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字數:1557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七零年代女廠長 !
    042
    12月2日這天, 秘書小王像往常那樣早早到了辦公室,先將梅書記的辦公室擦了一遍, 然後去收發室取了前一天送過來的報紙, 整理好,放到梅書記的辦公桌左側。
    梅書記有個習慣,每天上班沒有會和緊急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 了解當下的政策和風向。他每天必看的是省報和人民日報,如果還有空閑時間才會看看其他報紙。
    小王先將其他報紙放在下麵, 然後倒數第二是人民日報, 最上麵放省報。今天的省報有點奇怪, 頭版頭條竟然是一張照片, 照片裏, 暮色時分, 比夜色更黑的一條馬路盤旋在落葉紛飛的鄉下,近處的馬路邊上落下一片模模糊糊的影子,一家五口圍在桌子上前吃飯。
    再尋常不過的畫麵, 小王都不知道省報今天抽了什麽風, 竟然刊登一幅這樣普通的照片做頭版頭條。
    還有工作要做, 小王粗略掃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抓緊時間整理今天要處理的文件, 依照緊急程度先後排列,放在辦公桌上。然後泡了一搪瓷缸子的熱茶, 蓋上蓋子放到桌子上, 剛鬆開手, 梅書記就來了。
    “小王,早上好。”梅書記將包遞給他, 和氣地說道。他是個沒什麽架子的領導。
    小王接過包放好,立即過來匯報這一天的工作安排:“梅書記早上好,八點半在三樓的會議室有一場關於……”
    現在已經八點出頭了,梅書記沒讓人等的習慣,端起搪瓷缸子說:“那現在就去吧。”
    小王趕緊拿著筆記本和鋼筆跟上。
    這場會關於秋收總結的,非常冗長,一個會開了兩三個小時。
    等會開完就快到中午了,梅書記下樓回辦公室,走到樓梯中間就聽到他辦公室裏刺耳的電話鈴聲。
    見狀,小王趕緊拿著筆記本跑了進去。但還是遲了一步,電話因為長久沒人接聽,自己掛斷了。
    梅書記走到辦公室問:“小王,誰的電話。”
    小王對經常來往的電話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電話號碼倒背如流,一眼了辨識出了剛才來的那個電話:“市委的!”
    “撥過去,算了,我來吧。”梅書記剛坐下,手還沒碰到話筒,電話又響了起來。
    梅書記以為是市委那邊又打電話過來了,趕緊接了起來:“喂,你好,我是辰山縣梅……”
    “梅書記,恭喜啊,你們辰山縣這回可是出名了。”電話那頭傳來哈哈笑的男聲打斷了梅書記。
    梅書記一頭霧水,正欲問清楚,那頭的人卻說:“今天梅書記肯定很忙,就不打擾你了,先掛了。”
    然後利落地掛斷了電話。
    怎麽回事?梅書記放下了話筒,沒急著回市委的電話,抬頭問小王:“今天有沒有發生什麽特殊的事情?”
    小王搖頭,今天就是平平無奇的一天,跟過去的每一天沒什麽區別啊。
    這就怪了,梁溪縣的孫書記怎麽沒頭沒尾的來這麽一通電話。梅書記想不通,暫且將這個事放下,準備給市委那邊回撥過去,剛碰到話筒,電話又響了起來。
    梅書記趕緊接起,這次打過來的武南縣的毛縣長。武南縣和梁溪縣、辰山縣都同屬一個市。咋回事,這些人今天趕著給他打電話了?
    “梅書記,恭喜啊,你深藏不露啊,搞了這麽個大動作。”毛縣長也是來道喜的。
    梅書記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他不知道的事,幹脆利落地問道:“毛縣長,到底怎麽回事?你跟老孫一個個都跑來打電話恭喜我,我剛開完會回到辦公室,什麽都不知道。”
    那頭的毛縣長不大相信:“不會吧,梅書記,這麽大的事你不清楚?你沒看今天的省報嗎?”
