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不明引力源

字數:4684   加入書籤

A+A-




    流浪火星的地表,在零下220度的惡劣環境下,一個由智能AI建起來的鋼鐵矽穀赫然地出現在地麵上,儼然已經取代了一千多年前由人類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火星新城。

    機器公民和機器士兵撤出地下城後,他們馬上火力全開地在火星新城的遺址上重新大搞基建。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AI們就把占地80萬平方公裏的火星新城全部清除,幾乎不留下一點點的痕跡。

    在不遺餘力地抹除掉人類的建築物和設施後,他們收集了火星地表豐富的鐵礦和其他有色金屬,冶煉了一種比人類冶煉出來的鋼鐵堅硬100倍的新型強度鋼材。

    運用這種新型鋼材,AI們建造了許多抽象形狀的鋼結構建築物,每種形狀的建築物都有不同的用途,主要是職能不同的智能工廠。

    比如有冶煉鋼材的工廠,製造中央芯片的工廠,製造機器人身體四肢的工廠,開發核電的微型智能核電站,進行新材料研發的材料輸出工廠,機器人休整的智能充電床……

    火星新城的遺址已經改頭換麵,過去的人類建築早已不複存在,就連地標性建築火星塔也被全部拆除。最後留下來的曆史遺跡,就是那條長達900公裏裏程的火星高鐵。

    AI把這條高鐵改裝成運輸鋼材和鐵礦等其他礦產的貨運軌道。

    為了瞭望太空,這些矽基生命體,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智能天文基地,中心是一個類似華夏天眼那樣的巨型射電望遠鏡——火星天眼1號,但口徑比天眼大得多。環繞著中心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四周是一個圓周型的小型望遠鏡矩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瞭望宇宙,接收外星生命發射的信號。

    這個巨型射電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平行電磁波遇到拋物麵反射後會匯聚到焦點位置而設計的。

    對射電望遠鏡來說,把反射麵做成拋物麵的形狀,然後在焦點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機,就可以匯集天體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從而進行天文觀測。

    拋物麵的麵積越大,匯集的信號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測到更暗弱、更遙遠的天體。

    火星天眼1號的“瞳孔”是一個叫饋源艙的中央處理器,是經過AI智能設計的大膽突破性設計。

    大多數傳統射電望遠鏡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僅可以微調。火星天眼1號則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輕型索驅動控製係統,這讓火星天眼1號可以自如地改變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蹤、監測更豐富的宇宙電磁波。

    從體量來說,原天眼的饋源艙重30噸,而火星天眼1號饋源艙重僅約10噸。體積小帶來多方麵的優勢,比如可有效減少光路遮擋、減少幹擾信號,從而讓波束非常幹淨,更有利於天文觀測。

    與過去的射電望遠鏡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火星天眼1號和其他小型的矩陣望遠鏡都是全自動的智能射電望遠鏡。

    他們仿佛是一個個聰慧的大腦,不需要機器人的操控,就會自動地巡視天河,觀測宇宙。

    現在,距離比鄰星還有40年的路程,很快,就要進入比鄰星的奧爾特星雲內部,在這麽近的距離看比鄰星可以看到比鄰星的很多細節。

    比鄰星即將要成為流浪火星泊入的新恒星,也即將要成為地球人、瑪爾斯人、AI們的新家園。

    比鄰星是南門二三合星的第三顆恒星,也稱為半人馬座a星C,它是距離太陽係最近的恒星。它已經到了暮年,是一顆亮度不高的紅矮星,十分昏暗。在這組三合星中,A星和B星組成雙星係統,C星也就是比鄰星繞A、B的質心公轉。

    從望遠鏡的角度看過去,這三顆恒星散發著橙色的光芒,其中A星的光芒是黃色的,B星的光芒是橙紅色,而將要移居的比鄰星則呈現出暗淡的大紅色。

    在這三顆星中,南門二A的體積最大,比太陽略大,南門二-B的體積第二,比太陽略小,而比鄰星的體積最小,大概隻有太陽體積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通常紅矮星的亮度都很弱,它的絕對星等是15.5等,如果從半人馬座 a三合星的其他兩個星觀測,比鄰星將是4.5等星。

