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大羅鎮初戰完勝
字數:4905 加入書籤
麵對這樣落後的攻城方式,如果劉家軍將士願意,隨時隨地可以給這些攻城的蒙古將士致命的打擊,或者繼續往城牆下澆金汁,或者往城牆下扔手榴彈,或者把燃燒的炸藥包往城下丟……,這些辦法都可以輕鬆擊退蒙古將士。
然而問題是,這並不是劉明遇想要的結果,他的真正目的就是一戰把蒙古帝國的右翼土默特、鄂爾多斯、永謝布等蒙古帝國右翼一網打盡。這樣以來,劉明遇就可以全麵控製後世的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土默特以及河套地區,隻要占據這些地方,發展個兩年三年時間,劉明遇就可以依靠漠南為基礎,進一步蠶食漠北,進擊瀚難河。
戰略目標已經定下來,誰也不敢違反劉明遇的命令,趙虎一臉緊張的道:“我再最後一次強調命令,各連最多隻能使用一半,不,五分之一的實力!”
此時負責防守大羅鎮北城牆的第四步兵團第三連,連長咬牙道:“出動一個排。”
“是!”
城牆上上演了殊死搏殺,區區五十餘名劉家軍將士全力反擊,他們拿著早已準備好的磚頭或石頭,甚至是五十餘斤的沙袋,朝著正在攀爬的蒙古將士砸去。無論是石頭,還是磚頭,被砸中的滋味都不會好受,至於被沙袋砸中,更加悲催。
城牆下慘叫之聲大作!沒等這些蒙古將士回過神來,城牆上又是一陣金汁當頭澆下。
據城而守,優勢實在是太明顯了,別說是劉家軍精銳老兵,哪怕是在青壯百姓,也能發揮出相當大的威力,讓猝不及防的蒙古士兵吃盡苦頭。在弓箭、石塊、滾木、金汁,灰瓶、投槍這些守城利器的打擊下,蒙古士兵死傷累累。
這場攻城戰,很快就上演了加油戰術,一批數百數百的蒙古土默特部落聯盟軍的炮灰部隊,衝上去,被劉家軍將士非常“艱難”地消滅或擊退,特別是有蒙古炮灰部落的勇士頂著守軍將士的各種攻擊,終於衝上城牆。
然而,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城牆上衝上來一群身穿五花八門的“軍隊”,怎麽看這都是一支臨時組織起來的民夫,然而就是這麽一支民夫部隊,卻把土默特的炮灰部隊打得節節敗退,悄悄退下城牆。
鄂木布楚琥爾看到這一幕,甚至有些後悔,如果不派炮灰部隊進攻,而派出這支曾打敗了林丹汗的土默特精銳上去,說不定現在已經拿下了大羅鎮。
可惜,現在已經晚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大明的百姓雖然不用蒙古漢子勇猛,可問題是,一旦據城而守,他們卻可以給蒙古勇士造成巨大的麻煩。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以買,就在鄂木布楚琥爾暗叫不妙的時候,大羅鎮城上衝上來一群身披黑色鎧甲的士兵。
這些士兵數量不多,大約隻有一百餘人,然而就是這一百餘名劉家軍士兵,卻端著弩機,對準了剛剛爬上城牆的蒙古勇士。
“放箭!”
隨著明軍的弩機破空聲響起,利箭破空,匯成可怕的金屬風暴席卷而來,慘叫聲登時震天動地的響了起來!劉家軍將士端著弩機,距離蒙古勇士僅僅二三十步,要知道拿著射程遠達一百二十步可以破空的弩機,射擊二十步距離的敵人,那是什麽效果
首先是箭無虛發,如果二十步還射中不敵人,劉家軍這樣的士兵連喂馬的資格都沒有,隻配給全連將士天天洗襪子,洗廁所,洗得久了,也能變成合格的士兵。其實是穿透極強,可以無視鎧甲或盾牌,殺傷力也強。弩機不像長槍,隻要不射中要害部分,不會讓敵人立即致命。
有些比較悍勇的建奴,就曾在戰場上命射穿左胳膊,或右胳膊,但是還有的建奴會咬牙揮舞著兵刀與劉家軍士兵拚命,在如此近的距離,劉家軍將士手中的弩機幾乎全部對準要害招呼,而且距離近也給敵人沒有反應或躲避的時間。
攻上城牆的蒙古士兵的舉著小圓盾,眼睜睜的看著鋒利的三棱箭發出一聲絕望的慘叫!他們徒勞地舉起小圓盾似圖遮住自身要害,甚至幹脆抱著頭朝動城下跳下去,然而沒有任何作用,利箭以每秒鍾數十米的速度急射而來,小圓盾瞬間被撕成碎片,精鋼箭鏃毫不留情的撕開那些倒黴的蒙古士兵的肌肉筋腱,箭杆微微抖動著透入內髒,造成致命重創!
箭雨掃過,蒙古士兵割麥子似的一叢叢倒下,站著的被射成刺蝟,順著坡勢往下滾的直接被釘入地麵,死得無比難看!