    他們這些人每天必看的就是省報啊,了解本省的政治動向和上麵的各種政策。
    梅書記苦笑:“這不是一上班就有個會嗎?今天的省報是吧,我看看……”
    梅書記一麵在電話裏應付毛縣長,一麵抬頭用眼神向小王示意。
    小王跟了梅書記兩年,培養了一些默契,看懂了他的暗示,趕緊拿起今天的省報遞了過去,同時順便瞄了一眼,那張顯眼的照片下麵有一行加粗的標題“我省第一個通電通路的公社”。
    哪個公社這麽有錢?肯定是臨近省城或是市郊區的公社吧,這些公社挨著大城市,發展也迅速,條件比他們這些偏遠農村好多了。
    毛縣長聽出了梅書記是真不知情,格外震驚:“梅書記,你真的一點都不知道?就你們縣下麵的紅雲公社啊,省報頭版頭條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麽,你們真的一點財政都沒支持嗎?”
    梅書記已經一目十行掃完了頭版頭條,心裏的震驚不比毛縣長小。驚愕過後,他心裏升起濃濃的自豪感:“沒有,我們縣山多地少,自然環境比你們縣都還差一些,縣裏麵也沒什麽大型的工礦企業,哪有錢支持他們啊。你不是看到了,報紙上寫了,是公社自籌,社員自發勞動建的。”
    毛縣長心說,那麽一行字誰能注意到,他隻看到辰山縣上了頭版頭條就震驚了,又羨慕又嫉妒。
    “那你們縣的同誌還真是能幹,給你們縣爭光。”毛縣長無不羨慕地說。這樣的美名,誰不想出啊?而且這都是實打實的成績,被省報這麽一宣傳,省裏的領導都能看到。
    梅書記現在還處於震驚和半知半解中,他急於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趕緊找理由掛斷了電話:“都是下麵的人能幹,有人找我,先掛了,回頭聊。”
    掛斷電話後,梅書記趕緊對處於怔愣狀態的小王說:“打電話去紅雲公社了解一下情況……算了,我自己打,紅雲公社的電話是多少
    ?”
    “xxxx……”小王趕緊背出了電話號碼,不敢置信地說,“梅書記,這報紙上說的那個公社是咱們縣的啊?”
    梅書記沒空回答他的問題,把報紙遞給了他,讓他自個兒看。
    小王接過報紙一看,上麵還真提了,是他們辰山縣紅雲公社,他後悔不已,要是放報紙的時候,但凡他多看一眼,掃兩行也不會錯過這麽大的消息,搞得領導現在這麽被動。
    他決定了,以後提前十分鍾來上班,在梅書記沒來之前,先把每天的報紙掃一遍,對省內國內發生的大事有個大概的認知,免得犯今天這樣的錯誤。
    電話響了好幾聲才被人接起,梅書記急得解開了白襯衣最上麵的那個扣子,開口就問:“馮成呢,我是梅鬆明,讓他來接電話。”
    小沈聽到是梅書記親自打來的電話嚇了一跳,趕緊說:“梅書記,你稍等,我馬上就去叫人……”
    說完將話筒放到一邊,飛快地跑過去馮書記辦公室叫人。
    馮書記今天精神不大好,不知道是大大前天太興奮了,還是前一陣太累了,先是組織公社搶收,然後修路,接著通電,他每天到處跑,還要管公社的事,兩個月下來,人瘦了好幾斤。
    終於在前幾天將一切都弄好了,他也難免有些鬆懈,捧著茶杯在辦公室裏看前一陣子累積的報紙。聽到小沈的聲音,他愣了一下,放下茶杯:“哦,這就來。”
    梅書記親自打電話來,是有什麽重要的事嗎?他好像忘了什麽。
    馮書記琢磨著來到電話前接起了電話,先問好:“梅書記,上午好,你……”
    “別廢話了,你們公社是不是搞了修路和通電?”梅書記急於了解情況,一口打斷了他。
    馮書記總算想起自己忘了什麽,他忘記向縣裏匯報他們公社的兩大工程了。其實也不算是忘記,因為他早跟餘思雅商量好,先將這事在省報刊登,整出名氣來了,再去找梅書記匯報工作。
    可他們這路才修好沒幾天啊,梅書記怎麽就知道了?
