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人生旅程】
字數:406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帝國霸業之崛起 !
但凡自尊心強的人,往往都特別重視名節,都會對曾經的“失節”而耿耿於懷。
韓信從淮陰惡少的胯下爬過去,被天下人視為笑柄,韓信也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韓信也想過萬一沒有成功,他的胯下之辱將會被他帶進墳墓裏。
同理,勾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還有沒有未來,一旦夫差變卦,他會不會後悔當初還選擇這條危險且屈辱的翻身之路?
不過對勾踐來說相對有利的是,他身邊還有範蠡這位超級謀士,可以臨機決策,幫助勾踐化險為夷。而且夫差為人又極為好名,有婦人之仁,隻要勾踐卑辭動之,就能打動夫差心中最柔軟的那根感情之弦,不至於讓夫差對自己起殺心。
勾踐在見到夫差的那一刻,用的就是悲情法,勾踐痛哭流涕的跪在夫差麵前請罪,請寬厚仁慈的大王饒恕臣這條賤命。站在一旁的伍子胥知道勾踐在演戲,勸夫差不要中了勾踐的苦肉計,但夫差是個很容易受感動的人,在勾踐的淚水麵前,夫差選擇了寬容,“誅降殺服,禍及三世。”
夫差和項羽都有婦人之仁,他們從不怕在戰場上與敵人逆殺三百回合,但他們卻總不是敵不過敵人的淚水和哀求,結果放敵人一條生路,卻給自己留下一條死路。後人經常把勾踐和劉邦做為反麵典型,在批判他們“忘恩負義”的同時,歌頌夫差和項羽的寬仁。
項羽先破壞了楚懷王事先約定,由諸侯共同遵守的入關中者王之的條約,而且項羽死不肯過江東,不能算是劉邦的過錯。
勾踐臣服於夫差本就是在演戲,而非真心誠意的請求夫差寬恕他,這隻能說夫差太傻,誰讓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勾踐的行為符合孫子兵法所說“兵者,詭道也”的求勝邏輯。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夫差待勾踐不薄,可看看勾踐在吳都的兩年時間裏都做了什麽?勾踐和妻子住在石洞裏,每天穿著粗布衣裳,給吳王鍘草喂馬,掃馬糞。
最經典的一幕就是有次夫差生病,勾踐為了讓夫差打消對自己的最後一絲疑慮,請求太宰伯嚭拎著盛著夫差惡臭糞便的屎盆子,然後勾踐跪在地上用舌頭舔嚐著糞便,然後說大王龍體可愈,夫差龍心大悅。
世界上有哪個男人願意品嚐另外一個男人的糞便,何況他們還是曾經的死敵,這種尊嚴的無限自貶,給夫差帶來了心理上的極大愉悅,或者說是複仇的快感。
從這個角度講,夫差對勾踐的所謂不殺之恩,勾踐已經用包括吃大便、供妻子臨幸在內的人格自我貶損償還了,還能要求勾踐怎麽做?
伍子胥曾經警告夫差不要被勾踐表麵上的奴性所迷惑,一旦放虎歸山,虎必噬人。
夫差不同意伍子胥的觀點,他說勾踐有三種美德,一是義,二是慈,三是信。
義者,勾踐率越人歸吳;慈者,勾踐親嚐糞便,使妻為婢女服侍夫差;信者,勾踐幾乎掏空了越國國庫,把大把的金銀奉送給吳國。也就是說,夫差也認為勾踐已經償還完了他曾經欠自己的各種債務,不再欠自己什麽了。
做為強勢的一方,很容易忽略在弱勢一方在受辱時的心理感受。雖然夫差並沒有逼迫勾踐去做這些下三流的事情,但在勾踐看來,夫差永遠欠他一場羞辱。這很好理解,韓信在以楚王的身份回到淮陰後,重賞了曾經羞辱自己的屠家惡少,並稱惡少是壯士,其實這也是韓信對惡少的報複,不過手段比較隱晦而已。
非常感謝小笑、小茶、嘉靖、科比、命運、廣楠、賀蘭、小馬、慕白、王者、迷城、fish、瀟湘、枯魚、鼎湖、白衣、猴格、阿萌的支持,謝謝大家。
枯魚實在客氣了,狼不是什麽前輩,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文采談不上有多好,隻是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而已。寫春秋很難,很累,相信枯魚也有如此感覺,史料實在太多了,選擇史料入文實在太難了。
研究曆史需要一個客觀的態度,不能太主觀,否則是很難得出一個公正客觀的曆史評價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全能的聖人,總有優點和缺點。
研究曆史時總有一個不太好的作風,對這個人持肯定態度,就全麵肯定這個人,對其過失一概不提或辯護;對那個人持否定態度,就全麵否定這個人,對其功勞一概不提或抨擊。
勾踐做事非常冷靜,甚至可以說是冷血,他追求的是冰冷的結果,而夫差和項羽似乎更享受轟轟烈烈的過程。勾踐之所以敢放下尊嚴去給夫差當馬奴,就是看透了夫差的這種性格弱點,而勾踐要做的,隻是防備伍子胥使壞。雖然夫差是主,勾踐是奴,但勾踐卻將夫差玩弄於股掌之上。表麵上看是夫差玩勾踐,真正根本就是勾踐在玩夫差,夫差被勾踐賣了,還在替勾踐數錢。
