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狗頭軍師(五更求月票)

字數:4417   加入書籤

A+A-


    李樹初氣炸了。
    大叫著吉珪是個叛國賊。
    竟然真的要與錘匪搞在一起。
    還在他堂堂四品官麵前,大搞君臣相見,劉備遇孔明這一套。
    此人簡直是無君無父的典範,妄讀了這麽多年的聖賢書!
    李樹初悔不當初,自己怎麽救他娘的看走眼了,非要收這個人當幕僚。
    他一時間接受不了。
    想他李樹初不僅是大明的高官,還是朱明皇室的親戚,娶了藩王的親閨女,甭看夫人死的早,但這份關係還在。
    當年就是有底氣敢硬剛閹黨。
    “賀今朝,你有本事殺了我。”
    李樹初一下子扯開自己的官衣,露出胸膛,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還望主公勿要輕動刀兵。”
    “來人,把他關進大牢,給他個龍場悟道的機會。”
    賀今朝揮揮手,看在醫聖李時珍的麵子上,先饒你這個孫子一命。
    同時也給自己新投效屬下一個麵子。
    大明四品官李樹初被錘匪押進平遙縣大牢,麵壁悟道去了。
    等到縣衙終於不鬧騰了。
    賀今朝坐在縣衙內,其實平遙縣衙他來過。
    現在一比較,比後來簡陋的多,大抵是康熙年間又加固了四麵城樓,修建了不少玩意。
    吉珪本就是山西人,主動投靠了曹操羅汝才。
    在他的輔佐下,羅汝才成長為李自成、張獻忠之外的三號起義軍頭頭。
    李自成與張獻忠也不對付,但是張獻忠出道比李自成早,而是實力也比李自成大,所以李找到羅希望他們兩個聯手。
    羅汝才在吉珪的謀劃下,時而招安,時而反水,幾度反複橫跳。
    但是就是在許多起義軍和官軍的對決當中,被瓦解或者損失極大的時候,羅汝才的勢力卻在穩步增長。
    當李羅二人合作越來越多的時候,狗頭軍師吉珪勸羅汝才獨立,莫要繼續跟李自成混了。
    羅汝才對李自成也頗為忌憚和警惕,又和張獻忠之間保持聯係。
    但自古以來,大多數人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特別是爭奪天下的時候。
    顯然李自成也是大多數人之一,隨著李自成實力壯大,他覺得羅汝才將來會尾大不掉,又跟張獻忠勾搭,理應處理掉。
    所以就派了精銳小隊,直接把睡夢當中的羅汝才砍了,表演了一出拿首好戲,回去複命。
    作為羅汝才的頭號軍師吉珪,也被李自成整了一出拿首好戲。
    羅汝才所部二十萬人馬除了少數心腹嘩變逃跑外,大部分都被李自成給收編了。
    可現在羅汝才還沒有北上,沒能及時再續前緣。
    “主公。”吉珪這個科舉失意的人,身份轉換的很快:“是否要攻克太原?”
    “自是有這個想法。”賀今朝也沒否認。
    “我認為,此時攻克太原,實在不是一招好棋。”
    “嗯?”賀今朝瞥了吉珪一眼:“你說說。”
    “如今主公能夠橫行山西,暢通無阻,實則是鑽了朝廷的空子。”吉珪頓了頓說道:
    “那些關外的韃子,隻會在秋天出兵,待到春天,最晚夏天便會撤回。
    因為夏天不利於跑馬,他們的戰馬容易累死。
    一旦朝廷騰出手來,那崇禎皇帝剛剛登基不久,我聽聞甚是勤政,絕對不會允許山西賊寇做大。
    屆時大批官軍入晉,我等困守太原,怕是不易。
    如今實力尚小,也不可分兵把守各個占據的城池。
    晉地百姓,說到底還是多信任官軍。
    主公本是秦人,來到此地,不易收買人心。”
    賀今朝聽到這話,覺得這個吉珪是有幾分本事的,莫不是也經常看三國演義嗎?
    畢竟明末清初看三國演義打仗的人,不要太多了。
    誰還不是羅貫中的小迷弟了?
    賀今朝讓親衛把地圖拿出來:“那你看看我應該占據哪裏當做根據地?”
    吉珪當即高看了賀今朝一眼,心想自己賭對了。
    此人是個有長遠目光之人。
    吉珪清楚的知道,自古以來不論陳勝、吳廣;
    還是赤眉、綠林,抑或張角、黃巢。
    直至後來的王小波、李順、現在王嘉胤、高迎祥這些人。
    身處不同時代的農民軍領袖,他們所率領的農民軍都有一個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庶幾也是朝廷給予他們一個蔑稱的重要原因,這個蔑稱就是:流寇。
    朝廷的蔑稱表明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這些農民軍大抵處於流動作戰狀態。
    他們感興趣的是衝州闖府,過五關斬六將式地縱橫天下。
    幾乎沒有考慮或是即便考慮了,但也沒有有效地實施過。
    那就是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再進一步建設和鞏固自己的政權,以便恢複生產,發展經濟。
    一言以蔽之,支撐這些農民軍縱橫天下的物質基礎,不是依靠他們的生產,甚至也不是他們占領區內的賦稅,而是源源不斷的掠奪。
    說不好聽點,農民軍像蝗蟲。
    他們從遠處匆匆飛過來,肆無忌憚地吃光了所有能吃的葉子。
    然後又匆匆飛向另一個地方,尋找其他可供食用的葉子。
    從目前看,許多起義農民軍都沒有組織過任何像樣的生產。
    更談不上正常的賦稅征收。
    不征收賦稅的很大原因在於:大家一直以都是搶掠富戶地主老財。
    軍隊也就斷了征收賦稅來獲取軍費開支的重要途徑。
    明朝的建立者,同樣脫胎於農民起義的朱元璋,他明顯要比大多數人技高數招。
    當他掃平江南時,沒有急於稱帝,也沒有急於推翻元政府,而是采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即進一步消化已經占領的地區,把它變為自己最堅實的後方。
    隻有這樣,他才能在與官軍和其他農民軍的角逐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惜,曆史的經驗盡管就擺在眼前,眾多起義軍過於狹窄的視野卻沒能觸及到它。
    一支規模不是太大、還在全國各地流動作戰的農民軍,不靠生產,不靠賦稅,隻靠攻城略地後的繳獲來作給養,似乎還有可行之處。
    但是依靠繳獲來供養一支龐大的隊伍,和一個打算正常運轉的行政係統,顯然遠遠不夠。
    所以必須要有自己的根據地,才有機會做大做強!
    狗頭軍師吉珪的手指在地圖上遊走,然後堅定的指在了河曲這個地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