    馮書記詫異,但想著這也不是什麽壞事,便如實說了:“是啊,梅書記你消息可真靈通,我還說整理整理材料,向縣裏麵匯報呢!”
    “那你這整理材料可真有點久。到底怎麽回事?路修了多長,修的是瀝青路嗎?造價多少?還有全公社家家戶戶都通電了?還是隻通了一部分,這個錢誰出的?”梅書記諷刺了一句就抓緊時間了解情況。
    他已經猜到了,市裏麵給他打電話,很可能也是為了這個事,他得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清楚狀況,不然待會兒市裏麵的領導問起,他還一問三不知,那就鬧笑話了。
    馮書記親自參與了這兩項工程,從組織到落實,他全程都沒落下,所以對情況一清二楚,梅書記問起,他也回答得頭頭是道,不過他沒居功,將餘思雅的貢獻如實匯報:“……其實這兩項工程是我們公社婦聯主任餘思雅同誌提出的,計劃也是她做的,東風公社的錢書記也是她去說服的,材料也是她去省城購買的……”
    “這個小同誌覺悟很高嘛。”梅書記對清河鴨還依稀有印象,本以為就是鴨子做得好吃了點,沒想到這個村辦企業還這麽有責任感,時時刻刻為村民著想,這才一年多就搞出了這麽多大動作,比縣裏這些老單位都有幹勁兒。
    馮書記跟著笑:“是啊,這兩項工程,餘思雅同誌居功至偉,我這個老同誌都不如她。”
    梅書記很好奇,但現在沒功夫詳細了解這些。他說:“我還要回市裏麵的電話,今天下午去你們公社視察,不用搞什麽花樣,讓餘思雅同誌跟你一起來接待我們就行了。我們就想參觀參觀你們的公路和電。”
    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馮書記聽到電話裏傳來的嘟嘟嘟聲,樂得嘴都合不攏,把話筒放了回去,本來想叫小沈去喊餘思雅到公社的,可他看到電話後,立馬改變了主意,撥通了養殖場的電話。
    小餘說得沒錯,修路通電通電話,真的是方便了許多,要通知個什麽事打個電話就去了,省時間又有效率。
    餘思雅接到電話挺吃驚的:“梅書記知道了?而且還驚動了市裏麵?難道是見報了?這麽快?路同誌都還沒來呢?”
    她才把照片寄出去幾天,雖然走的是快件,但估計路明惠也隻收到了兩三天。路明惠上次還說要親自來采訪的啊。
    馮書記也搞不清楚,他們鄉下的報紙送得慢,這兩天的省城日報還沒送過來。
    “這個先放一邊,你換身新點的衣服,打扮得精精神神的過來,梅書記下午來過來參觀咱們修的路和通的電,點名了要你作陪。小餘,這可是在領導麵前露臉的好機會,你要好生表現。”馮書記趕緊叮囑。
    餘思雅明白這是馮書記有意提拔她,不然梅書記哪知道她是哪根蔥啊,趕緊說:“謝謝馮書記,我這就準備,放心,不會丟了咱們公社的臉。”
    掛斷電話後,餘思雅並沒有急著回去換衣服,而是坐在辦公室裏琢磨了片刻後拿起了電話,直接打去了東風公社:“錢書記,有個重大的好消息要告訴你。”
    錢書記比馮書記年紀還大些,修個路親曆親為,累得不輕,還欠了債,心情不大美妙:“什麽好消息?你這小同誌是不是又要算計我們跟著你幹?”
