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尋求共識(6)

字數:382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震動 !
    齊天翔在河州短短時間的作為,很是出乎林東生的意料。原本隻是希望齊天翔曆練一下,補齊沒有基層從政經曆的短板,然後在合適的時間回省委做專職副書記,協助自己處理黨務工作。
    讓林東生沒有想到的是,齊天翔這個從未主政過一個城市的學者型幹部,卻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從不懂基層工作,到很好的把控河州市全局,誰也不知道齊天翔是怎麽做到的。
    特別是齊天翔立足河州市實際,推出了一些民心工程,更是得到了高層的肯定和讚賞,也使得林東生對齊天翔的能力刮目相看了,以至於最終認定齊天翔為自己的接班人,傾盡全力將他推到省長的位置上,並做著交接班的準備工作。
    可以說是陳能亮的突然調離,打亂了林東生的計劃,也使他對齊天翔的倚重更加強烈了,或者說權衡再三才下決心舉薦齊天翔上位。
    按照中央以往的幹部安排慣例,陳能亮作為政府省長,起碼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夠三年以上,才可能會有再次攀升的機會,但國務院金融辦主任突然離世,使得中央的部署被打亂,一切的人事安排隻有提速,也隻能是在未到換屆之年,提前將陳能亮放到了原本幾年後才應該放的位置上。
    但對河海省政府省長的繼任者,中央卻並沒有確定的人選,或者說並沒有選定確定的人,隻好在職位暫時空缺的情況下進行選拔和組織考察,林東生推薦了齊天翔,還有其他幾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中就包括侯哲海,以及西南和華南兩位在職的省長。經過認真地考察和測評,最終順應了林東生和河海省的意願,任命齊天翔為代省長。
    在遴選省長的過程中,林東生是清醒的,也是經過權衡和比較的。按照長期形成的不成文的規律,省委書記是本土幹部出任的時期,省長人選原則上應該由外地幹部擔任,或者是在中央部委中選派,或者從其他省份調任,而有本地幹部出任省長職務的情況不是很多,也不是常例。
    在陳能亮調回北京,省長職務出缺之後,林東生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央會安排一位什麽樣的人,來給自己搭班子,而在被動等待的同時,幾經思慮和比較,林東生想到了齊天翔,與其接受和熟悉一個陌生的同誌,倒不如選擇齊天翔更為合適。
    林東生這樣的選擇也不是心血來潮,或者說是隻為了自己權力的維係,一則齊天翔的年齡、經曆、資曆,特別是突出的能力和人脈關係,完全可以勝任省長這個職位,而且在幾年的時間裏,也從省紀委書記到省會城市市委書記,完成了過渡,成為副省級也已經有幾年的時間,具備再上一級的資格和條件。另外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齊天翔盡管已經在河海省工作了幾年,可實質上也還是屬於空降幹部,符合中央對地方幹部配備的原則和要求,而且齊天翔也是進入了後備幹部培養體係的學者型幹部,受到中央組織部的關注。
    理順了這個脈絡,林東生就竭力舉薦齊天翔接替陳能亮的空缺,出任河海省省長,而且是以省委組織部和個人要求雙重渠道,鄭重地向中組部提出了舉薦,附帶了祥實的齊天翔近幾年工作業績總結和評價報告,在等待組織部甄選考核階段,也是做了很多工作。
    如果說初期的舉薦,還有林東生個人意願在起作用的話,中後期的考察和測評,林東生和省委組織部卻是完全按照組織程序在做,完全是出於工作要求來做,中規中矩,得到了中組部的肯定和高度評價。
    省委的努力,以及林東生竭力的舉薦,特別是齊天翔出眾的個人能力,使得齊天翔最終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完成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跨越,躋身省部級幹部行列,實現了他本人,以及很多人的心願。
    自從得到齊天翔最終勝出消息的那刻起,林東生內心如釋重負的同時,也在做著交接班的預想,年齡和身體狀況帶來的變化,使得林東生不得不做著這樣的思想準備,也在按部就班地實施著自己的計劃。
    齊天翔上任之後,林東生也在調整著與齊天翔的關係格局,而且特別注意著自己的言行,給齊天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的影響。作為曾經的上下級,或者曾經受惠於己的齊天翔,林東生刻意保持著疏離的關係,既不對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進行過多的幹預,也不過多插手省政府的事情,完全交由齊天翔自己去處理,以極為寬鬆的環境使齊天翔快速的成長。
