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奔赴京都
字數:253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小姐姐的近身高手 !
京都,是華夏的首都,這裏有著上千年的曆史,更是幾次古代王朝的首都,端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後世華夏建國後,依然是取此地為首都,不得不說這個地方的確是個風水寶地,華夏以京都為根據建國後國力一日比一日強盛,慢慢的在世界舞台上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一個大國。
既然是古老的國度,那麽這裏自然少不了古老的家族,有些家族的傳承甚至超過了那些古代的王朝,曆史悠久,綿延千百年,其中京都最有名的就是京城杜家了。
據說杜家先人不姓杜,而姓沈,沈萬山的沈,沈萬山在過去那可是富可敵國的大富商,據說當年的皇帝打仗都是他出的錢,後來因為遭到皇帝的妒忌,一下子遭受了滅頂之災。試想一下,行軍打仗,動輒萬人以上,萬人的補給兵器糧草全部是由他供應,那該是多麽大的一個天文數字,難怪皇帝都會妒忌沈家。
沈家家業遍布全國,雖說後來被滅了滿門,還是有不少偏係旁支逃了出來。畢竟那個時候沒有身份證,更沒有什麽聯網指紋登記,真找個地方躲起來,怎麽可能殺的幹淨。其中一個較大的分支杜家,他們是沈姓家族的分支,他們這群猴人隱姓埋名,直到那個朝代滅亡後,才慢慢複出,憑借著沈家先祖留下來的那份資產,重新發跡,一直到華夏建國,重新一躍而起,憑借著先祖那傳承下來的豐富的商業經驗,大力發展商業,終於又重新坐穩了華夏富豪榜第一的寶座。
據說華夏建國時期,國力困難,還是杜家慷慨解囊,這才挺了過來,而正因如此,杜家才能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中更加如魚得水起來,畢竟也算是對國家有貢獻的家族了。所以杜家雖然無人從政,但是在政治方麵還是有不俗的影響力,最起碼那些還活著的老人,還是念著杜家的功勞的,杜家的家主杜有才,更是他們一輩的老人,活到現在也80多歲了,被稱為商界的泰鬥。
杜家最為讓人羨慕的並不是財力,要知道隻有流傳下來的文化和傳承,從沒有千年不衰的家族,杜家從根本意義來說也不算是沈家的人了,但是他們正是憑借著沈家先人傳承下來的從商經驗,這才重新崛起,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杜家但凡有什麽大型活動,由他們出麵所舉辦的商業晚會或者是聚會派對,想要一張杜家的邀請函的人,大家都為之擠破了腦袋。原因無他,杜家的老爺子,杜有才會親自在晚會講解他的從商經驗,杜有才的話對於那些商業人物來說,無異於唐僧西天取得的真經一般,被這些人奉為經典。
今天晚上便是杜家次子杜明朗的婚禮了,這麽隆重的大事,杜家特意挑選在京都的一個湖心小築。這裏雖然算不上是最豪華的酒店,但是對於寸土寸金的京都來說,能有這麽大的一個人工湖,而且在湖中心修建了一個酒店,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這酒店背後的老板,仍然是杜家。
對杜家來說,幽靜比奢華要更顯得低調些,雖然這家酒店並不是京都最豪華的,奈何杜家名字就是金字招牌,如果是普通的大富大貴人家在這裏舉辦婚禮說不定會被說是小氣,沒檔次,但是杜家在這裏舉辦婚禮就是低調有內涵了。
今夜賓客如雲,喧鬧非凡,鋪天蓋地的彩燈和紅毯,一大群社會名流和名媛在這裏雲集。能來到這裏的人,他們並不都全是商業精英,有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以及能夠被杜家邀請才來的。隻見湖心小築裏,一個個風流人物西裝革履,衣冠楚楚,在那裏端著酒杯談天說地,好不快活。
杜家為婚禮擇好了良辰吉日,此時離吉時還早,但是賓客們該來的基本上都已經到場,畢竟這是杜家的婚禮,怠慢不得,一個個早早來到了場地。現在時間還早,自然是賓客的自由時間,各自圈內的人物聚集在一起談天論地,好不熱鬧。杜家早已經周到的準備好了酒水和小事,一個個清秀的男服務生還有高挑美麗的女服務生在那裏穿梭著,為這裏的客人服務,就等時間到了開席。
要知道,這些人雖然單個跟杜家比起來算不得什麽,但是來的每一個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加起來的力量以及背後牽扯出來的勢力,哪怕是杜家也不願招惹,其中不乏大門閥和政界的公子,那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今天的顧蓉打扮的非常的漂亮,穿著一身華貴的黑色晚禮服,瞪著一雙恨天高,她麵容姣好,身材曲線非得誘人,雖然僅僅畫著淡淡的裝扮,卻跟場上那群庸脂俗粉們一比,更顯得她清新脫俗,仿佛一個驕傲的黑天鵝,一出現在場上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個女子,是誰啊,我怎麽從來沒見過?不是我們圈內的吧。”一個京都本地的世家公子看到顧蓉,頓時兩眼發光,不知道跟多少女子上過床的他,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麽美麗有韻味的女人。
顧蓉雖然今年已經三十歲了,一點都不顯老的同時,反而因為這歲月的沉寂,少了二十歲少女的那番親澀,眉目間滿是成熟與性感之色,對男人來說更是致命的誘惑。
“你連她都不知道啊,芙蓉集團的顧蓉顧董事長,聽說他們公司請來了一個能人,居然製住了龍家,現在芙蓉集團的顧家趁機一鼓作氣,吞並了很多企業,現在已經成為化妝品與美容企業的龍頭了,不然你以為她憑什麽能參加這次晚會,還不是杜老爺子給麵子。”一旁另一個京都世子說道,邊說還對身邊的同伴滿是鄙夷的表情,一副你這都不知道的態度,老子博學天下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