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改革

字數:725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醜姑傳 !
    寧二和青王等人討論過後, 這個建議很快就擺在皇帝的案頭上了。
    皇帝是越看越開心,越看越激動,早朝時, 直接把這事拉來令眾大臣商討。
    朝中如何吵鬧, 醜姑多少也知道些,寧二也不管,天天隻管在家裏收拾行李物品,他和醜姑又讓人收羅了不少種子。
    管它能種還是不能種,反正地多,隨便撒撒, 有收成的就是賺了,沒收成的也不過是少少浪費一點種子而已。這樣多試幾種, 就算隻有一種能成功, 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相當有好處的。這年頭, 隻要是吃的,就沒有人不喜歡的, 可沒人管好吃不好吃,特別是對廣大窮苦百姓來說,能充饑,餓不死就行了。
    所以,醜姑這些天也是開動了腦子, 勁使想著什麽如何提高北地的農來生產水平。她想到現代農業的發展, 其實離不開規模化生產。比如大東北三省, 小麥一種就是成千上萬畝, 靠現代化的生產機器來作業,比光靠人工要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可在這個時代,生產勞動力水平都很落後,隻能靠人力與畜力,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多養些牛馬驢騾之類的。其次就是勞動工具要發展起來。
    於是她就問:“那邊的鐵犁是不是也要多備些啊?還可以改良一些農具,增加勞作的速度。”
    寧二卻苦笑道:“鐵犁可是貴重物品,缺的很呢。不過你說的改良,提高速度方麵,倒是可以想想辦法。”
    醜姑想了想也明白了,打了幾年,鐵器的產出顯然是不夠用了,以至於鐵製農具都跟著漲了不少價,後續供應也不足。
    “不管怎樣,你也要找朝廷多要幾副鐵犁,沒這玩意兒,難不成全靠鏟子鐵鍬去翻地嗎?”醜姑提醒他。最好從京城多帶些農具過去,這東西其他地方缺,怎麽也不可能缺到京裏來了。朝廷總能想辦法給寧二一些帶走。
    “嗯,你說的對。另外,你再幫我想想,如何改良農具和提高勞作速度。這才是重點呢,朝廷不可能給我提供百千副鐵犁啊。”寧二又說。
    醜姑想了半天,仔細回想著現代農村見到的一些普通勞作場麵,可惜的是,她離開農村太久了,記憶中除了鐵犁,就是釘耙就再也找不出什麽了。這兩樣東西,她很早以前就已經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了。哪裏還有什麽新鮮的。
    特別是在男力灣的時候,大部分的荒田都是靠它們開出來的。她當初在薑吳村弄的那個大鐵耙子可是立下了不少功勞,後期又有改進,弄成過兩排的。這也早就被寧二推廣過了。
    苦苦思索中,醜姑突然想起竹子,竹子製成的農具用途也是非常廣泛的。比如,播種時,已經翻好的地,完全可以用竹製工具,而不是必需要用鐵製的。就是熟田也不必全用鐵製農具了,很多時候都可以用竹製的來代替。不過是竹製的損壞的快,需要比較頻繁的更換而已。
    “那就多弄些竹製工具吧。其實那大鐵耙子也一樣可以改用竹製的。”
    寧二聽後,卻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是可以,但北方沒有竹子,還是得從外地運過去。”
    醜姑愣了好半天,才歎氣道:“唉,那我就沒辦法了。”這時候,交通運輸條件差的很,運些竹子過去北方,難度也不小,而且北方既然沒有竹子,就肯定也沒人會編製竹器,還得運送些匠人過去呢。這也是個大工程。
    寧二自己倒是想了個新辦法,說:“不如,我在北方找找能代替竹子的木頭。再同時運送些竹子去北方,不管多少,總有些用處嘛。”
    他還是打算試試醜姑提的辦法,因為鐵器實在太欠缺了。而且如果真試出來有用,可就大大減輕了對鐵製農具的依賴,也給百姓減輕了不少負擔。鐵器貴,好多人家連鋤頭,鐮刀都不夠用呢,哪裏還可能家家戶戶備一副鐵犁。
    一想到,種田有這麽多麻煩事,醜姑就又開動腦筋了,說:“其實,那邊不是有很多特產嗎,象各種菇子類,除了種田養牛馬之外,還可能大力發展這些啊。把山珍山貨運出來,販賣到各地去,也一樣可以給百姓增加不少收入啊。”
    要知道,在現代東北的黑木耳可是相當出名的,她每年都要托人買幾包回來吃呢。
    “確實可以,隻是暫時騰不出手,還有的就是運送出來也不太方便。”寧二答。在北方過了一年多,他當然吃了不少當地的山珍。這次回來,他還帶了不少回家,送給親戚朋友呢。他也曾經想過運些回來販賣,就如他們當初從南方到京城一樣。隻是他現在是官身,不好做這種事情,隻是帶了些回來自己吃和送人而已。
