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字數:1406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皇家媳婦日常 !
    “將來會不會後悔,我不知道。那是將來的事情……”隆治帝非常認真的回道:“至少,現在的我是認真嚴肅的談論此事。目前這時候,我不後悔自己的決定。”
    “五郎,你這般認真的回話,我想不相信,也難啊。”福娘瞧出來了。她的夫君隆治帝真打算退位了。
    “那麽,你打算什麽時候跟瞻元講一講?”
    福娘又問道。
    “明日我擔獨與瞻元談一談。”
    隆治帝朱高熙說了他的打算。
    次日。
    乾清宮。
    禦書房。
    帝王與太子,父子談話時。
    隆治帝就是講了,他將退位的事情。朱瞻元先是一愣,隨後,忙是跪了下來,道:“父皇,萬萬不可。”
    這時候,朱瞻元是誠心實意啊。
    這父皇剛剛登基一年,突然說要退位?
    這是上演了哪出戲啊?
    朱瞻元真心覺得,他待親爹一片真心,完全不用如此考驗他的孝悌之心啊。
    “瞻元,我跟你母後仔細談過此事了。我意已決,跟你提前通知一聲,也是不想你沒個準備。”隆治帝望著跪那兒的兒子,瞧得出來,長子瞻元肯定心頭有點蒙的。
    所以。
    當天。
    朱瞻元從乾清宮離開,回了他的太子寢宮毓慶宮時,朱瞻元整個人還有點在雲端的飄飄感覺。那等不真實,完全讓人無法想像。
    想前一世。
    朱瞻元的二叔朱高晸為了帝王位置,那是費了多了心機,最後一場成空。
    而這一世。
    他的父皇等到了帝王之位,卻是輕飄飄的就舍去了。
    朱瞻元真有一種如墜落夢中的感覺。
    要知道,前一世的朱瞻元也是當過帝王的,那等權柄在手,天下置於掌間的感覺,是何等的美妙?
    至尊至貴,莫過於帝王。
    普天之下,有誰能越過天子?
    這等無上權柄,父皇居然說舍了,就舍了。
    “夫君,可是歇下了?”
    太子妃英娘是提醒了她的枕邊人,這會兒,時辰不早了。
    夫君打從歸來後,就是心不守舍的樣子。瞧瞧,這都是換了寢衣,這會兒,卻還是坐了榻邊上。
    雖說,殿中有地龍燒著,是暖和的。
    到底是冬季的臘月。
    這時候,燕京城的天氣很冷的。早早歇息,明日早起,才是正事兒。
    “嗯,歇吧。”
    朱瞻元最終回了這三字。
    太子妃孫英娘一直不懂,她那穩重如山的夫君,到底是遇上了什麽事情?能如此的魂不守舍了?
    等待了隆治元年過去。
    隆治二年。
    開春。
    正月,初十日。
    大朝會開啟時。
    隆治帝在新年伊始,給朝廷的重臣,以及勳貴那是狠狠的一擊重襲。
    帝王召見新一年大朝會時。
    讓其心腹太監總管曹勤念了一道聖旨。
    這聖旨一出,真是萬邪霹易。
    “聖上,萬萬不可。”
    “聖上,還望三思而行。”
    “聖上,請收回成命。”
    “……”
    總之,朝堂之上,重臣與勳貴們是跪了一地。
    因為,隆治帝下的聖旨,那是退位聖旨。帝王要位讓賢,讓位給皇太子。這等驚天動地的事績,真是讓朝廷重臣和勳貴,那叫一個汗如雨下。
    給嚇的。
    “朕意已決。”
    隆治帝態度平靜。
    “朕得皇父厚命,以承大統。”
    “唯朕之身體多病,勉勵為之,這一年以來,也是皇太子實則監理國事。”隆治帝說了他的理由,當然,聖旨上已經講了。
    這時候,不過是隆治帝親自開口。
    “如此,便是順應天命。朕退位於年富力強的皇太子,由皇太子承繼大統。”
    “以此,安天下臣民之心,治理大周的社稷江山。”
    隆治帝說了一通話後。
    也不管朝廷重臣、勳貴們還是跪那兒,倒是起身離開了龍椅。然後,回返了乾清宮。
    朝堂上的風波。
    哪可能真瞄了什麽人?