    但不管自己怎麽讓步,怎麽做,林東生都非常清醒地知道,在自己和齊天翔的內心深處,都始終有一道鴻溝是難以跨越的,自己曾經的主導地位,行為方式和剛健工作作風,以及絕對權力形成的霸氣,都是齊天翔完全清楚和明白的,這些是不需要權衡和比較的,齊天翔也會很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所采取的應對方式。即使出現什麽變化,也不會是在短期內可以出現的,人為的幹預和挑動,更是難以裂隙他們兩人的關係,也改變不了現有的格局。
    齊天翔對他是充分尊重的,這除了班子分工,更多的還是來自年齡、資曆和經驗,以及長期形成的隸屬關係,特別是情感中感恩成分的存在,即便林東生再過退讓,也難以讓齊天翔完全獨立,更不可能拋開省委去做一些決策。
    齊天翔是有想法的,也是願意做些事情的,可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會事先征求林東生的意見,也會充分考慮林東生的感受和想法,即使沒有太多見麵交談的機會,電話交流還是時時不斷的。這盡管滿足了林東生的麵子和尊嚴,可也嚴重製約了齊天翔的工作開展,產生不必要的阻礙。
    就像這次的談話,林東生知道齊天翔有很多話要說,也有一些具體的想法,林東生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想好了怎樣有限度地支持齊天翔對地市班子的調整,這是必須滿足齊天翔的條件,隻有放開手讓他調整幹部,才能逐漸使他樹立信心,逐漸擺脫自己的束縛。
    但齊天翔沒有涉及幹部調整的問題,而是謀劃著更大的舉動,直接將機構改革提上了日程,而且還進行了必要的準備。對於這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林東生是十分謹慎和擔心的,其中的利害得失也是很清楚的,可卻不能給齊天翔潑冷水,甚至暗示都不行,因為這件事情將成為齊天翔省長位置上的攔路虎,使他完成全省產業轉型升級,重振實體經濟,特別是調整經濟機構的重要一環,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和作用。
    正如齊天翔所說,現在河海省的經濟形勢還算不錯,起碼看上去不錯,現在進行這樣的改革阻力雖然大,可還有經濟發展做支撐,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一旦經濟開始下行,社會恐慌之下被動地減員和精簡,多種不利因素疊加,產生的破壞性將是難以估量的。
    齊天翔無疑的清醒的,而且眼光也放得很遠,在現在著手進行改變,經過二到三年的過渡和調整,等到他主政河海省委的時候,將會有一個高效的政府架構,能夠很好地完成做大做強河海經濟的使命。
    林東生覺得自己沒有旁觀的義務,盡管自己顧慮重重,可看著齊天翔堅定的神色,以及急迫的心理,他都覺得自己責無旁貸,而且也覺得自己有責任,在自己主政的時間裏,運用自己的權威和政治智慧,協助齊天翔解決好這件棘手的問題,以便使齊天翔能夠更好地接班,並更好地實施自己的計劃。這是責任,更是義務,甚至是自己退休之前必須履行的使命。
    想到了這裏,林東生顯然有些激動了,可還是竭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溫和的目光望著齊天翔,緩慢但堅定地說:“既然決定做,就盡力去做吧!看出了問題,就盡全力解決問題,這不必猶豫。”
    似乎是為了堅定齊天翔的決心,林東生加重了語氣說:“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互相扯皮,這問題非止一日形成,也不要期望一蹴而就,還要做好切實可行的方案,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穩妥,不求全勝,但求平穩。”
    “方案思路很好,具體措施也可行,我沒有什麽意見,下一步就是完善和細化的事情,這就要求可操作性了。”林東生看到齊天翔躍躍欲試的神情,嗬嗬笑著說:“交通廳作為首批試點,可以先行推開,而且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再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推進,彼此取長補短,以使這件事情能夠順利推開。必要時可以通過媒體進行吹風,做好必要的鋪墊,把基礎打紮實,這樣才好全麵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