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我是不怕魚死網破的(二合一)

字數:4240   加入書籤

A+A-


    皇太極看完碩托這封極為簡單的信後,微微挑眉,他直到現在還沒有了解碩托背叛的動機呢!
    盡管他早就知道代善與嶽托碩托關係不好。
    其實為了製衡代善,皇太極對嶽托碩托頗為重視,許多話也都是通過嶽托的嘴傳遞給代善的。
    隻不過碩托的重視程度沒有嶽托大,且因為他跟阿敏走的近。
    皇太極在囚禁阿敏的時候,也順手把碩托的貝勒爵位給撤銷了。
    興許是他被阿敏蠱惑自己能當朝鮮王,遠離遼東,以後再也不受羈絆的緣故
    現在碩托竟然在信上寫出如此惡毒的言語,皇太極招來葉克書,詢問到底發生了何事。
    葉克書簡簡單單的複述了一遭,就說歸化城被人潛伏進來。
    因為大貝勒讓碩托巡視順義王府,薩哈廉去巡視城牆以及城內。
    結果城牆城內皆無戰事,唯有順義王府被蒙古人火燒一通,正紅旗士卒變得大亂起來。
    大貝勒氣急敗壞之下想要當眾斬殺碩托,結果被碩托一刀刺傷了大腿,迅速逃跑。
    其實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很差,眾人都知道多少年了。
    無論如何手刃親子這種事,葉克書等人也不會主動去做,萬一將來大貝勒有一瞬間後悔,那你就完了。
    皇太極聽完葉克書的訴說,沉默了一會。
    父子之間的事情,難以訴說,縱然是他與豪格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那麽的融洽。
    皇太極並沒有把碩托的信念出來,而是重新裝好之後,放在了代善身邊,讓他自己看。
    眾人貝勒看見皇太極如此行動,也就沒有多追問。
    碩托成為大金叛徒的事,已經是板上釘釘。
    他當即吩咐勿要對外宣傳此事,就當碩托戰死了。
    先汗的時候,額駙劉興祚等人叛金降明就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
    盡管最後在大明斬殺劉興祚,讓後金軍看清楚了,即使你叛逃到大明,最終也會被大金所斬殺。
    再加上搶掠大明京師非常賺錢,眾人也就沒有叛逃的意思。
    現在身為先汗的孫子,竟然投了錘匪,更是一件恥辱。
    畢竟大明好歹有著二百多年的家底,且一直都是大明的死對頭。
    錘匪不過是大明的反賊,才剛起來沒多久,他有什麽資本,讓你背叛大金去投降啊?
    若是碩托的事情傳開之後,莽古爾泰、圖賴等人死傷於他手。
    這幾日的慘敗,會讓更多的後金軍士卒了解錘匪的威名。
    興許將來叛逃的人會更多!
    尤其真正建州女真的士卒不多,捏合了其餘三個海西女真的勢力。
    建州女真在地盤和人口上幾乎是處於墊底的存在。
    努爾哈赤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才統一女真各部。
    皇太極的擔憂是極為有道理的,畢竟連你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都投降錘匪,讓其餘各部怎麽想?
    最好的辦法,就是像殺了劉興祚一樣,殺了碩托,繼續宣揚大金是不可戰勝的理念,才能壓服人心。
    思考之間,被汗臭味熏的醒悟過來的皇太極打開薩哈廉的信件。
    書信的內容大多都是碩托給他提供的消息,然後建議皇太極此番遇上錘匪是因為準備不足,被他算計了。
    今後定然不要輕易報仇之類的,莫不如繼續劫掠大明。
    以此來消耗大明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己方實力,將來才能更好的複仇。
    隻有比錘匪搶掠的更多,將來的對戰當中,才能占據更大的優勢。
    征明之事不能緩,征錘之事可緩,他們今後會與大明發生激烈的衝突。
    用不著我大金單獨去給他人做嫁衣,寬朝鮮,拒察哈爾,專征大明。
    尤其是非常讚同皇太極千裏奔襲的做法,既然無法劫掠山西,那就去劫掠山東。
    然後他便是直言不諱的提出了大金貴族當中有許多無能之輩,身居高位,這不利於大金的發展。
    且八旗旗主分權,與君權矛盾,主張改變所用大臣,以及八旗各行其政的局麵。
    最後便是希望皇太極能夠稱帝,如此對大明作戰,才能吸引更多的明廷高官加入己方。
    他回到大金已經沒有希望,他寧願死,也不願意苟且偷生。
    薩哈廉遺憾地表示,大金功業將成,自己卻不能為國盡力,隻能死於檻車之內,實在可恨!
    忠臣者,鬼神且不懼,何懼於人!
    是以忠臣無所忌諱,盡言之於上。
    薩哈廉希望大汗能夠聽進他一個將死之人的諫言。
    看到這裏,皇太極已經淚如雨下:
    “一個國家哪有專靠堅甲利兵進行治理的?
    一旦疆土越來越大,直至統一中國。
    可薩哈廉這位懂得治理國家的才能之士將死,今後誰又能幫助我治理國家?”
    眾多貝勒皆是不言語,也沒有人接茬。
    “薩哈廉,乃我大金勇士,我要封他為多羅郡王!”
    躺在床榻之上的代善,根本就沒心情去看碩托的書信,無非就是一些放狠話的東西。
    但是他聽到皇太極要封自己最寵愛的兒子為多羅郡王的時候,他有些遭不住了。
    “薩哈廉死了嗎?”代善頗為急切的詢問。
    “他已經心存死誌了。”
    皇太極把書信收好,並不準備給旁人看,他對著眾人道:
    “我大金士卒在遼東與明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日遠征山西,落此大敗,實在是我的過錯。
    待到回去之後,定要厲兵秣馬,以報今日之仇,還望諸位勿要忘記今日的恥辱,以報大仇!”
    眾人紛紛表態之後,便退出大貝勒修養的帳篷。
    代善連看自己兒子的書信的機會,悲痛欲絕,他都忘記哭是什麽滋味了。
    他最討厭的兒子給他寫信放狠話,他不屑去看。
    他最寵愛的兒子給他寫信,代善猜測定然全都是輔左皇太極的話。
    其中就有削弱正紅旗的事,提都沒有提他這個阿瑪一嘴。
    否則皇太極不會把信拿走,不給旁人看,此舉當真是讓代善嚎啕大哭。
    這個兒子天資聰慧,女真蒙古漢文皆通,甚至連儒家的文義都能看懂。
    今日跟隨他作戰,竟然被敵所俘,死於敵手他確毫無辦法!
    葉克書等人急忙勸慰代善,結果被他躺在床上,亂拳打了出去。
    眾人沒有理會代善即將到來的喪子之痛,因為此番他們各自皆是損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