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李維篇:尷尬的年齡

字數:5117   加入書籤

A+A-


    武安民帶著3個士兵,手裏拿著機關槍,對著躺在地上的道格斯。

    他們也不知道這樣的狀態,對於這個奇特的外星生命來說是死還是活。他的兩隻眼睛都緊緊地閉著,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也失去了光芒,慢慢地合上。

    武安民壯著膽子,用腳上的皮靴踢了踢道格斯,道格斯隻是受力動了一下,又安靜地躺著了。

    大家確認道格斯已經“死亡”,便都歡呼雀躍起來,唯獨周偉,茫然若失地跑到了已經成了碎片的宇宙飛船那邊。

    他大喊道:“虞仙月,你在哪裏?仙月,嗚嗚嗚——”

    武安民命令士兵把道格斯的屍體處理後,帶回指揮中心,便走到了周偉身後說道:“周偉,你不要再喊了,她已經被炸得粉碎,你看,這裏是她的一些骨頭。”

    周偉回過頭,眼睛紅紅的,惡狠狠地朝武安民吼叫:“都是你,如果不是你們射殺道格斯,他就不會按下爆炸按鈕。虞仙月她就不會死。”

    “這一切不都是你自己惹出來的禍事嗎?”武安民反問道。

    周偉被懟得啞口無言,他隻能等待軍事法庭的處分。離開北部平原高速公路之前,周偉把地上那個刻著木字的金屬銘牌放在了口袋裏,他並不清楚那代表著什麽,或許在未來,他還能用得著。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了2042年的年初。

    太陽輻射越來越強烈,還拋出了一些帶電粒子流,人們除了購物添置一些日常的用品和買菜,誰都不敢在白天出門,現在的人們是日夜顛倒。白天關門閉戶地睡覺,夜晚才出來幹活兒。

    2042年元月的一個風平浪靜的火星夜晚,52歲的李維正坐在家裏的書房辦公,他依然供職於天體物理研究所,最近,所裏都沒有什麽大的課題。

    一方麵是經費的緊缺,另一方麵是人心惶惶,有好幾個月,聯合政府都出現了財政赤字,他們困難極了,到了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的地步。

    但是,沒有大的課題,不代表就沒有重要的任務。研究所現在已經不單單停留在搞那些無用的基礎理論研究階段了,而是轉型為實際的應用型研究。

    比如,成立了太陽危機處理中心,並研究怎樣建造星際移民的宇宙輻射避難所。李維作為老員工,他必須主持這樣的大任務,菲利普斯教授和鄭易凡博導年事已高,曾經的中流砥柱現在已經隻能發出一些餘熱了。

    李維、吳敏、張浩天和黃劍這一批90後逐漸成長為研究所內的頂梁柱。

    52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就是一個分水嶺,無論是在地球還是在火星,時間對於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是公平的。

    李維年輕的時候可是一枚學富五車的學霸加帥哥,身材修長而勻稱,1.78米的個頭,白皙的皮膚,棱角分明的側臉,高挺的鼻梁,薄而上翹的小嘴唇,充滿魅惑的單眼皮。一副黑框眼鏡架在鼻梁上,讓他頓時充滿了書卷氣。

    這就是我們帥氣的大主角——李維,一個從小就正直善良,心理敏感的男人。他的父親叫李長興,曾經是造船廠的技術員;母親叫陳秀芬,曾經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這樣的家境放在當時的地球,雖然不算最優越,但也是不錯的,是很多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

    2025年,正是李維的風華正茂的年紀,35歲的他參加了華夏國的登月任務,之後又移民火星,供職於火星上的天體物理研究所,主持了許多重大的課題:比如最近的《太陽危機處理中心的建設》、《長途星際移民——宇宙輻射避難所的建設》等等。

    李維的人生是成功的,家庭也無比幸福,他與同事吳敏喜結連理,生下了一個男孩叫李浩宇。現在,李浩宇也長到了9歲,是一個活潑而可愛的孩子。

    李浩宇已經睡下了,吳敏把兒童房裏的燈關掉,披著一件外套走到書房,她有些不高興地站在了丈夫身後。50歲的吳敏,早已消失了少女和少婦時期的嬌羞,現在的她就是一個隻知道柴米油鹽的中年婦人。

    “李維,你看你,怎麽又熬夜了啊。快去睡覺吧,你腦袋已經光了一圈,白頭發越來越多了。”吳敏交叉著雙手,在丈夫背後催促道。

    李維這才回過神來,他聽到妻子這樣數落自己,自然心裏窩了一股無名火,他朝吳敏嚷嚷道:“阿敏,你看你都變成什麽樣了,簡直就不可理喻啊。你先睡吧,我待會兒就回房間休息,浩宇他睡了沒有?”李維追問道。

