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若我們不答應呢

字數:3762   加入書籤

A+A-




    外頭的人還在指著孟瑾安瘋狂的說笑。

    “讓你們兄弟來鋪子裏做事,已經是給你們天大的恩典,識相的就該閉上嘴做事。”

    “跟他們娘一樣,別的不會,就是諂媚人的本事厲害。”

    “誠信為本,一點朱唇萬人嚐。”

    ……

    眾人指指點點的,幾乎所有人都在笑,無一人站出來。

    忽而,一根扁擔橫空而出,朝著眾人毫無章法的瘋狂落下。

    孟瑾堂冷著臉,目光陰沉,瘋狂的揮舞著。

    都是些養尊處優的人,哪裏對抗得了一直做苦力的孟瑾堂。

    “孟瑾堂你瘋了嗎?敢打我們,你怕是不想在孟家繼續待下去吧。”

    被打得到處閃躲的孟俊生怒道,恨不得自己能還手將孟瑾堂打趴下。

    “你以為我們兄弟稀罕?”濃眉大眼的孟瑾堂打了一通之後才收手。

    鋪子裏已經被他們攪得一團亂,孟瑾堂站到兄長身邊,凶狠的看著眾人。

    孟氏族人見他停手,這才鬆了口氣。

    “什麽都別說了,你們這鋪子,我們兄弟倆高攀不上,誰愛給你們做狗誰做!”

    說著,孟瑾堂就拉著孟瑾安往外頭走去。

    “出了這鋪子,你們這輩子也別想再踏進來!往後我們有了大富貴,你們也別想沾染一分。”

    聽著孟俊生的叫喊威脅,孟瑾安兩兄弟腳步一頓,對視一眼。

    本以為是兩人舍不得要回頭,孟俊生當即囂張得意的揚起頭,“要想回來也行,跪下,自己扇自己一百個巴掌。”

    孟瑾堂雙拳緊握,胸口的衣裳瞬間暴起。

    他見兄長朝自己點點頭,當即回頭,大步且堅定地朝著孟俊生走去。

    “這才乖嘛,隻要我——”

    啪!

    啪啪!

    瞬間,鋪子裏頓時安靜了,不敢置信的看著孟瑾堂。

    “敢打我,你們瘋了嗎!”

    “辱我父母,你已該死!今日不殺你,就是讓你看看,你這潑天富貴夢能不能實現。

    還有,這孟家富貴,我們兄弟無福消受。”

    孟瑾安站在屋子外頭,掃視一圈之後,挺直了背脊看著屋內的所有人,“我們兄弟成長至今,從未靠過族內任何人。你們,不配提起我爹娘。”

    其他人想反駁,都是不敢,隻能用眼睛表達憤怒。

    而被孟瑾堂抓在手中的孟俊生,則是接連被打了十多個巴掌才被放下。

    此時他的臉頰已經腫得高高的,鮮血順著嘴角留下。

    隻剩下一條縫的眼睛,好似毒蛇一般死死的盯著兄弟二人離去的背影。

    在外頭看了個全的孟初妍,沒有繼續進門,轉身離去。

    這個米糧鋪子,十成十已經沒用,沒必要將他們再放心上,隻是可惜了孟府的名頭到底被他們給破壞了。

    孟初妍給扶火留了消息,便前往瀠溪酒樓。

    瀠溪酒樓靠著孟初妍給出的幾道宮廷禦膳,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在京城已經風生水起。

    雖然招攬不來達官顯貴,但是留住了有錢的商戶,能吃到禦膳,彰顯富貴。

    臨近傍晚這個點,已經有不少人進了酒樓,點名要包間。

    二樓最裏頭的蘭字號包間,大門被推開。

    孟瑾安兄弟看著屋子裏坐著的翩翩小公子,心中疑惑,自己並不認識這人。

    “不知這位公子找我們兄弟何事?”

    “兩位堂兄好。”孟初妍起身,主動問好,自報姓名。

    得知她便是跟族長打賭的孟相嫡女,兩人有些詫異,“不知孟小姐找我們做什麽?”

    “我想請兩位堂兄到我們的茶館幫忙。”他們對孟家的並沒有多少好感,是以孟初妍直接開門見山。

    孟瑾安兩兄弟是雙胞胎,他們的爹孟青竹是孟家旁支之一,也是族中少有的在讀書上有建樹之人。

    當年參加科考,因著身體原因名落孫山。孟青竹被族中人嘲諷,失意之下邂逅了青樓女子柳葉兒。

    柳葉兒拿出自己這些年積攢的所有銀錢自贖自身,跟著一窮二白的孟青竹,很快便懷了身孕。

    本就對柳葉兒身份十分介意的孟氏族人,趁著柳葉兒早產,孟青竹不在身邊之際,將她一個方才早產生下兩個孩子的婦人趕出家門。

    冰天雪地中,柳葉兒護著孩子,苦苦撐到了孟青竹回來,見到孟青竹當晚,人就沒了。

    自此,兩兄弟在孟氏一族中自小被欺負,被辱罵,苟活到了如今。

    這麽多年艱難的生活都未曾將兩人善良的性子磨滅,除去他們娘親的事情上,他們亦是圓滑,當初孟初妍在路上碰見被刁難的小二,便是孟瑾安。

    孟初妍記得他們,卻不僅僅因為這些。不久之後,會出現一批人馬前來尋找當年的柳葉兒,得知她已經身亡,留下兩個孩子,便將兩個孩子帶走了。

    而這些人的幕後之人,乃是太原溫氏一族。

    太原溫氏可是北方第一大族,前朝時期,溫氏出了三兄弟,大哥溫大雅為禮部尚書,封黎國公。二弟溫彥博為中書令,封虞公國。三弟溫彥將為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是為一門三公。

    後來先帝創立瀾祈國,溫氏一族舉族搬遷回太原,少有人入仕,但起威望在本地極大。加之他們在北方創立學堂,數十年來,亦是培養出一大批朝中能臣。

    若是能夠將他們拉攏到自己這一邊,當真如虎添翼。

    “若我們兄弟不答應呢?”<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