    “錢書記,你這怎麽能說算計呢?我得了什麽好處?路修好了,方便的是你們公社的人,我又不天天往你們公社走,瞧你說的什麽話?我是奉了馮書記的命給你打這個電話,馮書記讓我通知你,下午梅書記他們要來參觀咱們修的路,你也準備一下一起接待梅書記,不要弄太高調,人少點。”餘思雅直接切入了正題。
    修路的一半功勞是錢書記的,這個事梅書記來了就會知道,她當初說好要給錢書記增添點成績的,沒道理在領導麵前露臉的好機會不帶他,這不是得罪人嗎?還不如提前通知錢書記,賣個人情,以後也能更好的合作。
    錢書記聽了這話果然很高興,同時又有點不好意思:“哎呀,對不住,餘主任,是我誤會你了,你可真是個好同誌。好,梅書記是直接到你們公社吧?那咱們在你們公社匯合,一起接待梅書記?對了,梅書記幾點到?”
    餘思雅哪知道啊:“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你打個電話問馮書記吧,我還有事要忙,錢書記,咱們下午聊。”
    說完,她趕緊掛斷了電話,給公社打過去,通知馮書記這個事。
    馮書記聽說了這事一拍腦門:“哎呀,小餘,還是你想得周到,我興奮得都忘了這個。要是不叫老錢,回頭他肯定覺得我是故意的,這老小子老記仇了。成,我讓小沈跟他說明情況。”
    馮書記真不介意帶個老錢,本來這裏麵也有老錢的一份功勞。而且東風公社隻修了路,沒通電,老錢也越不過他們,搶不了他們紅雲公社的風頭,幹嘛做出得罪人的事呢。
    縣裏的書記下來走訪,對公社來說是大事,不過為了避免社員圍觀這種事發生,公社並沒有大肆張揚這個事,隻通知了公社幹部。
    電是通了,但餘思雅還有一通的工作要做,她看了一下自己的穿著打扮,灰色的列寧裝,一絲不苟,很有女幹部的氣質,幹幹淨淨的,沒必要換,就繼續呆在養殖場工作,直到吃過了飯才騎自行車去公社。
    臨走前,餘思雅把小李叫來說道:“你讓大家把養殖場的衛生搞一遍,弄幹淨點,下午可能會有領導來視察咱們養殖場,給領導留個好印象。”
    未免嚇到小李,餘思雅沒提來的是誰。
    對於這種事,小李不陌生,隨著他們養殖場越辦越紅火,來參觀考察的不少,其他公社的幹部,縣裏一些單位的同誌。他以為這次來的也是這樣的同誌,叫人打掃幹淨衛生,準備好茶水就完事了,該幹嘛幹嘛去了。
    餘思雅感覺自己已經夠積極了,吃過飯就去了公社,梅書記肯定也會吃過午飯才來,縣裏到公社還有段距離,肯定還要等一會兒,去太早也是幹等。
    但她沒想到錢書記比她更積極更激動,午飯都沒吃就來了,還換上了一身八成新的幹部裝,連他那雙隻有重大節日才舍得穿的皮鞋也穿了出來。
    看到餘思雅,錢書記今天特別熱情:“餘主任,下午好,來喝茶聊會兒天啊。”
    餘思雅用腳趾頭猜也知道錢書記想聊什麽,她可不想聽這些沒營養的車軲轆話,指了指婦聯的辦公室說:“等會兒吧,錢書記,婦聯還有點工作要處理,你先坐一會兒。”
    錢書記……
    他都快忘記這位同誌是婦聯的了。
    趁著梅書記還沒來,餘思雅先去了婦聯辦公室了解了一下公社婦聯近期的工作,免得待會兒梅書記問起她一點都不知道,雖然梅書記問起的可能微乎其微。
    公社婦聯的工作按部就班,跟往年沒太大的區別,餘思雅花了十幾分鍾就了解清楚了。
    這時候,馮書記跑來了她的辦公室:“小餘,我找縣裏麵的同誌打聽到了,昨天的省城日報刊登了咱們修路的事,頭版頭條就是咱們修路的照片,現在縣裏麵好多單位都知道了。”
    照片?她就寄了那麽一張照片,不用說了,肯定是路明惠將照片拿去刊登的。雖然路明惠沒有按照先前所說的,過來采訪,但人家願意報道這事就是幫了他們大忙了,於情於理餘思雅都該去道聲謝。
    “這樣啊,馮書記趁著梅書記還沒來,我打電話去跟省報的同誌道個謝,順便了解一下具體是個什麽情況。”餘思雅起身說。
    馮書記也讚同:“是應該道謝,人家可幫了咱們大忙。”
    餘思雅把電話打給了路明惠,開口就先說謝謝:“昨天報紙的事我們已經知道了,就是報紙可能要明天才到我們公社,太感謝路同誌了。”
    路明惠笑著說:“不用謝我,要謝就謝那張照片吧,拍得實在是太好了,可惜咱們報紙是黑白的,沒法像彩色的照片那樣直觀和具有感染力。對了,這張照片是誰拍的?”
