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發泄情感】

字數:455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帝國霸業之崛起 !
    姬奚齊和驪姬相繼被殺,等於裏克狠狠抽了荀息一個響亮的耳光。以荀息的士大夫作派,他自然不會在乎妖女驪姬的死,但他卻很難接受奚齊被殺,因為奚齊是姬詭諸托孤給他撫養的。荀息百年為鬼後,如何去地下見先君獻公?
    在姬奚齊被殺後,荀息完全可以和裏克做一筆交易,接受裏克提出的立姬重耳為君的條件,至少可以換來裏克對自己一定程度上的尊重。荀息沒有選擇妥協,而是繼續和裏克死扛到底,在幕僚的建議下,晉國相荀息立小驪姬的兒子姬卓子為國君。
    這是荀息和裏克權力鬥爭中最大的敗招,荀息隻想出一口惡氣,卻忽略了他這麽做,等於把姬卓子送入虎口。裏克達不到自己立姬重耳為君的目的,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何況裏克已經完全控製局麵。
    荀息以為裏克殺了姬奚齊已經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敢再對姬卓子動手,但讓荀息意外的是,裏克的巴掌再次重重的摑在了荀息的臉上。姬卓子即位僅僅一個月,又被裏克幹掉了。而且更為過分的是,裏克動手的地點在朝堂之上,“弑卓子於朝”,這等於當著天下人的麵讓荀息下不來台。
    姬奚齊被殺,荀息就有了自殺殉主的念頭,說明荀息很重視名節,但他堅持立姬卓子,在邏輯上確實有些突兀。不排除有一種可能:荀息和裏克在演雙簧!荀息演紅臉,裏克扮黑臉,幹掉姬卓子,來為姬重耳的繼位鏟除障礙。姬卓子隻是個未成年的孩子,荀息真要為出於保護姬卓子起見,完全可以接受姬重耳為君,條件是善待姬卓子,而不是把姬卓子往虎口裏送。
    裏克這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中取得完勝,荀息在姬卓子被殺沒幾天後,抹脖子升天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迎立二公子姬重耳。裏克和邳鄭派人去翟國,請避難於此的姬重耳回絳即位。天上掉下來一塊大肉餅,傻子都知道張嘴接著,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姬重耳居然拒絕了。
    姬重耳傻麽?他可是百年不世出的人精,自然知道當國君意味著將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史記.晉世家》說是姬重耳直接拒絕裏克的使者,但《國語.晉語二》卻記載建議姬重耳拒絕裏克的是舅犯(即狐偃)。
    裏克派人來接姬重耳回國繼位的消息,在跟隨姬重耳逃亡的幕僚團裏應該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但狐偃卻堅決反對姬重耳回國,他的理由是“堅樹在始,始不固本,終必槁落”。意思很明確,現在裏克當政,朝中皆是裏克黨羽,公子即位,無權無兵,隻能受裏克擺布。與其當傀儡,不如暫時不去,靜觀其變。
    狐偃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在姬奚齊、姬卓子相繼慘死後,姬重耳就歡天喜地的去繼位,這等於承認二公子之死和自己有關,是代裏克受天下之謗。姬重耳接受了狐偃的建議,委婉地謝絕了裏克來使,說小子無德無能,還是另選賢人吧。
    這是一個讓裏克外的結果,但姬重耳躲在翟國不肯回來,裏克也沒有辦法,隻能另選他人。實際上裏克已經沒有了選擇,唯一合適的人選,隻有在梁國避難的三公子姬夷吾。
    謝謝嘉靖、小笑、小茶、迷城、鼎湖、科比、命運、倫敦的支持,新年快到了,先祝大家新春愉快,無論過去這一年得到多少,失去多少,都要好好過個年。在過去的一年裏,沒發現自己做過什麽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平白又混了一年。不知道命運發生了什麽事情,但凡事都要往前看,沒有過不去的坎,積極麵對人生,寵辱皆不驚,淡然處之就好。
    小笑現在放假了吧,回家的感覺一定非常激動吧,祝假期愉快,好好休息。和嘉靖一樣,狼是非常喜歡飲酒的,夏天天熱喝冰啤,一鍾而盡,大口嚼肉,快哉如此。天冷了就喝些白酒,細品其味,撫案傷神,別有一番滋味。若得機緣,定與嘉靖一飲圖醉,長歌快意。本來下一篇是講晉惠公姬夷吾的,但因為篇幅上的原因,如果發姬夷吾一篇,姬重耳的兩篇就很難發了。所以考慮了一下,還是直接跳過姬夷吾這個不太著名的君主,講一下大名如雷貫耳的文公重耳的十九年逃亡路。
    姬重耳這個名字在曆史上的使用率不高,但如果說到“晉文公”,在江湖上絕對是如雷貫耳,這是一個和齊桓公薑小白一樣偉大的名字。他所開創的春秋霸業,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稱為春秋第一霸,因為晉國的霸業在春秋各霸中存在時間最長。薑小白雖然稱霸天下,但後勁不足,薑小白死後,齊國迅速衰落,而晉國則自晉文公之後一直保持霸主地位,直到春秋後期三家分晉,才告別曆史舞台。?
