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以逸待勞】
字數:581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帝國霸業之崛起 !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時期。
一個暗室。一個年輕人被關在這裏。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被關,更不知道關押自己的是些什麽人,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未知。他在不安中等待著,等待命運的審判。他不知道,自己即將被處死。
外邊突然響起一陣雜亂的馬蹄聲,有人呼喊,慘叫,有人大聲喊他的名字。他慌忙站起來。
門“咣”一聲被砸開了,一個年輕人闖進來,大聲喊:“衛青,快走!”拉起他飛快逃了出去。
前來救人的是公孫敖和他的朋友,被救的這個人名叫衛青——幾年後,這個普通的名字將會傳遍天下,威震塞外,令匈奴人聞之膽寒。
衛青,字仲卿,母親衛媼為武帝姐姐陽信長公主的女仆。陽信公主嫁給了平陽侯曹壽,河東郡的鄭季受縣上差遣,到平陽侯府上公幹,跟衛媼私通,生下衛青。衛青出生的時候,前麵已經有了三個姐姐,大姐衛君孺,二姐衛少兒,三姐衛子夫,還有兩個兄弟,哥哥衛長君,弟弟衛步廣。
衛青長大後,按照規定,他回到了父親家裏。鄭季當年一夜風流,大概沒想到會跟那個女仆生下孩子,所以他對衛青並沒有多少感情,更談不上疼愛。他讓衛青去放羊,幹粗重的活兒。其他孩子也都看不起衛青,將他視作奴才。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漸漸成長著。
此時朝廷正在擴建宮室,廣征天下囚徒和百姓。衛青跟人到甘泉宮去,遇見一個囚徒,他看到衛青,大為吃驚,說:“好麵相啊!將來肯定能封侯。”這話聽起來像笑話,衛青苦笑著說:“我是仆人之子,能溫飽已經很不錯了,還敢奢望什麽封侯!”
衛青成年之後,回到平陽侯家,成為公主的一個騎兵侍從。如果事情就這樣下去,那麽衛青最終可能平淡一生,成為無數普通侍從中的一員,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但上天不願埋沒他的才華,不久,他的人生轉機來了。
建元二年春,貪玩的漢武帝遊玩經過平陽公主家,看中了色藝雙絕的歌妓衛子夫,帶回宮中。一年後,衛子夫有了身孕,這讓時為皇後的陳阿嬌妒忌不已。陳阿嬌立為皇後多年,一直沒有為武帝生下一男半女,後宮就是如此,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如果沒有子嗣,那就等於什麽希望也沒有。她開始為自己的地位擔心。衛子夫如今深受皇帝寵愛,她不能把衛子夫怎麽樣,於是將這口惡氣撒在衛青身上,派人抓捕了衛青,準備殺死,危難之際,衛青的好友公孫敖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救了衛青。這事被武帝知道後,武帝任命衛青為建章監,加官侍中,時刻跟在自己身邊。
隨著衛子夫的被寵幸,衛家開始發達了,衛君孺嫁給了太仆公孫賀,衛少兒在跟霍仲儒私通之後,又跟陳掌私通,武帝將她嫁給陳掌,陳掌由此平步青雲,衛家母親等人受到武帝重賞,幾天時間就達千金,衛青也升職為太中大夫。
有一些人,他們生來就這樣或者那樣的才能,這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隻要有時機,隻要機會降臨,他們的這種才能就能展露出來。當然,這完全看天意,如果不逢時,這種本領永遠也不會為人所知。
