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八十年代辣妹子(6)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夫人金安(快穿) !
    “妹子, 你這房子, 整得也太好了。花老鼻子錢了吧?”任大姐出嫁很多年了,兩個兒子小的都五歲了,因為嫁得遠, 離家三百多裏地,這時候交通也不方便,一年也回不了兩回家。今年也是因為家裏蓋房子了,在婆家那邊兒忙完了,特意回來看看。
    “沒花多少錢,磚都是賒的, 慢慢兒還錢就行, 木料是咱自家的,不用錢,水泥啥的也沒用多少,二哥幫賒了一半兒。就是人工費一點兒。”青箏可不想跟自己姐姐顯擺。
    “那也不少錢呢。行, 看來你這兩年鹹菜賣得是不錯啊。對了,你那鹹菜是怎麽個做法兒?也教教我,我回去也做點兒賣賣。”大姐看來也是帶著任務回來的。
    “行啊。其實做法兒特別簡單, 一看就會了。不過,姐,你那一大家子呢, 你能忙得過來嗎?”任大姐的婆家跟任家一樣, 也是六個孩子, 隻是他們家裏就兩個兒子, 大姐夫還是長子,下麵四個妹妹一個弟弟,最小的妹妹才十五。大姐夫在鄉裏上班,工資就那麽點兒,婆婆身體還不太好,家裏負擔很重。
    “能幹多少幹多少唄,不幹咋整?家裏人口多,兩個小姑子沒結婚呢。小叔子過兩年退伍回來結婚還得一筆開銷呢,眼看著孩子也大了,上學不得花錢嘛。你姐夫正琢磨著來年開春兒蓋雞舍兒,養雞呢,我尋思沒養雞之前,看看還能不能幹點兒別的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任大姐兩口子感情特別的好,結婚十來年了,臉兒都沒紅過,公婆也明理,任大姐一嫁過去就屋裏屋外一把抓,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可也不是沒有難處。
    “姐,掙錢也是掙錢,你也得顧著點兒身體,可千萬別累壞了,到老了遭罪。你看東頭兒老馬家大姐,就是年輕時候不要命的幹,這還沒到四十呢,那腿都啥樣兒了。”任家姐妹都是能幹的,幹起活來不要命,青箏勸著任大姐別太拚命了,不然到老了該受罪了。
    “你還說我呢,你不幹?不幹你一個人能掙下這麽老大的院子?”任大姐就笑,誰也別說誰。
    因為任大姐是特意回來學手藝的,青箏當天就特意做了一次鹹菜。
    大地裏的白菜芥菜都沒成熟呢,青箏就地取材,用的是園子裏的黃瓜和茄子。做的就是後世爛大街,每一個鹹菜鋪子都在賣的金錢黃瓜和蒜茄子。
    金錢黃瓜的做法跟鹹菜就差不多了,不過是把鮮辣椒末兒換成了幹辣椒炒的辣椒油,再按口味加了點兒醋罷了。任大姐手巧心靈,一聽就明白怎麽回事兒。
    蒜茄子就更簡單了,不過是把茄子蒸熟了,加上用鹽和香菜調好的蒜泥一拌,就完事兒了。跟普通市麵兒上的整個兒的茄子抹蒜泥略有不同,但是實在算不得難。
    蒜茄子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不同的人做,就是不同的味道,一樣的材料,一樣的用量,一個人做就一個味兒。家裏三個嫂子,怎麽做都做不出來青箏做的那個味道,任母也試過幾回,味兒也不對。偏偏任小妹,從來不下廚房的選手,隨便試了一下,就跟青箏做的味道一樣,她自己都不知道怎麽做出來的。
    原本還擔心任大姐做的味兒不對,結果,試了一次就成功。
    三個嫂子還打趣青箏,這是有秘方兒不傳給她們。
    其實就是說笑,大家都在一起做飯,怎麽做的,都在眼皮子低下,能藏什麽秘方兒,也正是因為沒秘方兒,才能這麽光明正大的打趣,要真有秘方,反而不好這樣開玩笑了。
    青箏考慮了很久,也沒弄明白是什麽原因。
    後來她也不想了。就像是醃鹹鴨蛋,有人怎麽醃,蛋黃都是黑的,有人就是醃不出來油,都是一個道理,說不明白的。
    家裏三個嫂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拿手菜,一樣兒的做法,還不是不一個味兒嘛。大嫂燉的魚,二嫂烙的餅,三嫂醃的酸菜,那也是全村子裏都有名兒的。
    所以說,廚師這個工作,真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青箏都覺得,別看是個人就能把飯做熟了,但是要成為高手,就跟武俠小說裏練武功似的,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分。
    任大姐學會了手藝,在家裏又住了一周,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青箏這邊兒在等待著秋菜成熟的時間裏,在縣城裏租了個五平米不到的小櫃台,賣拌菜。
