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陳墨雨獻計避禍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呼嘯江湖 !
    卻說那日陳墨雨被燕王留在燕王府內居住,就在當天晚上,福兒也被燕王手下接進府來。由於環境大大的改善,衣食住行燕王都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沒過多久,福兒便恢複如初了。這一日主仆二人正在房中坐著,聊著一些閑天。突然燕王朱棣走了進來,陳墨雨一見,連忙起身相迎,朱棣忙擺擺手說:“賢弟請坐,你在我這裏,便是在家中一樣,講那麽多禮數幹什麽。”
    “兄長請上坐。”陳墨雨微微一笑說:“我正與福兒說著要過府去給兄長請安,沒想到兄長竟自來了。”
    朱棣哈哈一笑說:“愚兄閑得心中發悶,特過來與賢弟敘敘舊。不知賢弟在這裏可住得慣麽?如覺得不舒服,賢弟可搬到我的暖沁閣去住,那兒環境甚是幽雅,正適合賢弟這種讀書人住。”
    陳墨雨一拱手說:“多謝兄長關心,能在這種地方生活,這是小弟我以前想也沒想過的。我現在正所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了。豈敢再得隴望蜀,麻煩兄長了。”
    朱棣聞言,用手指點點陳墨雨,笑著說:“你看你看,又來了這酸溜溜的一套不是。愚兄是在刀劍叢中打過滾的人,喜歡個開門見山,直來直去的。想說什麽想做什麽,從不掖著藏著。從今往後,不許再與我講這些繁文縟節。”
    陳墨雨抿著嘴笑,卻是不再作聲。
    朱棣一見甚覺奇怪,不禁對陳墨雨說道:“你不說話,對我一直傻笑幹什麽?”
    陳墨雨答非所問地說:“兄長果真閑著無事?”
    朱棣聞言一怔說:“夜則高枕無憂,日則品茗看書,我還能有什麽事兒。”
    陳墨雨笑著說:“小弟見近日府中有人進進出出,兄長莫不是有什麽事兒瞞著小弟不成。”
    朱棣望了望陳墨雨說:“前番與賢弟交談以後,我想了很多。覺得賢弟說的很有道理。俗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我既不能與那奸佞之臣抗衡,且當回縮頭烏龜也無防,你看,如今連我身邊的親兵護衛,大部分都以調往開遠,我還能有甚作為。這幾天在我府中進出之人,不是我的手下,便是我的生死兄弟。他們都是來向我辭行的,那會有其他什麽別的事情。”
    陳墨雨笑了笑說道:“兄長既不將小弟當知己,小弟便不好多言了。”
    朱棣聞言忙問道:“賢弟此話何意?”
    “兄既不以心腹之言相告,弟焉敢再在兄長麵前多言。”陳墨雨接著說道:“錐子藏於袋中,遲早要露出鋒芒的,弟雖不才,亦知觀人一二,些許小事焉能瞞過我的眼去。兄今羽翼已去,若還不知隱身藏形,一旦給人把柄,要置兄於死地,還不易如反掌一般。”
    朱棣聞言大驚失色道:“賢弟果真非常人也,愚兄妄自認為天衣無縫的事情,賢弟卻是洞若觀火一般,我……。”朱棣見福兒立在一旁,欲言又止。
    陳墨雨見狀,扭頭對福兒言道:“你且退了下去,我與燕王有要事相商。”
    福兒應喏退了出去,順手將房門帶上了。
    朱棣見福兒退出了房中,便從太子朱標去世以後發生的一些事兒說起,這些年來自己是如何遭朝中大臣黃子澄,喬泰之流的誣陷,如何遭當今天子的猜忌,他們又是采取一些什麽手段來排除異己的,向陳墨雨說了個清清楚楚。最後又把自己怎樣對付目前危險的做法也說了個明明白白。
    朱棣講這些心腹之言的時候,陳墨雨的心中也是沸騰開了,他暗道“我的這位兄長果真是大有作為之人,他日後如能一展宏圖,也是天下之人的一大幸事。我出山之時,師父曾對我言道‘朱棣這人能輔則輔,不能輔則除之。’依我多日觀之,天下日後非此人莫屬。隻是目前時機尚未成熟,還不宜輕舉妄動”。
    就在這時,隻聽朱棣言道:“兄以弟為手足一般,才敢將心腹之言相告,賢弟胸藏錦繡,有經天緯地之才,齊家安國之能,還望賢弟不棄,助我一臂之力。”
    陳墨雨聽了,便問道:“不知兄長要我做些什麽?”
