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任大小姐(14)

字數:454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夫人金安(快穿) !
    鍾離越的工廠又開了兩年多, 一直到, 完成了所有必須完成的訂單,到東北已被被倭人占去一年,青島城裏每天都有大批的難民上岸避難。
    青箏一直沒有再出去工作, 孩子一年前已經跟著姥姥姥爺去港島看望爺爺奶奶去了,青箏在家裏除了繼續寫稿子,就是幫著鍾離越一起,做些救濟難民的工作。其實國內亂成這樣,哪裏又有什麽真正可以安身之地,不過是輾轉漂泊, 走到哪裏是哪裏, 哪天死了哪天算罷了。
    青箏原來的專欄也已經封筆了,國難當前的時候,還寫什麽食譜化妝打扮?也太沒心沒肺了。新開的專欄,就是寫些自己生活當中的見聞, 抨擊一下倭人和所有的侵略者,再為婦女和兒童的艱難處境呼號一下,再普及一些常用的自救小知識啥的。也還算受歡迎, 至少她這個情懷,是受很多人認可的。
    事情做得差不多之後,李先生那邊給了鍾離越兩個選擇, 一個是去上海, 大都市, 又是情報集中地, 掙錢的生意也多,既能讓他掙到錢,又可以做些工作。二呢,就是回洛陽老家,這裏離西邊兒進,能幫他們很多,缺點就是消息相對閉塞,地方也落後,比不得大上海。
    鍾離越最終選了洛陽,上海是好,可也太引人注目了,像他這種大老板,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著,何況他還有那麽些同學朋友,真到了上海,倒是很容易打開局麵,可也會受到太多關注,反而做什麽都難了。還不如回老家,自己人多。
    洛陽的老宅子一直都有不少下人看著,一點兒也不破敗。直接住進來就可以了。廠址也好找,鍾離家本來就是當地的大地主,在自家的地裏劃出一塊地方來就好了,鍾離越選一個背山麵水的好地方,地方不大,他也沒想再開染廠,就開個紡織廠就好了。小染坊哪裏都有,還便宜,老百姓也買不起花布穿了。
    在空地上建一做工廠,其實也沒有很難,這時候都是磚土結構,自己家起個窯,土不缺,人就更不缺了,隻要管飯,有的是人不要工錢給白幹。鍾離越給開了每月兩塊大洋的工錢,工人可以挑全洛陽最好的用。磚瓦窯建起來之後,廠房起的就快了,院牆回上廠房,也用不了兩個月。就是接電麻煩了一些,因為離城市有點兒遠,要自家花錢拉電線,可就是鍾離越不怕花錢,那電線杆子,中間都不知道被偷走了多少次,老百姓家裏都覺得那木頭好,偷回家裏做房梁。
    最後逼得鍾離越沒辦法了,又自己建了個小型的發電廠,隻供自家工廠用電。
    不得不說,這成本是夠大的了。
    沒辦法,工廠是一定得開的,不然,怎麽生活。再說了,沒有工廠做掩護,太多事情都不方便了。
    最近這一年多,鍾離越跟渡邊合作,透過田中的關係,廠子裏出來的布都去了東北,東北是專賣,鍾離越廠裏的布是特許經營的,銷量非常好,價格也很貴。掙錢是掙錢,可也是發國難財。
    其實掙錢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田中這個關係。田中家族在軍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很多別人沒辦法知道的消息,都是鍾離越能窺探到一二。
    到了洛陽,再想往東北走貨,就得過政府的關卡,這也是有利的。能讓他們卡油兒,才有機會接近啊。經營好了,都是關係。鐵路延線,那麽多站,可不光是通向東麵和北方,還連著西邊兒呢!
