫子,他謹守學子本份,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對著夫子行禮,而後告辭離去,唯留下常夫子滿臉鬱悶,神色複雜的佇立在原地。
當初常夫子組織小考,想刺激蘇錦樓讓其主動退學,結果反倒是他自己受了刺激,後來不死心的又組織了兩次小考,結果蘇錦樓的排名一次比一次高,雖然進步幅度不是很大,但確實是有所長進了的。
這讓他不得不多想,於是他派遣身邊書童悄悄盯著蘇錦樓,結果人家還真就老老實實的呆在府學裏抄書。
後來蘇錦樓終於出門,常夫子命書童偷偷跟著,蘇錦樓雖未開啟精神力,但有那麽個不專業人士幾乎明目張膽的跟著他,他若是再發現不了,那可真就太遲鈍了。
他三拐五拐,輕而易舉就將書童甩開,後來那書童又一連跟蹤了兩次,結果都是無功而返,書童擔心挨常夫子責罵,隻得撒謊說蘇錦樓並無異常,也未見什麽人,隻是單純的出去遊玩而已,常夫子這才死心,不再差遣書童盯人。
蘇錦樓在第一次發現自己被跟蹤之時就弄清了背後的指使之人,稍加思索,便明白個中因由,但常夫子對他而言隻是個可有可無之人,他從不因無關緊要之人費心,故而,確信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後就將其放置一旁。
其實,若是蘇錦樓亮出晉亭先生的招牌,足以能震懾常夫子等人,但他覺得做人還是低調點為好,人家晉亭先生聲名顯赫文采斐然,而他自己,唉,不提也罷!
一旦被別人知道他受先生教導,那些千方百計而不得拜入先生門下的學子肯定會如看見蜜糖的螞蟻一般,蜂擁而來,要麽和他套交情,要麽找他比試才學。
套交情啥的他倒是無懼,欲戴其冠必先承其重,既然他接受了先生的指導,這些麻煩事他接著便是,但若是比試學識,特別是作首詩啊寫首詞啊,那就歇菜了。
他實在擔心砸了先生的招牌,給先生丟人,而且先生也說過這輩子不打算收徒,一個大儒,還是聲名遠揚備受大慶文人尊崇的大儒,竟然不打算收一個弟子傳承衣缽,個中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他這個幸運兒,目前最要緊的是汲取知識,積聚力量,而不是去和別人爭長短。
若想徹底擺脫這些麻煩事和人,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主動退學,離開府學,尋一僻靜之地專心學習。
可府學裏藏書之多遠不是其他書院能比的,隻憑著這一點,蘇錦樓就打算死守府學,絕不退學,他千辛萬苦在考場裏苦熬,又憑著幾分運氣,好不容易才拿到府學的入學資格證,若是真因著常夫子等人的手段被逼的退學,那也太不值當了,他蘇錦樓臉皮雖厚,卻不願當喪家之犬。
十月初三,歲考正式開始。
學子眾多,曆年歲考都是在露天考場舉行,周圍有官差衙役守衛,上首還有學政大人與諸位夫子監考,再加上歲考隻是一場測驗整年來學習進度的普通考試,即便考的差些,最多隻是被批評兩句,而不會被趕出府學或被剝奪功名,實在沒有必要作弊。
反之,若是礙於顏麵或是因為想爭那稟生的位置,一時糊塗夾帶小抄,一經發現,不僅會在眾人麵前丟臉,也會被剝奪秀才功名,實在得不償失。
故而,此次歲試無一個學子作弊,都是真刀真槍上場,成績也都是真才實學。
此次歲試考的是四書之一《中庸》裏的篇章,五經之一《禮》的內容,以及五言六韻詩一首。
蘇錦樓一邊研磨一邊在腦中構思文章,沒過多久便有了初稿,在稿紙上寫出文章,又細細刪改,增加文句,使得文章自成一體,而後抄在答卷之上。
