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深入交流(2)

字數:351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震動 !
    “這就是你準備進京求援的原因嗎?”林東生對齊天翔謹慎的態度,內心比較妥帖,可表麵上還是不動聲色地說道:“一條路,幾個隧道,怕是難以引起部委的足夠重視吧!即使加上那一條清河支流的貴水河,也夠不上你一個堂堂省長親自去拜廟求佛吧!”
    齊天翔自然能聽出林東生話裏的意思,也明白林東生想要他和盤托出想法的意圖,就微微笑著回應道:“一條路當然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現在的建設模式也不是十幾年前了。??  現在隻要將項目打包,包裝出一個誘人的噱頭,還怕引不來項目資金和建設隊伍,而且說不好聽的,隻要理由合適,根本就用不著過多的費時費力,可考慮到山區展和環境規劃,還真不能采取這種簡單的運作方式。”
    “另外,咱們省現在可是有十幾條這樣的斷頭路,或者是等著打通隧道,或者是期待架設橋梁,這都需要專業的施工隊伍進駐才行。”齊天翔顯然認真了起來,看著林東生誠懇地說:“對於以往的山區展模式,我也不是很認同,修路架橋就是為了開山區的地上地下資源,就是為了造福某些權貴集團,或者是某些暴戶。為什麽就不能利用公路的便利,開當地的旅遊資源,讓山清水秀成為山區新的亮點和經濟增長極。我認為,隨著城市的展和擁擠,城市周邊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變得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自然山水和優美的環境,就一定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山水遊、休閑遊、度假遊,一定會出現增長,為了迎接這個商機的到來,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這我完全相信,也舉雙手讚成,並大力地予以支持。”林東生看到齊天翔認真了起來,也是感覺到自己的話語有些失之公允了,內心裏也有一些淡淡的歉疚。齊天翔作為自己選定和培養的幹部,始終對自己懷著一些敬畏和尊重的,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也是很重視的,自己的言語雖然有愛護的成分,可態度還是不夠堅決,以至於使齊天翔產生了誤解,於是就旗幟鮮明地笑著說:“解決曆史遺留的問題,借助新形勢的展助推山區經濟轉型,現在正是時候。你的想法和切合實際,也很有戰略眼光,作為省政府未來幾年的展和著眼方向,以此改變山區縣域經濟的的展格局,這種謀劃符合我省的實際,我完全讚同,也願意揮積極的作用。我的態度很明確,這到什麽時候你也不用懷疑,隻要是認準了的事情,去幹就是了。”
    林東生明確的表態,到讓齊天翔感到了意外,原本就是想要與林東生交流一下山區開的思路,沒想到林東生會是這麽幹脆地給予了回答。這是齊天翔能夠想到的結果,可方式和過程卻是猜不出來的。
    與林東生的交往在齊天翔內心,感覺到比較微妙,甚至可以用變幻莫測來形容。齊天翔由最初的趙浩楠的人,變為林東生的鐵杆,變化是很有戲劇性的,連齊天翔自己都難以解釋這種轉換的過程。
    能到河海省紀委掛職,是嶽父閆博年的精心安排,而且是在卸任省長職務,拒絕進京繼續任職的情況下提出的,有著很精密的設計和路徑意圖。盡管隻是向省委提出希望齊天翔掛職鍛煉的要求,可身為多年的老官場,如果沒有經過周密的謀劃和溝通、交流,沒有絕對的把握和勝算,閆博年是不會冒著名譽和尊嚴的風險,提出這樣看似非分要求的。當然也不排除得到了中央高層的認可,作為自證清白的一種策略,也有著很強的交換意味。
    身為省委新任書記的趙浩楠,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也願意將這個大禮送給閆博年,以此獲取閆博年這個本土幹部標杆人物的支持和認可,以此在河海省這個經濟大省站穩腳跟。主政河海省,對於出身有著中央智囊機構著稱的趙浩楠來講,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或者說是有著巨大風險和挑戰意味的,多年秘書和智囊的經曆,給他提供了重要的上層關係和必要的人脈,可這些重要的標簽,對於基層任職,尤其是一個經濟大省的省委書記,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助益,相反還會因為關係網絡的交織,繁衍出許多的掣肘和幹擾。
