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知青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生1966 !
    分到沈家村的十個知青是六男四女,男知青在大隊部的一間空房子住著,四個女知青在學校的教師宿舍住著,在他們這些知青看來這樣的條件有些艱苦,但是放眼全縣,
    這就是很不錯的條件了。
    田支書說,這些半大的孩子,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爹娘,有些連飯都不會做,看看咱們自己的孩子,咱們不對人家好一點,心裏實在是過意不去。吃飯給他們專門辟了一個小夥房,吃的糧食現在是公社統一分發的,過了秋之後就得跟著村裏的社員一起分,他們來的時候就是打著紮根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口
    號的。培茵對於這些人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但是看著他們如火的熱情,深深的歎了口氣,這些不知道深淺的孩子啊,這是來遭罪的啊,別看因為自己爹的成分問題,自己的幾個哥哥現在都不能升學,招工,參軍,但是咬著牙,跟著自己的爹娘在農村待上幾年,隻要是有一把子力氣,能跟著上工掙工分,就是吃喝不愁,看看現在沈家村的形勢,田書記是個務實的人,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不是很在意,沈家村的村民也都知道趴下身子在地裏使勁幹,年低下比那些整天就知道開這個批鬥大會那個萬人大會的村子分
    的糧食多,過的實惠,所以沈家村往後幾年隻能會越來越好,有沈父沈母在這裏督促著,恢複高考的時候照樣有一個好的前程,這些紮根農村的知識青年呢?因為運動,他們真正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非常少,說是高中畢業初中畢業,因為運動,那些老師都是被學生批鬥的,老師管的學生嚴了學生就會給老師貼大字報,會批鬥老師,甚至會被批鬥致死,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人學到的知識非常有限,恢複高考之後能通過那個獨木橋的人少之又少。在培茵看來,他們最糟罪的就是小小的年級離開自己的父母親人,一個人到這麽遠的地方來參加農業勞動,很多人身子骨都沒有長全,就要下地幹那麽重的農活,沈家村還算是好的,看看那些寫回憶錄的知青們,很多
    人甚至是落下了終身的傷痛。這些知青剛剛到來,公社還能給他們分糧食,等到後麵,他們就得跟村民一樣,掙多少吃多少,這些大的十八九小的十四五的孩子,都是從城裏來的,你能指望他們跟從小就在農村長大,什麽農活都做過的莊戶孩子一樣能幹嗎?你能指望他們掙的公分能跟村裏的半大孩子一樣多嗎?你能指望他們能侍弄好莊稼幹好農活嗎?你能指望他們
    跟農民一樣自掙自吃嗎?
    遠了先不說了,就說用農村的大灶做飯,他們能做的很耍活嗎?
    培茵正想著這些,沈母放學回家吃飯了。
    看到桌上自己的幾個孩子,沈母說:“咱們要是還待在京城,估計培華跟培軍都得下鄉插隊,唉,在這裏待著也挺好的,最起碼我不用擔心孩子們吃不上熱乎飯。”
    培華說:“娘,你咋感慨這些啊?”
    沈母說:“知青們的夥房就在學校宿舍院牆邊搭了一個棚子,昨晚上幾個人吃了一頓夾生飯呢。”
    培軍說:“不就是燒火嗎,他們還不會嗎?”
    沈母說:“你們是從小就學著幹的,他們現在是接著就得上手幹的,能一樣嗎?我聽陳老師說,昨晚上他們實在是做不熟飯了,請她去幫的忙呢。”
    培軍說:“學會了就行了,我聽他們說他們不是要紮根農村的嗎,連飯都不會做怎麽紮根呀。”沈母說:“根是那麽容易紮的嗎?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得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的,慢慢地才能知道這片土地是不是適合你紮根,那些樹啊花的不適合這塊土就得死掉,人呢?如
    果這片土壤不適合你紮根呢,你還要繼續紮根嗎?唉,都是些孩子呢,哪能一下自己就說以後這就是自己的根呢?”