至於最後的五言六韻詩,經過先生的耐心講解以及這些天來的魔鬼訓練,蘇錦樓已然不像從前一般束手無策,雖難以作出令人驚羨的佳作,但好歹也能成詩一首了。
這一夜,蘇錦樓忐忑不安,輾轉反側,就連夢中都是光著屁股被小白追著咬的場景,由此可見,小白於蘇錦樓而言就是一個噩夢。
同樣是這個夜晚,督學院內,方世澤正與心腹商議宴會事宜,他決定於發放歲試成績的當日,也就是明天,廣邀眾學子以及名人大儒參加賞菊品蟹宴會。
“這是需要邀請的學子名單,”方世澤將記有名單的宣紙遞給心腹,這上麵的學子大多都是才識優秀之人,此次歲試成績亦是名列前茅,除此之外還有名聲在外,受他人追捧的學子。
“你去寫邀請貼,趁著學子們都在,明日差人將邀請貼遞於學子宿舍,至於府城內的名士大儒就由我親自書寫邀請貼。”
“是,大人!”心腹白睢接過名單就要退下。
“等等!”方世澤突然想起涼州那邊的探子回信,據說涼王吩咐下人開田試驗的稻田養魚之法初見成效。
當初他為了以防萬一找一個替死鬼,便把蘇錦樓的名字報了上去,稻田養魚是利國利民之法,涼王肯定會借此良方拉攏天下人心,而這個法子的最初提出者蘇錦樓八成會在涼王的功勞薄上記上一筆,說不定還能憑著這一功勞入了涼王的眼,受到涼王重用。
既然如此,莫不如找個機會把蘇錦樓收為己用,先前的院試自己出手相幫,後來又為蘇錦樓表功,單憑著這兩點,想來那個鄉下小子就會對他感激涕零吧。
“還記得當初提出稻田養魚之法的蘇錦樓嗎?給他發一份邀請帖。”
“是,”白睢稍一回想就記起此子是誰,當初若不是大人幫忙,此子估計連一個次等秀才都得不到,更別提能去府學進學了。
“大人是否打算招攬此人?可他既不是才學斐然之輩,亦不是聲名顯赫之徒,如此無名小卒真能為大人分憂解難嗎?”
“有勝於無吧,既然已經讓他在涼王麵前掛名,就不能浪費這個機緣,”方世澤揉了揉發痛的額頭,感覺無比心累,“當初有人懷疑蘇錦樓成績不實,要求當場查閱答卷,蘇錦樓的種種表現足以證實他是個狡猾如狐之輩,此子才學上雖說不堪造就,卻是個天生做官的料子,這一點足以值得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拉攏培養他。”
這話裏話外無非是指矮個子裏選高個子,語氣中透著濃濃的無奈之感。
白睢對此感同身受,他也不知該如何勸慰大人,大人布局如此之久,結果汴京那邊仍然不把涼王當回事,反而越發和青州那邊較起勁來,如此發展下去,最終隻會兩敗俱傷讓涼王坐收漁翁之利。
方世澤擺擺手讓白睢退下,自己坐在桌旁對著燭火發起呆來,此刻的他十分迷茫,太子不聽他的勸諫,加上屢次謀劃失敗,使得他越發挫敗。
太子如此愚鈍不堪,他當真要為了所謂的正統,繼續為太子賣命嗎?可他早已接受了太子的招攬,已然是太子這邊的人,若是此時生出異心投誠涼王,恐怕兩邊都討不著好。
太子那邊自不必說,一旦背叛,太子八成會勃然大怒,為了殺雞儆猴或是以泄心頭之恨,肯定會派人將他除去。
投奔涼王,他同樣要倒大黴,目前他明麵上是涼王親信,實際卻是為太子辦事,若他主動與涼王說明實情,那麽涼王肯定不會對他交付信任,涼王本就疑心甚重,他背叛了一次,以涼王的行事手段,隻會在榨取完他的價值後送他赴了黃泉之路。
看來如今隻能跟著太子一路走下去了,幸好朝中有不少擁護正統的大臣,皇帝對太子也是頗為看重,隻要最後是太子登基,那麽他就有路可走。
思緒萬千,最終方世澤堅定信念不再遲疑,他決定大力培養棋子,將涼王陣營分而化之,從內部將其打成一盤散沙,不讓其阻礙太子的登基之路。
夾縫求生,方世澤為他自己尋找一條活路,亦是從龍之功的登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