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108章 你考中了

字數:538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長公主不想死 !
    支付寶搜索534355180領紅包, 加一分錢即可充值到晉-江  雖然並非有意, 但賀卿這一番話, 的確說搔到了顧錚的癢處。
    他年少時鑽研這些東西,被斥為歪門邪道,人人不屑。然而如今他身居高位,成為舉手投足皆可影響國事的重臣, 喜歡這些東西就成了無傷大雅的小愛好,反而還令得許多人追捧跟隨。
    他年他若是能成為宰執,主持政事堂事務, 說不得這本來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愛好,還會成為顯學。
    但顧錚雖然在賀卿麵前表現得好似很迂腐,卻從不是不知變通的老古板。恰恰相反, 他最擅長的就是借勢而起。
    所以當初薛知道想推他上位,他欣然接受。後來看出賀卿和張太後要借用地震的事做筏子, 他也同樣用心準備, 借機讓所有人都看到並認可了他的才華。如今, 他也很想知道,這些新東西能夠給朝堂、給大楚,乃至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曆史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 而是一直在加入新的東西。
    隋唐以前,世間連科舉製度都沒有,門閥以九品中正製掌控晉升通道, 想要獲得向上的資格, 更多的是要求自身素質:美姿容、好風儀排在第一位, 而後才是清談玄理、賦詩作文。
    唐時科舉推崇詩賦,若是貼經一科考得不好,還可以當場作詩賦代替,隻要能得到主考官的認同即可。因此舉子總要在開考之前以詩賦揚名,名望越高,則名次越高,也更容易取中。
    到了宋時,王安石將新學帶入朝中,罷詩賦不考,隻推崇經義,又是一變。
    所以,他顧錚為朝堂帶來新的變化,又有何不可?
    念頭一轉,見賀卿正看著自己,顧錚便頷首道,“這是自然。臣以為,此乃一門與此前各種學說截然不同的新學,其中有大道萬千,鑽研透徹,便可通曉至理,必然能使無數學者趨之若鶩。”
    人生在世,不過“功名利祿”四字而已,顧錚也不例外。開一派新學,是何等緊要的大事?
    賀卿點頭讚同,“的確如此。”
    將科學當成終身信仰,為科學事業奉獻終身的人不計其數,甚至還有很多,在開拓科學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與鮮血作為獻祭,才趟出了一條鮮血淋漓的科學之路。
    不過,在中國,這條路應該會更好走一些。因為相較於神學,皇權變通的可能性更大。隻要能夠成為統治天下的工具,便會被欣然接納,納入現有的體係之中。
    若顧錚能夠由上而下地推行這種變革,阻力也會相對變得更小。
    顧錚見她一臉理所當然,好似並不因此而驚訝,心下不免生出一點怪異的情緒。正要出言試探,便聽得身後一陣吵嚷。
    兩人轉回頭去,便見兩個內侍在前,兩個侍衛在後,扶著一個驛卒裝扮之人,匆匆朝這裏趕來。他們顯然非常著急,但宮中不許奔跑,隻能加快腳步,被扶在中間的驛卒形容狼狽憔悴、根本無力跟上另外兩人的腳步,幾乎是拖著走的。
    賀卿心頭一跳,立刻迎了上去,“怎麽回事?”
    “瑞州民變!”那驛卒仿佛驚醒一般,立刻揚聲喊道。
    賀卿和顧錚同時麵色巨變,下意識地對視了一眼,都有種山雨欲來之感。地動之後的這段時日一直很太平,但整個楚朝疆域如此之大,總免不了生出一些事端。
    但像民變這樣的事,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必定會令天下震動的。
    賀卿略好些,因為這樣的大事,小說裏是不會錯過的,隻是具體的日子賀卿記不得了。上回地震的時間之所以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為那一句就是那篇小說的開端,而且穿越女才看了沒多久。
    但畢竟心有準備,所以在最初的焦灼之後,她很快就平靜下來,看著驛卒奄奄一息的模樣道,“他這個樣子,難免在娘娘麵前失儀。何況娘娘心急,必然要詳細詢問瑞州的情形,他也沒精神對答。你們先帶他下去整理一番,休憩片刻,吃點東西再來。”
    安排完之後,又轉向顧錚,“就請顧大人與我一同入內,稟奏此事吧。”
    顧錚沒有反對。這麽大的事,太皇太後肯定會召集重臣議事,其中也肯定會有他,提前一步倒也沒什麽大礙。
    但……他又轉頭看了賀卿一眼,見她安排得有條不紊,半點沒有避嫌的意思,心下自然也有一番思量。
    上一回地震的事,姑且算是他誤解了賀卿,但賀卿對朝堂諸事有野心,想插手,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從這兩次的事情上看,她也的確具備這樣的能力。
    所以這一次,顧錚沒有貿然開口試探,而是打算靜觀其變。
    內侍和侍衛們帶著驛卒轉去了旁邊的偏殿。因為皇帝召見朝臣議事的時間難以確定,有時大臣們會在這裏用飯小憩,所以這偏殿裏的東西十分齊全,他可以在這裏略作休整。
    而賀卿和顧錚則是主動走到谘平殿前,讓守在門外的內侍入內通傳。
    殿裏已經有人在了,是同平章事劉牧川。不過內侍說有十萬火急的事,太皇太後便立刻將二人召了進來。兩人進門時,顧錚主動後退了一步,讓賀卿走在前麵。他本來就比賀卿高半個頭,這樣跟在賀卿身後,反而顯得十分和諧,真如一雙璧人。
    太皇太後早忘記自己曾經有過將賀卿許給顧錚的打算,此刻見兩人走得近了,反而不由皺眉,問道,“怎麽你們走到一起去了,又有什麽事要奏?”