    毓慶宮。
    太子妃孫英娘聽得聖上剛下旨,要退位,要讓皇太子承繼大寶,做新天子的大事件之時?孫英娘真是愣了那兒。
    在毓慶宮內。
    陪著太子妃這個嫂嫂,一起談論了宮務的二皇子妃吳惠珠、三皇子妃郭雲瑤二人,也是愣了好一會兒。
    話說。
    這事情真夠大破天了啊。
    “二弟妹、三弟妹,嫂嫂我一時心緒難平。”
    太子妃理了理情緒,對兩位弟妹非常抱歉的說道:“不如,今日咱們談論宮務之事,就到這兒。如何?”
    “嫂嫂,此言大善。”
    二皇子妃吳惠珠點頭讚同了此話。
    三皇子妃郭雲瑤也是說道:“當如此,我等不打擾了嫂嫂,不如先行告辭。”
    於是。
    二皇子妃吳惠珠、三皇子妃郭雲瑤,這兩位太子妃的妯娌,那是非常識趣兒的告辭了。
    太子妃自然同意了。
    出了毓慶宮。
    二皇子妃吳惠珠與三皇子妃郭雲瑤皆是相互一望,隨後,各回了寢殿。
    這一起風波。
    最後,在隆治帝的堅持之下,自然是平息了。
    隆治二年。
    春。
    隆治帝退位,皇太子朱瞻元登基。
    帝王登基,自然是改年號為弘文。
    這一年,算是隆治二年,同時,亦是弘文元年。
    弘文元年。
    春。
    三月。
    曾經的四皇子,如今的蘇祿王,將在這個三月迎娶了王妃徐氏。
    話說。
    在弘文帝朱瞻元登基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除了尊父皇、母後,為太上皇帝、太上皇後外。就是冊封為了他的三個弟弟,分別為鄭南王、黎東王、蘇祿王。
    這個三個王號,那在整個大周朝的正式冊封藩王裏,那就叫一個古怪。
    不過,這是帝王冊封的,帝王心意定了。
    自然下麵的人就得照辦了。
    畢竟,王號嘛,這般冊封也就是冊封了。而且,在皇家中,一字封號為親王,兩字封號為郡王。擺明了,弘文帝給三個弟弟冊封的王爵,就是郡王爵位。
    春一過。
    夏季來。
    乾清宮。
    禦書房。
    弘文帝在一個雨後的晌午,召見了他的三個弟弟。
    兄弟四人,那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這感情是真個好。
    弘文帝就是招呼了三個弟弟落座,然後,讓侍候的護衛和宮人全部退下後。他是笑道:“我喚你們來,是有正事與你們講。”
    “皇兄,有何事讓弟弟們辦的?弟弟最近最閑的慌。”朱瞻亨在大哥麵前,那一直是好弟弟,叫大哥一指,他就衝鋒陷陣,絕不含乎的。
    “是啊。皇兄,弟弟成家了。這要養家糊口的,可得辦點兒正事,掙點功勞才成。”朱瞻貞這個老四,這會兒也是嘻嘻哈哈的笑著提了建議。
    倒是黎東王朱瞻利,他還是安靜的性子,似乎等待傾聽了皇兄的吩咐。
    “這是輿圖,你們看看。”
    弘文帝朱瞻元手一揮,那就是一卷錦布展開。
    那上麵一針一線繡的是一張輿圖,不光繪了中原大地,更有海外諸國。
    三位王爺都是湊了上去,仔細的查看了起來。他們相信,皇兄貴位天子,讓他們看了這份輿圖,那肯定不是白給的。
    “嘶。”
    朱瞻亨倒吸了一口涼氣。
    同樣的,朱瞻利、朱瞻貞也是目光中有驚訝。
    因為,在這一幅輿圖上,特別是南邊的地方。他們三人看到了用紅線專門繡出來的三塊地方,用文字標注了。
    “鄭南國、黎東國、蘇祿國”這明晃晃的九個大字。
    讓三位王爺驚訝的地方就在於,他們三人的王爵,可分別是“鄭南郡王”“黎東郡王”“蘇祿郡王”。
    “皇兄,這……”
    朱瞻亨指著那紅線繡出來的鄭南國,問道:“此地不是皇祖父之時,征服的安南之國嗎?”
