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全是巧合?

字數:291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皇後如此多嬌 !
    那絕美的身姿應在眾人眼中,琴聲一停,笛音也戛然而止,貴妃與蘭妃準備一月有餘,從在家中起就遍請名師來教習的絕技,入宮以來又是苦練半月,好容易琴與笛切合的如此貼切,竟是與他人做嫁衣裳?那舞動的晴貴嬪,此時,已經不隻蘭妃將其列為勁敵,便是蕭貴妃也已經起了殺意。
    大家這才想起來
    晴貴嬪勻了勻呼吸,這才宛然一笑:“嬪妾獻醜了,隻是聽到蕭貴妃娘娘與蘭妃娘娘的樂音委實悠揚婉轉,切合這月色如水,清幽荷塘,不自由的便想起舞,兩位娘娘可萬莫怪罪嬪妾的唐突呀。”
    晴貴嬪柔柔腰身淺施一禮,所有規矩都無可挑剔,噎的蕭貴妃有怒氣也發不出,倒是蘭妃破了這尷尬:“哪裏,晴貴嬪一舞,也為本宮與姐姐的音色添了靈動。”
    華怡夫人柔然一笑:“晴兒的舞藝越發精進了,想必這一個月裏日日苦練修習吧。”
    晴貴嬪溫吞寧靜的身形頓時一僵,抬眸,卻是一貫的風輕雲淡:“姐姐說笑了,這禁足的一月裏,總是抄寫宮規罷了,哪能歡歌舞曲的。不過是今日貴妃蘭妃兩位娘娘樂音實在悠揚婉約的緊,一時技癢,這才逾矩了,還望兩位娘娘萬莫心中惱恨了嬪妾才是啊。”秀手輕輕攏了攏落發,還有些輕微的喘,不過那染了粉紅的臉頰倒是平添了絲嫵媚。
    蕭貴妃眼中寒光冷意,便要發作,蘭妃眼神示意她不要衝動,二人相攜落座,上首太後本是極喜愛柔和溫順的晴貴嬪,可聽了華怡的話,又想起一月前那場梅花片引起的渲染大波,不由目光微沉,當日若不是查明晴貴嬪為人所陷害,隻怕要被活活打死,經此酷刑,又被禁閉一月,晴貴嬪舞藝能有如此精進,怕也是為了這一天煞費心機了。於是,不過賞賜三杯薄酒給三人,便再無別話。
    下首的晴貴嬪不見失望,蕭貴妃也不見喜色,不過見對麵瑾凝夫人得意的笑顏,立刻計上心來:“今日瑾凝夫人如此盛裝出席,可是要與晴貴嬪一般,舞一曲醉月流裳?”
    《醉月流裳》乃是時下比較有名的琴曲,也是蕭貴妃與蘭妃剛才所演繹,不過好好的琴聲卻被外人攪合,暗道晦氣。
    瑾凝夫人眸光一凝,覺察到對方的來者不善,輕輕提了帕子拭拭唇角,含笑道:“貴嬪妹妹舞藝精湛,哪是我等堪比的。”
    “哦?那太後壽辰,瑾凝夫人可有準備?”蕭貴妃打蛇隨棍上,繼續追問。
    瑾凝夫人不知蕭貴妃這是要唱的哪一出,嘴角泛著若有似無的冷笑,淡漠道:“貴妃是想說些什麽?”
    “這宮內的姐妹花又不隻吾等蕭家姊妹,”蕭貴妃輕笑,宛若琉璃光轉,麵上當今,“皇上,今日乃是好日子,不若叫柳家寧妃娘娘與瑾凝夫人也歌舞一曲,皇上最是寬宏大度了,連蘭妃殿前失儀都能原諒了去,就莫要再生寧妃妹妹的氣啦?”
    蕭貴妃與寧妃關係如此之好?當然不是!
    蘭妃柔荑輕動,拈了隻提子慢慢剝著薄衣,任那汁水躍然指上,心中歡喜,百合的話,顯見已經被貴妃聽到耳中,記在心裏——不枉費她等到如今了,嘴角翹起一絲笑意,起身辭道:“臣妾怕也是吃醉了,還請皇上與太後娘娘容許臣妾先行告退吧。”
    一番請辭妙語嬌憨,太後為之一樂:“一個二個的小小年紀便如此貪杯,你且去吧。餘下的幾個,可莫要再做如此啦,來人為幾位娘娘小主添些飯菜。”
    怕別的宮人有樣學樣,好好的宴會成了鬥酒場,太後吩咐禦膳房呈上解酒湯,也不去理會蘭妃的突然退場,對一旁在深思些什麽的皇上道:“皇上,寧妃那孩子,哀家也瞧過了,倒是個穩重了,怕是先前有什麽誤會,不若今晚便從冷宮中遷出吧。”
    柳家女,入宮便是因著柳家的威逼,如今柳尚書在朝堂上作威作福,營造聲勢,非要至何家將軍與死地,連日來,除了忙碌太後壽誕,便是為此而焦頭爛額,也因此太後才會對柳家寧妃多做關注,而且也算感念寧妃“湊巧”發現那梅花片中的夾竹桃之毒,心中便也憐惜她小小年紀便被囚禁冷宮,如此,不若今日做個順水人情,好讓皇帝也有機會借此下台。
    瑾凝夫人垂眸,也不為自家姊妹說話,皇上麵上無異色,掃了默不作聲的瑾凝夫人一眼,這才吩咐道:“來人,去雪陽宮宣寧妃覲見,太後開恩,準其今晚前來賀壽。”
    隻字不提從冷宮遷出的話題,看來,那一夜的紅斑委實叫他心中作嘔。
    而這一切,真的隻是個巧合嗎?
    先有太後宮中出現的有毒梅花——那毒物恰好能被寧妃嚐出,再有瑾凝夫人身邊侍畫的暗中送物,外加百花宮兩個小宮女胡亂說話……這一切終究是不是巧合?
    瑾凝夫人托了茶盞,輕抿一口,那茶杯覆蓋的除了嬌豔的紅唇,還有難掩的喜色——果然,這次不過是柳家的早有預謀,而晴貴嬪險些在這一連串的“巧合”中中箭落馬,憑著皇帝與太後對她的青睞,異常凶險的躲過一劫——為其死掉的那些宮人們,還真是冤枉啊,瑾凝夫人冷笑——可是,一切都是她預料之中麽?還是其中也有別人的手腳?
    反正,這一切,她都認為是其父所謂,不帶半點懷疑,柳尚書的能耐,早幾年她便見識的清清楚楚。
    毒藥輕微,倉促之中穩見殺招,太後身邊先有人提及寧妃,後有宮人中途送來吃食,太後誇讚之下總會邀請寧妃來嚐嚐這得意之物,順理成章,那夾竹桃便會被嚐出——誰讓寧妃在府中四年鑽研香料,嗅覺味覺更是靈敏於常人。柳尚書不愧為老狐狸,前腳太後才宣召,後腳陰謀步步安營紮寨,若不是晴貴嬪能金蟬脫殼,舍了身邊宮人來承擔一切,哪裏隻會是禁足這樣簡單?
    可是,這也足見柳尚書的奸詐,以一步算百步——晴貴嬪不是金蟬脫殼?那他便叫她永世不得翻身,被太後與皇上懷疑提防,可別死要艱辛磨難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