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悲喜劇】
字數:409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帝國霸業之崛起 !
為了能在政壇上更進一步,費無忌挖了一個政治陷阱,不費吹灰之力的就將太子建、伍奢父子一起推進坑裏給活埋了,而且罵名還由楚平王背著。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費無忌利用在秦國給太子建物色老婆的機會,把本屬於太子建的秦國美女送給了楚平王。太子建平白丟了老婆,自然對費無忌非常惱火,費無忌就趁機在楚平王麵前煽陰風點鬼火,說太子建因為秦女被奪,對大王有怨望之心,勸楚平王廢掉太子建。
此時的太子建並不在郢都,而因為受到費無忌的讒言,再加上母親蔡氏無寵,被貶到了城父(今河南寶豐東)居守。這又給費無忌構陷太子提供了機會,說太子建陰謀勾連諸侯,企圖殺父自立。
其實費無忌真正的目標,不止是要除掉太子建,伍奢和他最賢明的次子伍子胥,都上了費無忌的黑名單。在伍奢被陷害下獄後,楚平王威逼伍奢寫信把伍尚、伍子胥召到郢都來,即可免死,被伍奢拒絕。楚平王夠陰毒的,他派使者去找伍氏兄弟,說我已經赦免了你父親,並給你們兄弟加官晉爵,快來郢都履新上任吧。
伍尚為人老實,沒看透楚平王的花花大腸,以為天上掉餡餅,準備張嘴接餅。楚平王是個什麽貨色,伍子胥再清楚不過,他反對前去郢都送死。伍子胥說得很明白:父親在楚王手上做了三年人質,之所以不動手,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落網。一旦我們去郢都,楚王沒有後顧之憂,我們必死。
人質的價值就在綁匪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目的,一旦收到贖金,就有可能撕票滅口。在伍尚的堅持下,他決定在明知有去無回的情況下去郢都陪父親受死,而伍子胥則選擇逃亡。
在伍尚看來,唯一有能力在日後為伍家報仇的,隻有伍子胥,而伍子胥本人也是這麽認為的,更要命的是,伍奢同樣是這麽認為的。在得知伍子胥已經逃亡的消息後,伍奢在刑場上幽幽的說了一句:“楚之君臣,且苦兵矣。”這話是說出楚平王、費無忌等人聽的,放跑了伍子胥,你們以後就等著吃刀頭麵吧。
伍子胥性情剛烈如火,是典型的江湖豪俠性格,奉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那一套,和三國頭號古蠱男法正是同一類人物。在父兄被殺後,伍子胥的人生目標就是複仇。伍子胥在長江邊痛哭流涕:“楚王無道,殺吾父兄,願吾因於諸侯以報讎矣。”因為太子建已經出逃,伍子胥決定去尋找太子建,在路上遇到了好友申包胥。伍子胥咬牙切齒的告訴申包胥:“父母之讎;不與戴天履地,兄弟之讎,不與同域攘壤;朋友之讎,不與鄰共鄉裏,今吾將複楚辜,以雪父兄之恥!”
曆史總是驚人的巧合,楚平王廢太子事件,幾乎就是當年晉國驪姬之亂的翻版。隻不過太子建並沒有像姬申生那樣自殺,而是學著姬重耳四處流浪,但太子建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不應該相信晉頃公要讓他幫助滅鄭然後把鄭國分給他的鬼話。鄭定公和宰相子產可不是省油的燈,在人家的地盤上想以客易主,談何容易。
二十一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3)
太子建不出意外的被幹掉了,但卻把伍子胥給害苦了,想必太子建與晉頃公的密謀沒有告訴伍子胥,但在鄭定公和子產看來,伍子胥不可能洗脫幹係。為了活下去,為了心中那個偉大的複仇理想,伍子胥背著太子建的幼子熊勝,狼狽逃離鄭國。
至於伍子胥下一站避難所為何選在吳國,結合伍子胥說過要“因於諸侯以報讎矣”來看,應該是伍子胥認為吳國與楚是世仇,而且國勢漸盛,至少吳王僚有意願幫助自己滅楚複仇。
在去吳國的路上,發生了一件曆史上著名的典故,就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其實所謂愁白頭是後人美麗的傳說,真實的情況是昭關(今安徽合山,當時屬楚國)守城官員懷疑伍子胥的身份,派人緊追不舍,如果不是突然在江邊出現了一位神秘的漁翁,搭船送伍子胥過江,伍子胥和熊勝早已經成了刀下之鬼。
伍子胥這個人,缺點很多,但優點同樣突出,特別是性格上。別人對他好,他會記住一輩子;對他不好的,他同樣是會記住一輩子。漁翁救了伍子胥一命,伍子胥感激涕零,把價值百金的佩劍送給漁翁,不過被漁翁婉言謝絕了。有人常說,捍衛社會道德底線的往往在民間,此言不虛,比如漂母用一飯救了韓信,並給了韓信奮發圖強的勇氣和自信。