    “其實,可以建議朝廷成立一支專門的商隊,運送這些山珍出來,既然可以給朝廷創收,還可能給百姓創收,一舉兩得的事情。”醜姑建議道。她隻能提出想法,至於能不能實施的成,她就沒辦法了。
    她這個想法十分新奇,寧二想了很久,越想越覺得好,哪裏還坐得住,拔腳就跑,說:“我再去找人商量商量。”
    “別,一口吃不成胖子的。你先把前麵說的搞好了,再來提這些。這商隊的事情不著急。”醜姑連忙叫道。
    新事物太多了,人們不一定接受的過來。而且弄的太多,寧二也根本就忙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是前麵的有成效了,再來說後麵的,就更加容易了。再加上人人都南貨北運,北貨南下才能賺到大錢,估計一時還難得說動別人呢。
    寧二果然聽見去她的話,他想了半天,才冷靜下來,說:“你說的對。我暫時也管不了這麽多,就是開荒和養馬什麽的,現在朝廷都分成了兩派,吵得不可開交呢。”
    他與青王等人商量了一整夜,才整理出了一些詳細的計劃,列給皇帝了,還是先私下裏給皇帝看過了,皇帝點頭了,他才又重新正式上折子遞給皇帝了。皇帝在早朝時,發給大臣們討論,果然在朝中引起了掀然驚濤駭浪,大家狂吵在一起。
    站在寧二這一派的人,認為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反對派卻認為這是動搖國之根本的壞事。說穿了,他們是維護自己的利益,現在的農田大部分撐握在某些階層手中,普通農戶擁有自己田產的人其實是非常少的。大部分的農人都是佃農,靠租田過日子的。
    而無論是普通富戶鄉紳土財主,還是達官貴族,都有不少田產,肯定不可能靠完全自己養家的下人去做。絕大部分是租給佃農們種的。如果這些佃農們有了自己的田產,還會租田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嘛。
    寧二這一做法,明顯就是要減少這部分特權階層的利益嘛。皇帝當然是願意的,因為這部分收入就到了國庫,而且百姓受了益。國庫現在空虛的很,急需要補充。光是靠上漲稅收是殺雞取卵的事情,皇帝清楚的很,而且皇帝更加明白,有些臣子比他這個皇帝還要富有呢。
    這一吵就是吵了好幾天,還沒個定論呢。他這時候要是再提個建議下去,豈不是在亂了套。所以,他硬生生的按下了心中的激動。
    不過,等到寧二要的鐵犁,種子,種馬種牛等物都到齊了,朝中也下了定論。
    皇帝認可寧二的提議,大力支持他,並且點了周大人和寧二共同負責去處理這些事兒了。
    周大人為人圓滑,手腕高的很,光是做生意的能力不非常強,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些年光是靠金針菜(韭黃)這一樣,就令他賺的盆滿缽滿。雖然這兩年,他已經把這項技術公布出來了,而自家也收緊了這項生意。
    這是他和醜姑商量後的結果。不管是什麽先進的技術,完全撐握到個人手中,總是會引來不少紛爭,甚至給自己帶來危險,醜姑覺得還不如直接交給朝廷,就不用擔心別人總是瞧著眼紅了。反正他們已經賺夠了。
    寧二也沒想到,最終這個任務居然落到周大人頭上去了。他和青王其實都不願意讓周大人去,希望能派個中立派的官員,這樣他們既能拉籠了中立派,使自己這一方的勢力變強,周大人也能在京裏暗中幫助寧二。
    所以,這個決定一下來,不僅寧二沒想到,就是青王都吃了一驚。
    周大人自己倒是看的清楚,說:“王爺,您在京裏要多注意了,我這個空缺,可得小心了。”他一動,自然就有人要來填補這個空缺了。肯定得讓自己的人上啊,不有讓對立派得益。
    青王點點頭,說:“恩,這個位置可不能便宜了他們。”
    寧二不管這些,雖然他已經是這一個團隊的人。其實還是有不少認,把他當成保皇派的,也就是說誰當皇帝,對寧二來說都是一樣的。反正他官也不高,地位也不重,又能幹實事,又不搞鬼,誰當皇帝也不會動他。
    回到家裏,醜姑還罵他:“這下可好。舅舅要和你一樣,去北地忙幾年了,他隻怕比你還要呆的時間更長了。舅母隻怕要罵死你了。”
    寧二咳了幾聲,說:“瞎說,這又不是我訂的人選,他們幹嗎罵我呢?再說了,舅舅這京官已經升到頭了,不可能在往上升了,還不如外放去多幹幾年,給表弟們積累勢力呢。”
    就比如他自己也一樣,他和周大人都是皇帝破格提上來的官,沒有經過正經的科舉出來的,想要真正進入上層核心官員的階級,不太可能。到一定的分位上,就到頭了。