    “他早睡著了。明晚所裏還有會議,明天得養足精神參加啊。”吳敏淡淡地說道,就轉身回房間休息了。

    李維這才意識到自己已不年輕了,他掏出一個小鏡子,仔細地打量著鏡子中那張臉。胡子拉咂的臉,臉色也不太好,蠟黃蠟黃的,眼角和額頭都布滿了細細的皺紋。眼袋耷拉著,黑眼圈也很嚴重。最要命的是頭頂上的那圈已經謝頂的地方,露出了毛茸茸的頭皮,沒有謝頂的頭發叢裏還分布著不少白發。

    天體物理學這樣的科學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是太過於高深莫測了,必須有紮實的物理學和數學的知識才能夠駕馭得了這樣高深的學科,才能勝任這樣的工作。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隻是在前人的學術成果上打轉,一輩子都研究不出什麽新的理論。

    作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李維熟讀霍金的著作《時間簡史》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深知假如不是太陽的膨脹,他在火星上過平凡生活,時間的流逝還要更快一些。他的禿頂會更禿,白頭發會更多,人也會更老。

    廣義相對論預言,在像地球這樣的大質量的物體附近,時間顯得流逝得更慢一些。

    這是因為光能量和它的頻率有一關係:能量越大,則頻率越高。當光從地球的引力場往上走,它失去能量,因而其頻率下降(這表明兩個波峰之間的時間間隔變大)。

    從在上麵的某個人來看,下麵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顯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利用一對安裝在水塔頂上和底下非常準確的鍾,這個預言在1962年被驗證到。

    發現底下的那隻更接近地球的鍾走得更慢些,這和廣義相對論完全一致。

    對於這樣的理論,李維早已認識到了,他翻看著過去記下的筆記,原來以前的自己就掌握了這麽前衛的理論。

    牛頓運動定律使空間中絕對位置的觀念告終。相對論擺脫了絕對時間。有一對雙生子,假定其中一個孩子去山頂上生活,而另一個留在海平麵,第一個將比第二個老得快。

    這樣,如果他們再次相會,一個會比另一個更老。

    在這種情形下,年紀的差別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個孩子在以接近於光速運動的空間飛船中作長途旅行,這種差別就會大得多。

    當他回來時,他會比留在地球上另一個人年輕得多。這即是被稱為雙生子佯謬。

    但是,對於頭腦中仍有絕對時間觀念的人而言,這才是佯謬。在相對論中並沒有一個唯一的絕對時間,相反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時間測度,這依賴於他在何處並如何運動。

    這樣的理論,也解釋了為什麽火星與太陽的距離變近後,火星上時間的流逝會更慢一些,人也不那麽容易變老。但是,話又說回來,歲月雖然匆匆地催人老,但如果心態開朗,人的外貌還是會顯得年輕一些。這就是為什麽那些樂觀的人看起來總比悲觀的人年輕幾歲的原因。

    可是,這隻是一些理論而已。

    李維合上那本已經被他看得皺巴巴的《時間簡史》,他多麽希望人類能夠利用其中的時空原理來改造現在的生活。

    他想起了所裏的菲利普斯教授,這個已經87歲的老教授,來自大米國的畫勝頓,22歲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的天體物理專業。

    從事恒星的核聚變及一係列演變研究已經一輩子,他熟悉恒星怎樣從一團星雲,演變成主序星,再從主序星演變成紅巨星,再從紅巨星演變成白矮星,最後變成一個黑洞。

    隻是,李維很清楚菲利普斯教授的悲哀,即使把恒星的一生都研究得那麽清楚,但這又能怎樣?即使是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光有理論,而無法投入實際應用,是天體理論物理專業人共同的悲哀。

    這個專業的尺度太大了,動不動就是上億上兆,動不動就是多少多少光年。

    它不像農業,不像生物學,不像計算機專業,不像經濟學,都是圍繞地球上的東西在一個小尺度範圍運行。

    天體物理專業的對象小到行星,中到黑洞,大到宇宙,對於渺小的人類來說都是那樣的高大上。

    李維把明晚上班開會的內容準備好後,就和衣回到臥室。吳敏正靠著床上斜斜躺著,臉上敷著一層麵膜,她看見丈夫進來了,便說道:“你這才來,都幾點了,明晚還要開會,你的發言內容都準備好了嗎?”

    李維點點頭朝妻子說道:“我想了很久,想了不少這次太陽危機的應對措施,有防宇宙輻射的對應方案,還有對人們的心理幹預。”

    吳敏明顯有些不耐煩,她隻顧照鏡子,對丈夫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毫無興趣。所以李維還沒把話說完,她就打斷了丈夫的話:“對了,你還記得王瀚宇嗎?我今天晚上出去買菜遇到他和玲玲兩夫妻,他們也有50多了,要不明晚開完會找個時間聚聚吧。不然,等流浪火星計劃開始實施後,我們就隻能生活在地下城了。那時,就再沒有現在那麽自由了。”

    李維對處於更年期的妻子吳敏十分無奈,他隻覺得他們之間的話越來越少,而摩擦卻越來越多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