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京城學藝,津門出名,魔都賺錢
字數:4056 加入書籤
津門大戲院。
這裏是津門文化中心最大的戲園子,可以容納觀眾3600人。
京劇界有這麽一句話,叫做京城學藝,津門出名,魔都賺錢。
所謂京城學藝,是因為幾乎所有的名角,大多數都落戶於京城,所以,你想要學京劇,在京城,是不二選擇。
所謂的津門出名,則是因為津門的戲迷,可是說是天底下獨一份的。
津門的戲迷,好客,但是也挑剔,最重要的是,他們不管你的名氣有多大,就算是梅蘭芳在這裏唱砸了,他們照樣會起哄架秧子,絕對不會因為你的名氣,而放過你!
在京劇界,有這麽一個有趣的段子。
譚富英,作為譚家的嫡傳,而且還是後四大須生中嗓音天賦最出眾的京劇大師,在津門留下了一個不甚光彩的故事。
“三塊三,叫小番”!
隻要是對京劇有所了解的人,都聽說過這個典故。
《四郎探母》這出戲,可是說是京劇界最熟悉的劇目了,不管哪一派,這出戲都唱過無數次。
這出戲最著名的地方,莫過於“叫小番”了。
所謂的“叫小番”就是在唱到這句的時候,一個高八度的嘎調,聽的就是演員的能耐。
譚富英作為四大須生中嗓音條件最出色的京劇大師,這句“叫小番”,按道理來說,根本不是事!
但是,故事傳奇的地方,也就在這裏了!
當年譚富英帶著劇團到了津門,貼出了《四郎探母》這出戲,當時譚富英的票價是一塊三。
那個年代,這個票價已經算是高票價了。
結果,津門的戲迷聽說譚富英來了,都想要見識一下這位小譚的嗓子。
誰知道,在唱到“叫小番”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什麽緣故,這個嘎調,譚富英竟然沒有唱上去。
津門的戲迷當然不會饒了他,當時就在下麵開始起哄。
多虧了後麵譚富英買足了力氣,才把自己的麵子給圓了回來!
但是,譚富英是個要臉的人啊,知道自己的麵子折了,那肯定是要找回來的!
第二天,譚富英還是那個劇場,繼續貼出了《四郎探母》,但是票價提升到了兩塊三。
津門的戲迷自然知道譚富英這是要找回麵子,於是都咬著牙,買了票,來捧場。
但是,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唱到“叫小番”的時候,譚富英竟然再一次沒有唱上去。
這一次,津門的戲迷們不幹了,兩塊三的票價,你這不是詐騙嗎?
於是,下麵的戲迷繼續起哄,就算後麵譚富英更加的賣力氣,但是戲迷們走了一大半!
這一下,譚富英的名聲可就有點危險了。
結果,譚富英第三次貼出了《四郎探母》,而且將票價繼續提升,到了三塊三。
這個票價在當初可以說是頂尖了,就算是梅蘭芳也隻不過是四塊錢而已。
但是,津門的戲迷也都是狠人,既然你要找麵子,那咱們就讓你找回來。
當天,劇場照樣是人滿為患,大家都在等著,看看譚富英到底是能把麵子給找回來,還是徹底的把臉丟在津門!
之前的唱段,下麵的戲迷們根本就不聽,說話的說話,搗亂的搗亂,一直等到這一句唱。
“站立宮門——”
下麵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目光灼灼的看著台上的譚富英。
而譚富英,不出意料的,還是沒有唱上去!
這一下,譚富英的名聲算是徹底的砸在了津門!
從那以後,譚富英再來津門演出,從來都沒有唱過《四郎探母》。
而在津門,也留下了那麽一句“三塊三,叫小番”,這成了譚富英先生,永遠都抹不去的痛!
這就是津門戲迷的厲害之處,就算是譚富英這樣的大師,也會心慌出錯。
但是,隻要能夠得到津門戲迷的認可,那麽就說明,你大江南北都可以去闖蕩了!
至於說魔都掙錢,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魔都可是那個年月,華夏最大的銷金窟,十裏洋場,紙醉金迷。
那個時候,清政府一倒台,京城的繁華就是一落千丈,幾乎很少有堂會演出了。
要知道,京劇演員最賺錢的,自然就是出去跑堂會了。
為了賺錢,京城的演員們開始到外地演出,到津門演一場,能頂小半年,但是到魔都演一場,就掙回來一年的開銷!
這就是京劇界著名的京城學藝,津門出名,魔都賺錢。
走進了津門大戲院的後台,林牧有些好奇的跟著於智魁和李正素等人,一起到了前麵的舞台上。
看著於智魁用自己的腳步,一寸一寸的丈量著這塊舞台,跟在身後的林牧好奇的問道,“師父,您這是在幹什麽呢?”
於智魁一邊向前走,一邊淡然的說道,“小牧,我來問你,到了一個新劇場,你首先要做什麽?”
林牧被問的一愣,一時沒有回到上來,畢竟這個問題,他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他還沒有正兒八經的上過台唱戲呢!
於智魁也沒有指望林牧能夠給出什麽答案來,自顧自的說道,“我來教你個乖,以後到了任何一個新劇場,第一件事,就是來舞台上,用自己的腳,把這個舞台的每一寸台板都給走一遍,讓自己的心裏有數!”
林牧聽到這話,好像聽明白了於智魁要說的意思!
於智魁繼續說道,“小牧,咱們唱老生的,最怕的是什麽,就是腳底下沒根,畢竟咱們老生演員,大部分的演出,都是要穿厚底的!”
所謂的厚底,就是靴子的底是厚的,大多數都是一寸,還有更高的,這就要求演員穿上靴子之後,要穩。
“如果這塊舞台你沒有踩過,萬一哪一個地方有個坑,有個凸起的,你表演的時候不小心踩上去了,那可就成了演出事故了!”
聽著於智魁先生語重心長的話,林牧感受到了一股溫暖。
這就是傳承,如果沒有老先生親口告訴你這些道理,你絕對想不到這些東西,除非你在舞台上真正的摔過。
林牧點了點頭,跟著自己的師父,一點一點的在舞台上踩著,體會著整個舞台的大小和布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