    餘思雅沒想到是那張照片打動了路明惠,笑著說:“是我們請縣裏麵的師傅來拍的。”
    路明惠不大信:“照相師傅隻怕選不了這麽好的景,是你們帶他去的吧?”
    餘思雅實話實說:“是啊,我帶他去的,拍這張照片也是我的主意,師傅不是太了解咱們紅雲公社。”
    聽了這話,路明惠更感興趣了:“餘主任,下次我帶相機來,你可要給我當向導哦。”
    她還要來?餘思雅以為這新聞已經報道了就完事了,沒想到還有後續,自是欣喜不已,這可是免費的廣告。別說現在,等過幾年,想在省報上打個廣告,不好意思,給錢都沒門,隻能去都市報打廣告。
    “這是自然,我等路同誌。”餘思雅又跟路明惠寒暄了幾句才掛斷了電話。
    馮書記在一邊等著,從兩人的內容中聽了個大概,朝餘思雅豎起了大拇指。
    餘思雅笑了笑,正欲說點什麽,小沈興奮地跑了進來:“馮書記、餘主任快,小汽車來了。”
    在他們辰山縣這種小地方,能坐小汽車出行的屈指可數,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這是梅書記一行來了,兩人趕緊出去迎接梅書記。
    車子停在了公社的院子裏,馮書記想上去幫忙拉開車門,前麵的秘書小王已經先一步下了車,拉開了後座的門,從裏麵出來兩位領導。
    馮書記馬上上前握手:“梅書記,趙局長,歡迎歡迎,裏麵請!”
    梅書記擺手:“不用了,時間緊迫,咱們就不進去坐了,先去大隊看看社員們的情況。”
    來的路上,他們已經經過了瀝青路,算是對修的路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現在梅書記更想去村裏參觀參觀,想看看是不是真如報紙和馮書記匯報的那樣,家家戶戶都通上了電。
    馮書記一怔,那先前的準備完全派不上用場啊。不過領導說什麽就是什麽,去村裏參觀就參觀吧。
    馮書記帶路:“好,梅書記,趙局長,這邊請!你們看是坐車去還是?”
    “不用了,走路吧,邊走邊了解情況。”梅書記拒絕坐車。因為村裏很多小路,道路比較窄,小汽車不好通行,而且鄉下乍然來這麽一輛車也很引人注目。
    馮書記點頭:“好,梅書記和趙局長,請跟我來。”
    領導來視察當然要把最好的一麵展示出來,出了公社後,馮書記就把他們往通往養殖場的那條石子路上帶。
    這條路經過很多人走來走去,加上大貨車的碾壓,石子都陷進了泥土裏,平坦又不顛簸,雖然不如瀝青路好走,但在鄉下也實打實的是一條好路了。
    果然,梅書記走了幾步就說:“這條路不錯啊,也是你們自己修的?”
    馮書記含笑說:“這是養殖場自發組織、出資修建的路,完全由餘思雅同誌主持,主要是為了方便載貨的汽車通往養殖場。”
    梅書記似乎這會兒想起了餘思雅,回頭看向夾在一群男同誌中麵目還有些稚嫩的年輕姑娘:“這就是餘主任吧!”