不過像勾踐這樣的忍辱負重,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這需要極強極冷血的心理素質,精神稍不強大,早就自殺了。就像韓信那樣,但憑一口氣在,早將惡少殺了,但他還是選擇了伏地而行。因為他心中還有個偉大的理想沒有實現,他不能因為這個小人物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韓信是不會這麽做的。在本質上,勾踐韓信的主動受辱,都是大丈夫所為,他們衡量的清輕與重。能在屈辱中活下來,遠比自殺更有勇氣。勾踐是非常之人,所以他做的是非常之事,勾踐有時做事更像一台冰冷的機器,雖然冰冷,但卻極有效率,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當然也是可敬的。
勾踐和劉邦非常相似,夫差和項羽非常相似,夫差和項羽的性格都是孩子氣的,僅從交朋友的角度講,夫差項羽是值得交的,因為他們率真可愛。勾踐劉邦其實也不是後世所描繪的那般厚黑,他們也是性情中人,他們也有感情,他們也有朋友。勾踐算計夫差成功後,在明知道夫差有可能學自己複仇的情況下,也差一點心慈手軟,放夫差一條生路,被範蠡及時勸住了。在某一些方麵,勾踐還是挺可愛的,隻是要做他們的朋友,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他們的政治理想,決定了任何一切感情都要置於政治理想之下。在亂世中,比道德的,一定會被比吃人的吃掉。亂世的本質,就兩個字:吃人!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太厚道的人在亂世中最好的選擇是歸隱避世,否則心存善念,是很容易被人算計的。
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其實是自己心態的一種潛意識的反應,特別是某些與所寫文字相似的經曆,寫起來就非常的真實,有感染力。憂傷,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人生就是從一個這裏走到那裏,然後關門的過程。寫作,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需要在文字上下點功夫,狼就是文字功底有些淺了,所以經常出錯。寫作,不要考慮去超越誰,隻要寫出了自己的最好狀態,讀者喜歡看,就行了。寫作,貴在真實、自然、流暢,不要作過多的雕飾,這很容易失真。
老猴對鄭國衰落的感慨很深,確實,鄭國在春秋早期是小霸,地理位置和江湖地位,有些類似戰國時的魏國。雖然居天下之中,四戰之地,但如果戰略得當,是完全可以爭雄天下的,結果卻一步步滑向衰落,最終淪為晉楚之間的騎牆醬油男,甚至要靠夏姬來維持門麵的程度,簡直就是一部類似紅樓的豪門衰落史。到了春秋中後期,鄭國基本成了群眾演員,哪個片場缺群演,鄭國上去演一把。非常的可惜。
鄭國地處天下之中,精英輩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名相子產,絕對是千古一相的作派。隻是限於鄭國國力,沒有條件做出更大的成就。齊莊公完全是自找抽,哪有這樣給權臣扣綠帽子的,何況自己還是個傀儡,實在是糞耙子搖頭找屎。姬僚有些像李建成,論能力,不遜於公子光,姬僚的戰略同樣是外放型的,隻是姬僚沒有姬光那般厚黑。慶忌實在可惜,更讓人惋惜的是,慶忌死於要離這個瘋子之手。殺王僚的專諸還可以理解為妻兒謀萬世飯碗,要離殺慶忌,什麽都不圖,還主動害死了自己的妻兒。公子光有能力,但陰謀詭計太多,做人做事不太陽光,喜歡搞台下政治,和伍子胥互相算計,和後世某人有些類似,嗬嗬。伍子胥和鄭國有過一段交集,要不是太子建發神經似的要謀取鄭國江山,伍子胥原來有是可能定居於鄭國,為鄭國所用的。隻是當時的鄭相子產要和性格極端的伍子胥共處,可能會有些困難。
漁夫子路?沒什麽印象了,查一下相關資料。拆遷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但要有規劃,有些具有唯一性,曆史性的建築,最好不要拆,一拆就再沒有了。非常喜歡站在鐵路天橋上,看南來北往的列車呼嘯而過。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總有到終點的那一刻。一扇扇開開合合的車門,就是人生一段段無法忘卻的記憶。有時經常看著穿嘯遠去的列車發呆,在想像坐在車窗邊的旅客們,他們各自的人生,都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