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清穿大丫鬟(6)

字數:466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夫人金安(快穿) !
    “大小姐, 既然你信得過我老王, 小老兒就給你把這個事兒辦了。等到了十三行那邊兒,咱們去找伍老板,他必然是有辦法的。”王老頭兒沉默了好久, 最終咬了咬牙,答應了青箏的請求。
    或者有人說,王傳庭怎麽也是江南首富,青箏也是經過幾世的人了,怎麽這麽容易就跟別人談得這麽深呢?合作都還沒有正式開始,就要直接掀底牌嗎?
    其實青箏是覺得, 越是跟這種人老成精的商人交往, 越沒有必要藏著掖著,反正玩心眼兒自己肯定是玩兒不過人家的。還不如有什麽就說什麽,反正自己的優勢擺在那裏,天下獨此一份兒, 別人都沒有。但是這世上商人有得是,她可以找任何一個商人合作,別人想再找一個她這樣兒, 卻是沒有了。她本來就占著主引權呢,何必還要試探來試探去的呢。家天下的時代,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 她這種可以跟皇帝建立聯係的人物, 本身就沒什麽要怕的。
    更何況, 她想買船, 她想做遠洋貿易,也沒什麽,不怕讓人知道。清朝閉關鎖國,不還留著個十三行呢嘛。再說了,有全貴妃在,隻要青箏不造反,每年還能給內務府,給皇上交上數量可觀的銀子,青箏就有信心,道光皇帝一定不會治自己的罪。她在宮裏兩年多,可不是白待的。
    十三行街的繁華,到這時候,算是達到了頂峰。青箏也算是開了眼界,從到了碼頭開始,一直到進了十三行街,眼睛都快不夠用了。她也算是見過世麵的,但是這種古代的洋行街,滿大街的洋行,各種商貨鋪子,各國商人齊聚的場麵,她還真真是沒見過。
    碼頭上苦哈哈的力巴,與洋行街上喝著洋茶坐著洋車穿著西服戴著禮帽的買辦老爺們,對比可真不是一般的明顯。
    青箏一下子看上了那些外國女人身上穿的蓬蓬裙,還別說,她還真沒有機會穿過。這跟後世的禮服還不一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很有貴族感的華麗。青箏見街上還真有賣禮服的鋪子,進去先給自己做了兩身兒。還買了一身兒常服,當場就換上了。
    青箏換上英國的仕女服其實隻是為了圖新鮮,完全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
    王傳庭什麽時候跟十三行的伍浩官聯係的,青箏不知道,總之是當他們上了岸,伍老板雖然沒有親自來迎接,但是入住的,卻是伍家的別墅客院。晚飯,還是伍老板夫婦親自接待。
    伍老板一見青箏身上的洋服,馬上就有了好感。他是非常西化的人物,說朋友遍世界也不為過。青箏也是查過資料的,這人是這時代的世界首富,牛著呢。
    晚餐進行得很愉快。並沒有談什麽生意上的事情,都是說些各地趣聞啥的。青箏隨大流,人人都有商名的情況下,她也起了個商名,就叫任青箏。所以,王老頭兒也不再叫她大小姐了,跟伍浩官一樣,稱她任老板。
    初次見麵,彼此也都還不熟悉,跟青箏見王傳庭的情況還一樣,當然不能談生意思了。因此晚飯過後,青箏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青箏便去拜訪了廣東大吏,朝廷主管十三行的主官。她要在十三行參一腳,與外國人做生意,這現官的碼頭是不能不拜的。
    這人與穆彰阿交情深厚,穆彰阿是總管內務府大臣,與青箏也是認識的。也不知道這位廣東大吏是怎麽鑽營的,反正他是知道青箏這個人的,接待得那叫一個熱情,還跟青箏保證,隻要他在任上,以後青箏在十三行的生意,保證沒有任何人敢為難。這個不用他保證,本來也不會有人為難,誰想為難青箏,那是不想混了。
    不過人家的人情,青箏還是要領的。
    拜過了長官,青箏接下來的話動就是在洋行街上閑逛了。商機都是逛出來的。
    還別說,真讓青箏給找到了個機會。
    還是在一家酒數裏吃午飯的時候,聽店裏客人們閑聊才聽到的。說是有一家叫麗泉的商行,老板姓潘,十年前,因為有外國商人跟他借錢不還,在美國把人給告了,一直在打官司,可是朝庭根本不給本國的商人撐腰,出去打官司,也隻能吃虧,官司打了十年,還沒有結果。但是麗泉商行,卻是經營不下去,要破產了。
    你說巧不巧,青箏還正想著怎麽能把鋪子開起來呢,就有一家商行倒閉了。這不正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嘛!
