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廟裏的東西不能賣

字數:4209   加入書籤

A+A-




    反正,他不透露那些信息就好,其他的無所謂。

    緊接著,李叔和沈世傑也追了上來,看到葉君手裏的那個圓筒,竹子做的。

    竹筒的表麵有浮雕,有八仙過海的畫麵場景,相當精妙。

    簽筒表麵顏色經過數百年的摩娑撫弄,顏色已經轉變成琥珀紅色,包漿一流。估計也因為這是寺廟的東西,所以保存得比較完整。

    "大叔,這簽筒賣嗎?"葉君問道。

    他發現,這個簽筒竟然還是明代的。明代遺留下來的竹刻作品相當稀少,尤其是名家名作,常常能拍出上百萬的高價。

    竹雕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最早的品類之一。

    雖然竹雕多為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窮工極巧,精雕細琢,所以竹雕曆來是收藏者的珍愛之物。其與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合稱為"竹、木、牙、角"。

    近幾年來,明清竹雕作品的價格不斷攀升,個別竹雕作品的成交價更是達到令人瞠目的天價。

    "不能賣的,這是廟裏的東西。”大叔堅決地搖頭。

    "五百。"葉君直接報價。

    大叔愣了一下,還是揺頭:"廟裏的東西,真不能賣。”

    "五千。"葉君立即升了十倍。

    大叔猶豫起來:"這.....寺廟的東西,賣了不好吧?”

    兩萬,不行就.....

    葉君還沒說完,大叔就連忙說道:"正好,廟裏的東西也應該換點新的了。”

    李叔和沈世傑直接無語。

    好家夥!

    不是說廟裏的東西不能賣嗎?

    看來,非賣品都是扯淡,說到底還是錢不夠。

    李叔拿上手,看了一會,發現是朱鶴的作品,頓時有點羨慕了。

    要知道,朱鶴刻竹擅長深刻法,為嘉定派竹刻的開山始祖。他竹刻的傳世品極少,一件五子戲彌勒竹刻極具代表性,作品形象生動,雕刻五個童子攀爬於彌勒身上,意態十分頑皮。

    朱鶴之後,其子小鬆、孫三鬆均為嘉定派竹刻傳人,為一時高手,並稱"嘉定三鬆"竹三鬆”。

    "竹三鬆"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幾十萬都是小意思,通常能破百萬。

    "葉哥,李叔的這個盤子怎麽回事?”沈世傑則是問道。

    一說到這個話題,李叔都認真起來。就連走在前麵的那位村民大叔,也都立起耳朵,心裏發笑:"你們被人坑了呀!”

    能設下那樣的局,怎麽可能拿出真正的寶貝給你們?

    因此,在這位大叔眼中,葉君三個人都是菜鳥,否則怎麽會被騙?

    也正是這樣,那個廟裏的簽筒,他兩萬元就趕緊賣掉。這筆錢,自己留著,以後買一個新的回去,跟廟祝說之前的不小心丟了就好。

    "這應該是毛瓷,李叔應該知道吧?”

    前麵的那些話,都是麻木那家夥的,反套路回去。

    "這是毛瓷?”

    李叔當然知道呀!

    毛瓷,指的是專門為毛領導設計製作的生活和辦公用瓷,代表了我國陶瓷製造的最局水平。

    其中以醴陵生產的7041毛瓷最為著名,毛瓷胎質細膩堅韌,胎壁厚度不足毫米,光源照射下,幾近透明,聲如警,做工精致,品相精美。

    毛瓷工藝複雜、用料昂貴,國家用瓷辦公室為製作"毛瓷",原材料選用花重金購買來的瀕臨絕跡的臨川高嶺土,有色金屬礦物質研製,手工磨成的色料,瓷質細膩,手工繪圖,繪於釉下,透過釉層溢於瓷表,因此具有永不褪色的特點,不含鉛、鎘等有害物質,耐酸堿,使用有益健康。

    20年來,這批帶有神秘色彩的瓷器從當初的每隻幾千元漲到了現在的幾十萬元,還有一些"毛瓷"精品價格能夠達到百萬元。

    "你看,這是毛瓷典型的"水點桃花"裝飾紋樣,先用玻璃白水點花瓣,畫出花形,再用水調彩料,在玻璃白上進行第二次點染,下筆準確、輕捷,達到花頭嬌嫩的效果。

    可惜,隻有一個盤子。毛瓷最好是成套的,單獨一件,賣不了太高的價格。”

    前些年,有拍賣行拍賣了一套釉下五彩毛瓷碗,拍出八百多萬的高價。

    看到李叔和葉哥都有收獲,輪到沈世傑羨慕了。

    "我們現在去哪裏?"他問道。

    "村裏的寺廟重建,我們去看看。”

    此話一出,李叔和沈世傑瞬間很默契地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而帶路的大叔,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那個簽筒,能收起來嗎?”

    葉君秒懂,知道這家夥不願意分享那兩萬元,於是就把簽筒放到背包裏。

    李叔湊過來,小聲說道:"這應該是個筆筒吧?”

    至於為什麽會被當成簽筒,就不得而知了。

    古玩界的故事,很離譜都有。比如價值連城的青銅鼎,被村民當成豬食槽,用了十多二十年,說出去有人可能不相信。

    "筆筒?那更加值錢呀!”沈世傑也加入進來,小聲討論。

    前麵走的大叔,因為腳步快,已經甩下葉君他們十多米遠,根本聽不見他們的議論聲。

    "沒錯!這應該是一個筆筒。”

    筆筒也是文房寶物之一。

    在古代,文房的東西,通常都很有藝術價值。筆筒作為文房比較重要的用品之一,價值自然不菲。

    它一般呈圓筒狀,材質多樣,可見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之物。在古代,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

    竹、木的筆筒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但它的曆史,其實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時候就出現過瓷做的筆筒,隻是遺留下來的非常少,導致後世很多人以為,筆筒是明代才有的。

    事實上,明代的筆筒遺留下來的也並不多。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都是清代傳下來的。

    從年代上講,康熙筆筒屬藏家難得之物,市場上大量帶康熙款和畫風的瓷筆筒其實大多為晚清同治、光緒年間仿造。

    鑒定兩者區別,需要從釉色、造型、畫意筆法仔細研究。

    聊著聊著,他們就尾隨那位大叔,來到廟的施工現場,眼下正在拆頂部。原本廟裏的菩薩等神像都被搬出來,請到了臨時的"住所”。<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