有意思的是,伍子胥在逃亡的過程中,居然也遇到了一位“漂母”。事情發生在溧陽(今江蘇溧陽北),此時的伍子胥已經身無分文,而且又病了一場,為了活下去,伍子胥隻能沿街乞討。
在溧水河邊,饑腸轆轆的伍子胥發現有一位“漂母”在洗衣服,她的身旁放著一個盛滿飯食的籃子。伍子胥低聲下氣的哀求漂母施舍一點飯給他填肚子,溧水漂母猶豫了很久,才勉強把籃子中的飯食分給伍子胥一部分。
我們常說春秋第一忍人是越王勾踐,其實伍子胥的忍術和勾踐相比絲毫不遜色。勾踐為了複仇,甘當吳王夫差的奴隸,忍了二十年,才終報一仇。伍子胥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強烈的複仇意識在強撐著伍子胥的人生,以伍子胥的剛烈性格,早就飛蛾撲火般的找楚平王複仇去了,而不是一忍就是十年。
換句話說,伍子胥和勾踐都是厚黑道高手中的高手,勾踐的那點花花腸子早就被伍子胥看穿了,勾踐最終能戰勝夫差,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勾踐能忍,而是夫差太單純,不相信伍子胥的忠告。
伍子胥性格剛烈,非常的剛烈,和範增非常相似,可惜夫差和項羽都犯下了同一個錯誤,最終導致被翻盤。伍子胥愛恨分明,有仇的報仇,有恩的報恩。闔閭能用伍子胥,也知伍子胥,而夫差隻能用而不能知。若能聽伍子胥的,楚莊霸業,何愁不成。夫差的人生和勾踐不同,夫差這一生實在太順利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風,是溫室中一朵美麗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而勾踐則是千錘百煉出來的人精,和劉邦極為類似。
夫差能小容,不能大容,所以他容不下伍子胥這種剛烈偏執的性格。關於春秋五等爵位的問題,確實不是特別了解,回頭再查一查相關史料。柏舉之戰的過程非常精彩刺激,但卻以吳國君臣強奸楚國君臣之妻而結束,結局實在有些讓人無語,非常的荒誕突兀。fish看得很仔細,確實打滑了,沒猶其這個詞,是尤其。有時即既不分,已己不分,還需加強文字上的基本功。
伍子胥和勾踐其實是一類人,為了成功是可以不擇手段的,隻要結果,不享受過程。說到千古第一忍人,勾踐是最有名的,其實伍子胥論忍功絲毫不比勾踐差,這種性格的人,其身後所得到的評價往往是兩極化,要麽完人,要麽罪人。伍子胥愁白頭,這個故事非常有名,如果遇到天大的不可挽回的事情,也許會有這種可能,不否定這種可能性。
二十一性格決定命運——伍子胥的悲喜劇(4)
勾踐在吳都姑蘇當過三年的奴隸,而伍子胥同樣在姑蘇當過一段時間的瘋子,勾踐當奴隸是在演戲,伍子胥同樣在表演。伍子胥每天披頭散發,赤著腳走在姑蘇的石板街道上,嘴裏嘟嘟囔囔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雙手放在胸前搖來搖去。
伍子胥這麽做的動機很簡單,他在吳國人生地不熟,他是沒有正常渠道接近吳國最高統治層的。伍子胥唯一的機會就是出現在公開場合,進行誇張的肢體表演,來吸引別人的注意。伍子胥相信一點,在看他誇張表演的觀眾中,肯定有吳國高層散布在民間的耳目,而伍子胥要等的,就是這個人。
不是所有人在街頭免費表演都能得到喝彩聲的,伍子胥有別人不能相比的優勢,他的外形實在太帥了!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身長一丈,腰十圍,眉間一尺”,在唯心主義盛行的古代,這樣的身體條件往往會被人視為奇異之人。
果然,有一位善於相麵的吳國市場管理官員發現了與眾不同的伍子胥,並把伍子胥推薦給了吳王姬僚。伍子胥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機會,他在和吳王僚的會談中,抵掌如神,侃侃而談,伍子胥已經看出來吳王僚對他的喜愛,他知道他將有機會完成自己的複仇計劃。
其實伍子胥不僅吸引了吳王僚的注意,吳王僚的堂弟公子光早就盯上了“勇而且智”的伍子胥,想把伍子胥收攏袖中,留為己用。伍子胥眼光毒辣,一眼就看穿了公子光藏在內心深處不敢示人的秘密——殺僚自為吳王。
現在伍子胥麵臨兩個選擇:一、保僚殺光,二、保光殺僚。從伍子胥奔吳的目標來看,誰能替他報楚殺父之仇,他就會站在誰的船上。問題是吳王僚和公子光都對外征服的雄心,所以伍子胥隻能兩利相權從其重,公子光比吳王僚的野心更大,能力更強,所以伍子胥還沒有和吳王僚過完蜜月,就鑽進了公子光的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