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爆發瘟疫
字數:630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庶女妖嬈:一品太子妃 !
楚笑容見到二人如釋重負的模樣,心裏輕輕一笑,站起身來,走到外麵洗淨了手,然後坐在桌前,托著下巴靜靜凝思。
她現在眼前也是出現了一團迷霧,原本她認定那幕後黑手是華妃,可是據今天發生的事看來,這幕後之人的手段比她高明何止數倍,他隱身在暗處,利用德王這枚棋子,讓皇上改立太子,當事情敗露之後,那周元又懂得利用德王的弱點,激得他殺人滅口,不露半點破綻,這人……究竟是誰?
還有六皇子在皇陵遇到的那夥神秘黑衣人,又是哪方人馬?
這皇陵之中,莫非當真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還有那二十年前,毒手蠱王遇到的貴人,又是何人?
她煩惱地揉著眉心,越想越是頭痛,忽然站起身來,走到門外,仰起了頭,深深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
隻見朗月在空,群星閃爍,她怔怔地看了一會,煩亂的心緒慢慢變得平和下來。
既然斷掉的線索無法追查,那她就查一查六皇子帶回來的訊息,那夥突然出現皇陵附近的黑衣人,究竟是什麽來曆。
她現在已經可以確定,皇陵之中必有古怪,這夥黑衣人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皇陵,難道說……皇姑母當真是在皇陵之中?
楚笑容心裏忽然閃過這個念頭,心中一寒,倏地打了個冷顫。
蠱王明明告訴她,敏公主並未離世,如果她當真被葬入皇陵,那這二十年來,她是怎麽活下來的?
或許,蠱王的話也並不作數,就算當年她未死,但事隔多年,她是否尚在人世,還是未知之數。
楚笑容咬著嘴唇,不知道該不該把自己心中的疑慮告訴尹毅年。
對於皇姑母的事情,尹毅年也是從太師那得知回來的。
皇姑母,是皇上的長姐,敏公主,也是先皇最寵愛的公主,十六歲生辰更是賞賜她兵符,可以調動五十萬兵馬。同年,她下嫁給京城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墨府,駙馬一家經商,富可敵國。朝中大臣更是擔心公主會利用墨府的財力騎兵。
墨府招來橫禍,無一幸免,全家七十二口,死於造反這等謠言中。即使犯下大錯,敏公主是先皇最愛的女兒,留她全屍葬入皇陵。
更有人說,敏公主身上的兵符更是隨著她葬入皇陵,這夥黑衣人,估計是衝著兵符而來。
若果她的猜測成立,那麽兵符落入華妃或者其他人的手中,是個禍害。
尹毅年聽完楚笑容的分析倒也不擔心,“即使千軍萬馬,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容兒莫要擔心,葉安然那邊我們有五十萬大軍,大漠有三十萬。”
“哎哎哎......你們在討論當朝大局,可是華妃和老三真的不好對付。”
差點忘記六皇子還在。現在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楚笑容用銀針紮在了堅貞穴上。
突然一陣陣麻木感,一直延申到中指,六皇子不解問道:“大嫂,難道我中的毒蔓延到這裏的嗎?”
楚笑容拔起銀針重新紮進去,“不是,你怎麽知道一切事華妃所為,不能事其他人嗎?”
“現在楚域估計發瘋了。”
“此話怎講。”楚域不是出城辦事嗎?怎麽會發瘋?她看了一眼尹毅年,神情凝重。
“華妃騙寧怡入宮,將她軟禁了,不過不要擔心,華妃再毒,也不會傷害寧怡的。”
“此話當真?”楚笑容取出了銀針。
能活動自如的六皇子拍著胸口誓言旦旦的說道:“我放在華妃身邊的宮女匯報,那有錯,不信你可以出城看看,楚域派了幾隊人馬,在城內外尋找寧怡的下落。”
這幾天一直在忙著其他事情,真的將寧怡忽視了。華妃那麽疼愛她,應該不會做出過份的事情來傷害她和腹中的胎兒。這樣安排也好,省得到時候讓楚域分神。
這時遠處傳來了一陣急驟的馬蹄聲,夏夜寂靜,馬蹄聲急,聽起來格外清晰。
那馬蹄聲竟似是直奔安樂宮而來,尹毅年長眉一皺,霍然站起,六皇子身子一動,也要起身,被他按住:“靜觀其變。別亂動。”
尹毅年走到門前,拉住楚笑容的手,二人並立在門前,隻那馬蹄聲越來越近,然後在宮門的方向驟然停下。
過不多時,隻見安公公氣喘籲籲的跑進來,稟告道:“太子殿下,太子妃,皇上急召二位到禦書房覲見。”
尹毅年和楚笑容對望一眼,同時點了點頭,吩咐道:“備馬車!”