    “安南國滅了,我有意分封二弟你為新的鄭南郡王。”
    “這一回,非是藩王,而是諸侯之王。”
    弘文帝朱瞻元雲淡風輕的說道。
    弘文帝能鎮靜。
    可朱瞻亨、朱瞻利、朱餐貞三個弟弟,卻是一點不平靜。
    要知道,這藩王跟諸侯之王,那妥妥的兩回事情啊。
    一個隻是王爵,哪怕是藩王的食邑,那也是有朝廷官員在管理的。至於那諸侯之王,根本就是實在的一國之君。
    這跟宗主國與藩屬國,就是妥妥一個性質啊。
    “重臣與勳貴,豈會同意?”
    朱瞻利說了一句話道。“二哥,三哥,你們太不鎮靜了。皇兄此意,肯定是深思熟慮。而且,鄭南、黎東、蘇祿,這三個地方,全是朝廷新得的地方,其上土人甚多。想來,皇兄是想以西周之時
    ,化夷為夏的法子,為我朱氏社稷實實在在的開疆拓土。而非貪一時虛名……”朱瞻貞這會兒,對弘文帝朱瞻元那拱手一禮,說話說得叫一個慷慨激昂。
    “也就是四弟的意思。”弘文帝朱瞻元同意了四弟朱瞻貞的大體話。
    在弘文帝朱瞻元的心中。
    前一世,掙脫了老朱家統治的安南之地,就是他的一塊心病。
    這一世,朱瞻元翻遍了史書,他終於找到了實在的法子。
    西周之時,華夏不過大河一域之地。分封八百諸侯,最終,在始皇帝混元統一之時,整個中原的土地,已經有天下九州。
    可謂是開拓疆土幾十倍有餘。
    當然,這功勞不是某一人,而是西周封建諸侯,一步一步化夷為夏,幾百年下來的成果。
    不光是二弟分封的鄭南郡王。
    便是三弟分封的黎東郡王,那一塊地方,前朝之時,也是羈絆統治。其上的土人太多,空得一個大琉球府的名頭。
    弘文帝朱瞻元的心思,那就是寧可把王位給了弟弟們,也要實在的讓老朱家統治了那地方。而不是讓當地的土司頭人,就是供奉一個名頭。
    再則蘇祿國不提。那是南洋小國。有獻土之心。雖然,那地方確實離中原太遠,不過,據朱瞻元從二舅舅那兒得到的消息。那地方土地卻是不錯,特別是因為氣候炎熱,若是種地的話,那
    一年三熟,都叫一個常事兒。
    這等好地,為何便宜了土人?
    還不如由得三個弟弟分封治之,移了中原的貧困百姓去居之。
    要知道。
    中原大地上,百姓缺耕種的土地啊。
    特別是這三個地方,鄭南、蘇祿,都能一年三熟。就是黎東,那也是一年兩熟的地方。
    比起北方的冬天之冷。
    南邊的土地就是暖和如春。
    “皇兄,曆代以來,皆是防了藩鎮之禍。前畫之鑒,後世之師……”朱瞻利勸了一話。這一位黎東郡王,倒真是皇兄考慮的。
    畢竟,要知道他們的皇祖父永和帝,可就是藩鎮起家,最後橫掃天下的。
    “咱們親兄弟說話。”弘文帝朱瞻元笑著,說道:“我也不瞞什麽,就說實在的。”
    “我準備,把你們三個分封去南邊。至於中原的叔叔伯伯,還有族弟族侄的,也會慢慢的移封到草原上去,又或者也移封去南邊。”
    弘文帝說到這兒時,手指在輿圖上一劃,又道:“中原腹心,整個天下九州,我不準備分封了藩王了。往後,也不會再有皇家分封的藩王。”
    “藩王,全部去開拓,如西周之時一樣,去跟土人、夷人、蠻人、胡人搶了疆土。”弘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
    藩王能造反?