衛青就是這樣的人,他出身低賤,從小少讀書,更何況學習兵法。但這似乎是他與生俱來的本領,他隻是需要機會來展露。
(待續)
幸運的是,上天垂青衛青,機會很快就來了。
元光六年,武帝大發兵征討匈奴。衛青幸運地被選中了,朝廷任命他為車騎將軍。一同出征的還有太仆公孫賀,衛尉李廣,太中大夫公孫敖。共四萬大軍,兵分四路,衛青出上穀,公孫賀出雲中,公孫敖出代郡,李廣出雁門。
這是武帝時期第一次大規模的征討行動,這次行動基本上宣告失敗,公孫敖損失七千多騎兵,李廣被俘,裝死後搶到一匹良馬才逃了回來,公孫賀沒有功勞,隻有衛青頗得斬獲,斬敵幾百人。雖然不多,但總算為慘敗的漢軍挽回點兒顏麵。這一戰成為衛青的成名戰,也成為衛青人生的轉折點,從此他開始專注於軍事,成為帝國的一柄戰刀。
接下來的兩年,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27年,衛青連年北伐,取得越來越輝煌的戰績,公元前128年,他殺敵數千,公元前127年,出兵至隴西,斬首數千,獲得牲畜百餘萬,趕走了白羊王、樓煩王,取得朔方郡。衛青被封為長平侯,他的部下,校尉蘇建,也就是蘇武的父親被封為平陵侯,張次公被封為岸頭侯。
漢軍的趕殺遭致了匈奴的報複。公元前126年,新單於即位,同年夏,數萬匈奴騎兵攻入代郡,殺死太守共友,劫掠千人而去。秋,匈奴攻入雁門,殺害數千人。匈奴右賢王多次率軍攻入朔方郡,殺人搶物。
三年後,公元前124年,衛青第四次率軍征討匈奴。這一次出兵規模更大,戰功更加卓著。這次出征將士共有十多萬,兵分兩路。一路由衛青率領,包括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此人是名將李廣的弟弟,這一路從從朔方郡經由高闕進入關外。另一路由李息、張次公率領,從右北平郡出發。
匈奴右賢王在劫掠朔方郡後,退出塞外,但他並沒有走遠,出塞六七百裏便駐紮下來。他有想法,打算在此地休整一段時間,草長鶯飛,戰馬有食後繼續南侵。他以為這段時間連連侵擾,大漢邊境已經風聲鶴唳,漢軍也成驚弓之鳥。他以為有他的雄兵在,漢軍將不值一提。大漢出兵的消息他已經得到,但他以為漢軍短時間肯定不會到這裏。他打算給漢軍一個教訓,讓他們有來無回。當然,在這之前,要好好犒賞一下三軍。
他跟他的部下飲酒高會,喝得酩酊大醉。進入春季,天氣已經轉暖,北方的春季是被大風拉扯來的。入夜,呼呼地風卷地而來,林梢呼嘯,帳篷翻動,即使耳朵最靈敏的馬也不會覺察到,有一支大軍正在潛行,已經悄悄靠近了他們的地盤右賢王在美夢中被驚醒,隻聽四周一片殺喊聲,戰馬嘶鳴聲,慘叫聲,還有大火呼呼燃燒的聲音。他衝出營帳,一片刀光劍影,漢軍如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他們揮動著大刀,舞動著長槍,所到之處無不血花四濺,他們的鎧甲被火光映得閃亮,刀劍在火焰中閃過一道道亮光。
沒有準備,完全沒有準備啊!自知大勢已去的右賢王跨上戰馬,帶著家眷倉皇出逃,最終,隻有他的一個愛妾跟部下幾百來騎兵從北邊突圍,潰逃而去。
右賢王部被包了餃子。這一戰,漢軍俘虜了右賢王部下十幾個裨王,男女一萬五千多人,牲畜數百萬。這一戰,大漢取得了漢胡交戰以來最好的戰績,讓長久以來受匈奴欺負的漢人長出胸中的惡氣,讓長久以來被匈奴壓製的漢軍找回了自信。匈奴沒什麽可怕的,他們不是吃人的魔鬼,不是地獄使者,他們也會慘敗,也會驚恐而逃。
這一戰,衛青讓整個大漢王朝挺直了腰杆。
大軍凱旋而歸。走到塞下,天子的使者已經在這裏等候了,他捧著大將軍印綬,宣布大漢天子的詔令:“拜衛青為大漢大將軍,諸侯皆以兵屬。”身在長安的漢武帝喜不自勝,衛青為他掙足了麵子,當初還真沒看錯他。衛青,證明了自己。
衛家聲勢冠長安,禦柳春風衣帶連。好色君王多慧眼,寒門子弟有忠肝。
曾經的人奴之子,今日的大漢將軍,英雄遑論出身?