    培田說:“可是大家都這麽說的啊,而且我看咱們學校牆上還有這樣的標語呢。”
    沈父說:“好了,大家都快吃飯吧,吃了飯該幹什麽幹什麽去。”
    吃過飯,沈父跟沈母說:“悅然,以後不要跟孩子說這些話,紮根農村是中央的口號,咱們這麽說要有被有心人聽去了又是一場事。”
    沈母不好意思的說:“我知道了,我以後一定注意。”後麵幾天,村民口中說的最多的就是那些知識青年,他們都是第一次在農村生活,什麽都新鮮,什麽都不會做,有些有心的,看看人家怎麽做的,再去虛心的請教,慢慢
    地也就會了,有些呢,什麽都不在乎,幹活偷奸耍滑的,被村裏人指指點點的也不害臊,一看就是來混日子的。這些知青並不是一個地方來的,慢慢的就有了一個領頭的人,培茵見過這個人,聽說家是省城的,今年十八歲,是給高中畢業的,具體家裏是做什麽的不知道,不過他那
    個地方就來了他一個,在很短的時間裏他就成為了是個人的領頭人,能力可見一斑。這個人叫做齊向南,將近一米八的個頭,兩道濃黑的眉毛,一雙狹長的鳳眼,鼻梁堅挺,不薄不厚的嘴唇緊緊地抿著,在培茵看來非常有偶像劇演員的潛質,村裏的大姑
    娘小媳婦有事沒事的就喜歡多看他一眼。齊向南幹起活來很是點實,跟著村裏種地的老把式後麵,剛開始被落下一大段,漸漸的竟然就能跟人家走的差不多快,而且活幹的也很好,村裏那些小夥子也喜歡跟他一
    起幹活,他知道外麵的很多事情,聽他說話也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培茵覺得他帶著一種領袖氣質,這種氣質不光是天生的,也是後期在某些特定的環境裏形成的,耳濡目染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就像一個非常不喜歡讀書的人,把你放到一個書香四溢的環境裏,你身邊的人都是手不釋卷的人,時間久了也會在書籍中找到一片自己熱愛的天地,當然了,齊向南那種力爭上遊不甘於人後敢拚敢幹的勁
    頭也不是一般人能具有的。培華跟培軍也喜歡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小夥子,而齊向南也沒有因為沈家的成分問題而看不起哥倆,不像有些知青,知道沈家成分不好,見了哥倆的麵都不帶搭理人
    的,跟他們說句話也愛搭不理的。這幾天吃飯的時候,培華培軍嘴裏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個齊向南,說他幹活又快友好,說他懂得很多,說他對人說話的態度讓人很舒服,奶奶聽多了,就跟哥倆說:“培華培
    軍啊,你們覺得人家好呢就好好的跟人家處,人啊能有個知心的朋友很好呢。”
    培軍說:“奶奶,我也覺得很好啊,齊大哥沒有看不起我們,我們覺得就很好呢。”沈父聽了心裏也挺不是滋味的,自己這個兩個孩子因為成分的問題,村裏能跟他們玩到一起的很少,自己家也非常注意這些東西,雖然村裏人很照顧自己一家子,但是自己家裏人還是得注意些,村裏很多跟培軍差不多大的還在上學呢,他卻得跟著一起去生產隊掙工分,在他看來,村裏那些跟他一起掙工分的孩子有時候真的跟他說不到一起去,這麽說不是沈培軍看不起他們,而是人的知識層次在那裏放著,人也渴望能有個跟自己在思想上有共鳴的人一起說說話,談一些在他們開來都感興趣的話題,這些
    是人的一種思想的渴求。回到沈家村的時候,培華已經懂事了,這十來年的時間讓這個原本應該芝蘭玉樹的少年看起來跟村裏這些下地幹活的半大小子沒什麽區別,自己跟孩子的娘一直就很注重對孩子知識素養的培養,知識是要學到人的腦子裏的東西,這些是人的精神食糧,一個人沒有知識的灌溉那思想就會很貧瘠,看待問題就會有失偏頗,這次兩個孩子覺得齊向南能跟他們談到一起去,那是因為齊向南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他們雖然年級不大,但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已經具備成年人的眼光,所以現在能有一個跟他們說得上話的
    人談談天說說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知青那邊這些天田支書要求找出一個領頭的人,有了這個人有什麽事情也能找個出頭的,不管是約束知青還是一些日常的管理,也算是有個主事的了。齊向南以自己的幹勁還有魅力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知青的領頭羊,這後麵齊向南就針對這幾天知青組這邊出現的一些情況跟大家開了碰頭會,重中之重的就是每天的做飯的
    問題,看看是個人分到的糧食,再算算過些天能分到的糧食,要是再不拿出一個章程,估計沒等過年就沒得吃了。把自己的擔憂跟眾人說了之後,這些剛來的時候還誌氣高昂的人都陷入了沉思,再想想那些累的人直不起腰來的農活,他們對自己來農村插隊,紮根農村的想法有了深層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