    朱棣微微一笑說:“昨日與賢弟一番交談之後,我便仔仔細細地了想了想,認真地權衡了一下利弊。認為賢弟所說都是為了我好,所以我決定先按朝廷所說的去辦,已經派王真明天率大軍前往張家口,先消除北寧王的威脅再說。但愚兄有疾在身,還望賢弟不辭勞苦,替我前往張家口一趟。賢弟隻要在關鍵的地方,替我把把關,多多指教王真便可,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陳墨雨回答說:“燕王有令,我怎敢不效死命。明日我便和福兒前去便是。”
    “你怎的又是燕王燕王的,我不是說過以兄弟相稱嗎!”朱棣笑了笑,接著說道:“賢弟既然應允前往軍中相助王真,望賢弟一展驥足之才,助王真建這不世奇功。”
    陳墨雨正色說道:“我本就是山野村夫,燕王乃是萬乘之軀,我怎可與之相提並論。亂了禮製法度。隻要燕王心中有我陳墨雨,我便心滿意足了。既然我以答應供燕王驅馳,便當盡心竭力。
    “好,好!”朱棣又高興地補了一奐說:“那麽,我就在燕京靜候你們的佳音了。”
    陳黑雨點點頭,有些憂鬱地說:“隻是我走之後,還望燕王以大局為重,不要再作落人把柄的事情。”
    朱棣看了眼陳墨雨說:“實非愚兄有不軌之心,乃是大勢所迫耳。當今天子孺弱昏饋,聽信左右饞臣之言,時刻都欲加害與我,這種人實不足以治理天下,愚兄我若不取之,他日必然有人取之。與其引頸受戮,不如拚個魚死網破。”
    “不可。”陳墨雨一擺手說:“兄若舉事,這是以下犯上,為天下所不容,首先在道義上便失了先機,這是其一。其二,現山海關、開平都駐有朝廷的大軍,對燕京形成了夾擊之勢,一有動靜,這兩路人馬轉瞬即至,隻怕兄長還未展開手足,便有被擒的危險。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燕王身邊的親兵護衛都以調走大半,燕京城內的要害又都控製在張昺、謝貴手中,一旦動起手來,兄長縱然有翻江倒海之能,焉能逃出他們的掌心去。”
    朱棣歎了口氣說:“似賢弟這般說來,我隻有甘作階下之囚不成?”
    陳墨雨笑了笑說:“小弟並不是這個意思。前番小弟曾勸燕王作韜晦之計,皆是為燕王著想。燕王不防想一下,那白鳳枝尚能在燕王眼皮底下暗伏多年而不露行藏,現在燕王府內鬧出這麽大動靜來,還能逃出張昺、謝貴的眼睛麽?倘若他們先發製人,燕王就隻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朱棣用手一拍額頭說:“若非賢弟這般指教,我險些誤了大事,不知賢弟還有何良策教我?”
    陳墨雨想了想說:“燕王可知孫臏歸齊的故事?”
    “知道。”朱棣接著說:“那孫臏遭龐涓忌恨,被削去雙膝膝蓋,成了廢人,後來他裝瘋賣傻,瞞過龐涓等人,才得以躲過一死,回歸齊國一展平生抱負,留下千古美談。”
    “對呀。”陳墨雨一拍手說:“前番小弟勸燕王行韜晦之計,乃是要燕王不要太露鋒芒,現燕王既遵朝廷旨意,分兵前往張家口消除邊患,兄長何不就裝一心胸狹窄之人,行孫臏故事呢。小弟料那張昺、謝貴之輩,見燕王這副模樣,必然會密奏朝廷,陳書燕王之現狀。由此,朝廷必然會放鬆警惕,燕王再暗中積蓄力量,買通張昺、謝貴身邊之人,靜觀天下之變。這樣的話,大事不難成矣。”
    朱棣靜靜地聽完陳墨雨這番話後,臉有不忿之色地說道:“想那孫臏隻不過一介書生而已,我是什麽人?我乃大明朝的藩王,堂堂正正的皇親國戚,先帝的骨血。現為苟全性命,卻要行那不齒之事,實是令我難以接受。”
    陳墨雨勸說道:“昔越王勾踐為複國報仇,不惜以奴仆的身份替吳王夫差嚐便,而以取得吳王的信任。燕王所受的委屈難道還會超過越王嗎?望燕王思之。”
    “唉……。”朱棣歎了口氣說:“為千秋之計,愚兄也隻好行此之策了。”他看了看陳墨雨誠懇地說:“所幸天將賢弟賜予我,使我於迷惘之中看到了希望,兄之左右皆未有賢弟之才能,還望賢弟能在我的身邊,與我同舟共濟,讓我時刻得到賢弟的幫助。”
    陳墨雨說道:“弟此番前來燕京,本就是受恩師之命前來相助兄長的。隻是未曾想到事情竟是這般地複雜,實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來燕京的途中,馬三保一句話提醒了我,他曾對我言道‘天下應是有德者居之’,這些天來我反複揣摩這句話,認為他說的甚是有理。為人君者,若不知怎樣去治理天下,遭難的便是百姓了。燕王既有鴻鵠之誌,又深得人心。所以還請燕王從長遠計議。至於我來說,實不足燕王掛齒,還望兄長見諒。”
    朱棣說就要倒身下拜,陳墨雨趕緊將朱棣扶住說:“這豈不是要折殺小弟麽,兄長休得如此。”
    這兩人就在這房中就天下大勢,你一句來我一句去的,談得甚是投機,直到福兒進來說時候不早了,已經到了用膳時間,二人方才盡興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