    那還等什麽呢,再不行動,那商行該被別人買去了。
    青箏不差錢兒,因些,多花點兒錢,說不聽的,就是頭大一點,總能爭過當地的商人的。身邊帶著的王全祿也算是跟著蘇和泰在江南曆練過幾年了,迎來送往的事情都很熟悉,比他大哥王全福圓滑多了。沒幾天,就把麗泉商行跑下來了。足足花了青箏二十萬兩銀子。隻買了個破架子。說是商行,其實隻剩下十幾個老夥計,還有一間空鋪子而已。裏麵的貨物都賣完了。不過倒是連帶著潘家的花園別墅和碼頭上一個特別大的倉庫。總算還不算太冤。
    有了自己的家,青箏就沒必要再借住在伍家的,人家再好,再也是做客啊。
    入畫帶著新買來的丫鬟婆子小廝們忙活了兩天,把房子收拾出來。青箏就搬過去了。
    有自己的房子,就太方便了。
    青箏逛街也不是白逛的,再加上又有了自己的商行,她不懂商行的業務,原來的夥計懂啊。再重金雇上兩個掌櫃的。架子很快就能撐起來。來往各國的商船,買進的,賣出的,每天都有很多,有青箏的眼光,再加上拿櫃們的手段,還有無上限的本錢,這生意,就非常的好做了。也就兩個月的光景,居然也有幾萬兩銀子的盈利了。
    眼看進了十二月,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青箏必須得起程回京了。
    “王叔。我此去京城,最快也得半年才能回來。商行交給你了,我隻有幾句話交代給你,第一,麗泉商行絕不做鴉|片生意,商行裏不準出現一錢鴉|片買賣,你一定要看好了兩位掌櫃的和夥計們,別讓他們私下裏販賣鴉|片。第二,我不要求你給商行掙多少銀子,隻要能維持開銷就可以。你最主要的任務,是結交各國的商人、水手,為咱們自己的商船出海做準備。以後生意上有什麽困難解決不了,就去怡和商行伍家求助。如果是別的事兒,可以去找大吏。”青箏臨走之前交長王全祿,總得留下自己人看著吧,隻能把王全祿留下了。
    “大小姐放心,我一定辦好。”王全祿應著。
    交代好了商行的事情,青箏又到這段時間結交下的朋友家裏辭行,大吏家啦,伍家啦,葉家啦這些,都是要親自去的。還有一些,打過招呼就好。
    王傳庭沒待幾天,就帶著王家的商船回江南去了,但是走之前,確實幫著青箏談成了她想要的商船,伍浩官答應青箏幫忙向歐洲商人購買,也已經聯係好了賣家,隻是青箏要求是新船,船廠裏現有的商船都是有買主的,青箏加了兩成的價格,截胡了三艘,那離船真正造好下水也還得半年的時間。
    不過在國內,青箏想買普通的客船還是容易的,江南與廣東的富商們每年都有不少新船下水,王傳庭的麵子大,跟別家買下剛剛試水驗收的新船問題不大。
    因此,青箏回京的時候,實際上,坐的就已經是她自己的船了。船上帶裝了滿滿一船的貨物。
    到織造府又停了三天,帶上織造衙門的貨船一起,青箏都沒有留下與父母一同過年,就匆匆的回到了京城。
    京城的鋪子已經開起來了,青箏這幾個月也沒有完全不管京城這邊兒,通過王家,也能京城的麗泉商行送了不少的洋貨,年前是旺季,鋪子裏正忙得紅火。
    青箏帶著滿滿一大船的貨回來,沒兩天,京城裏就傳開了。
    那些早早就跟她訂好了要她往府裏送貨的人家,直接派了管事的過來要貨物的清單,拿回去供主子們挑選。
    青箏自己則是帶著早就準備好了兩大車東西,早早的就遞了牌子,等著進宮。
    宮裏主子不多。除了太後、皇上皇後和全貴妃,其他的人,青箏是不用管的,都送到了,反而不好,成了結交後妃了。
    給皇宮裏的大boss們送禮有好處的,因為主子們也會有賞賜的下來,青箏一點兒不虧。為了在皇上麵前表現,還上交了五千兩銀票給全貴妃,也不說什麽給內務府的份子啥的,就說是這幾個月掙的錢,給貴妃娘娘打賞用。全貴妃跟青箏是什麽默契啊,都不用青箏明說,當天晚上就把錢當著道光皇帝的麵兒,給了內務府了。說是青箏既然借了皇上的勢,那買賣皇上自然也就算入了股了,給點兒份子銀也是應該的。都把皇上逗笑了。五千兩銀子,怎麽可能入得了皇上的眼,他在意的不過是青箏的態度罷了。
    過年的時候,家裏就青箏還有幾個丫鬟,再有王全福一家子,說冷清吧,也算不上,說不冷清吧,又總覺得差了點兒什麽。
    最讓青箏高興的,還是那一大船的貨物,去了送進宮裏的最好的那兩車,剩下的,也讓她足足賺了三十萬兩銀子。去了王家的一成,還剩下二十七萬兩。青箏並沒有對王傳庭說慌,又拿了九萬出來交給全貴妃。她是不會直接交去內務府的,萬一再被那幫人密下了,她不是白忙活了嘛!
    剩下的,還有十八萬兩銀子入賬。
    哈哈,又可以買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