    餘思雅趕緊上前說:“梅書記你好,我就是紅雲公社的婦聯主任餘思雅,主要負責養殖場的工作。”
    “不錯,前方應該就是你們養殖場了吧?”梅書記老遠就看到了處理在青山綠水中的那排兩層樓房,鄉下這會兒還沒人家能建這麽寬敞的樓房。
    餘思雅笑著說:“是的,梅書記眼睛可真好,這麽遠就看到了。”
    “不是我眼睛好,是你們這房子顯眼,走,咱們去看看。”梅書記感興趣地說。來之前,他匆忙了解了一下,才知道這家在村裏建的廠子產品已經賣到了省城,似乎還挺俏的。
    他說去看誰會反對?餘思雅笑盈盈地說:“歡迎梅書記去視察指點我們的工作。”
    “視察指點不敢當,跟我說說你們養殖場是怎麽成立吧。”梅書記現在對這個在村子裏辦起來的廠子非常感興趣。畢竟全縣雖然沒拿得出手的大企業,但小單位還是不少的,可沒哪個能有清河鴨養殖場這麽能折騰。
    這是個好機會,餘思雅邊走邊給梅書記介紹,從養殖場是如此貸款三百元發展起來,中間遇到了多少困難逐步說起,當然中間也間或摻雜一些公社是如何支持他們工作的。這個風頭不能光他們養殖場出了,公社幹部們也要跟著漲漲麵子啊。
    餘思雅沒有大倒苦水,沒有哪個領導喜歡下屬一個勁兒的訴苦的,他們更想聽到的是成績,所以她重點說發展和未來的規劃前景。
    走到養殖場大門口,正好講完,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趙局長,請!”
    小李聽說餘思雅領著人來了,立即笑著出來迎接:“餘主任,馮書記,視察的領導來了,快裏麵請!”
    馮書記一聽就知道小李還不清楚梅書記的身份,剛想介紹,餘思雅給他使了一記眼色,讓他不要吱聲。
    梅書記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熱情的小李:“你們這同誌精神麵貌不錯啊。”
    不光是小李,養殖場其他職工也都一個個幹勁兒十足,看到他們路過,除了多好奇地瞅兩眼外,沒其他的反應,一個個都忙著手裏的活。
    “是啊,大家都挺積極的。”餘思雅笑了笑,把他們帶去廠區,“梅書記,參觀參觀咱們的加工廠。”
    餘思雅把他們帶去了廠房。年初才建好的廠房幹淨整潔,裏麵的在生產食品的職工每個人嘴巴上都套了一層紗布做的薄薄的口罩,腦袋上還戴著一頂白色的帽子,將頭全藏了進去。
    梅書記覺得挺新鮮的:“你們這工人戴帽子是有什麽特殊的含義嗎?”
