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當年往事

字數:5071   加入書籤

A+A-


    陶源是真沒想到,自己還有再見到韓隨的這一天。

    當年,兩人同殿稱臣,雖沒有很深的交情,但也是惺惺相惜。

    在很多政見上,兩人立場一致,與朝中的那些奸佞小人,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現在回想起來,恍如隔世。

    原本盤膝而坐的韓隨,挺身站起,他將披散的頭發向後攏了攏,直視陶源,緩聲說道:“陶源。”

    陶源早已有預感,韓隨可能就藏在自家的地窖裏,可現在親眼看到他,陶源還是震驚得頭腦一片空白。

    過了半晌,他才回過神來。

    陶源看看韓隨,再看看跟著自己進入地窖的陶夕瑩,他頓時明白是怎麽回事。

    他轉身,向李餘跪地,說道:“微臣……謝殿下!”

    如果剛才沒有李餘的庇護,現在的鎮國公府,可能正在被飛衛抄家呢。

    李餘連忙把陶源攙扶起來。

    他看向陶夕瑩,說道:“陶小姐,你還欠我一個解釋!”

    陶夕瑩低垂著頭,依舊不吭聲。

    啪!

    突如其來的脆響聲,把一旁的李餘嚇了一跳。

    陶夕瑩的身子向旁踉蹌一下,跌坐在地。

    她左側的臉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蒼腫起來。

    陶源氣得渾身直打哆嗦。

    他手指著陶夕瑩,嘴唇顫抖,半晌沒說出話來。

    她是想害死陶家滿門啊!

    陶夕瑩摸都沒摸紅腫的臉頰,她緩緩撩起眼簾,看向陶源。

    陶源憋了半晌,才吐出兩個字:“孽女!”

    陶夕瑩勾了勾嘴角,手扶著牆壁,站起身,“女兒,這不也是向父親大人學的嗎?”

    “你……”

    “當年,父親大人賣主求榮,甚至不惜害死嶽丈一家,逼死結發妻子,現在,女兒隻是有樣學樣,又何錯之有?”

    陶源聞言,腦袋嗡了一聲,身子抖動得更加厲害。

    他猛的揚起巴掌。

    陶夕瑩沒有躲,反而還把自己的臉頰湊過去,說道:“打吧,打死也沒關係!反正,被父親大人害死的人已經那麽多了,又不差女兒一個!”

    陶源眼前直冒金星,忽覺得一震頭重腳輕,身子不由得來回搖晃。

    李餘快步上前,把陶源攙扶住。

    誰能想到,平日裏一直是乖乖女形象的陶夕瑩,竟會對親生父親藏著這麽深的恨意。

    現在,李餘總算能理解陶夕瑩為什麽敢窩藏韓隨。

    她根本不在乎事情敗露,不在乎會給鎮國公府上下帶來多大的災難。

    她恨陶源。

    恨陶家的每一個人。

    陶源站立不住,即便有李餘攙扶,他依舊依靠著牆壁,慢慢滑座到地上。

    那麽位高權重的鎮國公,此時,眼圈濕紅,禁不住老淚縱橫。

    韓隨默默地看著他,輕輕歎口氣。

    若是放在幾年前,看到陶源這般眾叛親離的境遇,他定會拍手稱快,大呼痛快,惡有惡報。

    而現在,他已無這樣的心境,對陶源,他心裏也無恨意。

    他語氣平和地問道:“陶源,我有一事不明,當年,你為何會突然背叛陛下,投靠李惠。”

    這個問題,這十年來一直困惑著他,讓他想不明白。

    他和陶源,雖然接觸不多,但他可以篤定,陶源是位謙謙君子。

    在當時混亂的朝堂中,陶源堪稱是難得的一股清流。

    可就是這麽一個君子、忠臣,最終卻做出對大齊危害最大的事。

    為什麽呢?

    為什麽要這麽做?

    陶源看向韓隨。

    韓隨問道:“是李惠許給你難以拒絕的好處?”

    聽聞這話,陶源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苦笑。

    他反問道:“在韓禦使眼中,我就是一個貪財的人嗎?”

    “那到底是為了什麽?”

    “還記得我為前朝辦的最後一件差事嗎?”

    韓隨陷入沉思,許久,他說道:“前往晉州賑災?”

    陶源話鋒一轉,又問道:“韓禦使可還記得,當年自己在京城待了多久?有幾年未曾離京,去視察地方?”

    韓隨默然。

    他是陛下的親信,一直待在陛下身邊,幫陛下分擔政務。

    陶源繼續說道:“韓禦使知道易子而食這個詞吧。”

    韓隨眼眸一閃,不解地看向陶源。

    陶源說道:“是啊,韓禦使滿腹經綸,飽讀詩書,又怎會不知易子而食這個詞呢?可韓禦使有親眼看過嗎?”

    聞言,一旁的陶夕瑩怔怔地看向父親,不明白父親為何突然說這些。

    陶源繼續道:“我見過,親眼所見。

    “韓禦使,你能想象得到嗎,百姓們把自家的孩子,送出去,換回別人家的孩子。

    “那些孩童,還沒有大人的膝蓋高,隻轉眼的工夫,就變成了一鍋肉。

    “易子而食,對你而言,就隻是書中的四個字而已,可你知道嗎,這四個字裏含著多少的人血,多少的冤魂!”

    陶夕瑩聞言,臉色煞白,腸胃也在一陣陣的翻騰。

    對她而言,易子而食也隻是書中的四個字,她從未親眼目睹過這樣的慘景。

    韓隨默默地看著陶源,沒有接話。

    “我在晉州,看到太多這樣的慘像。心灰意冷之際,我遇見了陛下!

    “陛下對我說,世道可以改變,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人們再不用易子而食。

    “隻是,要想改變這世道,就必須得有人挺身而出,做出犧牲。

    “可能是犧牲我輩,也可能是犧牲下一輩、下兩輩,但不管要付出多大的犧牲,為了這個天下,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值得!”

    陶源的這番話,既是在對韓隨說,更是在對陶夕瑩說。

    背叛倒戈,害死嶽丈滿門,害死結發妻子,難道他不痛苦嗎?

    可是再苦、再疼,他也得咬緊牙忍著。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他就必須得背負起許多的苦難,許多的怨恨,還有許多的不理解。

    自己選的路,哪怕是跪著、爬著也要走完。

    看著好像一下子蒼老了好幾歲的陶源,李餘的心裏,既有心疼,也有感動。

    對於陶源的這番話,他也特別能理解。

    現代的中國,又何嚐不是經過幾代人的犧牲換來的?

    改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必須要有人站出來,做出流血和犧牲。

    倘若人人都不想流血,不想犧牲,都想指望著別人來拯救,那麽,中華文明早就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好在,數千年來,中國一直不缺像陶源這樣的有識之士,他們才是文明延續的脊梁。

    李餘暗暗籲了口氣。

    自己並沒有救錯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