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護衛軍

字數:377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繾綣長安雪 !
    皇上將天策衛賞給漢王,做了漢王府護衛的消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之前東宮被禁足,皇太孫遠赴山東,大家自然樂得討好漢王。後來皇太孫順利歸來,道衍出手相助解除太子禁足。雖然太子不受皇上喜愛,可皇上有多看重皇太孫大家還是心中有數的,還有對道衍的倚重,可朱高煦有功勞在前,現在看到皇上將親軍賞給朱高煦做護衛,大家的態度便又變得模糊了。
    朝廷中除了金忠、楊士奇、夏元吉等一班東宮輔臣堅決擁護太子,紀綱、黃儼、高以正等人暗中支持漢王外,朝中大部分人對於兩宮之爭,其實是抱著觀望的態度。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東宮與漢王宮的關係又膠著了起來,恰在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兵部尚書金忠病倒了,這一病便來勢洶洶,不能上朝理事。
    這對東宮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金忠最初以燕王府長史隨軍征伐,讚理軍務,運籌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謀士,朱棣繼位後,他便一直出任兵部尚書十餘載。
    尤其是在立儲一事上,他始終堅持嫡長之意,之前東宮迎駕遲緩,連楊士奇都受了責罰,唯獨金忠,當時與朱高煦據理力爭,力保太子無罪,卻沒有受到絲毫責難,可見朱棣對他的不一般。
    現在他病危,無異於讓東宮失去了一個穩健的靠山。
    其實,對於金忠的病危,朱棣也是十分著急的,兵部尚書一職除了金忠,他還真沒有很放心的人,為此他特意派出太醫院的院判嶽津去給他診治,然而,金忠近幾年勤勞國事、操勞過度,身體已經油盡燈枯,嶽津回天乏術,隻能如實回報朱棣。
    聽了嶽津對金忠身體的回稟,朱棣決定親自去金忠府邸看看他。
    皇上屈尊下駕到府邸探望,金忠激動地老淚縱橫,想要起身行禮,奈何身體實在有些吃不消。
    朱棣上前幾步,伸手示意他不要起身:“金尚書還病著,無須多禮。”
    楊雲給朱棣搬過來一個凳子,便帶著其餘人退了下去,金忠斜倚在床榻上,感激涕零的對朱棣說:“皇上政事繁忙、日理萬機,還到敝舍探望微車,真是折煞微臣。”
    朱棣歎口氣說:“金尚書言重了,你一心為國效勞,為朕排憂解難,朕來看看你,也是應該的。”
    “微臣這病怕是治不好了。”
    “朕命了太醫院的兩位太醫留在你府上,你放心,一定能好的。”
    “微臣多謝皇上厚愛。”
    君臣之間幾十年的交情,此時都不是在惺惺作態,而是一種至誠之交,金忠也確實有些話想要對朱棣說,原本想著如果沒有機會再親自麵聖,便寫成奏章的,現在皇上來了,他便決定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也算是為大明最後的盡忠了。
    想到這兒,金忠便開口對朱棣說:“皇上命老臣輔佐皇太孫,老臣怕是要辜負聖令了,這皇太孫聰慧有雄才,很有皇上年輕時候的風範。”
    朱棣笑了笑:“基兒這孩子確實很像朕。”
    “皇上是否還記的微臣曾建議為皇太孫增加護衛軍的事?”
    那是在朱瞻基去山東遇險之後,雖然確定了有驚無險,朱棣還是很後怕,金忠便趁機進言:既然皇太孫的儲君位置已經確定,便當為他選一批童子軍,作為皇太孫的親兵,即是保證皇太孫安全的需要,也能鞏固皇太孫的位置。
    這件事朱棣當然記得:“朕當時讓你起草計劃,等基兒回宮便由你實施。”
    “老臣怕是要辜負皇上囑托了。”
    金忠說著伸手從床頭的一個案幾上厚厚的一摞折子中拿出一個,雙手奉到朱棣麵前:“這是微臣起草的奏折,還沒來得及交給皇上審閱,皇上請看是否合規?”
    朱棣伸手接過來一看,從規製、依仗、年齡、數量都很合禮製,不由得讚歎:“很好,一應規製都很合理,也符合皇太孫的身份。”
    他收起奏折,爽快的答應:“朕會下旨,就按照尚書的意思執行。”
    見皇上答應下來,金忠也很是欣慰。
    “金尚書現在不能上朝理政,這兵部事宜由誰來暫理合適呢?”
    這個問題也是朱棣今日前來的主要目的之一,他自己也曾經考慮了很久,遲遲定不下來,不是覺得能力不足,便是覺得不夠沉敏,有些能力足夠了,他又怕經驗不多,不能決斷。
    金忠也想過這也問題,也知道該給皇上一個建議,既然皇上問,他便說:“這兵部尚書一職,軍政糧草、責任重大,必須要可靠之人才行,微臣覺得楊士奇、夏元吉二人,皇上是可以考慮的。”
    其實,朱棣心中篩選了一圈,也就覺得他們二人還可以,不免點點頭表示讚同。
    “還有一事,老臣再不說怕是沒有機會了。”
    “你說。”
    “漢王冊封十餘載,一直久居京師,到底也是有違太祖皇帝所定禮製,微臣建議,皇上還是讓漢王早日就藩,這樣也可免去諸多不便。”
    在這最後一件事,金忠其實不太有把握,皇上會有怎樣的態度,尤其是,剛剛把天策衛給了漢王,他也是抱著一種臨終進言的氣勢來進諫,不過從剛才皇上對皇太孫的態度上可以看出,對於儲君,皇上是不會改變的,隻要皇太孫殿下位置穩固,漢王就藩的要求至少也算合情合理的。
    “朕也是有這個想法。”
    這件事,朱棣雖然沒有對任何人說,心中也是在考慮的,隻是他也有他的為難:“之前將漢王原封雲南,漢王言語間十分抱怨,朕也能理解。這孩子從小被朕慣著,他也確實為朕出了不少功勞。”
    到底是自己的孩子,又與皇上最相像,皇上對漢王的感情,其實大家倒是可以理解的。
    皇上想把漢王遠封雲南,無非是想讓他遠離朝廷中心,然而,卻也容易讓他脫離朝廷的掌控。萬一漢王在雲南學著自己父親當年在北平的做法,豈不是朝廷隱患?
    聽出皇上話語裏的糾結,金忠也對漢王分封雲南有些疑慮,便趁機進言:“雲南一帶頗為偏遠,雖然有沐家世代鎮守,還是紛爭不斷,將漢王殿下分封至雲南也確實有些遠了。”
    “那你覺得哪兒比較合適呢?”
    “山東一帶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最重要的是儒家教化濃厚,微臣覺得倒是不錯的選擇。”
    聽金忠這樣說,朱棣想了想,似有所悟的點點頭:“這件事,朕會慎重考慮的。”
    朱棣回到宮中第二天,便下令讓楊士奇暫代兵部事宜,並讓他按照金忠的奏折,在全國各地選擇童子軍,做皇太孫的護衛,由陸風直接訓練並掌控。
    就在朝廷要在全國甄選童子軍的命令發出三日後,金忠病情加重,闔然長逝了,朱棣親寫祭文,告慰他生蒙顯榮,歿有令譽。朱瞻基得知金忠臨終提出的請求,心中感激,求了朱棣親自到墳前祭拜,以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