當漢武帝下令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列侯的時候,衛青心裏不安了,他上了一封奏折:“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繈褓中,未有勤勞,上幸裂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他沒有忘記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功勞是大家建的,豈能一人獨享!武帝再次下詔:“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將軍擊匈奴,常護軍傅校獲王,封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說從大軍出{穴真}渾,至匈奴右賢王庭,為戲下搏戰獲王,封說為龍額侯。騎將軍賀從大將軍獲王,封賀為南侯。輕車將軍李蔡再從大將軍獲王,封蔡為樂安侯。校尉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各三從大將軍獲王,封朔為陟軹侯,不虞為隨成侯,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將綰皆有功,賜爵關內侯。沮、息、如意食邑各三百戶。”
尊貴之後的衛青,態度依然謙虛,行事依然謹慎,不矜功,不專橫。
(待續)
【正文】
公元前123年,衛青再次揮師北伐,斬首數千級而還。一個多月後,衛青再次出征了。這是他第六次征討匈奴。這一次,依然取得輝煌的戰果,斬首上萬。但這一次,漢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蘇建、趙信率領三千騎兵跟單於遭遇,大戰一天,漢軍傷亡殆盡。趙信本是匈奴小王,在戰事中失利,投降漢庭,現在事情危機,單於又派人遊說,於是趙信率領剩餘八百多騎兵投降了單於。蘇建獨身一人逃脫回來。
蘇建的情況,幾年前李廣就出現過一次,那次幾路大軍各自為戰,互不附屬,李廣回到朝廷請罪。現在衛青身為大將軍,各路大軍都歸他節製,這個問題需要他來解決。如何處置蘇建?衛青將幕僚們召集起來商量。
議郎周霸認為,“自大將軍出,未嚐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將軍以殺伐成功,以嚴禁立威,斬一人而威眾,古來名將,盡皆如此。
大將軍長史等人認為,“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今建以數千當單於數萬,力戰一日餘,士皆不敢有二心。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不當斬。”
兩種說法,各有理由。斬首,將軍之分,放行,仁義之行。一選而知人心。
衛青說,“青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以風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
衛青一直如此謹慎,他雖位尊爵重,但這一切都是皇帝給的,人臣沒有決定的權利,生殺全在皇帝一人。身為人臣,何敢越權?也正因為如此,武帝對衛青一直寵信有加。
衛青成為大漢帝國的一根砥柱,但不是唯一的,此時有一個少年將軍已經崛起,其風頭大有超過衛青之勢,這位少年將軍名叫霍去病,衛青姐姐衛少兒的私生子,衛青的外甥。他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多次率兵出擊匈奴,戰功卓著,成為帝國的又一個柱石。
公元前119年,大漢元狩四年,一個注定彪炳史冊的年份,一個從此改變漢匈國運的年份。這一年,匈奴單於丟棄故土,倉皇逃遁,這一年,漢軍將士揚威大漠,立功邊陲。
在這之前一年,匈奴渾邪王部跟休屠王部四萬多人歸順漢朝,隴西、北地、河西空虛,朝廷將關東貧民遷徙到所奪的土地那裏,進一步蠶食匈奴領土。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分析了目前的形勢之後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將文武官員招來計議:“趙信自從投降了匈奴之後,經常為單於籌劃,跟漢軍對抗,漢軍出擊,他們就遠遁大漠以北,認為漢軍無法出兵那裏。普天之下,還有漢軍到不了的地方嗎?”於是決定,大發兵,兵分兩路,由大將軍衛青跟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五萬直指幕北。
事先獲得消息,單於在定襄以北。原定的出兵路線是,霍去病從定襄郡出發,跟單於接戰,衛青從代郡出發。此時霍去病在武帝心中的地位已經超過衛青,少年將軍,敢於殺伐,在性格上跟漢武帝非常相似,而衛青的謹慎膽小,過於拘泥則顯得不合時宜。武帝希望在這一戰中,霍去病的表現更好,斬獲更多。所以軍中大膽勇猛的軍人全都配給霍去病。
在出征之前,邊兵抓到一個匈奴人,獲得消息,單於在東邊。於是臨時更改路線,衛青從定襄出發,霍去病從更東邊的代郡出發。衛青率領李廣、公孫賀、趙食其、曹襄出發了,李廣為前將軍打前鋒,公孫賀、趙食其為左右翼。
出塞之後,漢軍抓到一個俘虜,得知單於所在,衛青馬上率領大軍親自出擊,前將軍李廣並入右翼趙食其部。出塞千裏,終於找到單於。此時單於早已在趙信的建議下,將輜重遠藏,擺好了陣勢,打算以逸擊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