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

字數:5516   加入書籤

A+A-


    皇宮。
    養心殿。
    第一時間趕到宮中的徐達在經由龐玉海通報之後,快步走進了大殿之中。
    “微臣參見陛下!”
    徐達走到近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
    “愛卿平身。”
    朱元璋笑了笑,抬手示意了一下。
    “陛下,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徐達緩緩起身,有些激動的說道。
    他以為,今日陛下召見自己,是為了商討北伐之事。
    “此事不急。”
    “朕今日召你前來,是想告訴你,原定於年節之前發動對北元進攻一事暫緩,改為駐防。”
    可是朱元璋卻擺了擺手,緩緩說道。
    聽了朱元璋的話,徐達直接愣在了原地,驚訝的看著朱元璋,以為自己聽錯了。
    “陛下,為何?”
    徐達不解的看著朱元璋,滿臉疑惑的問道。
    “朕想了想,年節將至,不宜大動幹戈,你且帶兵前往北境,暗中駐守在邊境之內,切記不要太引人注目,一切等年節之後再說。”
    “不過如此一來,恐怕徐卿就隻能在北境過年了。”
    朱元璋看著徐達,緩緩解釋道。
    “陛下所言的確有理,可是正因為這樣,此時進攻北元,才會令北元意想不到,措手不及,對我軍來說,有利無害。”
    “況且,一旦大軍集結邊境的消息走漏,北元勢必會有所防備,到時候我們很可能失去先機啊。”
    徐達皺著眉頭,試圖說服朱元璋。
    “所以朕才特意叮囑你,此行不宜過於招搖,應該一切謹慎,最好能瞞過北元暗探,讓其放鬆警惕,至於能不能掩人耳目,就看徐卿的能耐了,朕相信你能辦到。”
    朱元璋看著一臉茫然的徐達,笑著說道。
    “可是,為什麽突然改變主意啊陛下?”
    徐達依舊不解,忍不住追問道。
    “朕能說的隻有這麽多了,聽命行事便可,至於其他的,等時機成熟,朕自然會告訴你。”
    朱元璋搖了搖頭,沉聲說道。
    聽到朱元璋這麽說,徐達也不敢再繼續追問,可是心中的疑問卻越來越深,始終想不明白。
    “啟稟陛下,湯和與傅友德兩位將軍也已在殿外等候。”
    正在這時,龐玉海快步走入,恭敬地說道。
    “快請。”
    朱元璋抬手一揮,大聲說道。
    很快,湯和與傅友德便邁步走進了大殿之中。
    可是當他們看到徐達的臉色之後,就立刻明白出事了。
    緊接著,朱元璋便將剛才的意思又向湯和與傅友德說了一遍。
    聽到朱元璋的決定,二人也是一臉茫然,轉頭看向徐達,發現徐達的臉色也比他們好不了多少。
    一時之間,三人的心頭全都蒙上了一層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
    隨後,朱元璋叫龐玉海取來了北境地圖,與徐達三人針對布防一事仔細斟酌協商了起來。
    而讓朱元璋發生如此轉變的胡非,此時就像是個局外人一樣,早就帶著安慶公主出了京師,到城外遊玩去了。
    由於蕭安不在京師,為了保護胡非的安危,錦衣衛幾乎出動了一百餘人隨行,搞得城中的百姓以為京師又發生了什麽大事。
    ...
    魏國公府。
    前院正廳。
    徐達與湯和、傅友德二人坐在椅子上,各自端著一杯茶,麵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從宮裏出來之後,三人便一同回到了魏國公府。
    對於朱元璋的臨時變卦,三人心中全都不解,可是又不能在朱元璋的麵前打破砂鍋問到底,隻能蒙在鼓裏。
    “陛下到底是為什麽突然改變主意啊?怎麽事先一點兆頭都沒有呢?”
    傅友德皺著眉頭,喃喃自語著說道。
    “這件事沒有那麽簡單,中間一定是出了什麽岔子,否則陛下不可能突然改變主意。”
    徐達沉著臉,緩緩說道。
    “可問題是到底出了什麽岔子?”
    湯和看了二人一眼,攤了攤手,無奈的說道。
    “老夫已經命人去打探了,希望能探知一二。”