    原本商店裏的櫃台是不出租的,都是國營的,還得說是商店的經理腦子活,在青箏往他家裏送了一台十四寸的熊貓牌黑白電視機之後,到底在進門兒的地方給青箏擠出來一小塊兒地方。對外也沒人會問,隻當是商店裏新增的貨品,對內就是模糊處理,經理既然趕給她找地方,就能處理得了。
    菜都是家裏菜園子產的,樣數也不多,不過就是金錢黃瓜,蒜茄子,熗拌土豆絲兒,菠菜拌花生米啥的,還有自己的鹹蒜,糖蒜,鹹鴨蛋。後來,青箏看商店裏沒有賣熟食的,又開始加上幾樣兒鹵味熟食。
    生意也還算不錯。去掉一個月兩塊錢的租金和其他的費用,到收秋菜之前,一個月也能掙上兩三百塊錢。比他們上班的,一個月掙那三五十塊錢的工資,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
    秋菜下來,任家人就要開始忙了,地裏的玉米,兩天就收回家了。秸稈什麽的就是家裏的男人慢慢的收。女人們都回家開始做鹹菜了。
    青箏買了二十口大缸,加上去年買了十口,一共三十口大缸,都放在倉庫裏,原來她住的那一間土房也沒扒,也當倉庫了,放著蒜呢。
    辣椒已經都醃製好了,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能夠盡可能長時間的保存,青箏早就把鮮辣椒都醃好了,足足醃了三大缸。地裏還有很多沒有摘,可以現用現摘的。能一直用到十一月,上霜的時候。
    沒有機器,幾十缸鹹菜都隻能靠青箏跟三個嫂子手工製作。其他人幫忙也是有限的。青箏買了幾個摣板子,就是摣絲兒的那種工具,菜實在是太多了,手刀切太慢了不說,實在是切不起。
    最慢,最麻煩的還是做蒜泥。扒蒜本來就費工夫,再搗成蒜泥,很費時間。還辣眼睛。開始就是小盆小杵子一點點兒的搗,青箏後來想起來搗米的大缸,再加上點杠杆原理,做出來一個專用的搗蒜缸出來。總算是把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等到有料理機。
    全家人一起忙活,一天也就能做出來兩大缸的鹹菜。等到三十口缸都忙完的時候,正好最開始做的可以賣了。
    於是,停了半個多月的拌菜櫃台又開張了,不光是賣拌菜了,又加上了鹹菜。
    這年頭兒,沒有大棚,沒有冷藏庫,沒有後世逆天的運輸業,吃菜全看時令。
    入冬之後,拌菜就沒有了,隻剩下鹹菜和熟食了,人們的餐桌上實在是匱乏得很。小縣城裏就更加單調了。偏偏入冬之後又是串門走親戚的高峰期,能做的菜就是那幾樣,鹹菜做法簡單,但是自己在家做,挺麻煩的,很多人家真的寧可花上幾分錢,也不浪費那個工夫,關鍵做出來還不一定趕買的好吃。
    所以,青箏的生意還算不錯。她又在縣城裏租了個二十多平米的小房子,一年的租金才二十塊錢。就不用每天城裏村裏的來回跑了,隔上幾天,任大哥用馬車往城裏送上一回就行。
    這世上從來不缺聰明人,任家這兩年忙活得熱火朝天的,再加上青箏掙下的那一大片房子,村子裏誰不知道他家賣鹹菜掙到錢了,再加上任大哥開春就跟村裏的人說了,動員大家種菜,連銷路都給找好了,到秋直接把菜往他家送就行。這麽好的事情,誰不幹。
    因此,村裏今年幾乎家家都種了點兒經濟作物,有種芥菜的,有種大蒜的,白菜當然是家家種了,家家都得吃的嘛。好些人家是頭一年種,沒敢多種,怕賣不掉,再一個,種經濟作物,成本比玉米要高幾倍,大家也怕風險。
    等到秋天,早早的都到任家打聽,就怕到時候青箏不收,那菜可不就要爛在地裏,到時想哭都來不及了。一直到青箏把鹹菜缸買回來,鹽、糖,幾十袋子的往家拉,大夥兒心裏才有了底,不用擔心菜賣不掉了。
    菜都送到任家了,錢也都拿到手了,心裏的那個小賬本兒也就都有數兒了,怪不得任家這兩家家畜牲口啥的都不怎麽養了,地裏就種了那麽點兒玉米,全種了菜了呢,這是真掙錢哪。
    也有看青箏做鹹菜掙錢,也想做了鹹菜賣的,一合算,又是辣椒,又是蒜的,還是加上用量很大的鹽和糖,還要費很多的工夫,都打了退堂鼓。光看著人家掙錢,一試才知道,人家背後付出那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不管怎麽說吧,雖然收入可能一家也主不多了幾百塊錢,但是大家夥都看到了希望,對明年有了盼頭兒。任大哥這也算是帶著大家走上致富路了。任家,特別是任大哥,在村子裏的威信,是空前的增強。
    青箏也成了人人羨慕和佩服的對象。一個單身女人,還帶著個孩子,能掙下這麽大一份兒家業,得付出多大的辛苦和努力,眼睛不瞎的人都看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