城牆下的蒙古騎兵也非常努力地想用弓箭給劉家軍士兵壓製性射擊,減輕城牆上的蒙古士兵壓力。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劉家軍穿的胸甲戴的鎧甲都是用精鋼鑄造而成,經過熱處理以後異常堅固,哪怕是建奴白甲兵用的重箭也不易射穿,何況是他們蒙古騎兵這些弓力弱得連女人都可以輕易拉開的騎弓
弓力軟弱的騎弓配上骨質箭鏃和石質箭鏃,結果用膝蓋都想得到,零星的利箭徒勞地撞擊著劉家軍士兵盔甲,叮當作響,沒有起到什麽作用,反而為他們招來了更加可怕的打擊。
步弩的弓力是騎弓的兩三倍,一名士兵能在馬背上開一石弓的話,在馬下至少能開三石弩,用騎弓跟步弩對射跟找死沒有任何區別,這也是遊牧民族不敢輕易攻擊陣列嚴整的步兵方陣的重要原因,他們都還沒有進入騎弓的有效射程,沉沉呼嘯的箭雨就劈頭蓋臉的呼過來了,那不是要命嘛。
這不,蒙古士兵射過來的箭對劉家軍士兵不起任何作用,而劉家軍士兵射出的弩箭卻可以輕易的將他們射個對穿,有幾個甚至被兩個兩個的穿成一串,誰讓你們站那麽密的。
三輪箭雨過去,衝上城牆的幾百名蒙古士兵已經死傷殆盡,屍體和傷兵一起順著往城牆下跳,城牆下屍體層層疊疊,**米高的城牆也不一定會摔死,而站在城牆上,他們肯定會死。殘餘的蒙古士兵連滾帶爬的城下跳,劉家軍士兵照著他們後背放箭,像射兔子一樣將他們一一射倒,有命逃回軍陣裏的蒙古人還真不多。
站在城牆上的蒙古士兵其實沒有看到,劉家軍壓根並沒有使出全力,對於這種密集的陣勢,劉家軍的拿手好戲其實就是用虎蹲炮進行轟擊。隨著劉家軍裝備的提升,現在的劉家軍已經完全把虎蹲炮以及飛雷炮這樣的武器從炮兵團取消。
而劉家軍炮兵團主要作用是打擊兩千至兩千五百步之外的敵人,像攻擊範圍僅僅有二三百步的虎蹲炮,就成了連級直接支援火力。一個步兵連,擁有一個火力支援排,火力支援排下轄八個火力小組,共計二十四名士兵,操作八門虎蹲炮,一旦八門虎蹲炮同時開火,可以讓至少三百五十步的正麵範圍一掃而空。
麵對的這次失利在鄂木布楚琥爾的意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光依靠這些炮灰部落是無法攻克大羅鎮的,這一點他早就想得非常清楚。蒙古不像大明,大明的一個地方富或窮,與人口的關係不大。而與這個地方的地利和官員有著直接的關係。
但是蒙古不一樣,部落的小部落人口越少,就會越窮,不存在小而富的情況。就像現在的土默特部落聯盟十二大部落三十六小部落之外,還有不少幾十賬或幾百帳,擁有兩三千人的小部落。他們就別有錢有裝備,因為蒙古人自己的內鬥更加激烈。特別是遇到災荒年月,大部落就會吞並小部落,一場暴雨,或者是一場暴雪,就有無數個小部落消失。
這些炮灰部落的裝備極差,穿著羊皮甚至鼠皮縫綴而成的大衣,握著劣鐵打製而成的短柄鐵錘,箭袋裏的箭有不少是燧石甚至獸骨製成的。這些小部族生存異常艱難,往往一場大雪災下來就會有好幾個這樣的小部族從草原上徹底消失,因此他們入關搶掠的心情遠比土默特這等大部族要急切十倍。
甚至不用鄂木布楚琥爾下令,幾個小部落又湊了上千士兵,等待著鄂木布楚琥爾下令進攻,蒙古人也會分析他們的戰爭經驗,雖然兩次進攻失利,可是他們經過集體的討論和分析,得出結論,守城的劉家軍士兵雖然厲害,但是人數卻非常少。
鄂木布楚琥爾也看出這個問題,第三次進攻就不能再隻朝著北麵城牆進攻了,他與土默特部落聯盟的各部首領,濟農等貴族商議一番。然而,各部落首領們又有了爭議,連他們的炮灰部落派上的勇士,都能攻上城牆,由他們大部落的勇士進攻,應該可以獲得成功。
要知道蒙古人一直以來的規矩都是誰先攻破城池,誰就擁有分配戰利品,或者說吃掉最肥的一塊肥肉,各個部落開始爭奪起來。
在他們這些貴族看來,大羅鎮城就是他們麵前的肥肉,由於意見不統一吵了將一個半時辰,天色已經晚了,在這種情況下,進攻大羅城恐怕會出現意外。
現在不比明初了,在元順帝逃出京大都的時候,蒙古人還有四百多萬人,嶺北行省二十萬人,科爾沁五十萬人,西北衛拉特蒙古人二十萬人,內地約五十萬人,察哈泰汗國五十八萬人,伊兒汗國二十萬人,金帳汗國十五萬人。
他們土默特蒙古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人數超過三十萬人,但是這已經是僅存的蒙古帝國了,在鄂木布楚琥爾等人眼中,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投靠了劉明遇,就不算蒙古人了,而科爾沁、喀爾喀、以及察哈爾等左翼蒙古五十餘萬人投靠了建奴,也不算是蒙古人。
現在的蒙古人比建奴人口還要少,經不起消耗,所以在明明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冒險。
蒙古人息兵罷戰,防守在北城牆的劉家軍第四步兵團第一連的連長叫吳濟彬道:“各排統計傷亡,匯報戰果!”
“一排沒有傷亡!”
“二排傷了六個了,都是輕傷,沒有重傷。”
“三排陣亡兩個人,傷七個,其中兩個重傷!”
“四排,沒有參加戰鬥,沒有傷亡!”
“五排沒有參加戰鬥,沒有傷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