    有些人,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他連著各方勢力,可偏偏所有的勢力都願意給他麵子,為什麽?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他這裏得到想要的東西嘛。
    鍾離越,就是這樣的人。
    青箏,就是站在鍾離越身後,他最可靠的親密戰友。
    而且,青箏手裏帶有李左的一條走貨線。任老爹去港島之後,奉天柏誠商行一年之後,就在倭人占領之前,也結束了上百年的經營,馮右去了港島,還是做任老爹的左右手,任老爹在港島開了一家金行一家藥材行,本來想讓馮右跟李左一人看一家的。結果李左被青箏給留下了,兩家店都要馮右照看了。
    青箏之所以留下李左,正是因為這些年,他一直帶著人走私貨,往西麵走,往東北走,這兩條道兒上的人脈,他已經太熟悉了,甚至他自己,都已經是最大的走私販子之一,好些個有頭有臉的人,想要倒騰點兒什麽東西,都還得找他出麵。
    廠子剛搬遷,千頭萬緒的,李左能幫上忙不說,往西邊兒運的貨,也還得他出手。現如今,西邊兒什麽都缺,布什麽還好說點兒,沒有他們自給自足也行。主要是鹽和藥兩樣,是要了命的東西。
    這兩樣東西,都是既不好弄,也不好運。
    藥呢,青箏在洛陽城裏開了家藥行,隻收不賣,對外就是說為港島任家藥行備貨,在奉天也開了一家,一樣的理由。原來商行的夥計,找回來幾個最放心的人在看著。
    鹽呢,還好家裏下人不少,還收留了不少難民。還有工廠的工人,都不少。一天張嘴吃飯的人就好幾百號呢,得不少鹽吧。一人嘴裏省出來點兒,數量雖然有限,但也比沒有強。更大量的鹽,還是在山裏,都是海邊的漁民自家曬的海鹽,收上來的,幾年前就開始專門安排人做了。運機器的時候,都是放在機器裏一塊運過來的,中間各個環節都花錢疏通好了,也沒有查,鍾離家的機器整整裝了一趟車。混在中間的鹽,最後卸下來,青箏看著,就得有一車廂。鐵軌都是直接鋪到廠裏的,卸貨的時候,都是自己人,晚上直接就把不能見光的東西送到山裏去了。
    山裏早有人接應,直接就運走了。
    要不然,鍾離越幹什麽花那個冤枉錢,非把工廠建在山裏呢。
    青箏肯定也是出力了,李左的商隊也可是幫著運私鹽的。其實最難的,還不是運,最難的怎麽買出來鹽,鹽都被政府控製著,這時候販私鹽是一本萬萬利沒錯,可是比古時候天高皇帝遠的,監管不過來的情況下可是難得太多了。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亂世當中,真正能夠大公無私的人,還真不多。隻要肯花錢,什麽都買得出來,不過就是貴而已。
    貴也得買啊,總比沒鹽吃病著強。
    工廠建起來之後,鍾離越的工作就穩定了。越是被關注,能做的事情實際就越少,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結交各路人物,拓展人脈。
    青箏的工作相對要簡單很多,就是帶著女人和孩子們,收拾收上來的藥材,種菜,種地,張羅每天的夥食。青箏還特別招集子幾個逃難過來,以前上過護校的女孩子,組成了一個鍾離家專屬的小診所,就家裏人看病。廠裏的工人和家屬,也一樣享受免費的治療,周圍的臨居,鄉親們就近也有了看病的地方。自家就有藥行,藥材便宜,隻當是做慈善了,也不收多少錢。
    再有空閑的時候,青箏還要等有私貨要走的時候,偷偷摸摸的往裏麵回東西。多放一點兒。實在沒機會就算了。
    每年,還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青箏都要到港島陪老人孩子。鍾離越的時間沒有那麽多,但是每年也會想辦法擠出幾天時間過去。
    忙忙碌碌的,時間過得很快。青箏還好,都是做後勤工作,風險都是鍾離越擔著。青箏也幫不上什麽大忙,又不能跟他透露空間的存在。隻能多照顧些他的身體了。
    就這麽又過了好幾年,一直到勝利的前一年。某一天,鍾離越匆匆忙忙從外麵回來,要青箏收拾行李。
    “怎麽了?”青箏知道洛陽會被攻陷,但還有些時間,而且,以鍾離越現在的地位,隻要撤到工廠裏,或是山裏,倭人來了,應該也不會為難鍾離家的。
    “新的計劃已經下來了,下個月就要開始南下。打到洛陽,應該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了,準備搬家吧。”鍾離越很沮喪。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他一個人,改變不了什麽,倭人的計劃就是明擺著的,不過是具體的時間問題,可是他能做什麽呢,軍隊的戰鬥力就在那兒擺著呢。
    “往哪裏搬?工廠怎麽辦?”青箏沒想到鍾離越會放棄工廠。
    “放棄,不要了。往西南搬。現在倭國日子不好過,工廠留著也是資敵。”鍾離越很了解倭國人,在有困難的時候,他的人脈並不一定好使。
    “好,我告訴大家往西南走。”青箏很配合。
    隻是讓人最意外的,連青箏自己都沒想到,因為勞累,再加上年紀都已經快四十歲了,生理周期不穩定,她實在沒有想到,在這種時候,她居然會懷孕。鍾離越也沒想到。
    高興是高興,可是遭心也還是遭心。這不是添亂嘛。
    那你能怎麽辦,總不能打掉吧。這麽大的年紀了,打掉跟生下來,一樣的危險。
    沒辦法,青箏隻好先帶著人到了西南,安頓下來,待產。鍾離越更想讓她到港島去的,隻是這麽忙亂的時候,還不知道鍾離越能不能順利的出來,還有那麽些的工人,和之前收留的難民,怎麽安排他們都出來,都是事兒。青箏哪裏能放心,不等到鍾離越安全的跟她匯合,她是不會自己先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