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回:新名字,澤恩社!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金牌曲藝家 !
    “啊,怎麽冒出這麽句話來!”
    徐天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問題問的,的確有些突然。
    “嘖……”
    郭大綱嘬了下牙花子,又說:“我就覺得吧,我現在收了徒弟,咱內部就算有師承了,是吧!”
    “對,可不是嘛!”徐天附和道。
    “有了師承,再叫相聲大會就不大合適了吧,更何況,這個名字太拗口,不好說,過去的相聲團體,不都是叫什麽社嘛!”
    “什麽社呢?”徐天又問。
    郭大綱一咧嘴,無奈道:“沒想好啊,不然問你幹嘛!”
    “問我……”
    徐天點點頭,稍加思索,一拍手,說:“有了,就叫恩澤社!”
    他比劃著說:“首先,這個‘恩澤’正好是咱們的相聲排輩,你是澤字輩,你師父是恩字輩,而且咱們這備份最大的,唐先生,劉先生,都是恩字輩!”
    “嗯嗯……”
    郭大綱點點頭,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徐天又說:“這就體現出了咱們的陣容,有恩,也有澤,其次,你的目標是讓全國喜歡曲藝的孩子都能有個屬於自己的舞台,這無異於是你對他們的恩澤啊,所以就叫恩澤社,你覺得怎麽樣!”
    “好,好,這個名字好!”
    郭大綱撇起嘴,咂了咂滋味,不住拍手。
    “大家認為呢?”他又對著大家問到。
    除了劉先生,都點點頭,那意思是很滿意,可郭大綱見劉先生沒點頭,以為他有什麽異議,所以湊了過去。
    “先生,您覺得這名字不好嗎?”他微微躬身,輕聲問到。
    “這個嘛……”
    劉先生吧嗒兩下嘴,輕聲說:“這名字還行,要是調個個兒,就更好了!”
    “您的意思是?”徐天追問。
    “叫澤恩社!”
    劉先生撇起嘴,一本正經地說:“這個世界,終究是你們的,而且,劇場的發展全是你們小輩兒的功勞,我們兩個老家夥,隻是跟著沾了個光!”
    說著他扭頭瞅了唐先生一眼,唐先生則是一笑,認同地點點頭。
    “我也覺得澤恩社不錯!”
    唐先生認真地說:“澤在前邊,也是因為班主是澤字輩,這很合理,真的!”
    “哎呀!”
    郭大綱一咧嘴,躬身道:“哎呀,二位先生這麽說,真是折煞我了,我……”
    “就這麽定了!”
    劉先生一拍桌子斬釘截鐵地說到,唐先生幫腔地點點頭。
    “好吧,好吧!”
    郭大綱也點點頭,繼而一笑,後台所有人都笑了起來,“澤恩社”這個名字,確實不錯,念誦起來,也算是朗朗上口。
    新名字敲定,徐天連夜就去找自己的木匠朋友,讓他們用上好的黃花梨木,打造牌匾。
    不得不說,徐天作為一個老國都的“頑二代”,人脈確實廣泛,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他不認識的,所以辦起事來特別的方便。
    一夜無書,轉天一早,更換牌匾,刻著“澤恩社”三個大字的黃花梨牌匾掛上門額,呂青和方越多再次扥動了氣球串兒以此來代替鞭炮。
    安排妥當,郭大綱繼續拿著孩子們的簽名表,篩選。
    雖說表上無非是名字和數字,但郭大綱一看這些,腦海裏就會把孩子們的表現全給過一遍,因為每個人的表現他都熟記於心,好的不好的,全都記了,這樣才能在回想中選拔。
    其中,有個九號,這孩子叫韓天,他很不錯,十四歲卻少年老成,表演了一段單口相聲,感覺的特別好,十分的穩。
    而且這孩子長得挺喜人,雖然剛十四歲,卻有一米八多的個頭,體型跟方越多差不多,比方越多還要高,而且他不是虛胖,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壯實,挺好的。
    還有個孩子叫錢俠,這名字起的,“錢匣”,父母得多愛才啊!
    這孩子嘛,今年九歲,挺活潑的,長得精瘦,可能是營養不良,選拔的時候,他唱了個傳統的小調兒,叫“十三香”,其實就是過去賣十三香的小商販所唱,用來招攬顧客的。
    因為唱腔不錯,被相聲藝人整理在了段子《叫賣圖》之中,要知道,這個小段,一般說相聲的都不會,可以說是瀕臨失傳了,可他一個九歲的孩子就能把這唱出來,實在不易。
    這倆孩子有特點,郭大綱印象最深刻,他決定收他們了,因為這倆人似乎就是該吃這碗飯的。
    其餘的嘛,倒沒什麽值得說的亮點,不過有幾個孩子是真喜歡相聲的,從他們的表現之中,能夠看出來。
    這些倒是也能收下因為相聲並不是多靠天賦的,不像學音樂,手不利索,就是不能彈琴,嗓子啞,就是唱不了美聲。
    可相聲不一樣,有嘴就能說,當然了,也看怎麽說,隻要肯踏實下來,用功努力,多學習,多思考,基本上沒有說不好的。
    當然了,說得好不一定能夠出名,出名還是得靠幾分運氣,總之,這不是簡單的事兒。
    但是,這些真心喜歡相聲,自身條件不差,但是不太會的,可以收下,因為這是看可以培養的嘛!
    一邊琢磨著,郭大綱也就把人選給定下來了,來了五十個人,最後隻選了十三個,他琢磨著,讓曹航和孫京也就此拜自己為師。
    然後這算是澤恩社的第一科,總共收十五個學生,這樣一來,小劇場的規模也就得到了擴大,等再盤一個店麵,全交個這些孩子搭理,演出,也未嚐不可。
    把人選定下來,他心裏就算踏實了,而且他想好了,相聲學藝,一般都是跟師父同吃同住,順便為師父服務。
    當然了,新社會,為師父服務就免了,但同吃同住還是有必要的,這樣一來方便他的指導和集中培訓,而且孩子們一起住,也容易培養感情,都算是師兄弟嘛!
    但是住哪呢?還得是徐天的馬場,畢竟這個馬場幾十畝地,幾十間大房子,不住也可惜了。
    而且那邊有專人管做飯,孩子們的吃住都能解決了。
    想到這,郭大綱嗬嗬笑了幾聲,徐天這個朋友,他可真算是交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