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同化其實就是這麽簡單
字數:6108 加入書籤
奴兒幹都司雙城衛以南一百四十裏是石城堡,在石城堡以南有名地方叫海參崴,劉明遇盯上雙城衛,真正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海參崴。
範文程滿懷信心的來到金石山,本希望劉明遇可以與大金互通有無,最好可以像蒙古一樣,結為姻親之邦。
隻是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劉明遇就向他表明態度,他要雙城衛以及興凱湖。
興凱是滿語,意思是水耗子。劉明遇看上了興凱湖,劉明遇非常不喜歡這個名字,事實上關於地名的問題,他都懶得吐糟了,很多地名,其實也被改得麵目全非,比如說河南有個默默無聞的淇縣,可以說幾乎很少人有人知道,這其實是鼎鼎大名的朝歌。神榜的故事就是在這裏發生的,以前是繁華勝地,車水馬龍,現在已無人關注。
另外就是山東比較讓人惋惜的蘭陵,蘭陵王高長恭,現在隻能稱為棗莊王了。琅琊,也被改為臨沂。琅琊王氏,琅琊諸葛氏,都被稱為臨沂王氏或諸葛氏了。
曾經秦朝大將蒙恬在九原大破匈奴,這樣的曆史氣質實在非包頭所能涵蓋。如果還叫九原市,那該多麽大氣磅礴。
可惜,隻是非常可惜。吉木薩爾縣,在漢唐時期,這裏叫北庭,北匈奴單於王庭,名字多麽簡單直接
當然,興凱湖這個名字,劉明遇也不喜歡,他讓準備改回興凱湖原來的名字,唐朝時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同時,這裏也是唐朝安東都護府的轄境。
“冠軍侯,你這麽做可不地道!”
劉明遇有些不以為然的道:“物竟天擇,強者為尊,若是不服,你們可以過來搶!!”
範文程很是無語,以前的時候,向來都是大金威脅大明,隻要說些重話,好處自然就來了。
現在,一切反過來了。
劉明遇動不動就是威脅,偏偏他還無法反駁,別說反駁,還要提防劉明遇腦子一抽,再把會麽地方打下來。雙城衛是建州的後方地盤,哪怕是毛文龍率領的東江軍,他們也隻是襲擾南四州,了不起再到沈陽。
當然,雙城衛也不算什麽風水寶地。建奴也不在跟劉明遇在那裏死磕。
“冠軍侯,這裏是大金的故……”
不等範文程說話,劉明遇打斷道:“故個屁,建奴就是建奴,還有什麽好說的,我的話就放在這裏,本侯看上那裏了,最遲十月出兵,有本事,讓他那裏守著,能守住,本侯無話可說,當然,遼南不錯,皇太極也可以過來搶,什麽時候打開,皇太極可以說了算,什麽時候結束,那就要看本侯的心情了。”
範文程聽到這話,更加無語了。
劉明遇剛剛得獲得豐收,僅僅麥子足足二百萬多石,還有幾千萬石土豆和紅薯,而劉家軍在遼南隻有不到七萬人,人均三十石麥子,還有上百石土豆,足夠他們吃上三年有餘。
這些糧食,足夠劉家軍從遼南打到建奴族滅人亡。
硬的肯定不行,那就軟的吧!
範文程撲通一下跪在劉明遇麵前:“冠軍侯,您到底想要怎麽樣”
要說認輸低頭,皇太極已經低頭了,他已經勸說皇太極把他的閨女親自送到了劉明遇麵前,可問題是,劉明遇對那個十歲的大金公主半點興趣都沒有。
怎麽來的,怎麽回去了。
盡管劉明遇對建奴不感冒,他還沒有禽獸到對一個十歲的小女孩撒氣。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大金公主長得一雙死魚眼,整個張仿佛被壓路機壓過,毫無美觀可言。別說十歲,就算是到了可以下嘴的時間,劉明遇還下不去嘴,他還沒有這麽重口味。
“這樣才對嗎!”
劉明遇笑了笑,他起身指著輿圖的興凱湖湖畔的鬆樹林道:“這裏,本侯準備開一個互市,羊毛,你們可以送過來,送過來多少,本侯收多少。”
“羊毛……”
“每斤三文錢!”
劉明遇沉吟道:“這可不少了,你們一隻成年羊,一年可以產十五到二十斤羊毛,就可以賣四十到五十文錢,一千隻羊就是四萬錢,也就是四十到五十兩銀子,如果是一萬隻,那就是四五百兩銀子,你們手中的羊,怎麽也要數以百萬計吧”
範文程的眼珠子一轉:“我們大金不缺金銀,金銀既不能吃,又不能喝,要錢有何用,我們要用羊毛換物資!”
“沒有問題!”
羊吃人這條策略,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益驅使。
劉明遇不想提高羊毛的價格,可食鹽是生活的必須品,後金缺鹽,雖然大明商賈可以向後金走私,但是代價非常高,大約在八到十兩銀子每鬥,一石食鹽可以賣到上百兩銀子。
這是賣方市場,後金也隻能捏著著鼻子認了。
範文程仔細了算了一下,一個人怎麽也需要兩三斤鹽,後金有**十萬人口,每年需要的食鹽就要兩三萬石鹽,一千萬隻羊的羊毛,大金肯定是拿不出來,不過讓人提供三五百萬隻羊的羊毛,換幾千石食鹽,似乎不怎麽虧。
正所劉明遇所說,羊毛對於後金幾乎沒有用處,羊毛氈,羊毛毯這樣的東西,需要的羊毛實在是太少了。
範文程苦笑道:“冠軍侯,這未免太強人所難了,這個價值不合適!”
