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流言·引蛇出洞

字數:354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邪王狂妃要探案 !
    陳誠之死令人拍手稱快,但是這並不代表,江宇殺人就是正確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人人都和江宇一樣,自以為是的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懲戒他人,那還要律法何用?又有什麽公正可言?
    陳誠固然罪該萬死,但是宣判他死刑的人,卻不應該是江宇。
    廳內陷入一陣沉默,李榮看得出來,沈月為了陳如意的遭遇而唏噓感慨,但是他卻不知道該如何勸解寬慰。
    沉默了半晌,他隻好把話題往案情上麵引,這樣不至於顯得突兀和尷尬。
    “……網撒下去這麽久,是時候該收回來了。”
    在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無論是李榮還是沈月,都已經認定了江宇的凶手身份。隻是衙門單憑種種猜測推理就上門抓人,是沒法服眾的。
    因此,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證據,一個能讓江宇心服口服的證據,一個讓幽州百姓信服的證據。
    根據沈月的推斷,江宇最開始的目標,實際上是害得他家破人亡的富商陳誠,而不是第一名死者,守門的王衛。
    江宇大約是覺得,單獨對陳誠下手容易暴露身份,這才選定了同樣作惡多端的王衛做掩護。
    二十年前龍王殺人案發生時,江宇還是一個半大孩子。但是那起連環殺人案在幽州城內掀起的風波,他不可能沒有印象。
    於是,江宇便效仿前人的作案手段,將被害人帶到長月江溺斃。又在江水中輔以龍形,讓眾人以為是銷聲匿跡二十年的“龍王”卷土重回,懲奸除惡。
    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懷疑到他、一個老實忠厚的漁人身上。
    至於為什麽江宇在殺害了陳誠、完成了複仇之後仍不收手——沈月私以為,作惡也是會上癮的。
    眼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自己手中消逝,全無反抗之力,哪怕他們生前曾是欺男霸女的惡棍、金銀滿庫的淫商、以權謀私的官員……
    這些人,生前的身份無不比一窮二白、又身為私生子的江宇高出來一大截兒。在他們眼中,江宇這類無權無勢的平民老百姓,就是可以任意欺淩、不用顧忌後果的存在。
    而當作惡多端的報應應到他們身上,他們也像曾經的江宇一樣,無力反抗。
    沈月覺得,江宇甚至是享受著這種感覺的。
    當他手握屠刀的時候,他不再是白日裏可以任由別人欺負的小小漁人,而是執掌著世間善惡生死的“龍王”。
    他披著匡扶正義、懲奸除惡的遮羞布,用最簡單粗暴的手段宣泄著對於這個世界的不滿與恨意。
    就像是二十年前,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生身母親一樣。
    他的手上已經沾滿了鮮血,但他並不會因此停手,而是會繼續殺人。
    “隻是如今我們手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能證明江宇就是殺人凶手。如果貿然前去,很有可能會打草驚蛇。”沈月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李榮狡黠一笑,“這還不簡單?我們隻要引蛇出洞,等著他自投羅網就好了!”
    與李榮對視的一瞬間,沈月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既然江宇自詡世間正義,那他們何不將計就計,“製造”一個惡人出來呢?
    ……
    作為幽州的地方官員,知府陳達對龍王殺人案頗為上心。
    因為李榮的緣故,他倒是沒有隔三岔五的過來盯著查案進度,或者是催促沈月,陳達能做的,就是三五不時的往宅邸這頭送些時鮮水果或是精致點心,刷一波存在感。
    好以此委婉的提醒李榮和沈月,他這一州知府還在後方等著呢。
    李榮和沈月也能體諒他的焦急心情。因此,在得出“江宇就是凶手”這一結論之後,二人沒有耽擱,立馬將其中種種細節過程上報給陳達知道。
    出乎沈月和李榮意料的是,在得知他二人計劃引蛇出洞的時候,陳達竟然自告奮勇,表示自己願意做那枚“誘餌”。
    陪伴在陳達身邊的幕僚大驚失色,一時竟忘了李榮還在場,焦急地出聲阻攔,“老爺!這萬萬不可啊!”
    沈月和李榮也很快反應過來,同樣勸說陳達。
    “大人,您身為幽州知府,百姓的安全重要,您的安危同樣重要。我們都知道大人是位愛民如子的好官,隻是那江宇性情不定,又是殺人凶手,您實在不應該以身犯險。”
    可無論身邊人如何勸阻,陳達的態度始終堅定而且強硬。
    如果在以往,李榮還能用身份壓一壓陳達。可是他現在隻是個協從辦案人員,哪有什麽身份可言?
    到最後,陳達都有些不耐煩了。
    “幽州知府與平頭老百姓,哪個‘惡人’的身份,更能讓嫌犯動心?再說了,本官是幽州知府,就應該擔起應付的責任!”
    陳達說得斬釘截鐵,不容反駁。“而且,我相信李公子和咱們衙門的眾多差役絕對不會讓我受傷的。”
    陳達說著,懇切的目光望向了與沈月坐在一處的李榮。李榮拗不過這位知府大人,隻好點頭同意。
    “到時候,我會讓天寶寸步不離的守在大人身邊。”
    ……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有這麽一位雷厲風行的上級,衙役們的辦事效率也是可圈可點。沒用上半天工夫,關於知府陳達的“小道消息”就悄悄地傳了出去。
    在衙役們的口中,相當愛敬妻子、甚至有些懼內的陳大人,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人渣。
    這“人渣”不僅動輒打罵家中妻室,還慣愛眠花宿柳,且以折磨、欺辱青樓女子為樂。
    因著這消息最初是從知府衙門的差役口中傳出來的,便多了幾分可信性。
    一開始,沈月等人擬定出來的謠言隻是一個模糊的版本,隻說了知府大人打老婆,還喜歡在外頭拈花惹草。
    等到傍晚衙役出去驗證流言影響的時候,幽州百姓已經把寥寥數語的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睛,而且還有好幾個版本,都可以拿到茶樓裏說書去了。
    陳達的形象也因此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