他和楚笑容都想到,這個時辰,皇帝突然傳他們到禦書房,一定是發生了極為緊急的事情。
六皇子在大殿裏叫道:“我也去!”
楚笑容和尹毅年回身進房,她走到床前,見他傷口上的藥膏已經不再流出黃水,點了點頭,正色道:“這種百虱毒極是霸道,我雖然替你拔出毒質,但是你中毒時間太長,體內已經被毒素侵入太長,你現在不能動用真氣,而且需要靜臥十二個時辰不能移動,否則體內筋脈錯亂,功力會大打折扣。”
六皇子一聽,心裏更加急了,他這般活潑的性子讓他在床上躺十二個時辰不動,可真是要了他的命了。
他忍不住狐疑地看向楚笑容,遲疑道:“你不會又在捉弄我吧?”
楚笑容白他一眼:“你要是不信,就吸一口氣,去衝擊一下你腰部的陽關穴,看看是什麽感覺。”
六皇子依言深吸一口氣,片刻之後,臉色一變,叫道:“好癢,好癢!哎喲,癢死我了!”邊說邊伸手去抓撓。
楚笑容按住他的手背,低喝一聲:“不許抓!再癢也要忍住,否則你的傷口就會潰爛,傷愈後也必會留下一個極大的疤痕,雖然在那個部位留疤沒什麽人會瞧見,但是……以你這麽風華絕代之人,自然不願意在自己身體的肌膚上留下任何遺憾,是不是?”
她說完,勾起唇對六皇子促狹的一笑,然後不再理他,轉身而出,外麵安公公來報,馬車己備好。
尹毅年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心急如焚,到禦書房的路程雖然短,但這晚,感覺是如此的漫長。
皇帝正在禦書房中,聽得二人求見,馬上傳召。
其時己過三更,禦書房內卻燭火通明。
尹毅年和楚笑容走進禦書房,見大殿之上已經站著十幾位文武大臣,顯然也是被皇帝急召入宮,人人麵帶憂色,正在低聲議論。
皇帝站在長長的禦案之前,雙手撐在桌上,雙眉緊鎖,正在目不轉睛的看著桌上的一幅圖,聽到二人進殿的腳步聲,抬起頭,目光炯炯的對著二人看了過來。
夫妻二人見皇帝安然無恙,提在嗓子眼的心登時落地。
楚笑容目光一掃,隻見大殿之上,還有一個頗為熟悉的麵孔,不由一怔,心道,他怎麽會在這裏?難道樂大將軍剿滅山匪出了意外?
這人卻是隨樂大將軍出征的鄭錚。
隻見他一身銀白的鎖子甲,甲胄沾滿灰土,一張臉也是風塵樸樸,隻有兩隻眼睛仍是烏黑明亮,看到楚笑容和尹毅年進殿,也是一呆。
“參見太子殿下、太子妃。”大臣們齊聲說道,對尹毅年和楚笑容下拜行禮。
“都起來吧!”尹毅年微一抬手,然後和楚笑容一起向皇帝行禮。
皇帝對尹毅年和楚笑容招招手,道:“你二人過來。”
二人起身走近皇帝身前,隻見禦案上鋪著一張大大的地形圖,山川河流,曆曆在目。
尹毅年一眼就看了出來,這是疆域圖,楚笑容雖然沒看懂,也猜出了大概。二人一起麵帶疑問,看向皇帝。
皇帝撫著額頭,長長的歎了口氣,指著桌上的一處山勢,對尹毅年說道:“你可知這是哪裏?”