    賀卿忽略了第一個問題,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啟稟娘娘,瑞州民變。來報信的驛卒就在偏殿裏,隻是儀容不整,兼且趕路耗盡心力,因此我讓人送他去偏殿暫歇,喝口水用點東西,恢複了力氣,才好詳細詢問瑞州的情形究竟如何。”
    太皇太後微微頷首,認可了這項安排,轉頭吩咐侍立在一側的黃修,“去請政事堂的相公們和兵部尚書過來。”
    劉牧川皺著眉,撚著胡須道,“瑞州一帶,年年天災不斷,從來都是靠朝廷賑濟才能把日子過下去。隻是那裏與白人交界,兩族雜居,地理位置十分緊要,朝廷也不得不如此。因民生艱苦,便多生刁民,素來桀驁不馴,但畢竟是安化之民,數十年安然無恙,怎麽忽然就鬧出民變了?”
    “隻怕源頭就在這兩族雜居。”顧錚在一旁道。
    劉牧川轉頭看向他,眉頭皺得更緊,“這又是怎麽說的?”
    顧錚卻不是向他,而是向太皇太後道,“臣記得,如今的權知瑞州府的,是唐禮臣。”
    劉牧川麵色不由微變。
    唐禮臣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是個端莊儒生,但實際上他卻是個推崇法家的酷吏,治理地方的確有一手,尤其是在刑獄訴訟、追捕盜寇這方麵,簡直可以說是成績斐然。
    他任知縣時,三年時間,就將本縣積壓的陳年積案全部都審理完畢,逃逸在外的凶犯也抓了不少歸案。甚至還聯合上官辦了幾起跨州縣的大案。
    正因為有這樣的履曆,所以獻帝在位時,由劉牧川舉薦,將他派去了民風彪悍的瑞州,就是為了殺一殺這股風氣。
    隻是瑞州本來就是中原漢族與白族雜居之地,風俗不同,自然免不了生出許多波折碰撞,朝廷也一向都是以優撫為主。驟然碰上唐禮臣這樣的官員,壓得越狠,也就越是容易暴亂。
    顧錚領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穿過整個前朝,還不等登上薛相公家的門,太皇太後派他去安撫薛知道的事就已經傳遍了整個朝堂。
    不知情的人見了這陣勢,必然以為太皇太後對薛相公十分倚重,君臣之間毫無嫌隙,必然能夠聯手扶持朝政。然而薛府上,看到顧錚之後,薛知道卻是笑歎道,“能見到玉聲,老夫這顆心也就能放下了。”
    顧錚有些吃驚,“莫非薛相在太皇太後那裏提起過我?”
    “不過是在折子裏提了一句。”薛知道捋了捋胡須,“太皇太後的手段與魄力,都遠比老夫想的更甚,是我朝之幸。再有玉聲從旁輔佐,想來高枕無憂矣!”
    “學生惶恐,還是要賴前輩們指點。”顧錚低頭道。
    薛知道笑道,“老了,該給你們這些年輕人讓位置了。”
    “薛相老當益壯,如今提這些還早。”顧錚並不因為對方的抬舉就失去理智。
    的確,薛相在自己的奏折裏提了他,太皇太後派他來送這份聖旨,就是以後會用他的意思,薛知道在朝的時間絕不會太長。但不論如何,總不會是今年,至少要等張太後肚子裏那個孩子生下來,才會見分曉。
    所以結局究竟如何,現在誰都說不清楚。
    兩個人實在沒什麽交情,即使之前薛知道寫了信給顧錚,要他在朝堂上替太後說話,頗有舉薦他頂替自己位置的意思,顧錚也感念這份恩情,但他也沒有忘記,在那之前,正是薛知道一直壓著,不叫他出頭。
    雖然是好意,怕他年輕氣盛,若是上升得太快,反而易折,但更多的是因為政見不同。
    二人之間各方麵差別都很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話說到這裏,顧錚便起身告辭了。薛知道送了兩步,他再三推辭,轉身要走時,才忽然想起一個人來,轉身問道,“薛相可知道無上慧如真師?”
    “這自然知道,安平大長公主的封號還是老夫這裏遞上去的。這位殿下說起來也是個苦命人,在宮裏也仿佛隱形人似的,無事沒人能想起來,十分低調,外間也少有傳聞。怎麽?”薛知道麵露疑惑。
    顧錚搖頭,“今日在宮裏見到了,忽然想起。”
    其實他自己博聞強識,賀卿作為皇室成員,她的生平他又怎麽會不記得?
    她是惠帝末年出生,才不到一歲,惠帝駕崩,靈帝繼位。這位陛下連江山都不放在眼內,自然也注意不到繈褓之中的妹妹,連封號都沒給,就這麽不明不白的長大。直到獻帝這個侄兒繼位,才發現宮中還有一位正當花季的皇姑,這才給了安平大長公主的封號,讓她短暫的出現在人前,但很快就又被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