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家來人?

字數:3512   加入書籤

A+A-




    華鋒就像他在手機上說的那樣,以最快的速度到來,秦立親自去接他,誠意必須到位了。

    畢竟之後他們要展開合作,人家華鋒都最快航班趕過來了,秦立也得稍微上心一點。

    在車上,兩人就已經開始商談起了劇本的事情,華鋒顯得非常熱情,滔滔不絕地說著,表情也是眉飛色舞,看來這次的合作讓他感到非常的愉悅。

    開車的人自然是沈紅綾,畢竟這城市也是有鼎尚公司分部的,公司的車,她一個總裁,想調用一下是完全沒問題的,她一邊開著車,一邊傾聽著他們兩人討論劇本。

    其中,秦立的發言是最有趣的。

    “我覺得,樂器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人可以賦予樂器靈魂,我們的這部電影,要拍的是樂器,要講述的也是關於樂器的事情,但終究得回歸到人的身上。”

    “所以,你之前在手機上和我說,要深挖角色的深度,我非常認可,當時我就覺得,這次找對人了,讓你來拍攝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放心,你一定可以拍出一部好電影。”

    “但是具體要怎麽做,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挖掘角色可不夠,你還得用電影語言將挖掘出來的東西呈現出來,這才是最難的,你可得多多費心了。”

    “不過,你既然說出了那樣的話語,肯定已經想到了合適的方法吧,今天我就帶你認識一下主角,他本人也是國內知名的教授,嗩呐大師。”

    “你和他聊一聊,肯定能收獲頗豐的。”

    秦立說著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期望,並且打算放手讓華鋒去搞定一切,直接當個甩手掌櫃。

    他非常看好這個年輕的導演,一番交談下來,他發現這個導演是真的有兩把刷子,富有創造力,而且不拘泥於當下的電影環境,對於電影,有著自己的獨到理解。

    事實上,一個導演,按照固定的路數去拍攝,可以把故事講述通暢,這就算是入門了,更高端的敘事手法,各種炫技的技巧,其實也是萬變不離其宗,作為導演,首先要把握好故事的主軸,這是基本功,也是一個導演最重要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導演想要有更好的發揮,就需要在電影中添加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故事的獨到見解,對角色的深度挖掘,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作品中,這些才是最難的。

    華鋒多年在劇組跑腿,導演基本功是沒問題的,同時他又對電影有自己的見解,這更妙了。

    至於人手的事情,華中學院會全力支持,其他人也會多多少少投資一點,問題不大。

    兩人聊著天,不多時就已經到達華中學院了。

    秦立把華鋒引薦給馮修。

    “馮修教授,我昨晚看了劇本,連夜查看了關於嗩呐的曆史,也看了很多關於嗩呐藝術創作者的事跡,您是嗩呐曆史中永遠無法繞開的一個人物。”

    華鋒一臉誠摯地跟馮修握手。

    馮修這個人,屬於是“承上啟下”的類型,他熱衷於複現那些流傳於過去時光的嗩呐音樂。

    他一生追求的可不光光隻有《百鳥朝鳳》,還有有好多其他的失傳樂譜,他熱衷於此道,把很多古代曲子重新呈現給當代人。

    而且還教導了許許多多的弟子,劉海濤不過是其中之一,屬於是輩分最小的那個。

    馮修和華風兩人一見如故,一坐下就開始說起了天南地北的事情,從古代掰扯到現代,彼此之間啟發靈感,劇本也逐步完善了。

    這段時間,秦立享受著校園時光,時不時參與到劇本修改的事情中去,日子過得挺滋潤。

    而在網絡上,秦立吹嗩呐的視頻流傳越來越廣,一首《百鳥朝鳳》讓網友們讚不絕口。

    “說不出來是為什麽,但這首曲子,實在是太讚了,這種感覺真的很特別,我愛死這聲音。”

    “說實話,這些旋律的排布並不是太複雜的類型,鳥兒鳴叫也不難,但是組合到一起,就產生了奇妙的反應,讓人讚不絕口。”

    “說白了,這就是所謂的‘大俗即大雅’,這首曲子……絕對的大師級作品。”

    “我倒是得到了另一種感受,真要說的話,那就是家鄉的味道,不是那種離家或返鄉之類的感覺,對了,就好像說起櫻花會想到東瀛,聽到這嗩呐就會想起華國,這就是‘華國風味’。”

    “對對對,就是華國風味!是專屬於華國的味道,隻要吹響,就能想到自己的家鄉,想到自己的歸屬,想到華國的聲音!”

    “像這樣的音樂,已經多久沒有出現過了,最近一段時間全都是什麽西洋樂,我真的是審美疲勞了,真要說好聽,還得是咱們自己的聲音。”

    “我反倒對這個樂器更好奇一些,這樂器有點離譜,讓我想起了西洋樂器的薩克斯,都是音色非常特別的類型,統治力滿滿的類型,薩克斯是那種風騷的感覺,而嗩呐嘛……”

    “嗩呐的聲音就是‘聒噪’,但這種‘聒噪’並不會讓人感到厭煩,就好比你去市場買菜,聽到各種人的吆喝叫喊,你會倍感親切,這是一種獨特的風味。”

    網絡上的人們一直都在討論這方麵的事情,不知不覺間,他們給秦立冠上一個“嗩呐之王”的頭銜。

    而這個頭銜,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最近這段時間,傳統樂器的發展萎靡不振,屬於華國人自己的聲音,已經很難再找到了。

    各種傳統樂器的曲子,都失傳了,不單單是嗩呐,二胡、琵琶之類的,也缺失了許多曲子。

    傳承出現了斷層,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也很難有亮眼的表現。

    所以國家最近一直在計劃,要大力支持傳統樂器的發展。

    然後,秦立吹嗩呐的視頻就落入了某些人的眼中,再加上領導老張的讚不絕口。

    秦立成功吸引到了國家的注意力。

    於是,終於有人找上了秦立。

    “你好,秦立先生,可以稍微談一下嗎?”(www.101noveL.com)