    “齊桓晉文”,已經成為後世軍閥們稱霸的專用政治名詞,戰國時齊宣王田辟疆就問孟子“齊桓晉文之事”,曹操也曾經做過“齊桓晉文”。前麵講過,無論春秋五霸的名單如何變化,齊桓公薑小白和晉文公姬重耳是絕對榜上有名的,和秦皇漢武一樣,堪稱春秋時代的樣板國君。
    做為齊名的兩大春秋名君,薑小白和姬重耳有許多共同點,大致羅列了一下,有如下幾點:
    一、他們的父親都是隱形霸主,薑小白的父親齊僖公薑祿父治下的齊國堪稱春秋小霸,姬重耳的父親姬詭諸也將晉國打造成天下強國之一。
    二、他們的母親都不是齊人,而來自齊晉附近的小國。薑小白的娘家來自莒國,姬重耳的娘家來自翟國。
    三、他們都有一個做太子的兄長,都非正常死亡。薑諸兒被殺,姬申生自殺。
    四、國內發生政治動蕩時,他們都流落國外避難,薑小白居於莒,姬重耳居於翟。
    五、國內兩大權臣都選擇他們做新任國君。高傒相中了薑小白,裏克相中了姬重耳,隻不過姬重耳沒有接受裏克的邀請。
    五、他們逃亡期間,身邊都有一個賢士集團,薑小白身邊有隰朋、鮑叔牙、賓須無等人,姬重耳身邊有狐偃、趙衰、先軫、介子推等人。而鮑叔牙和介子推又都以讓賢垂名青史。
    從年齡上看,姬重耳算是薑小白的兒輩,姬重耳比薑小白隻小二十歲。但如果從輩份上看,姬重耳同父異母的兄長姬申生是薑小白的外孫,姬重耳應該叫薑小白一聲外公。有趣的是,這兩位春秋時代最偉大的霸主,他們的人生曾經有過一次偉大的交集,雖然時間隻有短暫的兩年。
    晚姬重耳三百多年的思想家孟子曾經說過一段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段勵誌名言放在姬重耳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雖然薑小白曾躲在莒國避難,但時間不長,在回國的路上被管仲差點射死,也是有驚無險。此後薑小白一路順風順水,直登曆史的頂峰處。
    十五亡命天涯——晉文公周遊列國(上2)
    薑小白經曆的危險場麵,姬重耳基本上都經曆過,而且他所遭受的苦難時間更長,在外流浪長達十九年,嚐盡了世態炎涼。更讓姬重耳終生耿耿於懷的是,他的親生父親姬詭諸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姬夷吾,都派出殺手想結果他的性命。?
    不過在這場晉國曆史上空前的宮廷內亂中,有一點是值得姬重耳慶幸的,就是他不是父親的嫡子。論年齡,姬重耳比姬申生要大得多,就在獻公姬詭諸即位的那一年(公元前677年),姬重耳就已經二十一歲了。
    隻是由於姬申生的母親齊薑出身高貴,所以姬申生才有資格立為太子,但正因為如此,所以姬申生是驪姬這個惡毒後媽攻擊的主要目標。直到姬申生被逼自殺後,驪姬才將屠刀架在姬重耳的脖子上,但此時的姬重耳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所以能順利的拔腳溜掉。
    在聲名遠著的“三賢公子”中,姬申生過於迂善,姬夷吾又過於狡詐。姬重耳在兄弟排行年齒最長,政治經驗豐富,又明顯結合了兩個弟弟的性格特點,所以晉國統治階層對姬重耳的好感,遠強於其他兄弟。
    姬夷吾心胸狹窄,即位之後不僅對仇人打擊報複,對恩人也經常以德報怨。姬重耳其實也有這個毛病,後來他流亡過程受到了衛、曹等國的輕視,他即位後,以國家的名義對這些小國大打出手,心胸未必強過姬夷吾。
    要說姬重耳最切齒痛恨的仇人,當屬被晉獻公姬詭諸派來刺殺重耳的寺人披(《史記》作“履鞮”)。事情發生在公元前655年,寺人披奉了姬詭諸的命令,估計也私下得到了驪姬塞給的銀子,所以出手非常重,差點置姬重耳於死地。
    幸虧姬重耳反應機敏,跳牆而逃,隻被寺人披砍掉了一隻袖子。就是在被寺人披追殺之後,姬重耳才開始了漫長的逃亡之路,這一走,就是十九年。後來姬重耳在翟國避難,被姬夷吾派往翟國準備除掉姬重耳的,還是這個寺人坡。
    姬夷吾性格過於偏狹,而姬重耳之所以能勝過姬夷吾,原因在於姬重耳會把仇恨放在現實利益的天平上進行考量。如果仇人對自己的利益有幫助,他會一笑泯恩仇,這是姬夷吾所做不到的。後來姬重耳返回晉國即位,姬夷吾的舊黨呂省、郤芮欲發生叛亂,寺人披為了自保,私下給姬重耳通風報信,幫助姬重耳順利鏟除了姬夷吾的餘部。?
    姬重耳會記住每一個仇人,但不會像姬夷吾那樣對所有的政敵斬盡殺絕,姬重耳的所謂報仇,實際上隻是一種情感發泄,讓他罵上幾句也就沒事了。姬重耳逃亡鄭國時,鄭大夫叔詹得罪過姬重耳,等姬重耳即位後,出兵逼迫鄭國交出叔詹,準備扔在油鍋裏烹死。
    叔詹為自己辯護說當初勸鄭國殺重耳是為了盡忠於鄭君,何錯之有?在被烹之前,叔詹攀住鼎耳,大聲呼號:“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與詹同。”這句話果然打動了姬重耳,不但沒殺叔詹,反而厚待送叔詹回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