    徐達沉著臉,心有不甘的說道。
    進攻北元,收服北境,放眼整個大明朝,他算是最積極的一個了。
    如今的他,逐漸年事已高,自知像這樣征戰沙場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正在這時,腳步聲傳來,一名中年人快步走入了正廳。
    “將軍,消息打探到了。”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徐達的副將,盧衝。
    “快說!”
    徐達一聽,眼前一亮,立刻大聲說道。
    “回將軍的話,屬下打探到,陛下在召見將軍不久之前,先見了安國公。”
    盧衝拱了拱手,緩緩答道。
    “沒了?”
    聽了盧衝簡短的回答,傅友德與湯和對視了一眼,失望的看著盧衝問道。
    “沒了...”
    盧衝麵露苦澀,緩緩答道,不由得有一些尷尬,這還是他好不容易打探到的消息。
    “安國公身為錦衣衛指揮使,被陛下召見不是常有的事嗎?這能說明什麽?”
    傅友德無奈的歎了口氣說道。
    “這已經說明問題了!”
    “如果老夫猜的不錯,陛下之所以突然改變主意,一定與胡非有關!”
    徐達沉著臉,冷冷的說道。
    “可是安國公為何要阻撓北伐之事?難道他連軍中之事都想插手不成?!”
    傅友德麵露疑惑,不解的問道。
    “如今的他,已經再也不是當初那個隻知道走馬架鷹的紈絝子弟了,陛下又對他無比信任,還有什麽是他不敢插手的事?!”
    “老夫斷定,此事一定與他脫不了關係!”
    徐達冷哼了一聲,沉聲說道。
    “既然是跟安國公有關,或許此事還有別的玄機,否則陛下也不會應允,而且很顯然,陛下有些話並未明言,一定還有別的深意。”
    這時,反倒是湯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緩緩說道。
    “不行我們三個就去找九安侯一趟,問問他到底怎麽回事!”
    傅友德遲疑了一下,大聲說道。
    “連陛下都不肯說,安國公又怎麽可能告訴我們?照我看,我們還是奉旨行事吧,該我們知道的時候,我們自然會知道。”
    湯和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聽了湯和的話,傅友德無奈的歎了口氣。
    而徐達卻饒有深意的瞟了湯和一眼,他知道,湯和與胡非之間,雖然曾經發生過一些摩擦,可是後來關係一向不錯。
    “事已至此,也隻能如此了。”
    “二位這便回去準備吧,兵分三路,即刻前往北境,切記低調行軍,避免讓北境發覺。”
    徐達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
    湯和與傅友德答應了一聲,緩緩起身,拱手一禮之後,先後告辭離開。
    徐達坐在椅子上,思索著胡非究竟跟陛下說了什麽,可是絞盡腦汁之下還是什麽也猜不出來,情急之下一把將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
    次日,三路大軍悄然離京,直奔北境而去,一路之上夜行晝伏,全力隱藏著行蹤。
    而當大軍離京半月之後,依舊杳無音訊,這讓朝中的文武百官不禁疑惑。
    原本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徐達此去北境是為了進攻北元,可是按照時日推斷,此時大軍已經抵達北境,應該已經有戰報傳回,可是邊境卻毫無動靜,數十萬大軍猶如石沉大海一般。
    轉眼之間,年節已經到來,渾然不知的京師百姓已經逐漸沉浸在年節的喜悅氣氛之中。
    久而久之,朝中百官也不再關注邊境,準備安心過年。
    可是緊接著,倭國北朝卻突然傳出了一個震驚天下的消息,北朝都城親王府一夜之間被血洗,懷玉親王被殺,頭顱被割去,懸掛在了北朝都城的城頭之上!
    而完成這一不可思議之舉的人,正是錦衣衛!
    一時之間,胡非的名字再一次響徹天下,令倭國南北兩朝無比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