    那得有人口,有基礎。
    而天下富庶的地方,就是中原的九州之地。其它的地方,目前是一片蠻荒。
    “至於將來……”
    “若是蒼海桑田,荒地之地的皇家宗室們,能把貧瘠之地,經營的富庶繁華。那麽,那是天命如斯。”弘文帝的目光,似乎看得更遠。
    這位帝王非常鎮定的說道:“若如此,也是好事。至少,皇家有強力的宗室存在,朱氏的社稷會更加的穩固。”
    “不管強枝弱杆,還是弱枝強杆,隻要祖宗基業在,我等就是無愧於先輩流血,打拚下來的江山社稷。”
    弘文帝意思很明白了。
    若他的後輩中,他的子孫裏,占著天下九州的子孫,坐著帝位,占了天下大義,還統治不好社稷江山。
    隻能說,這是沒天命啊。
    若如此,哪怕是被分封的朱氏子孫奪了帝王又如何?
    肉在爛鍋裏,還是自家的。
    更何況,朱氏的子孫,若能把天下山河,一代一代的拓土開疆,於黎民百姓而言,亦是大善。
    朱瞻元從皇祖父派了人多回出海,已經把目光從中原大地移開了。
    天下何其大。
    為何一定讓朱氏的子孫,在中原這一塊大地內部防於家賊?
    在自相殘殺中,消耗盡了自家的氣數呢?
    弘文元年。
    夏。
    六月。
    一場暴雨後。
    皇莊。
    福娘和夫君朱高熙,他們夫妻二人就是在皇莊裏遊玩。
    當然,因為雨來了,所以這會兒,夫妻二人在飲茶,賞雨景。
    “可聽說了,瞻元準備把他的三個弟弟全數分封去了南邊?”福娘對夫君問道。
    “有這一回事。”朱高熙倒是淡定。
    “英娘昨天專門來一回,說了瞻元的用意。我瞧著,瞻元倒是好心思。他的心,夠遼闊。”福娘除了這一句感歎外,她不知道說什麽了。
    話說。
    她的兒子據然有開拓之誌,而且,還是那等不懼怕了分枝繁茂的帝王啊。
    這真是……
    讓福娘不知道說什麽了。
    不過,對於黎民百姓而言,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福娘知道的。
    因為,土地承載的人口有限。為何曆史之上,那些皇朝三百年左右,就會來一波換朝換代?不外乎,就是人口多了,土地產出有限,這是百姓沒吃的啊。
    而這等開拓,特別是朝著溫暖的南方。
    哪怕慢慢發展了呢。
    移民,移民,去用手中的劍,為耕牛尋找了耕種的土地。這真是讓福娘莫名想到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英娘還講,瞻元有意留了瞻亨、瞻利、瞻貞在燕京城幾年。至少,得讓他們三個的王妃給誔下了嫡長子後,再是各自去分封的藩國。”
    福娘說了長子的美意。
    “哈哈哈……”
    朱高熙聽後,卻是笑的開心。
    “瞻元倒是有心了。”
    朱高熙這般一講。福娘也樂了。
    弘文二年。
    這一年。
    福娘是真開心。
    因為,她的次子媳婦、三子媳婦、四子媳婦,分別誔下了一子。
    按著排序,福娘這新添的三個孫兒,就分別被弘文帝朱瞻元這個皇伯父給賜了名。
    “朱晰桂。”
    “朱晰蘭。”
    “朱晰芝。”
    福娘當時,念了三個孫兒的名字。倒也是憶起了長孫的名字來。
    “玉、桂、蘭、芝……”福娘倒覺得,這四個孫兒的名字,還是挺不錯的。特別是二孫兒、三孫兒、四孫兒,還是長子瞻元這位三個孫兒輩的皇伯父給親口賜的名字。
    這等事情,在旁人看來,也是一種皇家和諧的象征吧。
    弘文三年。
    開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福娘在這一個春天,親自送著她的三個兒子瞻亨、瞻利、瞻貞南下。他們將去他們的藩國,去上任了。
    與此同時,與三個兒子同行的,還有他們自己挑中的屬臣,以及跟隨的護衛軍。
    至於移民百姓?