“漫天叫價,落地還錢!”
劉明遇望著範文程道:“你覺得多少隻羊的羊毛合適”
“一百隻羊!”
劉明遇拿著一名親衛的刀,指著範文程:“再給你一次機會,說多少隻羊”
“兩百……三百!”
範文程被劉明遇抽出心理陰影了,看著劉明遇過來,他馬上急了:“最多五百隻羊,六百隻羊不能再多了!”
劉明遇收起刀在地上劃了一道線:“這裏將建一座互市,交易自然不局限羊毛,還有其他東西,比如皮草,人參、鹿茸,牛、羊、馬匹,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交易,你們可以從這裏獲得你們想要的鐵鍋、布帛、絲綢、錦緞、茶葉、瓷器等等!”
楊纖纖在範文程走後,疑惑的望著劉明遇道:“相公,你這是幫建奴嗎”
“是啊!”
劉明遇笑了笑道:“我是在幫助他們定居下來!”
“定居”
楊纖纖有些疑惑:“建奴來去如風,怎麽會定居下來”
“人都是喜歡安逸的!”
劉明遇指著正在金石山正裝修的房子道:“你說,你是喜歡住這樣的房子,還是喜歡住在帳篷裏”
“當然是房子裏啊!”
“是啊!”
劉明遇笑了笑道:“在遼東居住最大的問題就是天氣寒冷,他們住在帳篷裏會非常不便,我就在這裏賣給他們取暖的煤球,還有煤球爐子,以後,劉記生產的爐子就會越來越大,不僅僅可以做飯,還可以燒熱水,燒很多熱水,這樣以來,他們再搬著爐子跑就會越來越麻煩,還有,那些爐子很沉重,煤炭是消耗品,運輸過程中,容易震碎,所以,他們隻能定居下來!”
科技文明可以抵消掉遊牧民族的野蠻武力,再勇猛無畏的人在火銃麵前,也是一槍就涼。
此時,劉家軍的武器裝備一直在朝著最先進的方向研發,會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果,當建奴打不過劉家軍的時候,他們隻能被迫選擇合作。
劉明遇也不是把整個女真人都逼死,可是告訴他們跟劉明遇合作,在他們身邊放羊,哪怕賣羊毛,都可以把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隻要女真人定居下來,那就容易對付了。
其實兩千多年前,很多遊牧民族原本都是農耕民族,比如說匈奴,就是定居在渭河平原的。後來漢族強勢崛起,一頓狂扁將他們打成了半農半牧民族。
秦朝開國後繼續扁,徹底打成了遊牧民族。可是漢族還是不滿意,到了漢朝繼續打,徹底滅了,總算消停了。
對於中央王朝來說,定居的民族從來都不是問題,最煩的還是那些在大草原上怒馬強弓,來去如風的遊牧民族,在國力強盛的時候這些剽悍的牧民隔三差五的騷擾你,等你國力不等了便大舉進攻,實在是煩得很。
至於定居民族就好對付得多了,高句麗夠強了吧占據遼東和朝鮮半島,築起無數堅城,擁兵數十萬,三度擊敗了隋國百萬大軍,不可一世。然而到了唐朝,連天可汗李世民也被迫撤。
當了李治時期,一座城一座城的啃過去,僅僅用了兩代人便讓高句麗變成了曆史名詞,而吐蕃這個遊牧帝國則與唐朝糾纏到了最後,直到唐朝滅亡也沒能徹底解決他們。
劉明遇卻在要遼東改變女真人的生活方式,你們其實不用遊牧,賣羊毛,種苜蓿,或者學漢人一樣種田,就算糧食產量很低,以東北富饒的土地,哪怕每畝地產一石,整個遼東養活上千萬人不成問題。
要說習慣不能改變,這純屬扯蛋,看看後世,蒙古人有幾個會騎馬的有幾個住在蒙古包裏的他們不是一樣住樓房享受著冬天的暖氣,夏天的空調
在遼南的第二階段的開發過程中,劉明遇就取消了隔閡。無論是索倫人,還是錫伯人,或者女真人,隻要願意出力氣打工,在遼南混口飯吃是可以的。
就連東江鎮的兩千餘名女真雇傭軍,此時也有三五百人傷殘老兵在遼南打工,幹著力所能及的工作,安定的生活著。
不過,想要安穩。
光依靠給予他們好處是不行的,當然還需要武力。要麽離開,要麽臣服,否則隻有死路一條。留下來的,就要意味著成為大明的順民,與大明百姓一樣,定居在當地,開墾田地,疏通溝渠,修建官道。
一切都像劉明遇預料的那樣,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特別是在大寧,老百姓都是聰明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對自己有利。
建奴控製各部,繳納的雖然不是牛腿稅,卻是接近什一稅,也就是說,十隻羊,需要交納一隻羊,這個稅率其實相當於十分之一多一點,畢竟收稅的時候,建奴官員可不會挑瘦的,小的,他們往往挑選最健壯的馬,或最肥的羊。
“泥嚎……”
此時的大寧稅務局前來收稅,一名蒙古族上前打著招呼。
舌人快速將需要收稅的羊、馬、和牛計算出來。
大寧稅務局的稅丁道:“會說漢話,返還一隻羊!”
“穿漢服,少繳納一條牛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