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年分裂赤子心
字數:5258 加入書籤
聽到皇帝問話。
丞相郭相禮低下頭,不發一語。
高宗見其如此,臉上頓時就有些掛不住。
他哼了一聲:“郭相禮,郭丞相,你跟著朕東征西伐,轉戰半生,獻的計謀良策,不計其數,為何到了現在,反而畏首畏尾了,實話告訴你,你目前這種狀態,讓朕很不滿意!”
郭相禮見皇帝如此說,突然抬起頭,眼神堅毅:“國家生死大事,臣不敢妄言!”
見其如此態度。
高宗終於忍不住動氣:
“什麽妄言不妄言,朕今天召開百官大朝議,就是要你們各抒己見,就是要你們暢所欲言,丞相有話不講,有政不議,乃是公然違背朕意,有負你的職責,可對得起你大魏丞相一職?”
郭相禮恭恭敬敬把象征官銜的帽子摘下來,雙手捧著,舉過頭頂,跪到地上:“其實皇上早就已經知道了臣的態度,又何必如此說臣。這頂帽子,是皇上給的,皇上要拿去,隻管拿去就是!皇上富有天下,執掌天下之牛耳,要定臣什麽罪,臣隻有認罪!”
高宗見他如此這般,頓時氣得發抖。
他指著郭相禮,卻發現滿腔怨氣,無法盡數發泄出來。
……
其實高宗之前,確實有和郭相禮溝通過。
昨晚南朝偽皇帝死去時,高宗就連夜召見了他。
但郭相禮卻給出了幾個讓高宗理性上承認,但感性上十分不願接受的觀點。
郭相禮當時說:
其一,南朝雖然土地沒有大魏朝廣大,人口戶籍也比不過大魏,但是南朝多年無戰事,社泰民安,人心歸附,難以動搖;
其二、南朝偽老皇帝新逝不假,但新主有偽太皇太後蔡嫗、以及幾個顧命老大臣輔佐,那幾人,都是老成謀國之輩,不可小覷;
第三、中原動蕩時,南朝雖然偏安一隅幾十年,但其風俗教化,傳承自當年南下的後周大將孫伏波將軍,也就是之後南朝立業之主。
所以其朝依舊尚武風氣濃厚,其軍隊,有後周鐵騎義士遺風,其戰力並沒有廢弛,若是貿然進擊,未必能討得了好;
第四、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後周已是經過百年動蕩,大魏立國以來,也是戰爭不斷,國內各種殘餘勢力也並未完全清除幹淨。
且民生凋敝,百業待興,百姓將士,皆是疲憊,正該休養生息,恢複國力,若是貿然用兵,稍有差池,定會動搖國本。
故,應該待國力增強,人民溫飽無憂,倉廩充實,南朝有變時,再對其用兵不遲。
第五、至於藍眼魔,賴皮怪,雞鬼人等合縱連橫,意圖亂我中原一事,也不必太過擔心。
我中原武道奇才如過江之鯽,哪怕朝廷武將大多公務纏身,無暇抽身,隻需去江湖之上,多尋些一品及以上的真氣武道愛國誌士。
讓他們去往邊關,協助邊境武道戰士鎮守,及時加強並修補邊境結界薄弱之地,待我國力恢複,強大到難以撼動之地位,那些妖魔鬼怪,自會畏懼遠退。
這些建議,本是大謀大略的逆耳忠言,切中要害。
高宗也不完全否認。
但是高宗就是高興不起來。
不是因為他昏聵自私。
而是因為,他,一直有一塊心病,如鯁在喉。
這一塊心病,可以說是,時常讓他寢食難安。
原來高宗的夙願,是想在有生之年,盡快解決天下一統這個曆史問題,以便早些結束各個勢力紛爭之局麵,提前還民以朗朗,饋民以昭昭。
但他已年近六十。
雖有神功護體。
但修為一直難以突破到靈氣武者境界,壽命便無法延長。
他老之將至。
於許多事情,開始有些力不從心。
這讓他無比焦慮。
他膝下的三子,大兒子李炫曄,敦厚穩重,心思細膩,守成可以,但缺乏他那種雄才大略的進取心。
二兒子李炫雄,好勇鬥狠,有勇無謀,難堪大位。
三兒子李炫默,雖自幼聰明好學,心性深穩,但近年來不知為何,卻是毫無征兆地、突然性情大變,變得貪玩成性,花天酒地,專好琴棋書畫,音律舞蹈,吹拉彈唱,評書快板,遊戲娛樂這類東西。
如是靠這幾個兒子,那完成大魏統一大業,幾乎無望。
所以,高宗李正南,現在是想盡千方百計,也是希望在他歸西之前,能解決這個百年使命。
這一來是為天下謀長久和平。
二來也是好給自己一個青史定位。
但是丞相郭相禮等人,似乎一點也不理解他的焦慮和苦衷。
或許,他們是明白高宗心思,隻是基於現實,裝作看不到而已。
所以高宗,對待郭相禮等人,感情上就開始有些疏遠。
甚而在朝廷之上,情不自禁就想給他們難堪。
或許。
內心深處。
他也不一定真的就要馬上去打南朝。
他想要的,他最需要的,或許至少是一種態度,一種勇氣,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
但是這一些,他沒在大多數官員身上看到。
郭相禮在朝廷上堅持己見。
讓他很是失望。
不得已,高宗最後,隻得下定決心。
讓太監將郭相禮的烏紗帽暫時拿走。
他也不叫郭相禮平身。
就讓他在那裏跪著。
轉身之時。
忽然想起幾個不爭氣的兒子。
心頭竟是莫名其妙的,突然就想把氣全撒在了幾個無用兒子身上。
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大聲訓斥道:
“既然百官給不出讓朕滿意的建議,炫曄,炫雄,炫默,你們三個,都給我想,使勁想,想不出今天就別給我吃飯!”
高宗說這話時,幾乎是在吼。
高宗這句怒吼,在無形之間,就產生了兩個作用。
一是借此來向群臣施壓。
傳達出一種我對你們都不滿意的韻味。
二來,也是想趁此機會,給他三個兒子壓力,並好好考教一番他們的思維和見識。
“炫曄,你先說!”
見幾個兒子還沒反應。
李正南就直接開始點名。
太子李炫曄聽到皇上喊他的名字,慌忙橫跨兩步走出隊列。
他一身褐衣,顯得端莊而儒雅。
看了兩眼郭相禮。
又有些畏懼地看了兩眼李正南。
察言觀色後。
他便知道了眼下的狀況。
父皇看來是主張打的。
而師父肯定是不建議。
他夾在中間。
感覺左右為難。
就表現得有些欲言又止。
這也不怪他。
一邊是教習過他的師父。
一邊是自己父親。
以他的性格,實難直抒胸臆。
權衡利弊。
李炫曄最後才囁嚅著說:“兒臣愚鈍,並無計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