    這就是流浪火星即將要到達的目的地,一個如此壯觀的三星係統。

    火星天眼1號在不斷地向比鄰星發射無線電信號,也在對準著比鄰星的方向掃描。它拍攝了不少比鄰星的特寫。40年的路程,並不遙遠了。

    火星天眼1號接收到不少宇宙傳來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的,最強烈和穩定的是一些脈衝星的電磁波,其次是距離較近的天體發出的射電,如最近的比鄰星、南門二A、南門二-B、紅巨星太陽、巴納德星、沃爾夫359、拉蘭德21185、魯坦726-8、天狼星、羅斯154星、羅斯248、天苑四、羅斯128。

    接收到這樣的電磁波,火星天眼1號並不感到奇怪,它在星際空間拍攝了很多絢麗多彩的恒星和星雲的照片,這些照片比過去在太陽係內拍攝的角度有所不同,分辨率高了幾千倍,把恒星上的細節都拍攝得一清二楚。

    從這裏回看太陽係,紅巨星太陽小的可憐,在這裏已經有4光年的距離了,發散著橙紅色的光芒,這就是流浪火星的故鄉,曾經所有的故事都在那個遙遠的太陽係內開始。

    就在火星天眼1號回望太陽故鄉的時候,一個朝向比鄰星方向的矩陣望遠鏡發出了紫色的光芒,伴隨著一陣劇烈的警報聲,似乎在太空中發現了什麽異樣的東西。

    這樣的發現引起了天文基地的機器科學家高斯教授和李雲明教授的注意,他們走到了那台矩陣望遠鏡的中控計算機前,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了一連串的中英文:

    發現正在緩慢移動的引力源!

    發現正在緩慢移動的引力源!

    李雲明是一個虛擬麵容為華夏人的男機器人,也是AI王國的機器科學家,他身上儲存了最尖端的理論物理知識,也擁有著最強大的運算能力,IQ比人類科學家高許多倍。

    高斯是一個虛擬麵容為歐洲人的男機器人,也是AI王國的機器科學家,他身上儲存了最高深最複雜的數學定理和知識,同時,運算能力比肩李雲明,IQ當然也比人類科學家高許多倍。

    這兩個擅長物理和數學的科學機器人,一直在天文基地收集和研究近處宇宙和遠處宇宙的照片和星體。

    高斯眨了一下虛擬麵容裏的眼鏡下的眼睛,他根據矩陣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馬上算出了這個不明運動引力源的質量、到流浪火星的距離。他把數據傳輸給李雲明,並冷靜地朝李雲明說道:“李雲明教授,這是我計算出來的引力源的質量和距離。距離並不遙遠啊,引力卻如此地巨大,但是我們的矩陣望遠鏡並抓拍不到引力源的圖像。這到底是什麽東西?”

    李雲明讀取了高斯傳輸給他的數據,經過5秒鍾的分析,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大概率是一個微型流浪黑洞。”

    “你確定?”高斯問道。

    “我十分肯定。”李雲明回答道,他調出了儲存器裏關於黑洞和流浪黑洞的資料,掃描了一遍。

    黑洞是普遍存在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故而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當一顆恒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產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

    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物質將不可阻擋地向著中心點進軍,直到最後形成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星體。

    而當它的半徑一旦收縮到一定程度,一定小於史瓦西半徑,質量導致的時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這就是黑洞的誕生。

    流浪黑洞,顧名思義就是在星際間自由移動的黑洞,他們的形成是宇宙空間的時空漣漪,在引力波的作用下,被踢出了原本所在的星係。

    銀河係內除了有超大質量的黑洞之外,還有不少沒有被發現的微型流浪黑洞。這些流浪黑洞大多是銀河係周圍的矮星係遺留下來的,它們與超大質量黑洞不一樣,它們的質量並不大,有些跟一些恒星質量差不多,而有些卻極微小。

    它們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在星係內隨處流浪,隨處吸引周圍的星體。

    李雲明深知流浪黑洞的威力,即便是體積十分微小,但引力卻是無比的強大,假如流浪火星再靠近一些,絕對會被黑洞撕並碎吸入體內。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天體,我們必須馬上匯報給地下城的人類知道,讓他們立即改變流浪火星的航向,不然,我們都要葬身黑洞。”李雲明嚴肅地告訴高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