尹毅年不假思索的答道:“這是江北的雁翎山,因為形似大雁的翎毛,地勢險峻而得名。”
“不錯。”皇帝讚許地點了點頭,食中兩指在地圖上輕輕叩了叩,“就是這雁翎山附近,出了一夥強盜山匪,他們打家劫舍,燒殺搶掠,騷擾得附近城鎮的百姓不得安生,占據了我國江北地區好大一片土地。”
尹毅年神情凝重,說道:“兒臣知道,聽說這夥山匪共有二千餘人,父皇不是派樂大將軍前去懲剿此夥山匪了嗎?樂大將軍雖然隻帶了三百鐵騎,但這聽說三百人乃是樂大將軍最為精銳的黑衣鬼團,個個都是驍勇無比的戰士,剿滅這夥山匪,應是舉手之勞。”
皇帝長長歎了一口氣,語氣沉重地說道:“此話原是不錯,但是就在方才,這位鄭副將從雁翎山帶回來的消息,這夥山匪並不是二千餘人,而是有五千餘人,這雁翎山地勢奇峻,那夥匪人居然將一大部分實力隱藏於山中,他們借著地形之便,竟然和樂將軍的軍隊對峙起來。”
尹毅年與楚笑容聽到這裏,對視一眼,心中均想:三百對五千,兵力太過懸殊,加上對方占據地利,樂大將軍此行,恐怕會出師不利。
尹毅年仰起頭來,朗聲說道:“父皇,請給兒臣一支精兵,兒臣願意馬上趕赴江北,支援樂大將軍,並剿滅此夥山匪流寇,為百姓除害!”
“好,好孩子!”皇帝看著尹毅年,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卻搖了搖頭,說道,“樂將軍手下雖然隻有三百人馬,但人人都能以一敵百,區區匪徒,不足為患。朕剛剛接到急報,奏折上說道那江北地區突然爆發了一場極大的疫症,僅僅三天,己有數萬名百姓染上了此疾,有千餘人因此喪生,是我國近二十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此疫症一出,便迅速蔓延開來,不但當地的許多百姓染上此疫,危在旦夕,而鄭副將帶來的消息說,樂大將軍的軍中也有不少的將士們染上了瘟疫,情勢十分危急。朕連夜傳你們過來,就是為了此事。諸位愛卿,你們都是朕所倚重之人,大家有何良策,不妨直言。”他抬起目光,對著眾人看了過去。
眾人早知此事,一直在低聲議論,這時聽到皇帝相詢,便有官員站了出來,大聲說道:“皇上,救民如同救火,這場疫症如此嚴重,如果不早點想出治療的方法,隻怕會殃及我整個國家百姓的安危。皇上可以速派醫術精良的大夫前往疫區,救治百姓和我軍中將士。”
皇帝“唔”了一聲,對那官員點了點頭,卻不說話。
楚笑容見這人有些麵熟,略一回想,便記了起來,卻是曾經到自家府中拜訪過的中書侍郎湯安瀾,頗通醫術,曾向自己請教過治未病的問題。
湯安瀾又繼續說道:“皇上,臣粗通醫理,願意毛遂自薦,前往江北疫區,親自探查這是何種疫症,由何而起。所謂對症下藥,臣隻有觀察了患者病發時的症狀,才能想出治療的方法。”
皇帝不由動容道:“湯愛卿不懼危險,願意去江北疫區救治患者,愛民之心,拳拳可表,朕準了。”
官員中又有一人出列,楚笑容一見,此人她也認識,乃是戶部尚書李楠,他曾帶著兒子李宏天來到自家提過親。
隻見李楠躬身奏道:“啟稟皇上,湯侍郎此舉實在令人欽佩,但湯侍郎一人之力終究有限,陛下可以在太醫院中挑選一些精通醫術的太醫們,分作兩批,一批由湯侍郎帶領,趕赴疫區救治百姓,另一批則去樂大將軍的軍營,救治患了疫症的將士們。”
“李卿家想得極是周到,安公公,馬上替朕下旨,讓太醫院周院使挑選醫術精良的太醫,分為兩批,隨湯侍郎前去江北,救人如救火,明日天亮,馬上出發。湯侍郎,你回府準備一下需要帶的物事,先退下罷。”皇帝吩咐道。
湯安瀾躬身答應,倒退出殿,自行回府安排。
皇帝雙目炯炯看著眾人,問道:“樂將軍的營中將士也染上了此疫,不知哪位卿家願意代朕辛苦一趟,帶著太醫們前去探望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