    那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一回,不過各自有百餘戶,隨軍隊出發。這是先行者。
    在燕京城外。
    望著隊伍遠去。
    福娘很傷感。
    “三個孫兒都在呢。你若是想念了瞻亨、瞻利、瞻貞的話,不妨偶爾去王府小住。能見一見兒媳婦,也能多見一見晰桂、晰蘭、晰芝三個孫兒。”
    朱高熙是寬慰了妻子福娘。
    這一回。
    三位封建諸侯的王爺是離開了。
    可三位王妃,以及三位小世子,還是留了燕京城。畢竟,三位小世子年紀太小了,肯定不能千裏奔波的。
    特別是朱瞻亨、朱瞻利、朱瞻貞去了分封的藩屬國。他們還需要去南邊,去屬於他們的國度,立穩了根基。
    “我明白。我明白……”
    福娘說了這話,道:“我就是真舍不得。哪怕明知道,雛鷹總要翱翔天空的……”
    可哪個當娘的,又真舍得看了孩子去吃了無數的苦頭呢?偏偏那些苦頭,又是人生從平凡走向了輝煌,必不可少的磨礪啊。
    “還好有你。五郎,還好有你在我身邊。”福娘這時候,執著夫君的手,呢喃了此話。
    “我也慶幸,身邊有你。”朱高熙同樣回複了妻子這麽一話。
    春。
    萬物複蘇的季節。
    這時候,天空中,有白雲悠悠的飄過。
    城外之地,目光所及,是綠色染染,是無限的生機。
    《朱氏——世家本紀》
    南周朝,從宏武帝始,傳承十三位帝王,享國三百載。
    南周朝,哀帝末年,中原大旱,有民亂叢生。逆軍起於蝗災,一路北伐,攻破燕京。南周始亡。
    北周朝,仁祖皇帝係弘文帝次子漠河郡王十五世嫡孫,起於草原,理定天下。傳承十四位帝王,享國三百二十載。
    《後記》
    世間輪替,皇朝興衰。
    七百多年後。
    共和國的七十年代。
    這是一個繁華的時代,這是一個開明的時代。
    北京城。
    曾經的周朝時,它叫燕京城。
    朱小福坐在一家咖啡廳裏,她在慢慢的翻看了一本小說。
    “不好意思,我來晚了。”
    閨蜜的聲音,讓朱小福抬起頭。然後,嗯了一聲。
    “話說,你為什麽看了紙質的書籍?”閨蜜不解的問道:“現在不都流行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嗎?”
    閨蜜揚了揚手中的5g智能手機。還一幅你uot了的模樣。
    “我喜歡墨香。”朱小福挺淡定的回道。
    “小古董。”閨蜜嘀咕了一句。
    朱小福不在意,而是合上了書籍,然後,說道:“你遲到了三十二分鍾。老規距嗎?”
    “啊啊……”閨蜜一幅怕怕,還是傷心的小模樣,雙合手十求饒道:“不要吧?這一回,完全是有原因的……”
    “什麽原因?”朱小福瞄了一眼閨蜜,說道:“難不成,你又迷失在了人生的道路上?”
    “咳咳……”閨蜜假咳了兩聲。臉上有一點小羞赧的味道。
    不過,朱小福知道,這全是假象,這全是假象,這全是假象……
    重點說三遍。
    “……”就在朱小福要跟閨蜜好好探討一下,規距就是規距,定下來就要遵守的原則時。
    咖啡廳的門,被人打開了。
    朱小福被門開時,風吹拂了咖啡廳的風鈴,而引起的悅耳聲吸引。她的目光轉視了過去,然後,她看到了一位英俊的青年走了進來。
    他長相出眾,身姿挺拔。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讓她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就仿佛前世今生,他們注定會相遇一般。(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