    這也是科舉考試的重要性,及吸引大家去讀書去學習去考的原因。不然,今天這裏舉薦一個人當官,別人那裏破格錄取一個人當官,再加上本身就有些特權階層有蔭及後代的規定,可以給子孫後代直接求,或者買官。大家就都不用去辛辛苦苦的讀書。
    而科舉考試本身就朝廷選拔人才的最公平的途徑,也給寒門學子添加了不少機會,給朝廷增加新鮮血液。不然,時間一久,官場就會全部變成某些階層的親人朋友等等,最終的權力就完全集中在某些人的手中了,對國家的發展極為不利,也更會使得皇權旁落。
    為了製衡,皇帝會不餘遺力的打擊某些特權階級,大力發展科舉。
    其實這就和現代的高考一個作用。高考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出頭的第一個台階,雖然有諸多弊端,但它卻也是最公平的,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要走上這個戰場,達到一定的分數才能進入大學。最起碼它給普通民眾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醜姑聽懂了他的意思,卻又說:“那又怎樣?去北地又苦又累,還擔著這麽重要的責任,不花個三五年,也起不了多大的效果。而且這還是在順利的情況下,要是不順,還不知道得花多少時間呢。這可是一把雙刃劍。”
    “我知道的,可是我們想問題要從好的方麵看啊。周大人和我是親戚關係,我們兩人聯手可以更加無所顧及,我們身後又有皇帝在撐腰,時間長點也不怕的。隻要想想成功後的利益,到時候,不怕周大人不升官。對周家的表弟們是相當有好處的。”寧二又說。
    別說寧二想到了這一點,周大人也一樣想到了。
    總之,醜姑心裏卻忐忑不安的。周家雖然看似是周夫人在管家,但幾年的相處,她哪裏看不出來,周夫人雖然是很能幹,但很多大事情卻全是周老爺在把握。而且,現在周家的孩子又都到了婚嫁的年紀。
    光是這幾件大事,就夠周夫人操勞的了,周老爺這一走,就等於把家裏的事全扔給周夫人了,周夫人能不能搞得過來,還是個問題呢?
    果然,周夫人也正在和周老爺說著同樣的話題。
    “怎麽偏生就選了你去呢?是不是看你和寧家是親戚的原因?”
    “好了,現在想這些有什麽用?我這一去至少是五年,家裏的事就得全靠你了。你還是快點想想,有哪裏可以趁我還在,就先辦了的。”
    周老爺打斷了夫人的話。他不可能和寧二一樣,一年回來休息幾個月的,隻怕這一去至少三年不能回來呢。寧二和醜姑畢竟是年輕的夫妻,並且醜姑還是西鳳公主的身份。
    周夫人急得團團轉,隻覺得事多的都無從下手了,周老爺看她這個樣子,心裏很是歎了口氣,說:“最重要的就是幾個兒女的婚事了。咱們先把大兒子的婚事訂下來再說。”
    年底才剛剛把大女兒嫁出去了,大兒子今年才十六歲,男兒可以年紀稍大點再談婚事,周老爺原是想等他中了舉,才說親的,就還沒開始認真考慮,現在看來是要提前訂好人家了。
    一說到長子的婚事,周夫人立馬說:“大郎的婚事,我們可得好好挑挑了。這長子長媳可是要管家的。”
    “是啊,所以長子媳婦的家境身份地位人品樣樣都不能差。就是二妞的婚事也該訂下來了。”周老爺一提起兒女的親事,也跟著頭疼起來了。
    周二姑娘今年也是虛十五的年紀了,正在相看人家,象她這個年紀的姑娘家,早點的去年都訂下來了。要不是大女兒的親事波折太多,小女兒的親事早該訂下來了。這兩年,他們夫妻就光是在操心長女的婚事了。
    一下子就是兩個子女的婚事要操持,周夫人頭都大了,而且周老爺一走,兩個兒子的教養都壓在她頭上了。真正是令她覺得心煩氣燥的很。
    她又還要幫周老爺收拾行李,準備冬天的衣服,挑選帶過去的下人等等,一時間周夫人簡直恨不得自己長了三頭六臂,急得滿嘴是泡。
    偏生長女還特特跑回來了,要給女婿求個差事混混了。這次隨周大人去的,總得有一些低等小官吏。皇帝已經暗示了周大人可以自己挑人。
    周大姑娘嫁的這個男人,學業無所成,又不是讀書的料,家裏就早早給他謀個末等小官混日子,這次就打著跟著他嶽父去混資曆和前程主意了。
    周夫人絕倒,周大姑娘卻說:“娘,你和爹說說,把我們倆都帶去。我也不樂意在家裏侍候婆婆。”
    才成親不過三個多月,周大姑娘就知道了,夫家有多煩。她一心隻想嫁個家世好的,卻不想家世好,人口多,糾葛就多。
    她嫁的這戶,人家有三個兒子,她嫁的是次子,還是最不成器的,長子自己考出去了,小弟也聰明,就這個老二一事無成,靠著父兄的關係,混了個低品小官,萬事不管,隻知道吃喝玩樂。指望著這個男人,她這輩子也別想鳳冠霞帔了。
    偏生她又是個心高氣傲的主,哪裏能受得了,自然不用婆婆公公暗示她,就自己主動跑來娘家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