    餘思雅微笑著解釋:“這樣是為了避免在生產過程中,他們的頭發不小心掉到食物裏,戴口罩則是為了防範唾沫濺到食物裏。咱們做的是吃食,衛生是第一要求。”
    不然哪天從裏麵吃到一根頭發,好名聲就要毀一大半。
    梅書記聽到這個解釋,肅然起敬,有些明白鄉下的一個廠子怎麽會發展得這麽快了,人家細節做得好,敢於創新,員工精神麵貌非常好,個個手腳麻利,非常勤快。
    走訪中,梅書記也沒隻詢問餘思雅,還坐下跟整在攪拌鴨食的飼養員聊天,了解情況。
    飼養員都是周部長那邊挑選過來的軍嫂、烈屬,家裏男人不在,隻有女人,還帶著孩子,掙的工分不多。要是男人在部隊裏有點出息,公婆好說話的,每個月寄點錢回來落到她手裏,日子還能過得去。這要是沒男人或者沒分家,男人寄回來的錢都交到公婆手裏,那日子可不好過。
    這些婦女大多文化水平也不高,能有現在的生活,全靠養殖場,話裏話外自是打心眼裏感激,不但說了她們生活的變化,而且還提了許多村裏人依靠養殖場過上了更好生活的事例。
    參觀了養殖場的半機械化生產線後,梅書記又走訪了幾個村子。果然,每個村子都架起了電線,從房頂直通每戶人家。路上遇到了不少社員,一個個麵帶笑容,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比較瘦,但看起來都還挺健康的,不是麵黃肌瘦的那種瘦,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們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
    紅雲公社的麵貌跟這幾年梅書記走訪過的公社完全不同。社員們的熱情也許可以偽裝,但過得好不好這麽大的公社是沒法偽裝的。
    這一趟下來,他心裏真是感慨萬千,有諸多想法,也有諸多感動。最讓他詫異的是,公社的人似乎大部分都認識餘思雅,不管走到哪兒,都有人跟她打招呼,甚至包括老人和小孩。不少孩子連馮書記都不認識,卻認識餘思雅。
    餘思雅笑著解釋說是因為養殖場偶爾會發動孩子們幫忙,也會收他們送來的一些野菜野草之類的,幫他們賺點買糖的零花錢,所以小孩子特別喜歡她。
    一下午走訪了紅雲公社好幾個大隊,每個大隊的情況都差不多,沒有弄虛作假,糊弄上麵的情況,社員們的變化和臉上的喜悅也是實實在在的。
    眼看四點多了,梅書記終於決定回去:“看得差不多了,咱們回去,小餘,咱們聊聊。你這一個養殖場規模雖然不算大,正式工也不是很多,但明顯帶動了整個公社經濟的發展,跟我說說……”
    梅書記對這點很感興趣。如果能將紅雲公社的經驗複製到其他公社,那豈不是他們辰山縣下麵的公社發展幾年都能逐漸脫貧?
    餘思雅明白梅書記在想什麽。他們清河鴨養殖場走的是高端路線,市場隻有那麽大,她可不樂意其他公社也全搞這個,到時候供大於求,會出問題的。
    所以餘思雅一邊聊就一邊把話題帶到了錢書記身上,說東風公社也搞了個養鴨場,而且這次修路東風公社也修了一段,不隻是他們紅雲公社的功勞。
    後麵的錢書記聽到這話那個感動啊。小餘同誌果然是個厚道人,這一路,梅書記的興趣全到紅雲公社去了,他根本插不上話,本以為要當半天的背景板了,沒想到小餘同誌竟然會給他主動表現的機會。
    聽到梅書記點他的名,哪怕知道自己比不過紅雲公社,錢書記也自認比其他公社強多了,趕緊打起精神回答梅書記的問題,爭取留個好印象。
    梅書記問了幾個問題大致搞清楚了三公養殖場的規模,發現這就是個純粹的養殖場,正式工不到十人,完全沒有清河鴨養殖場的這種帶動效應。
    雖然錢書記已經是比下有餘了,但有了紅雲公社珠玉在前,還是失色了不少。梅書記心裏有些失望,看來哪怕是複製也沒這麽容易成功的,東風公社就守著紅雲公社,看著對方成長起來,也隻學了一個皮毛,就更逞論其他公社了。
    再想想清河鴨養殖場的發展曆程,其實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有個大膽機靈敢於闖蕩的負責人,還有馮書記這個開明一把手的支持,天時地利人和,但凡缺了一點都走不到今天這步。
    梅書記在心裏無聲地歎了口氣,微笑著鼓勵了錢書記幾句,然後說道:“去看看咱們辰山縣第一條瀝青路,剛才在車上一下就過去了,都沒來得及好好看。真別說,這路修好了,車子開起來也快多了,而且不那麽顛簸了,趙局長,你說是不是?”