    基層主政,特別是一個經濟大省的省委書記,除了絕對的權利和威勢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對大局的掌控能力,處理複雜多變的政治關係和人際糾葛,應對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政治智慧,以及掌舵自己並不擅長的經濟和社會事務,使得這個北方大省的經濟展勢頭能夠持續。畢竟中央需要的不僅僅是河海省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政治生態的可控,更需要經濟強勁增長的勢頭能夠延續,給中央更多的財政和資金支持。這是任務,也是必須完成的使命。
    可這些對於不諳經濟的趙浩楠,顯然是一件艱難的任務,可更為困難的還是局勢的掌控和權力的舒張,以及意誌的實現。河海省作為曾經的中華文化源地,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傳承和傳統精神脈絡,也有著很深刻的文化自信和地緣驕傲,以此也造就了河海省人文精神的獨特和思想意識的自滿,一定意義上形成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抵觸,以及思想觀念上由自滿帶來的保守,還有就是意識上的自足和固步自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觀念的進步和越。體現在行為方式上,就是道德上的自律產生的約束力,與文化精神上的限製,共同作用在個人言行之中,意念上的忠厚和行為上的遲緩,構成了河海人文精神的主體。
    近些年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變,可幾千年潛移默化的文化品性,卻不是短短的時間和經濟利益,能夠徹底扭轉和改變的,而最能體現這種矛盾變化的,還就是各級官場表現的比較充分一些。一方麵是禮儀之邦厚重的待客方式,以及交往過程中的寬厚,可具體到細節的落實和操作,就是節奏的緩慢和過程的繁瑣了。另一方麵就是本土幹部觀念的保守和意誌的執拗,以及理念上的固步自封和堅持了,而這些在麵臨著外來勢力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就形成了一股勢力,或者說是一種洪流,明確地說就是本土幹部與外來幹部,從觀念到行動上的抵製和抗衡。
    這樣的問題在全國各個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可像河海省這麽嚴重的情況,還是不多見的。這也體現在河海地近京畿的地緣因素上,自古就有京畿守護神的稱謂,給河海帶來著榮耀。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近代革命和建設進程中,河海不但誕生了重要的革命根據地,而且隨著革命事業的展,河海人民為中國革命和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小推車支援了革命,而且為全國解放後的建設和展,貢獻出了眾多的南下幹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群體和精神集團。很多年之後,依然在全國許多地方,揮著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河海省的幹部體係中,本土幹部所占比例始終是壓倒性的多數,逐漸形成了一種上到省委、省政府,下到基層縣市,一股根深蒂固的聯係紐帶,也形成了一種很深的地方保護意識和觀念。盡管本土幹部中,也有華沂、海東和河中等派係的爭權奪利,可在對外之時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利益群體,也是與中央宏觀管控河海省的願望相違背的。
    但久已形成的慣性,也不是中央可以輕易改變的,更何況其中還有河海在京老幹部的暗中支持和策應,使得中央在河海幹部使用,尤其是省部級幹部選派使用中,也不得不考慮和權衡的問題。通常的慣例是省級黨政負責人分置,即省委書記和省長原則上中央幹部與地方幹部各占一位,組成班子中盡管還不做如此明確的比例搭配,可也基本遵循這樣比例。也有比例錯位的時候,可也隻是省委和省政府組成比例的不同,畢竟省政府側重於經濟領域的管理工作,本地幹部還是熟悉和優勢多一些,而在省委常委的設置上,卻可能傾向於中央的絕對控製力。這麽多年一直都是這樣的安排,即使有短暫的混位,也很快就會進行彌補和調整。
    盡管有著這些精準的設計和考量,可具體的權力製衡卻需要單個的人來實現,中央不可能過多地幹預到行政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這就是中央和地方都非常關注的問題。領導人的綜合能力和政治智慧,決定著河海政局和官場秩序的穩定,而這種穩定體現在社會層麵,就是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平穩展,以及對全國經濟的貢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