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同去莊上
字數:4372 加入書籤
六月底,李側福晉的禁足終於解了。
她滿心期待了將近半個月,直到七月中旬,都沒能等到四阿哥過來他這裏一趟,又見顧幺幺自從跟著四阿哥出門江蘇這一趟,回來寵愛更盛。
甚至連福晉為了捧四阿哥的場,對著顧氏在麵子上也是抬舉的。
李氏更坐不住了。
……
一轉眼,中元節到了。
漢族舊俗以夏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 道觀、佛寺要在這一天做法事,為鬼魂超度,解脫一切厄苦。
老百姓則會家家祭祀祖先,並且沿河放荷花燈。
滿族的曆史中,並沒有中元節這個說法,但是當年世祖入關不久,便承襲漢俗,設立此節。甚至比對待清明節還要重視,宮中不但下旨建盂蘭道場,更會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奏梵樂,作禪誦,還會上演《目連救母》等戲劇。
就很是熱鬧。
至於皇子府裏,按規矩是不能燒紙錢的。
有些身份低微的侍妾思念死去的親人,偷偷躲在偏僻的地方燒紙錢,以慰思念,結果煙氣撩人, 很容易就被抓了個當場。
顧幺幺一心惦記著已經去世的邊格格,但是也不能壞了規矩。
日子越是往中元節靠近,她越是想到這事兒,有時候便走了神,被四阿哥看出來了,問了幾句。
想了想——四阿哥就有法子了。
府裏不給燒紙錢,但是出了府就可以。
比如莊上。
七月十三日,四阿哥正好有事與三阿哥相約,要去京郊的莊子上一趟,還會順便帶著弘昐。
來回也就是當天的時間,並沒有什麽耽擱。
於是四阿哥便打算把顧幺幺也給帶上。
後院裏,李側福晉給福晉請安的時候,聽說了這事兒,便找了機會過去前院書房,開口懇求四爺——她也想跟著去,不是為了別的,隻求和弘昐在一起,母子兩人能多一些相處的時光。
李氏這人,從前是很有些小性子清高的,極少能有主動開口的時候。
四阿哥見她上門來懇求,很是有些意外。正好弘昐又聽說額娘過來了,推開乳母就跑了過來,小腿小胳膊都往地上一跪,奶聲奶氣地懇求了阿瑪。
四阿哥最終還是允了。
……
十三日,天光還沒亮,顧幺幺早就已經起床準備了。
因為是紀念亡人,她的衣著格外素淡,發式也隻是最簡單的樣式,簪了幾根烏木簪子,又選了小小的米白色珠花。
快出門的時候,耿氏忽然過來了。
她捧著一些紙紮的馬兒、馬車、紙奴仆、紙房子就過來了,隻說也想盡盡她對舊人的一份心意。
顧幺幺很是意外——等到耿氏走了之後,黛蘭看著她留下的紙紮,過去仔細瞧了瞧。
還真不少。
……
這莊子名義上雖說在京郊,但其實剛剛出了城門,向東南方向拐了個彎,過了長橋,再一路下去。
沒多遠就到了。
莊子麵積也不大,中間環湖,周邊都是田地,這時候是七月半,正是盛夏,到處一片濃翠的碧色。
莊子上的主事、副主事早就已經等在門口了,見馬車過來了,趕緊跪下給主子爺、側福晉請安。
跪了半天沒聽到主子爺叫起,主事偷偷一抬頭,就看見主子爺已經走到了後麵一輛馬車上,伸手將一位格格打扮的年輕女子給扶了下來。
李側福晉雖然努力做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但是臉都灰了。
看著側福晉的臉色,幾個主事趕緊又低下了頭。
估計這就是那位顧格格。等到人走近了,幾人聞到鼻端一陣香氣,不敢抬頭多看,隻是在前麵躬著腰引路。
弘昐畢竟年紀小,見到莊子上一片田園風光,哪裏有不喜歡的?一路跳著拍著手,尖叫個不停。
李側福晉緊緊握著兒子的小手,倒也默不作聲,母子兩個人往風景佳處走了過去。
就剩下顧幺幺了。
四阿哥指了身邊幾個得力的奴才,又讓小臘子伺候著顧格格。
然後就去辦他的正事兒了。
被副管事引著到了莊子裏一處空曠地方,顧幺幺一眼看過去,就見牆根之下,火盆已經準備好了,幾個小太監忙碌著燃起了火焰。
通常來說,中元節燒紙,最好不要提前的。
要到十四、十五這兩日燒才最是妥當,而且燒紙的時辰也是有講究的:黃昏和夜晚才是最佳時候。
但是條件不允許,能出來燒紙就很不錯了——顧幺幺也沒法周全那麽多了。
天氣本來就熱,站在火堆旁邊,再被火焰一烤,顧幺幺簡直汗如雨下,後背一層又濕又悶的汗意。
黛蘭拿了帕子伸手替格格擦汗,被顧幺幺抬手給輕輕擋開。
爾曼默默地將早就準備好的紙錢元寶、紙紮等物都在旁邊鋪開,卻沒輕易動手。
格格要親自盡心意呢。
火焰嗶啵作響,舔噬著火盆的邊緣,等到燒完了,顧幺幺滿臉都是汗和灰,簡直成了隻小花貓。
頭發裏也沾了不少灰屑,黛蘭伸手給她拍著——但是灰屑一拍即散,根本沒辦法清理幹淨。
那莊子上的副管事一直殷勤的陪在不遠處,也不敢靠得太近,怕擾了顧格格。
看見四阿哥身邊的幾個小太監,都跑前跑後伺候著這位顧格格,又想到剛才四阿哥親自走過去馬車旁邊扶了這位顧氏下車。
副管事心裏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見顧格格燒紙完畢,管事忙不迭地一揮手,就有幾個莊子上的婆子抬著一張椅子過來。
那椅子早就已經鋪了精致的涼墊,為的是讓顧格格坐下,稍作歇息。
又有人送了糕點、涼茶上來。
大夏天裏燒紙錢,本來就是一番煙熏火燎,顧幺幺正口渴,糕點一塊都沒碰,倒是涼茶喝了整整一盞。
這涼茶類似大麥茶的口感,裏麵似乎又加了薄荷葉,剛入口就有清涼之感。
等到喝了半盞之後,舌尖上便流轉著茶桂的香氣,如雨後的穿堂風吹過人麵,直達心尖兒——渾身的毛孔都仿佛舒展了開來。
一盞茶喝完,顧幺幺都不用擦汗了。
她垂眸盯著手手中的茶看了好幾眼,然後讚了幾句,把那副管事激動得臉放紅光。
旁邊一個茶房的領頭婆娘也是眉開眼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