    趙局長笑著點頭:“可不是,剛才縣裏出來那端路,那可真是要把我的老腰都給顛斷了,直到進入了東風公社,這路一下子就平坦了。簡直是一個在天下,一個在地下的感覺。”
    主要是前後對比太明顯了,所以對瀝青路的感官就更好了。
    “是啊,有了路好走多了,不管是人還是車子,以後去縣裏也方便多了。”餘思雅趕緊安利修路的好處,從時間的縮短和下雨天的便捷性等等說起,還舉了好幾個修路前後對比明顯的例子,最後狀似不經意地感慨了一句,“哎,可惜隻修了這麽一段,過了東風公社前麵的幾個公社咱們也沒交情,不然大家一起把路修好該多好啊,這樣咱們縣就有一條完完整整的瀝青路了,說不定以後運輸隊的車子都得往咱們這邊跑!”
    大家都以為餘思雅隻是隨口發了句感概,隻有熟悉了餘思雅套路的馮書記瞪大了眼睛,來了,來了,這丫頭膽子可真大,竟然真把主意打到了領導頭上,這次第一次見麵呢,就想鼓動梅書記修路。
    怕惹梅書記不高興,馮書記趕緊給餘思雅使了個眼色,讓她別說了,這個事回頭再好好商量。
    餘思雅不聽,回去再說,那不遲了,趁熱打鐵,現在梅書記正為這條路高興的時候,這時候不說什麽時候說?再說了,她做這麽多是為了什麽?有一半的原因不就為了說服梅書記修路嗎?既然機會來了,當然要抓住,不然前麵的功夫不白費了。光這八九公裏的水泥路對他們養殖場幫助也不大,一定得想辦法讓梅書記答應修到縣城去。
    梅書記聽了餘思雅的感歎也有些遺憾:“可不是,還是咱們縣裏太窮了,其他幾個公社也不像你們還有副業,縣裏財政撥不出這筆款子,他們幾個公社也拿不出這筆錢,不然真把路修通就好了。”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事嘛。
    梅書記要真不想修路就不會說這麽多廢話,看來他也是意動了。那作為下屬,當然要為領導分憂解勞了,尤其是這種也能便宜自己的事。
    餘思雅腦子一轉,琢磨出了個主意:“梅書記,我這裏倒是有個法子,你看行不行得通?”
    梅書記感興趣地看著她:“哦,餘思雅同誌有什麽法子,說來聽聽。”
    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我提議縣裏財政出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經過的幾個公社自籌,人工可以讓社員自發勞動,修路這是一件方便大家的好事,現在正值冬天,地裏也沒什麽活,青壯年一起修路利國利民。這樣就省了人工費,隻要購買材料費就行了,我們的石子都是自己滿山撿的,還有去山上搬的大石頭敲碎了鋪在路麵的,其實真正需要花錢購買的最主要的就是瀝青了,這個成本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高。這八、九公裏的路,我們買瀝青總共花了一萬多塊,這筆錢公社和財政局分攤下來,壓力又能減輕一般了。”
    梅書記在心裏核算了一下,要繼續修到縣城,還有十幾公裏,這麽算下來瀝青需要兩萬多塊。這筆錢雖然不少,但要是公社和財政局分攤,縣裏隻要出一萬多就行了,擠一擠也是能拿出來的。不然孤零零的一段路,拿出去也不好說,他們縣裏總不能還不如下麵的公社吧。
    “隻是三個公社平均分攤到頭上怎麽也得三四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梅書記擔憂地說。其他公社跟以前的紅雲公社一樣,沒有產業,也就沒有收入,每年的錢隻能靠財政撥款,根本沒餘錢,別說三四千,年底讓他們湊三四百都很難。
    這點餘思雅也想好了:“梅書記,這筆錢可以先向銀行貸款,後麵慢慢還。咱們公社也願意盡綿薄之力,帶動兄弟公社一起發展,這三個公社要是願意,我們為他們提供鴨苗和養鴨的技術指導,鴨子長大後照市價銷售給我們養殖場。這樣就不用擔心還不上貸款了。”
    以後這些公社就是他們的供貨基地了,鴨子不夠也不用老大遠去省城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